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看不見遊客的古鎮,愜意的生活本該如此

安昌保留著比較原汁原味的老紹興之韻。有人說,

這裡就是十年前的西塘。小鎮沿河而建,北岸為商,南岸為居,一座座石橋將兩岸的往來緊密地連接起來。

安昌古鎮是紹興有名的四大古鎮之一,是浙江省第一批公佈的歷史文化名鎮。位於紹興市柯橋區境內西北端,與杭州的蕭山相接,南靠柯橋城區,

北鄰杭甬高速公路。

始建於北宋時期,後因戰亂,多次焚毀,又於明清時期重建,其建築風格傳承了典型的江南水鄉特色,一衣帶水,古樸典雅,其特產安昌臘腸、扯白糖遠近聞名,具有水鄉風情的水上婚禮也是別具特色。是紹興師爺的故鄉。最有特色的是安昌的小橋。

每年的臘月風情節吸引了大量遊人。

老街依河而建,全長1747米,河之南為民居,河之北是商市,兩岸之間古橋相連。河之南有帶著頂棚的長廊,遮陽擋雨,各種傳統特色的店鋪作坊,翻軒騎樓錯落有致。河對岸則是青石板小路,古樸舊貌的民宅,逼仄幽深的小弄 。始建于明朝成化、弘治年間。東起高橋,西至清墩橋,瀕河設街,街河相依,街面全由紹興當地的青石板鋪成。


河邊的廊棚下,兜售著安昌人自製的小吃和生活小玩意。從扯白糖到手工布鞋,都可能是祖祖輩輩傳下來的老手藝。乘坐烏篷船沿河遊覽,是許多人選擇安昌的理由。跟隨船隻的遊走,看的是三裡街市的古樸氣息。

廊棚裡,騎樓、翻軒、店鋪、黑漆台門鱗次櫛比。

相比江南那些知名的水鄉古鎮,安昌多了些許不修邊幅的大方。安昌人安靜地過他們自己柴米油鹽的生活,一點也不張揚。

《舌尖上的中國》捧紅了當地的仁昌醬油和臘腸,來的人總免不了要帶些回去。河岸邊密密麻麻掛著的臘腸,也早已成為當地的一道風景線。

嘴挑的一下就能吃出不同來,安昌的臘味尤其講究土法製作,從選料、灌制、配料到晾曬都堅持最原始的工藝。

《舌尖上的中國》捧紅了當地的仁昌醬油和臘腸,來的人總免不了要帶些回去。河岸邊密密麻麻掛著的臘腸,也早已成為當地的一道風景線。

嘴挑的一下就能吃出不同來,安昌的臘味尤其講究土法製作,從選料、灌制、配料到晾曬都堅持最原始的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