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春嘗一口鮮|浙江人除了喝西湖龍井,還有啥好茶?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過杭州的茶博物館,裡面有好幾百種不同茶的介紹,都把小編看暈頭了。

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款小編自己家鄉產的綠茶,名字叫做江山綠牡丹,有沒有很美很想喝?

喝茶這個習慣養成了就是年復一年的尋找好茶葉。好友之間,沒有比分享一罐好茶葉更貼心的了。

從杭州回到浙西南的小城市裡,偶然認識了做茶葉的農場主,也離江山綠牡丹更近了一步。今年再次潛入山野中,探尋一番為何這裡的茶葉深得老茶客追隨的秘密。

1 | 為什麼是江山?

江山地域不大,坐落在浙閩贛交界處,仙霞嶺斜貫東南,高海拔天然無污染,峽口、碗窯、白水坑水庫依山而建,造就了不缺雨水的氣候。

就像30°北緯線穿過的大部分茶區一樣,有著茶葉生長的絕佳自然環境:

溫暖(年均溫17°c)

水源(錢塘江源頭、水庫直飲)

多山,多霧,土肥

雖然曾因建造水庫、茶農移民等原因使得部分茶園野化甚至隱沒於大自然中,但因為有不少老茶客追隨,至今在仙霞山脈北麓的保安、大巒口、周村、定村、雙溪口等鄉都保留了茶園,成為江山綠牡丹的主要產區。

在北宋時期仙霞山區所產之茶,已成為江南名茶之一。

總之,這裡從古至今都有著一片最適合種植茶葉的風土。

2 | 好的茶葉,得來不易

老茶客識得這生在山水間的茶葉,不噴施農藥,很少施用化肥,空氣品質良好,幾乎沒有污染。

最厲害的是雲霧多造就了長波光被雲層反射,而短波光可言增加茶葉氨基酸、葉綠素和含氮芳香物質,減少茶葉的澀味。

農業種植是最辛苦的行業,一年四季,整個村落的茶農都守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春天還未來時就要開始人工除草,選用菜籽餅滋養茶樹,化肥是不會用的。

由於地處高海拔,生長在在崇山峻嶺間,有的坡度甚至達到60度,茶農們對茶樹的日常護理,耗費的心力不止平地的兩倍。

因為上山不易,馬馬虎虎采下來的茶葉只能作廢,所以對採茶工人的要求十分嚴苛。又因為茶場遠離市區,一開工就是離家個把月,採茶工人就更加難尋。

一口好茶來之不易。但誠如茶農所言,做茶就如同做人,好不好別人心裡都清楚。十幾年交情的老茶客年年消費上萬塊,他們信的是不只是環境優良的茶園,更看重的是我們江山人,老老實實的性格。

3 | 炭焙江山綠牡丹是如何誕生的?

一口好茶,源於土地、茶樹、採茶工以及制茶師。

茶樹的品種有很多,同品種的茶葉也由於產地、採摘方式、烘焙程度以及是否發酵等衍生出不同的派系來。在茶屆享有盛譽的就有龍井、烏龍、碧螺春、黃芽、白茶、猴魁、白毫銀針等等。

仙霞化龍茶與西湖龍井同是龍井43後茶種,同屬於綠茶,只不過製作過程有差異。同安徽猴魁一樣,仙霞化龍茶還是保留了原始的制茶工藝,用天然木炭烘焙而成。

▌手工采尖:

仙霞化龍茶對採摘鮮葉要求極高,茶芽虛長1.5—2釐米,保證高比例的健壯獨芽。採摘時,雨天不采、蟲葉不采、瘦弱芽頭不采,能力不過關的採茶人第二天即被辭退。

好茶珍貴,不同的品控觀念,即是是同一產區、同一季節的茶葉,價格也可以相差十倍以上。

▌青葉攤曬:

當天采的茶葉,需要在蔭處經過幾個小時的攤曬,讓葉片中的水分蒸發。而殺青同西湖龍井一樣由機器完成。

這裡的茶葉是機器與手工的結合,茶農們說,以前是純手工殺青耗時間耗人力,哪怕是同一個人去專門做這件事,也很難保證達到水分的均勻蒸發。

▌機器殺青:

材料要好,傳統製作工藝的傳承也很關鍵。攤放之後的茶葉,還要經歷殺青、輕揉、理條、輕複揉、初烘和複烘等幾道工序。

碾壓葉片的轉軸一圈圈地掄,持續工作數個小時的過程中,茶葉的水分逐漸蒸發,重量也減少了三分之一,而此刻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手工炭焙:

機器炒完再攤一會兒,就輪到制茶師傅登場,這是仙霞化龍茶後的最後一步,炭烘。最關鍵的炭烘步驟,必然是由制茶几十年的老師傅親自上陣,有耐心、懂火候、回籠反復烘培,直至甜香出現。

一人炒制,一人在旁搖扇。迅速降低殺青葉、初烘葉、複烘葉的葉溫,加速水分的蒸發,減少茶多酚等內含成份在濕熱條件下繼續氧化。

這樣的方法雖然費工費時,卻是保證茶色澤格外翠綠、香氣清鮮的關鍵技術。才能做出真正色綠、顯毫、香高、湯清、味甜、形美的精品綠牡丹名茶。

如果說採茶工是為整個制茶過程中的打地基,那麼制茶人就是總設計師。在好茶葉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經驗,工藝精湛,才能既發揮出茶葉的香氣又保留了原葉的味。

4 | 送禮/自己吃的18年茶葉,我們都承包了!

如果是來過茶園的人,毫不猶豫能夠一斤一買,但老實說,大部分人還是初入茶道,大罐裝的茶葉總感覺份量太重了些。

所以,今年我們設計了小罐包裝,一來新茶友可以嘗嘗鮮,二來送朋友也更佳精緻,而且出門旅行都可以攜帶,非常方便。

放眼江山,好茶園環境的確沒話說,現在也越來越來講究精細化生產。所以江山綠牡丹名氣漸增,受到市場後,肯定能夠坐穩小眾私藏好茶的寶座。

有人要問:都是綠茶,江山綠牡丹有什麼特別之處?

我們的體驗是,江山的綠牡丹因為是炭焙而成,保留了茶葉原味的同時,火氣更小。最重要的是因為遠離人群,幾乎沒有汽車尾氣或是生活垃圾的污染。嘗到它才第一次明白,真正的無污染高山茶葉究竟是什麼味道。

剁手時間!

二十八鋪 裴家地綠茶 小罐組合裝

因為上山不易,馬馬虎虎采下來的茶葉只能作廢,所以對採茶工人的要求十分嚴苛。又因為茶場遠離市區,一開工就是離家個把月,採茶工人就更加難尋。

一口好茶來之不易。但誠如茶農所言,做茶就如同做人,好不好別人心裡都清楚。十幾年交情的老茶客年年消費上萬塊,他們信的是不只是環境優良的茶園,更看重的是我們江山人,老老實實的性格。

3 | 炭焙江山綠牡丹是如何誕生的?

一口好茶,源於土地、茶樹、採茶工以及制茶師。

茶樹的品種有很多,同品種的茶葉也由於產地、採摘方式、烘焙程度以及是否發酵等衍生出不同的派系來。在茶屆享有盛譽的就有龍井、烏龍、碧螺春、黃芽、白茶、猴魁、白毫銀針等等。

仙霞化龍茶與西湖龍井同是龍井43後茶種,同屬於綠茶,只不過製作過程有差異。同安徽猴魁一樣,仙霞化龍茶還是保留了原始的制茶工藝,用天然木炭烘焙而成。

▌手工采尖:

仙霞化龍茶對採摘鮮葉要求極高,茶芽虛長1.5—2釐米,保證高比例的健壯獨芽。採摘時,雨天不采、蟲葉不采、瘦弱芽頭不采,能力不過關的採茶人第二天即被辭退。

好茶珍貴,不同的品控觀念,即是是同一產區、同一季節的茶葉,價格也可以相差十倍以上。

▌青葉攤曬:

當天采的茶葉,需要在蔭處經過幾個小時的攤曬,讓葉片中的水分蒸發。而殺青同西湖龍井一樣由機器完成。

這裡的茶葉是機器與手工的結合,茶農們說,以前是純手工殺青耗時間耗人力,哪怕是同一個人去專門做這件事,也很難保證達到水分的均勻蒸發。

▌機器殺青:

材料要好,傳統製作工藝的傳承也很關鍵。攤放之後的茶葉,還要經歷殺青、輕揉、理條、輕複揉、初烘和複烘等幾道工序。

碾壓葉片的轉軸一圈圈地掄,持續工作數個小時的過程中,茶葉的水分逐漸蒸發,重量也減少了三分之一,而此刻茶香四溢,沁人心脾。

▌手工炭焙:

機器炒完再攤一會兒,就輪到制茶師傅登場,這是仙霞化龍茶後的最後一步,炭烘。最關鍵的炭烘步驟,必然是由制茶几十年的老師傅親自上陣,有耐心、懂火候、回籠反復烘培,直至甜香出現。

一人炒制,一人在旁搖扇。迅速降低殺青葉、初烘葉、複烘葉的葉溫,加速水分的蒸發,減少茶多酚等內含成份在濕熱條件下繼續氧化。

這樣的方法雖然費工費時,卻是保證茶色澤格外翠綠、香氣清鮮的關鍵技術。才能做出真正色綠、顯毫、香高、湯清、味甜、形美的精品綠牡丹名茶。

如果說採茶工是為整個制茶過程中的打地基,那麼制茶人就是總設計師。在好茶葉的基礎上,發揮自己的經驗,工藝精湛,才能既發揮出茶葉的香氣又保留了原葉的味。

4 | 送禮/自己吃的18年茶葉,我們都承包了!

如果是來過茶園的人,毫不猶豫能夠一斤一買,但老實說,大部分人還是初入茶道,大罐裝的茶葉總感覺份量太重了些。

所以,今年我們設計了小罐包裝,一來新茶友可以嘗嘗鮮,二來送朋友也更佳精緻,而且出門旅行都可以攜帶,非常方便。

放眼江山,好茶園環境的確沒話說,現在也越來越來講究精細化生產。所以江山綠牡丹名氣漸增,受到市場後,肯定能夠坐穩小眾私藏好茶的寶座。

有人要問:都是綠茶,江山綠牡丹有什麼特別之處?

我們的體驗是,江山的綠牡丹因為是炭焙而成,保留了茶葉原味的同時,火氣更小。最重要的是因為遠離人群,幾乎沒有汽車尾氣或是生活垃圾的污染。嘗到它才第一次明白,真正的無污染高山茶葉究竟是什麼味道。

剁手時間!

二十八鋪 裴家地綠茶 小罐組合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