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熊貓IPTV」地球正式進入冰河時代,災難片的教學樣板——《後天》

災難片切入點隨著人們的價值導向而發生改變,

從最初的帶有宗教意味的天然災害,人類社會自身的災害:如外星人入侵、喪失病毒等等;到最後演變為對大自然環境變化的轉變。每一時期都有著那個時代的代表作:96年的《龍捲風》、《獨立日》,04年的《後天》,07年的《我是傳奇》,09年的《先知》、《2012》。這些災難片“啟示錄”,放眼現在也是讓人回味無窮。

以前天還是藍的,海還是見底的,地也是綠央央一片,反觀當下那真是不帶眼睛都能看清的環境惡化,環境問題一直是老生常談的,也是刻不容緩,不過不能一蹴而就,宛如今天安利的這部電影《後天》所帶給我的感覺一樣。

《後天》作為後現代災難片標杆,帶給人的精彩不是一星半點兒,不論是視覺上,聽覺上還是內涵上在當時都給人耳目一新的感官體驗。

聽覺:這張電影原聲找來近兩百人的唱片製作和樂手隊伍,從頭到尾以低音打擊樂器和管樂烘托恐懼壓抑的氣氛,跟那些“浩然正氣”的史詩片不一樣,“The DayAfter Tomorrow”讓整個空間都充滿了邪惡的空氣,“Superfreeze”是首陰沉鬱悶的曲子;其代入感十足。

希區柯克《群鳥》既視感

視覺:短短兩個小時的影片,可以帶你領略到碩大的冰雹雨,超級龍捲風,鋪天蓋地的海嘯和冷到極點的冰河時代,憑藉震撼的視覺特效賦予了其極近真實的自然災害觀感。如果還沒有“見識”過大自然可怕之處的,這部片逼真的視覺特效一定能夠滿足你。

敢問是哪位道友在渡劫

內涵:通過平行、隱喻蒙太奇串聯起整部影片,上演活生生的絶地求生之路,雖然精彩但這背後卻真實反映著人類對自然環境破壞後的災變,明日之後確實是後天,人類在大自然面前毫無還手之力;導演想要表達的主題八九不離十是環境自然這一塊,

也是想通過《後天》這部電影讓大眾警世反思吧!

“奶油口味”的漩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