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同業理財發行量回升,短期收益漲幅明顯

2018年3月1日至31日各大銀行共發行734款同業產品(經調研,有大型銀行面向機構發行的理財亦包含同業理財,為此將該銀行面向機構發行的理財統計在同業理財內)。

從發行數量的變化看,

春節過後各類型銀行發行量均出現不同程度回升。國有行和股份行發行量占比出現回升,相較2月分別增加5.38%和4.50%,而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占比則下降。

從銀行類型看,城商行發行量最多,占比超過四成;國有行發行量最少,僅占比6.40%;農村金融機構同業產品平均收益最高,達到5.45%,國有行最低,僅為4.97%。

從收益表現類型看,總體上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比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收益更高。

國有行同業理財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與保本浮動收益差距較大,達到125BP。本期股份行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收益下降,不同性質銀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的收益均出現增長。

從不同期限產品收益的變化看,除中短期限外不同期限同業理財收益均增長。其中,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增幅最大,達54BP;中期與中長期同業理財收益基本保持穩定。

文/普益標準 李明珠

同業理財發行量出現回升,短期收益漲幅明顯

——同業理財產品分析報告

隨著兩會的閉幕,新一屆政府已經亮相,中國迎來新時代。本屆政府對經濟增速的訴求有所下降,意在長遠健康發展。金融監管今年也將延續去年的嚴監管思路,而監管機構架構的調整使得監管套利更難以為繼。針對新時代的高品質發展的要求,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尤為重要,

特別是流動性將保持鬆緊適度。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大幅上漲,反應出季末銀行對於流動性的需求增加。但從整個市場來看3月資金面較為寬鬆,因此央行本月以淨回籠為主,保持貨幣市場穩健中性。債市的平穩走高助推同業理財收益的平穩上行。

另外,經過相關部門多輪徵求意見和反復醞釀,並按程式報請國務院批准後,資管新規或於近期發佈。據悉正式發佈的版本相對徵求意見稿做了一些修改,

更嚴謹、更有操作性,但打破剛兌、實行淨值化管理、消除多層嵌套等內容沒有鬆動。資管新規的落地將會對同業理財的收益、風險的結構產生比較大的影響,銀行理財呈現的去同業化趨勢將更加明顯。

為追蹤同業理財市場發展前沿,服務銀行理財業務轉型需求,普益標準將定期發佈一系列同業理財產品分析報告。本報告為第十八期,

選取發行時間在2018年3月1日至3月31日的產品,從各維度探究銀行同業理財發展變化趨勢。

多維分析:銀行同業理財產品多角度比較

(一)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發行量比較

城商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量占比超四成。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2018年3月1日至31日各大銀行共發行734款同業產品(經調研,有大型銀行面向機構發行的理財亦包含同業理財,為此將該銀行面向機構發行的理財統計在同業理財內)。按照發行銀行的類別來看,城商行發行量最多,為322款,占比43.87%;其次是股份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分別發行215款和150款,二者合計共占49.73%;國有行發行量最少,僅有47款,僅占比6.40%。

(二)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收益比較

農村金融機構的平均收益維持首位,國有行持續墊底。3月1日至31日發行的734款同業產品中,根據其披露的資訊顯示,農村金融機構和城商行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相對更高且比較接近,分別為5.45%與5.43%;其次是股份行,為5.16%;國有行同業產品收益與其他性質銀行相比較低,為4.97%。具體結果如下圖2所示:

主流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量與收益差異性較大。由於全國性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率是所有機構參考的尺規,產品發行數量較少的銀行平均收益容易受極端值影響,不具有代表性,因此根據不同銀行類型發行的產品情況,本報告選取中信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共五家月度發行量均在15款以上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作為參考,分析主流銀行同業理財產品收益情況。

整體來看,主流銀行的同業產品收益較上月持平,基本維持在5%上下,不同銀行的同業產品收益差距略有拉大趨勢。從圖3可以看出,中信銀行在統計期內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在主流銀行中保持首位,平均收益達到了5.38%,較2月下降了3BP;位列第二的華夏銀行在本期收益也呈下降,平均收益為5.26%,較2月下降15BP;中國民生銀行本期平均收益為5.10%,環比上升3BP;收益最低的是平安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其中平安銀行收益率與2月相比下降9BP,收益較其他主流銀行有一定差距,分別為4.88%和4.71%。

同時,各主流銀行同業產品發行數量差距顯著拉大,發行量最多的是中信銀行和中國民生銀行,本統計期內各發行了73款和52款同業理財產品,而發行最少的華夏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只發行了20款和17款同業理財產品。從各主流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和收益來看,各銀行理財收益率主要受各銀行理財業務重點、資金運用策略和投研能力的影響。

(三)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收益類型比較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在收益及產品數量上總體領先於保本類產品。從同業理財產品收益類型來看,本期未發行保證收益類同業產品,發行保本浮動型產品127款,占比17.30%,非保本浮動型產品最多,有607款,占比超過八成。從各類產品收益看,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保本浮動型產品平均收益為5.02%,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平均收益較高,為5.39%。鑒於本期無保證收益型產品,我們只選擇不同性質銀行的浮動型產品做收益對比。

國有行同業理財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與保本浮動收益差距較大,達到125BP,股份行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收益較高,農村金融機構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收益較高。通常而言,因為承擔的風險水準不同,保本浮動型產品收益要低於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圖4顯示,不同性質銀行浮動型同業產品的收益表現符合一般認知。

(四)不同期限同業產品比較

為研究需要,我們將投資期限≤30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短期限,將30天<投資期限≤91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短期限,將91天<投資期限≤182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期限,將182天<投資期限≤365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長期限,而將投資期限>365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長期限。根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統計期內不同期限的同業產品發行量和收益情況如下:短期限產品40款,平均收益5.05%;中短期限產品有202款,平均收益5.10%;中期限產品201款,平均收益5.36%;中長期限產品最多,有280款,平均收益5.49%;長期限產品11款,平均收益5.55%。對於投資期限不同的同業理財產品,隨著期限的增加,理財收益也增加,收益與期限呈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月度比較: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的時間序列分析

(一)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月度比較

不同性質銀行發行量均增加,國有行與股份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量占比增加。為了探析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的發展趨勢,需要對不同統計期內的同業產品進行對比分析,具體結果如圖6所示。從發行量的變化來看,所有類型銀行同業產品發行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國有行和股份行的同業理財產品發行占比均上升;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占比出現下降。2018年3月,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發行量占比下降,相比今年2月分別下降4.70%和5.18%;國有行的發行量增幅較大,占比增加5.38%;股份行發行量相比1月上升4.50%,占比為29.29%。此次發行量於春節過後回升,但受即將落地的資管新規影響,同業理財產品的發行量仍低於去年水準。

不同性質銀行收益均有增長,總體來看保持平穩。從收益變化來看,不同性質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變化均呈現增長。具體來看,股份行、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收益於今年第一季度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國有行收益較為平穩,本月已接近年初峰值,其中城商行增幅最大,達8BP,國有行增長4BP,股份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增長2BP。

(二)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不同收益類型月度比較

各銀行同業理財產品以非保本型為主,3月非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占比略有下降。由於在各統計期內保證收益型產品的發行量較少,基於資料的可比性及避免異常值帶來的影響,選取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進行時間序列的分析。

從不同收益類型產品發行量占比來看,3月與2月相比,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數量占比較上個月出現回落,下降2.07個百分點,如圖7所示。

從收益來看,股份行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收益下降。相比於2月,股份行收益降幅最大,出現123BP的下降,低於前三個月水準;城商行基本保持穩定,收益增長1BP;農村金融機構收益則有3BP的微降。一季度城商行保本浮動型同業產品保持穩步增長。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的收益均出現增長。其中,國有行與股份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收益率上漲幅度最大,較2月分別上升15BP和16BP;其他類型銀行中,農村金融機構增幅為11BP;城商行行收益增幅為6BP。從走勢來看,2018年第一季度,股份行、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產品均呈現穩步增長趨勢,國有行收益小幅震盪,總體平穩。

(三)不同期限同業產品月度比較

除中短期限外不同期限同業理財收益均增長,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增幅最大。圖9顯示,短期同業理財收益繼2月微漲2BP後迎來較大增長,漲幅達54BP,與中短期收益率差大幅縮小;中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出現回落,較2月下降了11BP;中期同業理財收益在3月保持穩定,環比持平;中長期同業理財產品收益則保持了一季度以來的緩慢增長態勢,本統計期內上浮2BP。短期來看,同業間對於短期資金的需求仍較強。以利率的預期理論為參考,中期和中長期利率的持續平穩上漲趨勢也反映了同業理財市場對於未來資金成本難以下降的預期和判斷。

原因探析:短期市場資金面相對寬鬆,央行以“削峰”為主

3月以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較為謹慎,於3月中旬小幅投放,受益於前期資金投放充足,流動性整體較為平穩。資金利率呈現下行趨勢,流動性分層現象也有所緩和。3月末臨近季末,本應是流動性季節性波動比較明顯的季節,監管考核、資金接續和市場情緒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市場資金的流動性容易出現短缺,但央行於下旬實施淨回籠恰恰說明短期流動性無虞。季末財政支出力度較大,可部分對沖監管考核等因素影響,資金面平穩跨季,央行對流動性“削峰填穀”操作不變。在央行持續引導下,流動性過度充裕的局面不可持續,未來將回歸中性適度。

中長期資金面預期較樂觀

3月,新任央行行長易綱指出今年貨幣政策將保持中性,鬆緊適度。同時受到本月第二周2400億淨投放的影響,3月下旬一年期同業存單(AAA)收盤到期收益率呈現較大下降;同時SHIBOR利率(1年)3月呈現平穩下行,表明市場對資金面的預期從中長期來看較為樂觀。同時,受季末和市場情緒擾動,1天和7天同業拆借加權利率月末均有上升。

3月,股市於下旬出現大幅跳水;債市則呈現持續走高。從資產端來看,股票市場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於3月22日至23日出現大規模斷崖式下跌,誘發小範圍市場不安情緒。債市3月則呈現持續平穩上漲。總體來看由於銀行理財底層資產配置多在債券,因此債市的平穩上漲促進了理財利率總體上行,而股市跳水對其影響不大。

不同期限國債收益差保持穩定。債券是銀行理財資金的主要配置方向,債市的表現對理財產品收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3月1日至3月31日,從代表性國債來看,受股市大跌影響,1年期與10年期的短期債券收益率曲線於23日同時出現下跌,之後總體保持平緩回升的走勢,總體來看保持平穩。

綜上分析,針對新時代的高品質發展的要求,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尤為重要,特別是流動性將保持鬆緊適度。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大幅上漲,反應出季末銀行對於流動性的需求增加。但從整個市場來看3月資金面較為寬鬆,因此央行本月以淨回籠為主,保持貨幣市場穩健中性。債市的平穩走高助推同業理財收益的平穩上行。

另外,經過相關部門多輪徵求意見和反復醞釀,並按程式報請國務院批准後,資管新規或於近期發佈。據悉正式發佈的版本相對徵求意見稿做了一些修改,更嚴謹、更有操作性,但打破剛兌、實行淨值化管理、消除多層嵌套等內容將不會鬆動。資管新規的落地將會對同業理財的收益、風險的結構產生比較大的影響,銀行理財呈現的去同業化趨勢將更加明顯。

重要聲明

本報告中的資料和資訊均來源於各機構公開發佈的資訊,我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及引用資料、資料的客觀與公正,但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報告中的任何觀點與建議僅代表報告當日的判斷和建議,僅供閱讀者參考,不構成對買賣的出價或詢價,也不保證對做出的任何建議不會進行任何變更。對於因使用、引用、參考本報告內容而導致的投資損失、風險與糾紛,我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本報告的版權僅為我公司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普益標準”。我公司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於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

按照發行銀行的類別來看,城商行發行量最多,為322款,占比43.87%;其次是股份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分別發行215款和150款,二者合計共占49.73%;國有行發行量最少,僅有47款,僅占比6.40%。

(二)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收益比較

農村金融機構的平均收益維持首位,國有行持續墊底。3月1日至31日發行的734款同業產品中,根據其披露的資訊顯示,農村金融機構和城商行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平均收益相對更高且比較接近,分別為5.45%與5.43%;其次是股份行,為5.16%;國有行同業產品收益與其他性質銀行相比較低,為4.97%。具體結果如下圖2所示:

主流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量與收益差異性較大。由於全國性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率是所有機構參考的尺規,產品發行數量較少的銀行平均收益容易受極端值影響,不具有代表性,因此根據不同銀行類型發行的產品情況,本報告選取中信銀行、中國民生銀行、平安銀行、華夏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共五家月度發行量均在15款以上的全國性股份制商業銀行作為參考,分析主流銀行同業理財產品收益情況。

整體來看,主流銀行的同業產品收益較上月持平,基本維持在5%上下,不同銀行的同業產品收益差距略有拉大趨勢。從圖3可以看出,中信銀行在統計期內發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在主流銀行中保持首位,平均收益達到了5.38%,較2月下降了3BP;位列第二的華夏銀行在本期收益也呈下降,平均收益為5.26%,較2月下降15BP;中國民生銀行本期平均收益為5.10%,環比上升3BP;收益最低的是平安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其中平安銀行收益率與2月相比下降9BP,收益較其他主流銀行有一定差距,分別為4.88%和4.71%。

同時,各主流銀行同業產品發行數量差距顯著拉大,發行量最多的是中信銀行和中國民生銀行,本統計期內各發行了73款和52款同業理財產品,而發行最少的華夏銀行和中國郵政儲蓄銀行只發行了20款和17款同業理財產品。從各主流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數量和收益來看,各銀行理財收益率主要受各銀行理財業務重點、資金運用策略和投研能力的影響。

(三)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收益類型比較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在收益及產品數量上總體領先於保本類產品。從同業理財產品收益類型來看,本期未發行保證收益類同業產品,發行保本浮動型產品127款,占比17.30%,非保本浮動型產品最多,有607款,占比超過八成。從各類產品收益看,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保本浮動型產品平均收益為5.02%,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平均收益較高,為5.39%。鑒於本期無保證收益型產品,我們只選擇不同性質銀行的浮動型產品做收益對比。

國有行同業理財產品非保本浮動收益與保本浮動收益差距較大,達到125BP,股份行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收益較高,農村金融機構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收益較高。通常而言,因為承擔的風險水準不同,保本浮動型產品收益要低於非保本浮動型產品圖4顯示,不同性質銀行浮動型同業產品的收益表現符合一般認知。

(四)不同期限同業產品比較

為研究需要,我們將投資期限≤30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短期限,將30天<投資期限≤91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短期限,將91天<投資期限≤182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期限,將182天<投資期限≤365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中長期限,而將投資期限>365天的同業理財產品稱為長期限。根據普益標準統計資料顯示,統計期內不同期限的同業產品發行量和收益情況如下:短期限產品40款,平均收益5.05%;中短期限產品有202款,平均收益5.10%;中期限產品201款,平均收益5.36%;中長期限產品最多,有280款,平均收益5.49%;長期限產品11款,平均收益5.55%。對於投資期限不同的同業理財產品,隨著期限的增加,理財收益也增加,收益與期限呈顯著的正相關關係。

月度比較: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的時間序列分析

(一)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月度比較

不同性質銀行發行量均增加,國有行與股份行同業理財產品發行量占比增加。為了探析銀行同業理財產品的發展趨勢,需要對不同統計期內的同業產品進行對比分析,具體結果如圖6所示。從發行量的變化來看,所有類型銀行同業產品發行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其中國有行和股份行的同業理財產品發行占比均上升;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占比出現下降。2018年3月,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發行量占比下降,相比今年2月分別下降4.70%和5.18%;國有行的發行量增幅較大,占比增加5.38%;股份行發行量相比1月上升4.50%,占比為29.29%。此次發行量於春節過後回升,但受即將落地的資管新規影響,同業理財產品的發行量仍低於去年水準。

不同性質銀行收益均有增長,總體來看保持平穩。從收益變化來看,不同性質銀行的同業理財產品收益變化均呈現增長。具體來看,股份行、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收益於今年第一季度保持穩步增長態勢;國有行收益較為平穩,本月已接近年初峰值,其中城商行增幅最大,達8BP,國有行增長4BP,股份行和農村金融機構增長2BP。

(二)不同性質銀行同業產品不同收益類型月度比較

各銀行同業理財產品以非保本型為主,3月非保本浮動型理財產品占比略有下降。由於在各統計期內保證收益型產品的發行量較少,基於資料的可比性及避免異常值帶來的影響,選取保本浮動收益型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進行時間序列的分析。

從不同收益類型產品發行量占比來看,3月與2月相比,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數量占比較上個月出現回落,下降2.07個百分點,如圖7所示。

從收益來看,股份行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收益下降。相比於2月,股份行收益降幅最大,出現123BP的下降,低於前三個月水準;城商行基本保持穩定,收益增長1BP;農村金融機構收益則有3BP的微降。一季度城商行保本浮動型同業產品保持穩步增長。

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理財產品的收益均出現增長。其中,國有行與股份行非保本浮動收益型產品收益率上漲幅度最大,較2月分別上升15BP和16BP;其他類型銀行中,農村金融機構增幅為11BP;城商行行收益增幅為6BP。從走勢來看,2018年第一季度,股份行、城商行和農村金融機構的非保本浮動收益型同業產品均呈現穩步增長趨勢,國有行收益小幅震盪,總體平穩。

(三)不同期限同業產品月度比較

除中短期限外不同期限同業理財收益均增長,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增幅最大。圖9顯示,短期同業理財收益繼2月微漲2BP後迎來較大增長,漲幅達54BP,與中短期收益率差大幅縮小;中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出現回落,較2月下降了11BP;中期同業理財收益在3月保持穩定,環比持平;中長期同業理財產品收益則保持了一季度以來的緩慢增長態勢,本統計期內上浮2BP。短期來看,同業間對於短期資金的需求仍較強。以利率的預期理論為參考,中期和中長期利率的持續平穩上漲趨勢也反映了同業理財市場對於未來資金成本難以下降的預期和判斷。

原因探析:短期市場資金面相對寬鬆,央行以“削峰”為主

3月以來,央行公開市場操作較為謹慎,於3月中旬小幅投放,受益於前期資金投放充足,流動性整體較為平穩。資金利率呈現下行趨勢,流動性分層現象也有所緩和。3月末臨近季末,本應是流動性季節性波動比較明顯的季節,監管考核、資金接續和市場情緒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市場資金的流動性容易出現短缺,但央行於下旬實施淨回籠恰恰說明短期流動性無虞。季末財政支出力度較大,可部分對沖監管考核等因素影響,資金面平穩跨季,央行對流動性“削峰填穀”操作不變。在央行持續引導下,流動性過度充裕的局面不可持續,未來將回歸中性適度。

中長期資金面預期較樂觀

3月,新任央行行長易綱指出今年貨幣政策將保持中性,鬆緊適度。同時受到本月第二周2400億淨投放的影響,3月下旬一年期同業存單(AAA)收盤到期收益率呈現較大下降;同時SHIBOR利率(1年)3月呈現平穩下行,表明市場對資金面的預期從中長期來看較為樂觀。同時,受季末和市場情緒擾動,1天和7天同業拆借加權利率月末均有上升。

3月,股市於下旬出現大幅跳水;債市則呈現持續走高。從資產端來看,股票市場受中美貿易戰影響,於3月22日至23日出現大規模斷崖式下跌,誘發小範圍市場不安情緒。債市3月則呈現持續平穩上漲。總體來看由於銀行理財底層資產配置多在債券,因此債市的平穩上漲促進了理財利率總體上行,而股市跳水對其影響不大。

不同期限國債收益差保持穩定。債券是銀行理財資金的主要配置方向,債市的表現對理財產品收益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3月1日至3月31日,從代表性國債來看,受股市大跌影響,1年期與10年期的短期債券收益率曲線於23日同時出現下跌,之後總體保持平緩回升的走勢,總體來看保持平穩。

綜上分析,針對新時代的高品質發展的要求,中性適度的貨幣金融環境尤為重要,特別是流動性將保持鬆緊適度。短期同業理財收益大幅上漲,反應出季末銀行對於流動性的需求增加。但從整個市場來看3月資金面較為寬鬆,因此央行本月以淨回籠為主,保持貨幣市場穩健中性。債市的平穩走高助推同業理財收益的平穩上行。

另外,經過相關部門多輪徵求意見和反復醞釀,並按程式報請國務院批准後,資管新規或於近期發佈。據悉正式發佈的版本相對徵求意見稿做了一些修改,更嚴謹、更有操作性,但打破剛兌、實行淨值化管理、消除多層嵌套等內容將不會鬆動。資管新規的落地將會對同業理財的收益、風險的結構產生比較大的影響,銀行理財呈現的去同業化趨勢將更加明顯。

重要聲明

本報告中的資料和資訊均來源於各機構公開發佈的資訊,我公司力求報告內容及引用資料、資料的客觀與公正,但對這些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證。報告中的任何觀點與建議僅代表報告當日的判斷和建議,僅供閱讀者參考,不構成對買賣的出價或詢價,也不保證對做出的任何建議不會進行任何變更。對於因使用、引用、參考本報告內容而導致的投資損失、風險與糾紛,我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

本報告的版權僅為我公司所有,轉載請注明來源“普益標準”。我公司保留對任何侵權行為和有悖於報告原意的引用行為進行追究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