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馬島戰爭”中佔據地利的阿根廷,怎麼會戰敗在萬里之外的英國?

在19世紀80年代之前,阿根廷的整體生活水準還是不錯的。但是1980年突然爆發的經濟危機讓以加爾鐵裡為首相的軍政府無法應對,只有靠對外戰爭來轉移國內矛盾。1982年4月2日,阿根廷軍隊突襲佔領馬島,

馬島戰爭正式爆發。

雙方戰爭期間的民間動員能力。雖然馬島本身距離英國比較遠,但並不意味著相對更近的阿根廷就佔有特別大的優勢。馬島和阿根廷也隔著一段海,阿根廷也需要通過動員國力,經過一定的海空運輸,將部隊和物資送到馬島。

因此,戰爭雙方的戰時動員能力的差別就會極大影響戰爭的走勢。在這一方面,英國無疑具備極大的優勢。馬島被阿根廷佔領後,英國國內掀起波瀾,迅速成立由首相沙切爾夫人為首最高指揮中心,迅速集結海軍,艦隊於1982年4月3日遠征馬島。艦隊由即將退役的無敵號航母以及剛剛下水服役的競技神號航母為中心,搭載海鷂機直升機近60架、兩艘潛艇以及水面護航艦艇、輔助船111艘,
分別從朴茨茅斯和直布羅陀出發開往馬島。

英國雖然勞師遠征,但軍隊裝備水準和後勤保障水準都高於阿根廷, 特別是英軍的鷂式艦載機,擊落了阿根廷的各式戰機二十餘架,而自己無一架受損,阿根廷方面用六顆飛魚導彈擊沉擊沉擊傷了英軍的五艘艦船,

其中還有一艘是當時英國最先進的驅逐艦。但是戰爭還沒有結束,飛魚導彈卻用完了。阿根廷打算向法國再採購飛魚導彈卻遭到了法國的拒絕。這樣,阿根廷就失去了對英國艦隊最有殺傷力的武器。實際上國際輿論影響、國內民眾的支援、後勤補給、情報滲透等等都會影響到戰爭的勝負,所以現代戰爭絕不僅僅只是簡單的兩軍對壘,
而是兩國綜合國力的全面較量——內部問題重重的阿根廷顯然無法和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的英國抗衡。

在陸軍方面,長期和平積習和對局勢判斷失誤也導致阿根廷陸軍不能夠在決定性時刻發揮決定性作用。與阿根廷相比英軍總體上則訓練有素,

指揮比較順暢,這些基礎因素的差距也是阿根廷最終失敗的重要因素。因此雖然阿根廷佔據地利,但綜合實力還是落後的,這就決定了阿根廷最後的失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