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蘋果警告員工不要再洩漏內部消息

最近,一份蘋果內部的備忘錄要求員工不要再洩漏新產品的資訊。

credit:123RF

這是一個一直存在的問題。去年 iPhone X 發佈,你還記得吧,彭博社的 Mark Gurman 就拿到了洩密消息。這是最大的一起洩漏事件,但不是唯一一起。據說,蘋果去年抓到了 29 個洩密者,都被開除了,其中有 12 個還被逮捕了。

一部分員工沒有收到備忘錄,但是有一個蘋果員工向彭博社透露了備忘錄的內容:

上個月,蘋果找到了洩漏內部軟體路線規劃機密會議的人,並將他開除。上百位軟體工程師都在場,

數千名在該部門的員工都獲知了事情的進展。有個人背叛了他們的信任。

洩漏會議內容的員工事後告知蘋果的調查員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他覺得自己不會被發現。但是洩密者——不管是蘋果的雇員還是外包員工或是供應商——都會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被抓到。

在許多起案例中,洩密者一開始都不打算洩密。但是我們蘋果的員工有不少都在 LinkedIn、Twitter、Facebook 這樣的社交網路上與媒體、分析師、數碼博主這樣的人關係密切,

這樣他們就能打聽情報了。儘管他們說的話都很好聽,但是要記住你不能被耍了。這些人的成功就是從你嘴巴裡套出秘密再公之於眾。一個蘋果新產品的洩密能為博主或記者賺取大量流量和豐厚的經濟利益。但是,對於洩密的雇員而言,他將失去一切。

洩密的不僅僅影響該項目的員工。

洩密是在損害蘋果的每一位員工和他們這幾年為創造產品所付出的努力。

“數千人為了一個大軟體版本的更新,不知疲倦工作數月,看見它被洩漏出去,我們所有人都傷心欲絕。” UIKit 專案領導人 Josh Shaffer 說,他們團隊的作品在去年 iOS 11 的洩密事件中被洩漏了

洩密影響的不僅僅是在這個專案工作的員工——公司所有人都能感覺到。洩密新產品會對現有產品的銷售產生影響;會給競爭對手更長的時間做出反應;會影響新產品的銷量。

“我們需要一個機會告訴消費者為什麼我們的產品很棒,而不是讓另一個人隨隨便便就把這事做了。” Greg Joswiak 說到。

備忘錄很長,以上只是摘錄的一部分。備忘錄後面繼續說洩密帶來的“嚴重後果”,還批判記者就是吸血蟲,和科技公司的雇員交好只是想套取機密。

或許你已經能感覺我在翻白眼了,我可不相信一個記者會冒著犧牲信源匿名性的風險去換取一篇報導。

負責任的記者會優先考慮信源的安全。一篇報導和一個安插在蘋果級別的公司的信源相比根本不值一提,畢竟信任是雙向的。

備忘錄最後總結:

儘管後果嚴重,但是洩密不可避免。總會有不計後果的人做這種事情。“每個來到蘋果的人在從事這輩子最好的工作——一件極其重要同時對 135000 位蘋果員工都有貢獻的工作,”Joswiak 說,“尊重這份貢獻的最好方式就是不要洩密。”

我有個解決問題的辦法能將未來洩密的可能性最小化,和蘋果的不一樣。我覺得,這家公司真的應該像自己的 口號那樣 “Think Different” 一下,尤其在媒體關係方面。蘋果的公關部門從來不和媒體打交道——反而還在為那座花園的圍牆添磚加瓦企圖控制資訊流動——這樣子記者就只能自己動手想辦法了。

本文譯自 thenextweb,由譯者 Dkphhh 基於創作共用協定(BY-NC)發佈。

和蘋果的不一樣。我覺得,這家公司真的應該像自己的 口號那樣 “Think Different” 一下,尤其在媒體關係方面。蘋果的公關部門從來不和媒體打交道——反而還在為那座花園的圍牆添磚加瓦企圖控制資訊流動——這樣子記者就只能自己動手想辦法了。

本文譯自 thenextweb,由譯者 Dkphhh 基於創作共用協定(BY-NC)發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