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隋唐往事:李世民以愚蠢著稱的弟弟,蠢到武則天都懶得殺他

王某不才,常在網路上發表一些酸文腐字,前幾天寫了一篇李世民弟弟李元嬰故事的貼文,這篇貼文發出去之後,點擊量爆棚,有網友問我說:“李元嬰那麼蠢,最後的結局怎麼樣?”筆者今天得空,

寫一個帖子回答網友的提問。

滕王閣圖片,感謝原作者

李元嬰是李世民年紀最小的弟弟,這傢伙爵封滕王,修建了著名的滕王閣。李元嬰這個人,盡幹些亂七八糟的事情。比如他吃飽沒事幹的時候,就會拿類似於現在彈弓的東西,去街上打百姓玩。

李元嬰是堂堂的大唐親王,老百姓被他打了也不敢怎麼樣,只能像躲瘟神一樣躲著他。李元嬰看到百姓躲避,高興得手舞足蹈,這樣的做派,哪還有一絲一毫天潢貴胄的端莊啊?(此事典出《新唐書》語:“以丸彈人,觀其走避則樂。”)

李元嬰劇照,

感謝原作者

李元嬰鬧得太不像話了,李世民在位的時候,尚念兄弟情分,對他是爭一隻眼閉一隻眼。到了李治登基稱帝的時候,就不那麼慣著他了。李治把他從山東的封地貶到了洪州,李治希望李元嬰能吸取教訓,重新做人,別給皇室丟臉了。結果李元嬰不但不重新做人,反而變本加厲。他在洪州幹出了欲意搶奪取下官妻子之事,結果是偷雞不成蝕把米,被下官的妻子打破臉了。

(此事典出《新唐書》語:“嘗為典簽崔簡妻鄭嫚罵,以履抵元嬰面血流。”)

李世民劇照,感謝原作者

堂堂大唐親王,讓婦人拿鞋子打破了臉,這事傳出去之後讓李治都覺得丟人現眼。李治實在沒辦法,只好把他的這個二五仔叔叔的食邑和隨從減半,然後貶往滁州。

李元嬰在滁州也不好好過日子,又被李治趕到了隆州。李元嬰到了隆州的時候,已經被李治連續處罰三次了,他應該長點記性,好好做人,不給皇家丟臉了吧?

李治劇照,感謝原作者

李元嬰在隆州的時候,非但沒有好好做人,反而又惹事了。

李元嬰是大唐藩王,朝廷按照慣例給他派了輔政的官員。有個叫裴聿的官員,看到李元嬰不幹正事,就上書給李元嬰提意見,指出李元嬰的過失,讓他改正錯誤。李元嬰非但不聽裴聿的逆耳忠言,還把裴聿打了一頓。裴聿不服氣,就上書李治參了李元嬰一本。李治對他的叔叔李元嬰徹底失望了,他一方面給裴聿升官安撫裴聿,一方面羞辱李元嬰。(此事典出《新唐書》語:“隸事參軍事裴聿諫正其失,元嬰捽辱之。聿入計具奏,帝遷聿六品上階。”)

滕王閣夜景圖片,感謝原作者

李元嬰是不管李治怎麼訓斥責罰,都是拒不改正。李治碰到這麼一個無賴叔叔,也是沒辦法啊。再後來,李治學他的老爸李世民一樣,對李元嬰採取不聞不問,放任自流的態度。李元嬰見到沒人管他,就更加荒誕不經了。李元嬰做事情越來越沒譜,大唐朝的臣民們都知道有個不靠譜王爺李元嬰,李元嬰名聲算是徹底臭了。

武則天劇照,感謝原作者

李治死後,武后革命。這個時候的大唐親王宗室們紛紛倒楣了。李世民的弟弟兼魏征的女婿霍王李元軌,李世民的兒子紀王和越王等有本事的唐朝王爺,紛紛被武后革了命。李元嬰這個以愚蠢著稱的大唐滕王,因為名聲太臭,武則天都懶得殺他了,反而對他多有賞賜。(此事典出《新唐書》語:“武后時,進拜開府儀同三司、梁州都督。薨,贈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獻陵。”)

魏征石像,感謝原作者

李元嬰這個人,你說他愚蠢吧,他確實是唐朝初期以愚蠢著稱的親王。他這個人幹的壞事,可謂是車載斗量,從這一點來看,李元嬰似乎是真的愚蠢。李元嬰幹的壞事雖然多,但是都是一些拿彈弓打百姓,踩踏百姓莊稼,李世民國喪期間喝酒唱歌之類的事情。這些事情雖然過分,但是也不是特別的傷天害理。這些事情雖然讓他臭名昭著,但是沒有一件事情是足以致命的大罪。在我看來,李元嬰雖然混蛋,但是每次犯事都能把握好分寸,似乎又是大智若愚。

李世民劇照,感謝原作者

李元嬰的蠢,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真的蠢,一種是裝蠢。依王某愚見,李元嬰能在步步驚心的武后革命中倖存,他應該不是真的蠢,而是借愚蠢的表像保護自己。大家不妨看看李元嬰那幾個聰明的哥哥李元景、李元昌、李元軌的下場,就會覺得李元嬰愚蠢的名聲不是壞事。李元嬰這個人,生前享受榮華富貴,還生了十八個兒子。年老壽高又是自然死亡,死後獲得司徒追封。看了李元嬰的人生軌跡,我咋覺得他比李元軌他們更聰明呢?

參考書目《新舊兩唐書.高祖諸子傳》

版權聲明:本人已和版權公司簽約,未經授權轉載者,本人將委託版權公司投訴維權。

元嬰捽辱之。聿入計具奏,帝遷聿六品上階。”)

滕王閣夜景圖片,感謝原作者

李元嬰是不管李治怎麼訓斥責罰,都是拒不改正。李治碰到這麼一個無賴叔叔,也是沒辦法啊。再後來,李治學他的老爸李世民一樣,對李元嬰採取不聞不問,放任自流的態度。李元嬰見到沒人管他,就更加荒誕不經了。李元嬰做事情越來越沒譜,大唐朝的臣民們都知道有個不靠譜王爺李元嬰,李元嬰名聲算是徹底臭了。

武則天劇照,感謝原作者

李治死後,武后革命。這個時候的大唐親王宗室們紛紛倒楣了。李世民的弟弟兼魏征的女婿霍王李元軌,李世民的兒子紀王和越王等有本事的唐朝王爺,紛紛被武后革了命。李元嬰這個以愚蠢著稱的大唐滕王,因為名聲太臭,武則天都懶得殺他了,反而對他多有賞賜。(此事典出《新唐書》語:“武后時,進拜開府儀同三司、梁州都督。薨,贈司徒、冀州都督,陪葬獻陵。”)

魏征石像,感謝原作者

李元嬰這個人,你說他愚蠢吧,他確實是唐朝初期以愚蠢著稱的親王。他這個人幹的壞事,可謂是車載斗量,從這一點來看,李元嬰似乎是真的愚蠢。李元嬰幹的壞事雖然多,但是都是一些拿彈弓打百姓,踩踏百姓莊稼,李世民國喪期間喝酒唱歌之類的事情。這些事情雖然過分,但是也不是特別的傷天害理。這些事情雖然讓他臭名昭著,但是沒有一件事情是足以致命的大罪。在我看來,李元嬰雖然混蛋,但是每次犯事都能把握好分寸,似乎又是大智若愚。

李世民劇照,感謝原作者

李元嬰的蠢,有兩種可能,一種是真的蠢,一種是裝蠢。依王某愚見,李元嬰能在步步驚心的武后革命中倖存,他應該不是真的蠢,而是借愚蠢的表像保護自己。大家不妨看看李元嬰那幾個聰明的哥哥李元景、李元昌、李元軌的下場,就會覺得李元嬰愚蠢的名聲不是壞事。李元嬰這個人,生前享受榮華富貴,還生了十八個兒子。年老壽高又是自然死亡,死後獲得司徒追封。看了李元嬰的人生軌跡,我咋覺得他比李元軌他們更聰明呢?

參考書目《新舊兩唐書.高祖諸子傳》

版權聲明:本人已和版權公司簽約,未經授權轉載者,本人將委託版權公司投訴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