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開封有條刷絨街,你知道刷絨是什麼意思嗎?

刷絨也稱織絨、人造珍珠毛等,它不僅是中州的傳統羊毛紡織品,而且在我國的毛紡織品中也是一個獨特的品種,其產品經拉毛、卷線等工藝處理,外觀與羔羊皮酷似,除具有羔羊皮的禦寒、保暖等特點外,較裘皮又具有質地輕柔、吸濕、通氣、無皮臭味、不脫毛、易夏存等優點。

產品以白色為佳,是聞名遐邇的高檔衣料,暢銷國內外。早在1915年,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 就曾榮獲銀質獎。

關於刷絨的歷史,有關資料中有兩種說法。

第一種為《開封日報》曾載:相傳宋代,有長葛人名叫王成者,把羊毛加工成與羔羊皮相似的刷絨。

一年中原大旱,王成攜妻逃至大樑(今開封),操起刷絨之業以營生,生意頗為興隆… 王成去世後,幾經戰亂,其子孫返回長葛家鄉,開封便無制刷絨。

第二種為長葛有關部門的調查,長葛絨的織造工藝約始於清乾隆年間,由縣內一名叫閻台的牧羊人始創羊毛刷氈工藝,後經崔明甫兄弟二人吸取土布紡織工藝加以改進,經拉毛、卷絨等工序製作而成。

崔氏兄弟曾在開封設立刷絨作坊,傳之多家生產。後有長葛人張虎妮從開封得其藝重歸長葛,於光緒六年(1880)在長葛老城設立“和順興”刷絨作坊。刷絨生產在長葛重新振興。

總之,不管哪種說法,刷絨都是古城開封的一種傳統工藝產我品、現個各種“長葛絨”也只是在1956年才由該縣改的。今後開封市如能發複綫生產,並將產品打入國內外市場或在清明上河園內設立古老的線作坊,現場製作出售,這對於開封市的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都是有意義的。

位於該街的原針織內衣廠有3件事在開封市也是有影響的。第一上下班響汽簡,簡聲可傳達至東、西、北城外。由於過去鐘錶沒有現在這麼普及,故拉笛報時頗受市民歡迎。第二,建廠後其染色污水不定時注入潘家湖,又流進惠濟河,可以說是惠濟河被嚴重污染的源頭,只是那時人們還沒有環保意識而已。

第三,將有名氣的午朝門水井圈入廠內。據附近老人講,該井是個老井,日本人於1939年左右下水泥桶將井口直徑加粗。所以該井還是日本侵華的見證。

文章摘自:開封瑣記

如果您喜歡類似的文章,我們將持續為您奉上,請關注我!謝謝!

掌上大開封,開封人的掌上生活好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