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網易《荒野行動》《第五人格》等遊戲被爆抄襲,丁磊該怎麼辦?

網易花了3年時間打造的“遊戲愛好者”人設,在不到1個月的時間裡,將面臨“崩塌”的危機。

今年4月以來,隨著 Fortcraft被曝全面抄襲,PUBG 起訴網易“吃雞”手游,網易遊戲的危機正式引爆。此後,隨著《第五人格》、《風雲島行動》相繼傳出抄襲醜聞,

危機幾乎陷入無解的狀態。按照網友的話說,“網易突然就翻了車,而且一翻車就滾到坡底。”

PUBG 在起訴書中列舉了網易兩款遊戲與《絕地求生》相似的遊戲設置。

網友截取Fortcraft 畫面與《堡壘之夜》非常相似

《第五人格》的人物造型被指抄襲自“鬼媽媽”

4個月前,丁磊曾說:“網易遊戲將繼續以匠心打磨產品,加大對原創遊戲的投入力度……”言猶在耳,只是對照網易遊戲的當下,格外讓人尷尬。不知道丁磊和網易現在作何思考。釀成如今的苦果可能自己心裡應該非常清楚。

網易在這場危機當中會失去什麼?我們嘗試做了一個小盤點。

短期損失:遊戲下架,網易需要賠償多少錢?

可以預估的是,一旦法院支援 PUBG 的請求,

那麼,網易公開道歉、賠償和下架遊戲都是必備選項。畢竟這樣的案例不在少數,過去大火的手遊《刀塔傳奇》也曾面臨如此情況。

首先,是網易對 PUBG 的直接賠償。

在美國,侵權和不正當競爭的訴訟,原告公司一旦勝訴,被告公司都會被判以一個高於被告收益的懲罰性的罰金。移動應用市場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資料顯示,2018年2月份,《荒野行動》的海外市場收入達到1000萬美元,其國內市場的收入約為1400萬美元,

總計收入約2400萬美元。考慮到遊戲收入會隨時間遞減,我們預測《荒野行動》的年收入應該在2億美元(約12.5億人民幣)以上。

接下來,如果《荒野行動》下架,那麼作為違約一方,網易必然要對已充值的玩家進行違約補償——這意味著12.5億人民幣的補償金只是打底,還要翻番成20億乃至更多,讓網易明白什麼叫“肉疼”。

一旦下架,網易給到用戶的違約賠償金會更多。

此外,

《荒野行動》還需要對遊戲內外廣告客戶的損失負責。ofo,京東,oppo都與《荒野行動》合作,進行了遊戲內廣告的植入;而在市場行銷活動中,《荒野行動》也與肯德基等進行了異業合作。根據《荒野行動》的用戶數,我們保守估計這些合作都在千萬級以上的。

這還只是《荒野行動》一款遊戲產品。根據網友盤點,網易共有29款遊戲涉嫌抄襲。此輪抄襲危機可能會面臨30億元的巨額賠款。

此外,圍繞著每個遊戲的“小生態”,

在可衡量的損失之後,其實還有更多難以評估的東西。

比如主播的各種損失,目前在 CC 直播等平臺上擁有大量以直播《荒野行動》為生的主播。遊戲下架,會讓他失去與之相關的一切收入,中苦心經營積累起來的人氣蕩然無存。其中某些與網易簽約的主播也許可以獲得賠償,他們可以選擇另一款遊戲,但重新開始的難度有多大,每個人都有數。

又比如UP主、同人畫手……他們傾注在遊戲上的熱情,圍繞遊戲進行的各種創作,因為產品的消失而變得毫無意義。

長期隱患:吞噬網易遊戲的未來

網易對遊戲業務一直不吝嗇,短期拿出超過30億人民幣的賠償金雖然心痛,但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抄襲”真正的隱患在於,它會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慢慢吞噬其內部文化、外部機會和最重要的用戶——這對網易遊戲來說,才是傷及根本的事情。

首當其衝,是對網易遊戲員工和內部文化的傷害。

在知乎上,有自稱網易員工這麼說: “記得那個時候參加網易校招的宣講會,遊戲熱愛者,一款款玩家熟知的產品,真的看得熱血沸騰。剛進來的時候,真的是以自己是‘遊戲熱愛者’的一員而感到驕傲。但現在看見這邊抄抄那邊抄抄,遊戲熱愛者還是遊戲搬運工我都不知道。”

當“抄襲”成為習慣,那些還殘存理想主義或創新精神的員工因為“抄襲”就會陸續離開,網易遊戲也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抄襲的“劣幣”不斷驅逐創新的“良幣”,這家公司最終成為不懂創新,也沒有能力創新的公司。

在一篇關於網易遊戲“崛起”的文章中,曾有這樣表述:面對行業變化,詹鐘暉(前網易COO)仍在按部就班地打造精品遊戲,這可能是令丁磊不滿之處,在他離開網易、丁磊自己全盤接手以後,網易遊戲的產量一下子突飛猛進,幾乎每一個熱門的細分網遊領域都有產品跟進。

也許今天的結果,7年前詹鐘暉離開時就已經註定了。

接著,網易也可能因為版權劣跡,而失去外部合作機會。前段時間,丁磊接受《日經新聞》後被圍觀,其實很容易理解——“民間高手任天堂”是口誤也罷了,但你一邊抄襲《塞爾達傳說》,一邊說想投資任天堂,這真的可好?

今日,網易和日經新聞都發聲明對於採訪內容進行修正,只是不好的影響已經形成,網易得想想如何挽回玩家的心了。

隨著中國遊戲市場走向成熟,玩家、廠商們其實已經對版權的價值有了共識——版權是遊戲公司的核心資產,是不容觸犯的底線。只有版權得到維護,廠商們才敢不斷開發新的玩法,整個行業才得以進步。所以,我們看到,即便進軍遊戲的阿裡巴巴也是靠“買買買”開路。因為假貨、山寨不僅觸犯了遊戲行業的底線,也是電商的“命門”。

在全球化的當下,在版權問題上投機取巧,實際上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斷送自己的機會。

中國遊戲廠商在國際上其實從來都是“弱勢”,騰訊遊戲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也是得益於在國際市場上的“買買買”。最早靠的是代理《穿越火線》、《地下城與勇士》的成功,近期靠的是控股ROIT和supercell。“買買買”或許不只是燒錢,而是讓整個行業的人看到你對知識版權的尊重,從而讓你在未來談判中獲取更多的信任。

網易這邊,未來Steam以及其他平臺會怎麼看待網易對曾經暴雪做過的事呢——《爐石傳說》VS《秘境對決》、《魔獸世界》 VS《光明大陸》,這種背叛,沒有人願意承受。

在這之後,最核心的影響,恐怕是“遊戲熱愛者”品牌面臨危機後,網易遊戲用戶的大規模流失。

“遊戲熱愛者”的功能其實不僅僅在於品牌傳達,它灌注給玩家的觀念其實是“網易出品,必屬精品”。當玩家認同了這一觀念,在浩如煙海的遊戲產品就不會有選擇障礙了——他一定會優先選擇網易的產品。但在網易因抄襲而自己把“遊戲熱愛者”的招牌摔爛之後,原本信任網易遊戲的玩家不會再回來了,而原本圍繞著這款遊戲的UP主、直播主、同人畫手也會離開。

今年2月,網易公佈的2017年 Q4 財報顯示,其營業費用上升了66.3%,主要就是行銷成本的增加。網易在財報之後的電話會裡曾表示:將在2018年縮減行銷費用。按照現在的使用者流失速度來看,網易縮減行銷費用的打算,基本上不可能實現。

而在更長的週期裡,圍繞著遊戲建立的生態圈,如UP主、直播主、同人畫手,也會因“抄襲”而慢慢拋棄網易——因為他們是最反感“抄襲”的人群。2年前,網易《陰陽師》的成功,就是因為遊戲周邊亞文化生態圈的形成,這給《陰陽師》帶來了一大波“自來水”,幫助《陰陽師》以極低的成本拉新, 但現在《陰陽師》成功的案例怕是難重演了。

解決方案:也許是痛苦而長期的“刮骨療毒”

不知道在面對“抄襲”帶來的上述短期成本和長期隱患時,網易遊戲會如何思考和權衡。

4個月前,丁磊曾說:“網易遊戲將繼續以匠心打磨產品,加大對原創遊戲的投入力度……”如國丁老闆對“原創”沒什麼誤解的話,那麼與這個表態相符合的短期行動,也許就是“刮骨療毒”——在業務上思考“抄襲”的源頭在哪裡,在公關上弱化對“抄襲”的辯解。

企業文化總是與價值取向相關——當網易遊戲的某些高管把“收入”當成唯一價值標準的話,那麼“抄襲”是自然而然的事。雖然公關處在業務的下游,不承擔主要責任,但他們的一系列神奇的操作把網易遊戲帶到更尷尬的輿論語境中也是事實。

馬雲曾經把“有很強的業績、個人能力強、但是價值觀不行”稱之為野狗,它認為,“野狗會做出違背立場和原則的事,以致損害企業利益的可能性卻是非常大。”以此為標準,不難看出,此次網易遊戲危機,正是因為內部有太多不重視基礎價值觀的“野狗”。

雖然丁磊不怎麼對付馬雲,但後者“殺掉野狗”的建議也許可以還是聽一聽的——畢竟,”換血”是挽救病入膏肓機構的第一步。

接下來,可能是大規模的業務調整。也許是重回以往的“精品戰略”,也許是大力發展代理業務,這取決於網易如何判斷自己的優劣勢。我們希望網易能有這樣的耐心,因為從因抄襲而成功的過去裡尋求未來是錯誤的,網易的路,只能自己慢慢探索。

不管如何,這都會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從收入而言,因為切割抄襲產品,網易遊戲的業績會直接受到影響——最新財報顯示網易遊戲在網易財報的營收比重下滑,同時單純遊戲業務的營收也呈現下滑的趨勢,2017年第四季度,網易遊戲服務淨收入為80.04億元人民幣(12.30億美元),同比下降10.7%,原因便是因為其端遊IP產品已逐漸老化,收入貢獻降低。而現在,隨著“抄襲”引發的訴訟,其核心產品可能下架,而其它有“隱患”的產品無法上線。這對網易遊戲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從整體品牌而言,網易“遊戲熱愛者”品牌承壓,“山寨”標籤也已經被打上,網易唯有通過實際的業務表達才能洗刷。不過,危機不免是機會,做個初學者用謙卑的態度從新去栽培市場,只是這個視窗期可能越來越窄了。

這正是我們上面說的“慘烈結果”:網易遊戲的收入可能會持續下降,以至老二位置不保;而它的“山寨”標籤也將被釘在行業的恥辱柱上,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洗刷。

上一個十年, 網易靠《夢幻西遊》撐起一片天。 下一個十年,如果這家公司只如果只剩“山寨”,並且還不反思,那就徹底輸了。

圍繞遊戲進行的各種創作,因為產品的消失而變得毫無意義。

長期隱患:吞噬網易遊戲的未來

網易對遊戲業務一直不吝嗇,短期拿出超過30億人民幣的賠償金雖然心痛,但也不至於傷筋動骨。

“抄襲”真正的隱患在於,它會在不自知的情況下,慢慢吞噬其內部文化、外部機會和最重要的用戶——這對網易遊戲來說,才是傷及根本的事情。

首當其衝,是對網易遊戲員工和內部文化的傷害。

在知乎上,有自稱網易員工這麼說: “記得那個時候參加網易校招的宣講會,遊戲熱愛者,一款款玩家熟知的產品,真的看得熱血沸騰。剛進來的時候,真的是以自己是‘遊戲熱愛者’的一員而感到驕傲。但現在看見這邊抄抄那邊抄抄,遊戲熱愛者還是遊戲搬運工我都不知道。”

當“抄襲”成為習慣,那些還殘存理想主義或創新精神的員工因為“抄襲”就會陸續離開,網易遊戲也許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抄襲的“劣幣”不斷驅逐創新的“良幣”,這家公司最終成為不懂創新,也沒有能力創新的公司。

在一篇關於網易遊戲“崛起”的文章中,曾有這樣表述:面對行業變化,詹鐘暉(前網易COO)仍在按部就班地打造精品遊戲,這可能是令丁磊不滿之處,在他離開網易、丁磊自己全盤接手以後,網易遊戲的產量一下子突飛猛進,幾乎每一個熱門的細分網遊領域都有產品跟進。

也許今天的結果,7年前詹鐘暉離開時就已經註定了。

接著,網易也可能因為版權劣跡,而失去外部合作機會。前段時間,丁磊接受《日經新聞》後被圍觀,其實很容易理解——“民間高手任天堂”是口誤也罷了,但你一邊抄襲《塞爾達傳說》,一邊說想投資任天堂,這真的可好?

今日,網易和日經新聞都發聲明對於採訪內容進行修正,只是不好的影響已經形成,網易得想想如何挽回玩家的心了。

隨著中國遊戲市場走向成熟,玩家、廠商們其實已經對版權的價值有了共識——版權是遊戲公司的核心資產,是不容觸犯的底線。只有版權得到維護,廠商們才敢不斷開發新的玩法,整個行業才得以進步。所以,我們看到,即便進軍遊戲的阿裡巴巴也是靠“買買買”開路。因為假貨、山寨不僅觸犯了遊戲行業的底線,也是電商的“命門”。

在全球化的當下,在版權問題上投機取巧,實際上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斷送自己的機會。

中國遊戲廠商在國際上其實從來都是“弱勢”,騰訊遊戲之所以能發展到今天,也是得益於在國際市場上的“買買買”。最早靠的是代理《穿越火線》、《地下城與勇士》的成功,近期靠的是控股ROIT和supercell。“買買買”或許不只是燒錢,而是讓整個行業的人看到你對知識版權的尊重,從而讓你在未來談判中獲取更多的信任。

網易這邊,未來Steam以及其他平臺會怎麼看待網易對曾經暴雪做過的事呢——《爐石傳說》VS《秘境對決》、《魔獸世界》 VS《光明大陸》,這種背叛,沒有人願意承受。

在這之後,最核心的影響,恐怕是“遊戲熱愛者”品牌面臨危機後,網易遊戲用戶的大規模流失。

“遊戲熱愛者”的功能其實不僅僅在於品牌傳達,它灌注給玩家的觀念其實是“網易出品,必屬精品”。當玩家認同了這一觀念,在浩如煙海的遊戲產品就不會有選擇障礙了——他一定會優先選擇網易的產品。但在網易因抄襲而自己把“遊戲熱愛者”的招牌摔爛之後,原本信任網易遊戲的玩家不會再回來了,而原本圍繞著這款遊戲的UP主、直播主、同人畫手也會離開。

今年2月,網易公佈的2017年 Q4 財報顯示,其營業費用上升了66.3%,主要就是行銷成本的增加。網易在財報之後的電話會裡曾表示:將在2018年縮減行銷費用。按照現在的使用者流失速度來看,網易縮減行銷費用的打算,基本上不可能實現。

而在更長的週期裡,圍繞著遊戲建立的生態圈,如UP主、直播主、同人畫手,也會因“抄襲”而慢慢拋棄網易——因為他們是最反感“抄襲”的人群。2年前,網易《陰陽師》的成功,就是因為遊戲周邊亞文化生態圈的形成,這給《陰陽師》帶來了一大波“自來水”,幫助《陰陽師》以極低的成本拉新, 但現在《陰陽師》成功的案例怕是難重演了。

解決方案:也許是痛苦而長期的“刮骨療毒”

不知道在面對“抄襲”帶來的上述短期成本和長期隱患時,網易遊戲會如何思考和權衡。

4個月前,丁磊曾說:“網易遊戲將繼續以匠心打磨產品,加大對原創遊戲的投入力度……”如國丁老闆對“原創”沒什麼誤解的話,那麼與這個表態相符合的短期行動,也許就是“刮骨療毒”——在業務上思考“抄襲”的源頭在哪裡,在公關上弱化對“抄襲”的辯解。

企業文化總是與價值取向相關——當網易遊戲的某些高管把“收入”當成唯一價值標準的話,那麼“抄襲”是自然而然的事。雖然公關處在業務的下游,不承擔主要責任,但他們的一系列神奇的操作把網易遊戲帶到更尷尬的輿論語境中也是事實。

馬雲曾經把“有很強的業績、個人能力強、但是價值觀不行”稱之為野狗,它認為,“野狗會做出違背立場和原則的事,以致損害企業利益的可能性卻是非常大。”以此為標準,不難看出,此次網易遊戲危機,正是因為內部有太多不重視基礎價值觀的“野狗”。

雖然丁磊不怎麼對付馬雲,但後者“殺掉野狗”的建議也許可以還是聽一聽的——畢竟,”換血”是挽救病入膏肓機構的第一步。

接下來,可能是大規模的業務調整。也許是重回以往的“精品戰略”,也許是大力發展代理業務,這取決於網易如何判斷自己的優劣勢。我們希望網易能有這樣的耐心,因為從因抄襲而成功的過去裡尋求未來是錯誤的,網易的路,只能自己慢慢探索。

不管如何,這都會是一個漫長而艱難的過程。

從收入而言,因為切割抄襲產品,網易遊戲的業績會直接受到影響——最新財報顯示網易遊戲在網易財報的營收比重下滑,同時單純遊戲業務的營收也呈現下滑的趨勢,2017年第四季度,網易遊戲服務淨收入為80.04億元人民幣(12.30億美元),同比下降10.7%,原因便是因為其端遊IP產品已逐漸老化,收入貢獻降低。而現在,隨著“抄襲”引發的訴訟,其核心產品可能下架,而其它有“隱患”的產品無法上線。這對網易遊戲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從整體品牌而言,網易“遊戲熱愛者”品牌承壓,“山寨”標籤也已經被打上,網易唯有通過實際的業務表達才能洗刷。不過,危機不免是機會,做個初學者用謙卑的態度從新去栽培市場,只是這個視窗期可能越來越窄了。

這正是我們上面說的“慘烈結果”:網易遊戲的收入可能會持續下降,以至老二位置不保;而它的“山寨”標籤也將被釘在行業的恥辱柱上,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洗刷。

上一個十年, 網易靠《夢幻西遊》撐起一片天。 下一個十年,如果這家公司只如果只剩“山寨”,並且還不反思,那就徹底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