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學生受到高等教育,為什麼畢業後會被當做廉價勞動力使用?

網友一:

好吧,其實這與大學生的數量無關。總的來說,大學生的絕對數量在人口中的比例還還很低。但為什麼給人的感覺如此過剩呢?其實也沒啥神秘。首先我們是製造業大國,

製造業知道嗎?就是招農民工就可以幹活的崗位。所以反倒是農民工用工慌年年有。再次我們國家大力發展的是房地產業和基礎建設,這又是一些只需要出力氣,不需要有腦子的崗位。最後需要大學生的地方基本集中在北上廣深,大學生自然也比較集中。給人的感覺就過剩了。

網友二:

如今社會的大學生多如牛毛,理論跟不上實踐。老闆要的是熟手,能創造價值的。你要掙我的錢,我就要你的命!老闆不是傻逼,給的工資最多能讓你維持個生活費,不會給你多餘的錢。大學生年紀小,思想單純,用幾年一開除辭退,在招聘。就像地理的韭菜,割了一茬又一茬。如今社會資訊來源多,作為90後的新一代,有想法的就不應該再去打工!因為如今的中國社會失業保障制度不完善,

退休福利也不能惠顧每一個人,想掙錢,還是要自己去創業!這是唯一的出路!

網友三:

事實上,沒人保證大學畢業就可以得到一個高薪、白領的工作。以佔據高等教育半壁江山的高職教育為例,人才培養目標就是一線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說白了,就是最基層的技術人員。即使是本科,也分研究型大學和應用型本科,應用型說到底還是基層的工作。

所以,當高考不斷擴招,原本沒機會上大學的學生考上三本、高職,成為一名大學生,但社會的發展並未提供與這個龐大數量相對應的符合大眾預期的那麼多高薪崗位。

網友四:

首先,我們要清楚人和人之間是有差別的 。同一個老師教的學生,

有的能拿第一,有的排在末尾。受過什麼樣的教育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把所學到的知識轉換成自己的能力嗎?

其次,我們要清楚學校與學校的差距,說白了就是師資資源的差別。不然同樣是本科大學,為何要分一本、二本和三本;為何要分985,211工程大學和普通高校?

最後,我們要弄清楚自己的底細。能吃三碗飯的別傻滋滋的只吃一碗或者五碗,吃的太少哪有力氣幹活,

吃的太多容易被撐死。把握好尺度,才能在職場更好的叱吒風雲。

網友五:

剛畢業的大學生,且不說大學四年不認真學的,即使是認真學了四年,腦袋裡除了一些專業的名詞,以及一些粗淺的理論,還有什麼一技之長嗎?比如學高分子材料的同學,知道複合材料的概念,對其改性的方案也能說出個一二三四來,但誰又能真正把新材料做成有競爭力的產品…真要有這樣的人,老闆肯定捨不得讓你去當廉價勞動力,技術總監的位置非塞給你不可。

好的大學生,水準其實也就相當於“王語嫣”。知識很系統,知道的很多,但都是紙上談兵,需要當一個階段的“廉價勞動力”,將自己的所學與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一點點啟動自己在學校裡學的知識,讓其真正轉換成自己的能力。當知識轉化為能力之後,你就具備了更高級的技能,自然就不用再當“廉價勞動力”了。

網友六:

現在中國的勞動力已經不是廉價的代名詞了,君不見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都紛紛轉向東南亞或者非洲國家,現在招一個農民工基本都在4000了,高的上萬了,所以造成咱們“天子嬌子”的大學生為什麼淪落成“廉價的勞動力”了呢?

試想一下,如果你四年學個木匠,那是不是一出來就能拿高工資呢,肯定的啊,因為有技術,出來就能上手,即使不用四年,3年時間吧,學個挖掘機或者爆破,或者美髮,廚師,或者軟體技術等,即使大專學歷,應該都比什麼高中學歷的工資高出好幾倍,企業還搶著要,但是高等教育能這麼做嗎,本身高等教育的定位就不是為了就業而生,那不就成了職業院校了嗎?當然這幾年學校為了就業也操碎了心,專業越分越細。現在也越來越認識到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開始推進本科教育轉性職業教育,開始學習德國的技術立國,畢竟理論再多,和社會實踐脫離,還會造成很多社會問題的,就業是民生之本嘛。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科技研發,或者理論學習,既然天賦擺在這邊還是學習一門技術或者專業先解決就業問題再說。像211、或者985高校的當然不用擔心就業問題,而廣大的普通院校還是要務實一點,在專業和職業上多下功夫,為將來就業做努力。不至於畢業就失業。

老闆肯定捨不得讓你去當廉價勞動力,技術總監的位置非塞給你不可。

好的大學生,水準其實也就相當於“王語嫣”。知識很系統,知道的很多,但都是紙上談兵,需要當一個階段的“廉價勞動力”,將自己的所學與具體實踐結合起來,一點點啟動自己在學校裡學的知識,讓其真正轉換成自己的能力。當知識轉化為能力之後,你就具備了更高級的技能,自然就不用再當“廉價勞動力”了。

網友六:

現在中國的勞動力已經不是廉價的代名詞了,君不見勞動力密集型企業都紛紛轉向東南亞或者非洲國家,現在招一個農民工基本都在4000了,高的上萬了,所以造成咱們“天子嬌子”的大學生為什麼淪落成“廉價的勞動力”了呢?

試想一下,如果你四年學個木匠,那是不是一出來就能拿高工資呢,肯定的啊,因為有技術,出來就能上手,即使不用四年,3年時間吧,學個挖掘機或者爆破,或者美髮,廚師,或者軟體技術等,即使大專學歷,應該都比什麼高中學歷的工資高出好幾倍,企業還搶著要,但是高等教育能這麼做嗎,本身高等教育的定位就不是為了就業而生,那不就成了職業院校了嗎?當然這幾年學校為了就業也操碎了心,專業越分越細。現在也越來越認識到職業教育的重要性,開始推進本科教育轉性職業教育,開始學習德國的技術立國,畢竟理論再多,和社會實踐脫離,還會造成很多社會問題的,就業是民生之本嘛。

當然不是每一個人都能做科技研發,或者理論學習,既然天賦擺在這邊還是學習一門技術或者專業先解決就業問題再說。像211、或者985高校的當然不用擔心就業問題,而廣大的普通院校還是要務實一點,在專業和職業上多下功夫,為將來就業做努力。不至於畢業就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