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許多農產品進入了國際高端市場,但為啥不出名,還賺不到錢?

前段時間看一檔節目,一個老外尋找中國的美食,來的了中國雲南的咖啡產區,一個要做很久小車才能到的地方,大型的車輛根本到不了,但這裡的咖啡很好,都賣給了星巴克,

但就是不出名,你知道中國的雲南盛產咖啡嗎?

但每年到了咖啡豆收購的季節,咖農都要跟著國外給出的收購價格出售,

在國際市場上一直處於“失語”的狀態。“叫座不叫好”的現象導致咖農們忙碌了一年賺不到什麼錢。這是什麼導致的呢?

1、種植端粗放

雲南省大部分咖啡種植區還處於非常粗放、低端的咖啡種植階段。農業生產遇到問題,中國最大的農技問答“雲種養”平臺,

數萬名優秀農業專家,時時線上,免費解答。

2、加工業小、散、弱、亂

雲南咖啡產業裡的初加工環節還處於一種“來料加工”階段,或者基地自建的初加工環節。在加工工藝和技術方面,又是最基礎的初加工,目的只是為下游提供咖啡生豆原料。所以,這些貌似是“企業”的加工企業,僅僅是原料種植基地的配套。

3、收購價格沒有話語權

多年來,由於雲南咖啡只有種植端,也就淪為了每到賣貨就發愁的“過剩產業”。

咖啡原料收購價的定價權掌握在外國公司手上,他們不定價,誰也不敢定價,誰也無法賣貨。那些進出口的漂亮數字背後,是雲南咖啡淪為外國公司廉價原料供應地的悲慘境地。

做為咖農,必須從“小農意識”和“規模經濟”的思想中解放出來,

多出精品咖啡。在採摘的時候,分批分段摘成熟的咖啡,只有成熟鮮紅的果子才能夠製作成精品咖啡豆。晾曬的時候,注意天氣變化。重視一個個小小的細節,不要單純的追求快節奏的粗獷生產,就會比別人收入增加。

咖啡的現象不是中國的個體現象。

像中國的可哥、中藥材等,在國際市場的價格低,沒有話語權。所以國家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目的,也是要增加農副產品在國際市場的地位和價格,這樣才能增加廣大農民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