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老太太4天食難咽,原來是棗核惹的禍

在我們中華成語中,婦孺皆知的一個成語大概是“囫圇吞棗”吧,那是形容不經過咀嚼,把棗整個吞下去,比喻學習不經消化吸收,整個籠統地全盤接受。“果”紅是非多,近來,棗又攤上事了,

這不,王奶奶可是因為一顆小小的棗核糟了大罪。

王奶奶是一位76歲高齡的老太太,前幾日吃了一塊棗糕後感覺咽喉部疼痛,吃飯嘔吐,咽口水都疼,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4天。在其他醫院查喉鏡後未發現異常,但疼痛逐漸加重,家人眼看著老太太一點飯都不能吃,心急萬分,慕名來到開封市第二人民醫院消化內科門診找到主任楊永俊,楊永俊詢問患者情況及查看病歷後懷疑是不是棗核惹的禍,

建議立即檢查胃鏡,這是當時的胃鏡:

胃鏡結果觸目驚心,位置深,食管已被基本堵死,消化科醫生都知道,這棗核,可不是那省事的主!為了取出那卡在食管內的棗核,往往需要使出渾身的解術,還不一定能夠安全地取出來,

再加上,這棗核異物又特別“青睞”那些小孩、老人,尤其是有腦中風後遺症、老年癡呆以及精神有問題的患者,這又給取出棗核增加了很大的難度。

經過術前的化驗、胸頸部CT等檢查、術前的溝通、器械等一系列精心的準備,韓紅霞醫師先是在胃鏡的頭端戴上一個大號的透明帽,這樣便於擴張食管保護食管不被尖利的棗核二次傷害,在麻醉師和護士的密切配合下,韓紅霞醫師把胃鏡下進食管,

就在食管的入口處,看到了那個兩端紮進食管壁內的棗核!用胃鏡吸引後可以看到膿液和少量血液流出,這棗核不光是穿刺了食管,還引起了感染,韓醫師利用嫺熟的操作技術,先是讓棗核的一端出來,再用異物鉗順勢把這顆長度差不多2cm,兩頭如錐子一樣尖利的棗核取了出來,接下來就是禁食、胃腸減壓及抗感染的後續治療,不出幾日王奶奶就可以痊癒出院了。

一般來講,當我們吃東西遭遇異物的時候,第一步就是嘔吐,如果能吐出來就沒有問題了,如果吐不出來,如鯁在喉,如果懷疑異物到了食管和胃內,可以就診消化內科,盡可能通過胃鏡取出。如果異物已經進入小腸,並且引起穿孔,或者食管異物引起嚴重穿孔或者紮入大血管,需要外科手術取出異物!切記不要用喝醋、吞咽食物等方法自行處理,那樣可能會引起更大傷害,甚至會要了患者的命!

甚至會要了患者的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