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取消汽車業外資股比限制,是“讓步”還是“進步

中國的擴大開放進一步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4月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介紹稱,發改委正會同各有關部門抓緊制定新的外商投資負面清單,大幅度放寬外商投資准入,相關檔將於今年上半年儘早公佈實施。

同時,國家發改委公佈了取消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的時間表。

發改委指出,汽車行業將分類型實行過渡期開放,2018年取消專用車、新能源汽車外資股比限制;2020年取消商用車外資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車外資股比限制,同時取消合資企業不超過兩家的限制。通過5年過渡期,汽車行業將全部取消限制。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

5年的過渡期,將幫助汽車工業逐步做好準備,應對挑戰,積累經驗。

有觀點認為,中國宣佈開放股比與近期中美“貿易戰壓力”有關,在某種程度上是中國的“讓步”。但回看中國以往的汽車產業政策可以發現,這些擴大對外開放的措施是中國從自身利益出發自主醞釀、推進已久的。不僅不是“讓步”,而且是中國實力增強,進一步擴大開放的體現。

實力增強促開放

1994年,國家發改委發佈《汽車產業政策》,其中明確規定了汽車合資股比限制:汽車整車中外合資生產企業的中方股份比例不得低於50%。同時,同一家外商只能在國內建立不超過兩家生產同類整車的合資企業。

之所以做出上述規定,一方面是為了保護中國自主汽車工業不受外資市場衝擊,

另一方面是為了確保當時中國汽車業可以通過“以市場換技術”的方式提升競爭力。

但後來的國內外形勢均發生了變化。

首先是中國汽車工業的迅猛發展。自2009年起中國一直位居世界汽車第一大市場,中國自主品牌也獲得國內外市場認可。

另外,對於此前規定的車企股比限定問題,美方提出了強烈質疑,在一定程度上也加速了中國調整的步伐。

實際上,對於放開汽車行業外資股比限制,國家此前已有時間表。工信部部長苗圩曾在2016年4月中國汽車論壇閉門峰會上透露,“長則8年,短則3-5年就會放開”,這是中國首次透露汽車合資企業股比放開的時間表。

當時苗圩還強調,中國汽車企業要抓緊提升品牌競爭力,以應對未來出現的外資控股乃至獨資車企的競爭。

2017年,合資股比限制政策開始鬆動。去年4月,《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提出,

有序放開合資企業股比限制。同年6月,《外商投資產業指導目錄(2017年修訂)》取消了對汽車電子和動力電池的股比限制以及放寬純電動汽車合資企業限制。直到當前,相關政策正式推出。

由大變強的轉捩點

市場上對於汽車行業外資股比放開的討論由來已久,爭議點主要在於放開股比限制對中國自主品牌的影響。

支持者認為,放開股比限制有助於形成良性競爭,打破封閉與依賴;反對方則認為,放開股比限制意味著外方脫掉了政策“緊箍咒”,如此一來有技術優勢的外資企業將更多地搶佔中國汽車市場份額,對自主品牌發展不利。

許海東認為,放開外資股比限制和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將使中國汽車市場成為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世界知名車企將會通過貿易和投資的方式進一步積極進入這個市場,中國品牌汽車將承受更大的競爭壓力。

“但從長遠看,放寬股比限制將會減弱合資企業對中國品牌汽車企業的輸血功能,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提高中國品牌汽車的集中度。”許海東說。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早稍早前曾表示,當前汽車領域進一步的開放,對於外國資本、外國品牌更有利,對中國資本和品牌則困難更多。

但董揚也強調,困難也是鍛煉,相信中國汽車產業中的中國資本和中國品牌能夠順利通過進一步開放和更激烈的市場競爭的考驗。

中國國際工程資訊公司專家學術委員會專家、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原副巡視員李萬里指出,事實上,任何國家都有要保護的產業,但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絕大多數產業已走向成熟,引入更多競爭壓力有助於保持活力。

從長遠的角度看,開放顯得非常必要。國家發改委表示,只有開放才能激發市場活力、倒逼企業創新、聚集國內外資源。在五年時間中脫穎而出的自主汽車品牌很可能將整合為中國的國際汽車巨頭,與美日德的汽車產業正面抗衡。

對於放開股比限制,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這對於外資企業、中國造車新企業和老牌民營造車企業都是利好消息,有望成為中國汽車產業從大變強的一個關鍵轉捩點。他認為,如果放寬外資車企股比限制,外資車企投入將更大、收穫更多。同時,也必然要求國內企業投入更大,加快創新步伐,最終獲益的是消費者。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馮玲玲

編輯:郭淩潔

打破封閉與依賴;反對方則認為,放開股比限制意味著外方脫掉了政策“緊箍咒”,如此一來有技術優勢的外資企業將更多地搶佔中國汽車市場份額,對自主品牌發展不利。

許海東認為,放開外資股比限制和相當幅度降低汽車進口關稅,將使中國汽車市場成為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世界知名車企將會通過貿易和投資的方式進一步積極進入這個市場,中國品牌汽車將承受更大的競爭壓力。

“但從長遠看,放寬股比限制將會減弱合資企業對中國品牌汽車企業的輸血功能,一定程度上有利於提高中國品牌汽車的集中度。”許海東說。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早稍早前曾表示,當前汽車領域進一步的開放,對於外國資本、外國品牌更有利,對中國資本和品牌則困難更多。

但董揚也強調,困難也是鍛煉,相信中國汽車產業中的中國資本和中國品牌能夠順利通過進一步開放和更激烈的市場競爭的考驗。

中國國際工程資訊公司專家學術委員會專家、工信部產業政策司原副巡視員李萬里指出,事實上,任何國家都有要保護的產業,但經過40年的改革開放,中國絕大多數產業已走向成熟,引入更多競爭壓力有助於保持活力。

從長遠的角度看,開放顯得非常必要。國家發改委表示,只有開放才能激發市場活力、倒逼企業創新、聚集國內外資源。在五年時間中脫穎而出的自主汽車品牌很可能將整合為中國的國際汽車巨頭,與美日德的汽車產業正面抗衡。

對於放開股比限制,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表示,這對於外資企業、中國造車新企業和老牌民營造車企業都是利好消息,有望成為中國汽車產業從大變強的一個關鍵轉捩點。他認為,如果放寬外資車企股比限制,外資車企投入將更大、收穫更多。同時,也必然要求國內企業投入更大,加快創新步伐,最終獲益的是消費者。

來自:國是直通車

作者:馮玲玲

編輯:郭淩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