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未來肯定會出現的七大教育趨勢

無論中國的教育改革怎樣發展,哪怕在現實中會遇到一些阻礙,

但是,大的潮流是不會變的。作為家長,我們要去瞭解這些肯定會出現的趨勢。

在中國,尤其是現在這個階段,我們孩子的教育,並不能靠著學校體系,並不是說孩子上了中國最好的學校,就是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靠自己家庭的見識和努力,來保證孩子能夠擁有真正的能力。

未來肯定會出現的教育趨勢:

趨勢之一:取消重點

在中小學階段,

評選什麼重點學校,本身就是很荒謬的事情。重點的學校,就會有資源的傾斜了,有更多的財政支持了,有更多的好老師了,上重點學校的孩子,也就是重要的孩子了?這個邏輯是不是很荒誕呢?

義務教育階段,是每個孩子教育最基本的權利,如果一開始就把學校分為三六九等。這不能怨家長非要讓孩子上重點校,重點班,因為誰也不想上落後校,落後班。

所以,從根本上來做,

就是一定要取消重點校、重點班。

請家長放心,天下不會大亂的,優秀的孩子不會被耽誤的——教育也是科學,也有其規律——初級教育平等這件事,根本就不會影響孩子的未來的發展。

在北京,這幾年來,我看到很多“皇城根小學”“史家胡同小學”,我覺得特別好。大家都迷信名校的這個牌子,就把這些牌子給更多的學校去用。大家很迷信名校的老師,就把這些老師調配到各個學校,

教案和教學方法也可以共用。

教育資源平衡,是初級教育的必然之路。

趨勢之二:就近入學

就近入學,其實是每個家庭最想實現的教育目標之一。

誰都知道,如果在家周圍幾公里的範圍內上學,會減少多少麻煩,會帶來多少便利。不僅讓家長解放出來很多的時間和精力,還讓孩子有了充足的休息和玩樂時間。

說到底,誰也不想讓孩子去遠的地方上學。那麼,讓家長捨近求遠的原因,

無非是“好學校”值得這樣做。如果學校之間的差別沒有那麼大,誰也犯不著去那麼遠的地方上學了。

所以,隨著教育資源越來越趨近平均,中小學階段就可以實現就近上學了。

趨勢之三:取消小升初

我很不理解,就在義務教育階段,就在孩子的最初級的學習階段,為什麼也要圍繞“升學”來進行教學?

也就是說,小學階段的學習,竟然有很大一部分是為了“考入”一所“好的中學”,

這簡直是太荒謬了。

小學階段到底應該學什麼?不是更多的知識,而是為了以後學習更多的知識的那些基礎。比如良好的學習習慣、思維能力、情感能力、社會交往能力等等,然後,才是一些基礎性知識的積澱。

但是,我們現在卻在小學三四年級,就開始為了“升學”而學習一些超前的、超難的知識。只是為了在進入“好中學”的時候有更多的機會。

這哪裡是“學習以孩子為中心”,而是赤裸裸的“學習以升學為中心”。我可以這樣說,以升學為目的的學習,基本就是浪費孩子寶貴的時間,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摧毀一個人學習的能力。

要知道,這才是一個人漫漫一生的開啟,一個十歲的孩子,以後要不斷學習四五十年,才可能面對日益變化的時代。可是,我們的孩子,為了眼前的“升學”,破壞的是學習的興趣和一生的幸福。

在中國的學校裡,普遍存在著厭學的情緒。現在,這種厭學的情緒已經越來越低齡化了。很難想像,十歲的孩子、七八歲的孩子,甚至幼稚園的孩子,都討厭學習,他們該怎樣面對需要終身學習的未來?

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大人們把“學習”變成了“升學”的恐嚇: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就不能考上好的中學;考不上好的中學,就上不了好的大學;上不了好的大學,你一輩子就完了!

當一個剛剛開始學習知識的孩子,一接觸到學習就受到了如此的恐嚇,請問,他未來怎樣才能好好地學下去?!

這種違背教育規律的學習階段劃分,尤其是幾近變態的錄取標準——大家可以去看看那些所謂的小升初網站和論壇,簡直是五花八門、烏七八糟的集合體。

不徹底取消小升初,可以說,中國的初級教育就越來越接近失敗的邊緣。

趨勢之四:不以成績考核學生、老師、學校

在這裡,我想澄清一個誤解,就是很多人認為,“中國人多,就應該淘汰一些人,讓少數人享有稀缺的教育資源”,“目前最好的制度,就是統一考試,保證基本的公平”。

我想說,第一,中國人多,但人才不多。很多人連最基礎的能力都沒有。在基礎教育階段,最應該保證的,反而是讓每個孩子擁有起碼的“能力”,而不是從這個階段就開始淘汰。這樣的話,就算最後每年全國有了一千多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但這條路上有多少人學了沒用的知識,又被淘汰成為了炮灰的人呢?

第二,我們應該加大教育的投入,培養更多優秀的老師,讓老師更有職業尊嚴和相應的收入。而不是相反,在現有的教育資源裡去拼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

我一直都很不明白,一邊我們說好老師少,一邊我們的老師卻很少得到重視。我所說的重視,不是那種“尊師重教”“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些虛的重視,是給予老師實實在在的待遇的那種重視。

第三,每一個孩子都有價值,我們要幫助他們找到。中小學階段,不是用來淘汰掉很多人,來選出適合上大學的孩子的。我們的社會,需要一些人上大學從事學術之路,但是,還有很多工作,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技術,以及服務能力。

這些技術和能力,同樣能讓一個人過得很好。現在已經不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了。我們要承認,社會的每一個工作,都是同等重要的。所以,我們的學校,並不應該只培養了幾個精英而驕傲,而是以畢業的每一個學生都找到了自我價值而驕傲。

第四,我們的學校,也不應該按照升學率去排名和考核。我覺得很奇怪,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很多,每個人的特長天賦也有很多,但是,我們的學校卻只有一種,而我們學校的考核,也只有升學率這一種。

未來的學校,在基礎教育方面,應該有一致的目標和水準,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最基本的知識體系和學習能力。到了初等教育之後,就可以分為職業教育和學術教育。而且,職業教育的畢業生,以後也有機會進入大學繼續深造。

很多人說,這不可能,這很遙遠。但是,我想告訴你的,就算短時間內中國還不能夠實現,那麼未來的趨勢也是這樣。世界上很多的國家已經實現了,證明這才是真正的培養人才的道路。

如果我們的家長也看到了這個現實,以及教育肯定會發生的趨勢,那麼,我們的孩子,就擁有了更多的選擇,不用非在一棵樹上吊死,不是嗎?

趨勢之五:沒有主課副課之分

我們小學的時候,所謂的上學,就是拼成績;所謂的成績,就是語文、數學、英語三科。考好了這三科,就可以上重點中學。

到了中學,遇到了科目調整。我記得要上重點高中,需要語文數學英語化學物理,那一年,還加上了地理歷史(不過,兩科加起來一共60分)。總之,我們的學習,都是圍繞著考進重點高中進行的。

也就是說,考什麼,學什麼;考過什麼,扔掉什麼;不考什麼,不學什麼。

說實話,我們的初級教育,學得很苦。每天的學習時間很長,作業很多。而且,很多的時間,就是為了升學考試。比如初三的一年,基本上都是在複習中度過(初二的暑假和初三剛開始的幾個月,已經把全年的知識都講完了)。我們的核心,就是考試。

好了。我們再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國家為什麼要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難道是讓我們學會考試的能力嗎?這樣的學習,對於提高我們的整體國民素質,到底有什麼幫助?

於是,你就會發現,一個孩子,如果是初中畢業,基本上是沒有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的。

所以,我們就拼命讓孩子上高中,發現一個高中生,也是沒有什麼文化的。

再然後,我們就讓孩子上大學,發現一個大學畢業生,其實也沒有真正的工作能力的。

再再然後,我們就讓孩子上名牌大學,發現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生,也不能保證實現自己的價值。

再再再然後,我們送孩子去國外上名牌大學,而且不僅要本科,還要研究生、博士,這樣才算是安心。

但是,請問,這還是教育嗎?!這不就是軍備競賽嗎?

我們的教育,為什麼不能老老實實地教給孩子最實用的知識,最有價值的能力呢?明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千千萬萬的,我們的教育,任何一門學科,也同樣應該是平等而重要的。

早一點兒明白這個道理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是不會失業的,真的。

趨勢之六:減少學習時間和作業,提高學習效率,增強綜合素質

可能嗎?可能。

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未來人才的需求是這樣。

我們的學校,用了那麼多的時間,讓孩子在學什麼?知識。為了讓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為了讓孩子把知識掌握得更牢,就用大量的時間去複習、去考試。

然後,我們得到了一個優秀的學生——就是掌握了大量知識的孩子。

可惜的是,這樣的孩子,在未來根本沒有真正的競爭能力,甚至,沒有真正的生存能力。

你知道嗎,每次去國外去參觀教育,去和教育工作者交流。回到國內,我再看很多的學校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悲涼的感覺。

就是我們雖然很重視教育,但力量用錯了,方向不對,理念很陳舊。我們有豪華的大樓,塑膠的跑道,但是,我們的課堂裡,上的卻是已經被淘汰的內容,用的卻是陳舊的方法。

就像是我們從城市裡回到農村,看到很多人在蓋新房子,非要把外牆貼上瓷磚,以為那是城裡最時髦的做法。而實際上,城市裡用瓷磚貼外牆的最多的建築,可能就是公共廁所。

就教育而言,單純的掌握知識,早就在知識爆炸時代不成為價值了。一個人就算是天才,頭腦裡也裝不下多少已經存在的知識——而我們的學校,幾乎所有的力量,都在做這件事情。

未來人才的核心能力,是創造力,是創新能力,是情感聯結能力,是表達能力……也就是說,都是機器不可能代替的那些能力,那些只屬於人類所有的能力。

沒有這些能力,我們學的越多,越容易被淘汰。

教育部多年來一直都在“減負”,可謂用心良苦。可惜的是,我們的家長,有些反對減負;有些乾脆是學校給孩子減負,他放學後給孩子加負。

說實話,我要是教育部的人,也會被氣得哭笑不得的。明明是為了你的孩子未來著想、考慮,讓這些孩子擁有綜合的素質和能力,來應對未來智慧時代的挑戰。但是,我們的家長,卻反其道而行之,走向了另一個歧途。

趨勢之七:取消高考,自主招生

天哪,那天不是天都要塌下來啦?

你知道嗎?每當我說起要取消高考的時候,很多人的反應,就會讓我想起晚清的時候,革命黨去剪辮子的情形。

沒有了辮子,還是中國人嗎?沒有了辮子,還有體統嗎?

當這些人寧可掉腦袋也要保著辮子的時候,他們或許已經忘了,當初留上辮子,也就一兩百年的事兒。

當我們要改革高考制度的時候,很多人也或許忘了,就在幾十年前,還憑工農兵的出身來上大學呢。他們也忘了,就在一百年前,北大招生的時候,理科考零分也是可以進北大的。

一個大學,不能自己招喜歡的學生,那麼,它也就不會對畢業生的品質負責。這是天經地義的。

所以,大學的自主,是培養人才的基礎。

一個大學,有它自己的理念,有它自己的特長,有它自己的方法。然後,它就會找到認同它理念的老師,再然後,它就會吸引認同它的學生。最後,它就成為了貢獻這類人才的基地。

這難道不是最樸素的一個教育道理嗎?

未來的大學,不是計劃經濟的大學,而是市場經濟的大學。不是國家統一考試,然後,統一招生,把好學生分給好學校,把一般學生分給一般學校,把差學生淘汰出學校。

未來的大學,都是好學校,只是他們好的地方不一樣。我們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不能文科只有一所好的大學,理科只有一個好的大學,那遠遠不夠。我們在科學、藝術、地理、法律……所有的學習領域,都有很多很多的好的大學,還有很多很多好的專業。

我們的孩子,可以去根據每一個好的專業,好的導師,去選擇一所適合的學校,而不是先考進一所好的學校,找不到適合的專業和老師!

這樣的事情,一定會發生的。

如果我們的孩子趕不上,那你一定要創造條件,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自己喜歡的專業,熱愛的導師,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最後,我想再說一句,孩子的前途,是他自己的。作為父母,我們要幫助孩子去實現他自己的價值。如果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去幫助孩子,那麼,也不要起了反作用,反而耽誤和毀了孩子。

在中國,尤其是現在這個階段,我們孩子的教育,並不能靠著學校體系,並不是說孩子上了中國最好的學校,就是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靠自己家庭的見識和努力,來保證孩子能夠擁有真正的能力。

___END___

童書媽媽三川玲

作者簡介

白滔滔:童書媽媽聯合創始人。學機械、轉經濟,自學寫作進入媒體,歷經新週刊、南方報業,後創業從事數字出版。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詩300首》等。喜歡鑽研教育思想,開發寫作課程,和讀書會家長孩子交流。同時,擔任北京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致力鄉村幼師等專案。他還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兒的爸爸,是女兒小丸子眼中永不斷電的故事機。

而是赤裸裸的“學習以升學為中心”。我可以這樣說,以升學為目的的學習,基本就是浪費孩子寶貴的時間,破壞孩子的學習興趣,從而摧毀一個人學習的能力。

要知道,這才是一個人漫漫一生的開啟,一個十歲的孩子,以後要不斷學習四五十年,才可能面對日益變化的時代。可是,我們的孩子,為了眼前的“升學”,破壞的是學習的興趣和一生的幸福。

在中國的學校裡,普遍存在著厭學的情緒。現在,這種厭學的情緒已經越來越低齡化了。很難想像,十歲的孩子、七八歲的孩子,甚至幼稚園的孩子,都討厭學習,他們該怎樣面對需要終身學習的未來?

道理其實很簡單,就是大人們把“學習”變成了“升學”的恐嚇:如果你不好好學習,就不能考上好的中學;考不上好的中學,就上不了好的大學;上不了好的大學,你一輩子就完了!

當一個剛剛開始學習知識的孩子,一接觸到學習就受到了如此的恐嚇,請問,他未來怎樣才能好好地學下去?!

這種違背教育規律的學習階段劃分,尤其是幾近變態的錄取標準——大家可以去看看那些所謂的小升初網站和論壇,簡直是五花八門、烏七八糟的集合體。

不徹底取消小升初,可以說,中國的初級教育就越來越接近失敗的邊緣。

趨勢之四:不以成績考核學生、老師、學校

在這裡,我想澄清一個誤解,就是很多人認為,“中國人多,就應該淘汰一些人,讓少數人享有稀缺的教育資源”,“目前最好的制度,就是統一考試,保證基本的公平”。

我想說,第一,中國人多,但人才不多。很多人連最基礎的能力都沒有。在基礎教育階段,最應該保證的,反而是讓每個孩子擁有起碼的“能力”,而不是從這個階段就開始淘汰。這樣的話,就算最後每年全國有了一千多個考上清華北大的學生,但這條路上有多少人學了沒用的知識,又被淘汰成為了炮灰的人呢?

第二,我們應該加大教育的投入,培養更多優秀的老師,讓老師更有職業尊嚴和相應的收入。而不是相反,在現有的教育資源裡去拼得頭破血流,你死我活。

我一直都很不明白,一邊我們說好老師少,一邊我們的老師卻很少得到重視。我所說的重視,不是那種“尊師重教”“人類靈魂工程師”這些虛的重視,是給予老師實實在在的待遇的那種重視。

第三,每一個孩子都有價值,我們要幫助他們找到。中小學階段,不是用來淘汰掉很多人,來選出適合上大學的孩子的。我們的社會,需要一些人上大學從事學術之路,但是,還有很多工作,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技術,以及服務能力。

這些技術和能力,同樣能讓一個人過得很好。現在已經不是“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時代了。我們要承認,社會的每一個工作,都是同等重要的。所以,我們的學校,並不應該只培養了幾個精英而驕傲,而是以畢業的每一個學生都找到了自我價值而驕傲。

第四,我們的學校,也不應該按照升學率去排名和考核。我覺得很奇怪,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有很多,每個人的特長天賦也有很多,但是,我們的學校卻只有一種,而我們學校的考核,也只有升學率這一種。

未來的學校,在基礎教育方面,應該有一致的目標和水準,讓每一個孩子都擁有最基本的知識體系和學習能力。到了初等教育之後,就可以分為職業教育和學術教育。而且,職業教育的畢業生,以後也有機會進入大學繼續深造。

很多人說,這不可能,這很遙遠。但是,我想告訴你的,就算短時間內中國還不能夠實現,那麼未來的趨勢也是這樣。世界上很多的國家已經實現了,證明這才是真正的培養人才的道路。

如果我們的家長也看到了這個現實,以及教育肯定會發生的趨勢,那麼,我們的孩子,就擁有了更多的選擇,不用非在一棵樹上吊死,不是嗎?

趨勢之五:沒有主課副課之分

我們小學的時候,所謂的上學,就是拼成績;所謂的成績,就是語文、數學、英語三科。考好了這三科,就可以上重點中學。

到了中學,遇到了科目調整。我記得要上重點高中,需要語文數學英語化學物理,那一年,還加上了地理歷史(不過,兩科加起來一共60分)。總之,我們的學習,都是圍繞著考進重點高中進行的。

也就是說,考什麼,學什麼;考過什麼,扔掉什麼;不考什麼,不學什麼。

說實話,我們的初級教育,學得很苦。每天的學習時間很長,作業很多。而且,很多的時間,就是為了升學考試。比如初三的一年,基本上都是在複習中度過(初二的暑假和初三剛開始的幾個月,已經把全年的知識都講完了)。我們的核心,就是考試。

好了。我們再回過頭來,想一想我們國家為什麼要普及九年義務教育。難道是讓我們學會考試的能力嗎?這樣的學習,對於提高我們的整體國民素質,到底有什麼幫助?

於是,你就會發現,一個孩子,如果是初中畢業,基本上是沒有學到真正有用的知識的。

所以,我們就拼命讓孩子上高中,發現一個高中生,也是沒有什麼文化的。

再然後,我們就讓孩子上大學,發現一個大學畢業生,其實也沒有真正的工作能力的。

再再然後,我們就讓孩子上名牌大學,發現一個名牌大學畢業生,也不能保證實現自己的價值。

再再再然後,我們送孩子去國外上名牌大學,而且不僅要本科,還要研究生、博士,這樣才算是安心。

但是,請問,這還是教育嗎?!這不就是軍備競賽嗎?

我們的教育,為什麼不能老老實實地教給孩子最實用的知識,最有價值的能力呢?明明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千千萬萬的,我們的教育,任何一門學科,也同樣應該是平等而重要的。

早一點兒明白這個道理的家長,他們的孩子是不會失業的,真的。

趨勢之六:減少學習時間和作業,提高學習效率,增強綜合素質

可能嗎?可能。

為什麼要這樣做?因為未來人才的需求是這樣。

我們的學校,用了那麼多的時間,讓孩子在學什麼?知識。為了讓孩子掌握更多的知識,為了讓孩子把知識掌握得更牢,就用大量的時間去複習、去考試。

然後,我們得到了一個優秀的學生——就是掌握了大量知識的孩子。

可惜的是,這樣的孩子,在未來根本沒有真正的競爭能力,甚至,沒有真正的生存能力。

你知道嗎,每次去國外去參觀教育,去和教育工作者交流。回到國內,我再看很多的學校的時候,都會有一種悲涼的感覺。

就是我們雖然很重視教育,但力量用錯了,方向不對,理念很陳舊。我們有豪華的大樓,塑膠的跑道,但是,我們的課堂裡,上的卻是已經被淘汰的內容,用的卻是陳舊的方法。

就像是我們從城市裡回到農村,看到很多人在蓋新房子,非要把外牆貼上瓷磚,以為那是城裡最時髦的做法。而實際上,城市裡用瓷磚貼外牆的最多的建築,可能就是公共廁所。

就教育而言,單純的掌握知識,早就在知識爆炸時代不成為價值了。一個人就算是天才,頭腦裡也裝不下多少已經存在的知識——而我們的學校,幾乎所有的力量,都在做這件事情。

未來人才的核心能力,是創造力,是創新能力,是情感聯結能力,是表達能力……也就是說,都是機器不可能代替的那些能力,那些只屬於人類所有的能力。

沒有這些能力,我們學的越多,越容易被淘汰。

教育部多年來一直都在“減負”,可謂用心良苦。可惜的是,我們的家長,有些反對減負;有些乾脆是學校給孩子減負,他放學後給孩子加負。

說實話,我要是教育部的人,也會被氣得哭笑不得的。明明是為了你的孩子未來著想、考慮,讓這些孩子擁有綜合的素質和能力,來應對未來智慧時代的挑戰。但是,我們的家長,卻反其道而行之,走向了另一個歧途。

趨勢之七:取消高考,自主招生

天哪,那天不是天都要塌下來啦?

你知道嗎?每當我說起要取消高考的時候,很多人的反應,就會讓我想起晚清的時候,革命黨去剪辮子的情形。

沒有了辮子,還是中國人嗎?沒有了辮子,還有體統嗎?

當這些人寧可掉腦袋也要保著辮子的時候,他們或許已經忘了,當初留上辮子,也就一兩百年的事兒。

當我們要改革高考制度的時候,很多人也或許忘了,就在幾十年前,還憑工農兵的出身來上大學呢。他們也忘了,就在一百年前,北大招生的時候,理科考零分也是可以進北大的。

一個大學,不能自己招喜歡的學生,那麼,它也就不會對畢業生的品質負責。這是天經地義的。

所以,大學的自主,是培養人才的基礎。

一個大學,有它自己的理念,有它自己的特長,有它自己的方法。然後,它就會找到認同它理念的老師,再然後,它就會吸引認同它的學生。最後,它就成為了貢獻這類人才的基地。

這難道不是最樸素的一個教育道理嗎?

未來的大學,不是計劃經濟的大學,而是市場經濟的大學。不是國家統一考試,然後,統一招生,把好學生分給好學校,把一般學生分給一般學校,把差學生淘汰出學校。

未來的大學,都是好學校,只是他們好的地方不一樣。我們這麼大的一個國家,不能文科只有一所好的大學,理科只有一個好的大學,那遠遠不夠。我們在科學、藝術、地理、法律……所有的學習領域,都有很多很多的好的大學,還有很多很多好的專業。

我們的孩子,可以去根據每一個好的專業,好的導師,去選擇一所適合的學校,而不是先考進一所好的學校,找不到適合的專業和老師!

這樣的事情,一定會發生的。

如果我們的孩子趕不上,那你一定要創造條件,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自己喜歡的專業,熱愛的導師,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學校。

最後,我想再說一句,孩子的前途,是他自己的。作為父母,我們要幫助孩子去實現他自己的價值。如果我們不知道該如何去幫助孩子,那麼,也不要起了反作用,反而耽誤和毀了孩子。

在中國,尤其是現在這個階段,我們孩子的教育,並不能靠著學校體系,並不是說孩子上了中國最好的學校,就是給了孩子最好的教育。我們作為家長,一定要靠自己家庭的見識和努力,來保證孩子能夠擁有真正的能力。

___END___

童書媽媽三川玲

作者簡介

白滔滔:童書媽媽聯合創始人。學機械、轉經濟,自學寫作進入媒體,歷經新週刊、南方報業,後創業從事數字出版。著及編著有《我手機》《十三億》《西方教育三千年》《西方童詩300首》等。喜歡鑽研教育思想,開發寫作課程,和讀書會家長孩子交流。同時,擔任北京中致兒童關愛基金會副理事長,致力鄉村幼師等專案。他還是每天穿得很酷去接送女兒的爸爸,是女兒小丸子眼中永不斷電的故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