華文網

買房前後的心態變化,說得太真實!總有一條說到你的心坎裡!

對於中國人來說,房子總是一種執念,有人一輩子隻為一套房子忙碌奔波,最終好不容易掙到一套房子了,沒成想卻讓生活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好”、“壞”都有。

總之來說,是一種“甜蜜的負擔”!

有身邊朋友跟小海君吐槽:

翻看以前的朋友圈全是吃喝玩樂,各種逍遙自在!

現在發的最多的就是心靈雞湯和生活瑣碎......

以前的他動不動就愛換工作,每個月花了多少錢也不太上心。

阿姨還一度擔心過,不過我媽一語中的,“如果他買了房,

有房貸壓力,就不會那麼浪了,會變成一個乖孩子”

……

買房還有這種效果?

來自各方網友的神級回復。

@熊二222

座標杭州。

每個月要還兩套房貸和一輛車貸,每個月光是各種還款就要1萬3左右,鴨梨山大。

原來沒買房之前,工作有啥不順心了,就喜歡跳槽,口袋裡有個10來萬的存款,就敢在家呆半年,畢竟每天自己做做飯又花不了多少錢對吧?

後來買房之後,真是不敢了,每個月沒有工資,

公積金再一斷,我去哪兒搞1萬3來還款啊……老老實實的上班吧,就算真想換工作啥的,也必須得事先謀劃好,要高薪,要穩定……

不過,我覺得買房挺好,讓我免于租房的奔波,也不用擔心七大姑八大姨的狂轟亂炸,連生活都更有動力了。

@六娃

欲望使人年輕,

貸款使人成熟。

等你住進自己買的房子之後就會明白,這種安定的氛圍,這種有了家的儀式感,這種要為貸款奔波的責任感,會讓曾經那個在城市裡居無定所的你,根本沒有心情再浪了。

以前我也覺得我工作的這座大城市,無論多麼繁華,都與我無關,大不了回家做小鎮青年繼續浪唄。買了房之後發現,我特麼再也回不去了,先得把房貸還完,老家的工資哪支撐得起我的房貸啊。

老家,20年後再見。

與“詩和遠方”來個簡單的告別,將重心回歸了家庭,收穫更多幸福。

@財主401761871

我在深圳工作,在老家四線縣城買了套130平的房子。

原來沒有房貸都沒能存下一分錢,所以首付都是家裡解決的,很羞愧……現在即使面對每個月2500的房貸也沒有壓力,

還能存下4000。

因為買買買已經不能給我帶來興奮了,看著每個月資產在增長才是我最開心的事,哈哈。

@愛家的魚

買第一套房的時候,不缺首付,再加上公積金貸款,手裡的錢每個月不見少,那時候很爽,買房跟沒買的時候沒區別。

買第二套房的時候,首付缺口三分之二,每月房貸要花掉我們家一個人的工資。再加上有了孩子,突然間就覺得手頭緊了,畢竟只有一個人的工資可供日常花費了。

所以感覺就是老覺得手裡沒錢,又不敢跳槽,除了生活必需品,基本控制自己不花錢。因為首付缺口借了快五十多萬,手裡攢點錢就趕緊還點,拼命的省錢賺錢,然而最終還是沒錢。

不過這種壓力也讓自己變得自律了一些,兼職,投資,接私活,能賺錢的都幹,不管錢多錢少,只要錢到位,啥姿勢我都會。

小海君看來,優勢還是大於劣勢的。

至少,不會一提到見岳父岳母就害怕,心裡底氣更足了,凡是好商量嘛......

還有一種奇怪的心理叫:買完房後的那幾年總會關注自己社區售價,總覺得漲了覺得自己賺到了,實際自己就是個剛需,漲不漲跟自己也沒多大關係,漲了難道你還能把房子賣了不成?

所以,從長遠的來看,買房除剛需之外,一套可以是長期投資,正所謂,短期小額分散,長期安全穩定。

首付缺口三分之二,每月房貸要花掉我們家一個人的工資。再加上有了孩子,突然間就覺得手頭緊了,畢竟只有一個人的工資可供日常花費了。

所以感覺就是老覺得手裡沒錢,又不敢跳槽,除了生活必需品,基本控制自己不花錢。因為首付缺口借了快五十多萬,手裡攢點錢就趕緊還點,拼命的省錢賺錢,然而最終還是沒錢。

不過這種壓力也讓自己變得自律了一些,兼職,投資,接私活,能賺錢的都幹,不管錢多錢少,只要錢到位,啥姿勢我都會。

小海君看來,優勢還是大於劣勢的。

至少,不會一提到見岳父岳母就害怕,心裡底氣更足了,凡是好商量嘛......

還有一種奇怪的心理叫:買完房後的那幾年總會關注自己社區售價,總覺得漲了覺得自己賺到了,實際自己就是個剛需,漲不漲跟自己也沒多大關係,漲了難道你還能把房子賣了不成?

所以,從長遠的來看,買房除剛需之外,一套可以是長期投資,正所謂,短期小額分散,長期安全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