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馬雲可能入股猩便利?三個關鍵點看懂無人零售下半場

如果深入瞭解螞蟻金服和猩便利,會發現這個投資案值得看好。

文 | 萬德乾

零售老闆內參獨家專稿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4月15日下午,有關阿裡系的螞蟻金服集團,或將入股無人零售創業企業猩便利的傳聞,開始蔓延在零售圈子裡。

《零售老闆內參》APP通過各類途徑所掌握的資訊顯示,雙方已經完成各類前期的談判,螞蟻金服已經開始對猩便利做包括財務層面的各種背景調查。

如同一個公司招聘員工,進入到背景調查階段,

說明這個員工在面試環節,已經得到甲方的專業認可了。

雖不說螞蟻金服一定會最終入股猩便利,但在這起業界傳言的意向投資案中,有太多值得解讀的價值資訊:

現有的無人零售企業和資產下一步怎麼辦?無人零售模式還有無值得發展的必要?

- 1 -

螞蟻牽手猩便利的三個關鍵點

2017年快起快落的無人零售現象,要看其轉捩點,裁員、關店撤點,還不是重點。

收購,才是關鍵。

這說明,

無人零售模式在大公司的業務體系裡,得到了更務實的價值肯定。

這是看懂螞蟻金服或將入股猩便利的第一個關鍵點所在。

很多人以為,螞蟻金服還是一個純粹的互聯網金融服務平臺,更為“偷懶”的一種眼光,還在將支付寶和螞蟻金服劃為等號。

其實,今天的螞蟻金服,已經是一家領先的金融科技公司。

無人零售底層技術的探索,以及在消費場景下的無感支付和技術解決上,

比如生物識別、人臉支付等,螞蟻金服的技術儲備,走在了世界前列。

這是看懂螞蟻金服或將入股猩便利的第二個關鍵點所在。

當無人零售經過風險資本和創業者的不謀而合,帶動了2017年新零售元年一次喧囂熱鬧的過程之後,有關無人零售是不是值得繼續推進探索的懷疑意見,已經在很多人的思維裡形成定勢看法。

但這顯然也是一種不夠有全域眼光的“偏見”。

一個行業的反覆運算前進,一個趨勢的演化推進,一個需求的生長漸進,其實都有一條看不見的”主線“力量,決定著每一件事情,都有一個大家雖然說不清,看不見,卻也深刻相信存在的指向性,驅使著紛繁萬事為什麼發生,為什麼是這樣而不是那樣的發生。

就像在人類認識世界的歷史早期,會將萬事萬物的因果關係,指向為“上帝”的旨意。

回到螞蟻金服的“主線”力量,就是不斷以技術為驅動,去完善“人-錢-場景體驗”這個螞蟻金服業務基本框架的成熟度。

已經在無人零售底層技術的探索上,取得領先地位的螞蟻金服,在今天,需要一個相對“靠譜”的無人零售企業,繼續推進在無人零售這個細分賽道,完成以技術驅動“人-錢-場景體驗”的成熟模式。

猩便利,就是這個橫向對比其他無人零售創業類企業,相對“靠譜”的唯一一家。

因為,猩便利是2017年如此狂熱浮躁的一年裡,唯一敢在創業初期,就將體驗的亮點,品牌的價值撬動點,聚焦在零售業的基本點——自有商品。

這是看懂螞蟻金服或將入股猩便利的第三個關鍵點所在。

- 2 -

猩便利的優勢和挑戰

去過猩便利門店的人,一眼就能看到猩便利的亮點和怪點。

說有亮點,猩便利是所有無人零售企業中,唯一敢在門店做鮮食、做乾果休閒食品的自有商品。回歸零售本質的猩便利,這個亮點的價值會貫穿始終。

猩便利的COO,是來自前羅森中國副總裁福田曉村。可以相信,正是有著傳統頂級便利店,並且擅長開發鮮食盒自有商品的專業人士加盟,猩便利才敢於在自有商品大做文章,就憑這點,猩便利就比一些隻做基於技術,做淺層體驗優化的無人零售公司,基礎打的更牢固。

一個奇怪的點是,猩便利的無人門店,其實讓人很容易看得出來,猩便利野心很大,初心很強,卻也矛盾重重。因為,猩便利的無人店,有很多人——工作人員。某些便利店行業大佬,就帶著玩笑的口吻,表示看不懂猩便利一邊打著無人店的招牌,一邊店裡佈滿了工作人員。

有很多工作人員,或者說導購,其實大家也看得明白,是為了現場引導進店顧客下載安裝猩便利APP。

這反映的就是在概念層面不是問題,甚至可以說非常優秀,卻在執行策略上出了問題。因為,猩便利野心太大了。

絕大多數現有的無人零售企業,基本都是基於微信和支付寶,這兩個中國僅有的兩個超級APP,實現顧客進場進店的身份驗證和支付完成。

但是猩便利卻想推自己的APP,頗有點盒馬和便利蜂的雄心壯志。看得出來,猩便利對自己基於自有商品和鮮食打造的競爭護城河,也頗為自信。

但這樣做的成本增加,和今天消費者意識裡,對再安裝一個購物類APP的抗拒,讓本來很好的概念,執行上卻變成了問題。

猩便利無人實體店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猩便利無人店,帶著複製三大日系便利店的強烈企圖心。鮮食和自有商品就不用講了,連整個的貨架陳列和商品組合,也是標準的傳統便利店模式。

說明在猩便利決策層的價值判斷裡,便利店的價值點,其實不在無人和有人。而在用技術的力量,怎麼去更好的放大傳統便利店的優勢。

所以大家會看到,別家無人零售企業,費勁在門口設閘機,設自動門,想盡辦法確保顧客身份驗證和商品支付、門店安防的精准度。

只有猩便利的門店,自動伸縮門讓顧客無感、無時間損耗的自由進出。引導首次進店的顧客,在電視屏上掃臉打通APP和顧客的相互驗證。

很矛盾!什麼賣點和亮點都想有,卻也沒有什麼重點的突出。矛盾重重,就是這個意思。

- 3 -

螞蟻金服和猩便利的化學反應

猩便利犯的這些很矛盾的毛病,屬於很典型的小公司才會犯的毛病。

就拿今年初,猩便利在無人貨架上,遭遇的一輪撤點位,裁員的風波。無人貨架這種模式,可以做,但不該被賦予過多的期待。一個敞開式的傳統貨架,一不能承載技術的演化,二又拖累企業的補貨成本,三又不能展開品類寬度的空間,憑什麼要做得那麼大?

大家看盒馬有過絲毫對無人貨架的覬覦嗎?說到底,無人貨架還不在上文所說的零售行業“主線”軌道上。猩便利無人貨架的撤點裁員,在邏輯層面,其實和他們的無人便利店一樣,什麼都想有,什麼都想要。

去年,夏天看到行業熱起無人便利店,猩便利趕上了時候。都了秋天,全行業在熱炒無人貨架,猩便利架不住心動,或者為了給投資方一個好的交代,也不分輕重的高調進場了。

其實如果無人零售沒有那麼浮躁,按照猩便利的在商品面的快速複製力,說不定反而走的可以很健康穩固。

當然,這只是假設。

現在,螞蟻金服集團意圖攜帶資本、技術和對無人零售一個更大框架的整體設計,有可能和猩便利走在一起了。

2017年7月7日,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淘咖啡大出風頭。

很多人也許還不知道,淘咖啡這個無人店模型,店內的領先技術:IoT(物聯網)智慧感測器、無感支付通道、桌面點單智慧螢幕,其實都是螞蟻金服提供的。

淘咖啡之後,螞蟻金服很快在杭州肯德基K-PRO餐廳上,上馬了人臉支付。並在農曆春節前,推出基於無人零售的新一代應用體系——WithAnt無人體驗店。坐落在螞蟻金服杭州Z空間總部的一樓。

在這個WithAnt無人店裡,相比淘咖啡在IoT(物聯網)感測器上的部署,螞蟻金服在WithAnt上面,已經開始利用電腦視覺,開始對進店的每一個的每一個身體動作、行為和表情,都有資料化捕捉和分析。

電腦視覺捕捉到的商品和人的細節,通過演算法模型分析後,能説明實體店老闆更好的瞭解客人和店鋪,並有針對性地作出決策。

比如,爆款商品是不是應該調整一下貨架位置。顧客最常走的動線,是否應該再優化匹配貨架及商品擺放策略。

按照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負責人蔣國飛的看法,“如果參照無人駕駛技術的五級技術圖,無人零售技術的第五階就是純電腦視覺技術。”

可以說,螞蟻金服在無人零售底層技術上的探索,是和Amazon Go基本站在一個水平線的。

螞蟻金服做這些,完全不是為了自己去開店,而是希望打造一套輸出給無人零售企業一套成熟而完整的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不知道是不是實際過程推進的緩慢,投資入股一家無人零售企業,由螞蟻親自在這個企業上,測試摸索出真正成型、成熟的模式應用,才能更好的打動其他無人零售企業。

就像阿裡巴巴在銀泰、大潤發上正在做的那樣。

也因為這樣,猩便利在自有商品開發的經驗儲備,所建立在無人零售賽道上的獨特價值,其實有可能是螞蟻金服心目中那個理想的“銀泰、大潤發”。

這個投資案,不一定是兩全其美的。但至少在目前看,還挺不錯的。

螞蟻金服和猩便利的組合,好比一個資金豐厚的投資人,可以繼續無壓力的投入於研發。並親自擔任董事長主導公司的基本框架,擔任CEO決定著公司經營管理的主次輕重判斷,還一個優秀的CTO身份,提升公司的整體技術方向和高度。最後,由猩便利這個抓住零售本質的COO,做好門店的日常運營。

逸馬連鎖:JXJ0688

猩便利,就是這個橫向對比其他無人零售創業類企業,相對“靠譜”的唯一一家。

因為,猩便利是2017年如此狂熱浮躁的一年裡,唯一敢在創業初期,就將體驗的亮點,品牌的價值撬動點,聚焦在零售業的基本點——自有商品。

這是看懂螞蟻金服或將入股猩便利的第三個關鍵點所在。

- 2 -

猩便利的優勢和挑戰

去過猩便利門店的人,一眼就能看到猩便利的亮點和怪點。

說有亮點,猩便利是所有無人零售企業中,唯一敢在門店做鮮食、做乾果休閒食品的自有商品。回歸零售本質的猩便利,這個亮點的價值會貫穿始終。

猩便利的COO,是來自前羅森中國副總裁福田曉村。可以相信,正是有著傳統頂級便利店,並且擅長開發鮮食盒自有商品的專業人士加盟,猩便利才敢於在自有商品大做文章,就憑這點,猩便利就比一些隻做基於技術,做淺層體驗優化的無人零售公司,基礎打的更牢固。

一個奇怪的點是,猩便利的無人門店,其實讓人很容易看得出來,猩便利野心很大,初心很強,卻也矛盾重重。因為,猩便利的無人店,有很多人——工作人員。某些便利店行業大佬,就帶著玩笑的口吻,表示看不懂猩便利一邊打著無人店的招牌,一邊店裡佈滿了工作人員。

有很多工作人員,或者說導購,其實大家也看得明白,是為了現場引導進店顧客下載安裝猩便利APP。

這反映的就是在概念層面不是問題,甚至可以說非常優秀,卻在執行策略上出了問題。因為,猩便利野心太大了。

絕大多數現有的無人零售企業,基本都是基於微信和支付寶,這兩個中國僅有的兩個超級APP,實現顧客進場進店的身份驗證和支付完成。

但是猩便利卻想推自己的APP,頗有點盒馬和便利蜂的雄心壯志。看得出來,猩便利對自己基於自有商品和鮮食打造的競爭護城河,也頗為自信。

但這樣做的成本增加,和今天消費者意識裡,對再安裝一個購物類APP的抗拒,讓本來很好的概念,執行上卻變成了問題。

猩便利無人實體店的野心,遠不止於此。

猩便利無人店,帶著複製三大日系便利店的強烈企圖心。鮮食和自有商品就不用講了,連整個的貨架陳列和商品組合,也是標準的傳統便利店模式。

說明在猩便利決策層的價值判斷裡,便利店的價值點,其實不在無人和有人。而在用技術的力量,怎麼去更好的放大傳統便利店的優勢。

所以大家會看到,別家無人零售企業,費勁在門口設閘機,設自動門,想盡辦法確保顧客身份驗證和商品支付、門店安防的精准度。

只有猩便利的門店,自動伸縮門讓顧客無感、無時間損耗的自由進出。引導首次進店的顧客,在電視屏上掃臉打通APP和顧客的相互驗證。

很矛盾!什麼賣點和亮點都想有,卻也沒有什麼重點的突出。矛盾重重,就是這個意思。

- 3 -

螞蟻金服和猩便利的化學反應

猩便利犯的這些很矛盾的毛病,屬於很典型的小公司才會犯的毛病。

就拿今年初,猩便利在無人貨架上,遭遇的一輪撤點位,裁員的風波。無人貨架這種模式,可以做,但不該被賦予過多的期待。一個敞開式的傳統貨架,一不能承載技術的演化,二又拖累企業的補貨成本,三又不能展開品類寬度的空間,憑什麼要做得那麼大?

大家看盒馬有過絲毫對無人貨架的覬覦嗎?說到底,無人貨架還不在上文所說的零售行業“主線”軌道上。猩便利無人貨架的撤點裁員,在邏輯層面,其實和他們的無人便利店一樣,什麼都想有,什麼都想要。

去年,夏天看到行業熱起無人便利店,猩便利趕上了時候。都了秋天,全行業在熱炒無人貨架,猩便利架不住心動,或者為了給投資方一個好的交代,也不分輕重的高調進場了。

其實如果無人零售沒有那麼浮躁,按照猩便利的在商品面的快速複製力,說不定反而走的可以很健康穩固。

當然,這只是假設。

現在,螞蟻金服集團意圖攜帶資本、技術和對無人零售一個更大框架的整體設計,有可能和猩便利走在一起了。

2017年7月7日,第二屆淘寶造物節上,淘咖啡大出風頭。

很多人也許還不知道,淘咖啡這個無人店模型,店內的領先技術:IoT(物聯網)智慧感測器、無感支付通道、桌面點單智慧螢幕,其實都是螞蟻金服提供的。

淘咖啡之後,螞蟻金服很快在杭州肯德基K-PRO餐廳上,上馬了人臉支付。並在農曆春節前,推出基於無人零售的新一代應用體系——WithAnt無人體驗店。坐落在螞蟻金服杭州Z空間總部的一樓。

在這個WithAnt無人店裡,相比淘咖啡在IoT(物聯網)感測器上的部署,螞蟻金服在WithAnt上面,已經開始利用電腦視覺,開始對進店的每一個的每一個身體動作、行為和表情,都有資料化捕捉和分析。

電腦視覺捕捉到的商品和人的細節,通過演算法模型分析後,能説明實體店老闆更好的瞭解客人和店鋪,並有針對性地作出決策。

比如,爆款商品是不是應該調整一下貨架位置。顧客最常走的動線,是否應該再優化匹配貨架及商品擺放策略。

按照螞蟻金服技術實驗室負責人蔣國飛的看法,“如果參照無人駕駛技術的五級技術圖,無人零售技術的第五階就是純電腦視覺技術。”

可以說,螞蟻金服在無人零售底層技術上的探索,是和Amazon Go基本站在一個水平線的。

螞蟻金服做這些,完全不是為了自己去開店,而是希望打造一套輸出給無人零售企業一套成熟而完整的整體技術解決方案。

不知道是不是實際過程推進的緩慢,投資入股一家無人零售企業,由螞蟻親自在這個企業上,測試摸索出真正成型、成熟的模式應用,才能更好的打動其他無人零售企業。

就像阿裡巴巴在銀泰、大潤發上正在做的那樣。

也因為這樣,猩便利在自有商品開發的經驗儲備,所建立在無人零售賽道上的獨特價值,其實有可能是螞蟻金服心目中那個理想的“銀泰、大潤發”。

這個投資案,不一定是兩全其美的。但至少在目前看,還挺不錯的。

螞蟻金服和猩便利的組合,好比一個資金豐厚的投資人,可以繼續無壓力的投入於研發。並親自擔任董事長主導公司的基本框架,擔任CEO決定著公司經營管理的主次輕重判斷,還一個優秀的CTO身份,提升公司的整體技術方向和高度。最後,由猩便利這個抓住零售本質的COO,做好門店的日常運營。

逸馬連鎖:JXJ06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