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8一季度謠言熱度榜TOP10出爐!謠言背後,你被“套路”了嗎

2018年的第一季度過去了,你被謠言“套路”了嗎?“求真”欄目與百度闢謠平臺聯合推出第一季度百度搜索排行前十名的謠言盤點,探尋謠言背後的套路,揭開謠言真面目。

1.全國嚴查棋牌室60歲以下一律逮捕 搜索次數 9171萬

事件熱度 ★★★★★

【傳聞】央視新聞報導,從2月25日新規定開始大檢查, 所有麻將館都將查處(包括社區之內)。凡是60歲以下的一律逮捕拘留5天罰款500-1000元。

【真相】2月25日起,四川、山西等多地網警闢謠,稱該資訊是一條不折不扣的謠言,最早出現於2014年。

近年來,這條謠言又伴隨“小長假”反復出現。網警表示:警方查處的麻將館都是觸犯法律法規、涉嫌賭博的,娛樂休閒類的麻將館並不會查處,希望大家不要輕信網路傳言。

【套路】謠言打著央視新聞報導的幌子,利用了群眾對權威新聞媒體的信任傳播。

傳播時段正逢節假日,正是人民休閒娛樂活動進行頻繁的時間,更容易抓住人的注意力,引發人們轉發。近年來,不少謠言都是假借具有權威性的官方名義大肆傳播,見到此類消息也要經過核實以後再轉發,莫要成為謠言的傳播者。

2.70歲以上老人乘機必須開健康證明 搜索次數 6776萬

3.小男孩狂犬病發作學狗叫 搜索次數 4743萬

4.甘南地區出現“漂浮汽車” 搜索次數 4111萬

事件熱度 ★★★★

【傳聞】網傳視頻畫面顯示,兩輛汽車在經過一段路時突然漂浮起來,有消息稱“昨天上午發生在甘南地區的奇特現象 。

當天下午中科院的研究人員到場,武警部隊封鎖了方圓5公里的地域。”

【套路】影像圖畫會增加可信度,人們更傾向“眼見為實”,過分關注所看到的“事實”,就容易忽略事情背後的真理以及細節。“漂浮汽車”是不符合引力學原理的,現代科技發達,在視頻畫面中製造特殊效果也並非難事,

生活中出現不符合常理的事情,還是多保留一絲懷疑,關注事件背後的真相,不要眼前的所謂事實欺騙。

5.雪裡有融雪劑,玩雪傷眼睛 搜索次數 1648萬

6.免費通行期,ETC車輛不從專用通道出高速將被扣費 搜索次數 1632萬

7.白酒加水不濁是假酒 搜索次數 1301萬

8.微信付款碼截圖盜取財產 搜索次數 939萬

事件熱度 ★★

【傳聞】一篇《緊急!一張微信截圖就能把你的銀行卡刷光!快告訴家裡人》的文章在網路上熱傳。文中,騙子通過騙取“付款碼”進行惡意扣款。簡單來說,這個騙術就是:騙子讓你把微信付款介面截一張圖發給他,而騙子拿到付款碼截圖後,可以立刻去消費。

【真相】2月23日,微信“謠言篩檢程式”闢謠稱,該消息與事實不符,微信早在2016年已通過技術手段切斷了“將付款碼截圖發給其他人後被盜刷”的可能性。自2016年下半年微信更新至iOS6.3.22版、安卓6.3.23版後,一旦對付款碼進行截屏操作,使用者都會收到安全提示,該付款碼也隨即失效。這意味著用戶所截圖的二維碼已無法被刷款,騙子們也就無機可乘。提醒廣大用戶,牢記付款碼安全提示,不要以任何形式輕易向他人發送微信支付的付款碼,包括條碼、二維碼和18位元數位編碼等。如果遇到詐騙或者疑似詐騙的情況,可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並通過微信的投訴功能進行舉報。

【套路】網路支付的興起讓人們的交易變得更加便利,也為騙子行騙提供了另一種可能。這條謠言是利用人們對網路支付的誤區,只說出了一種極端的結果,標題極力宣傳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卻隻字不提相關支付平臺推出的各種防範手段,誇大了網路支付的危險性,打著提醒的旗號實際傳播的卻是謠言。雖說謠言不可信,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對於那些找你要密碼和身份資訊的人,還是要多多警惕。

9.上海公車50歲老頭暴打8歲兒童 搜索次數 625萬

事件熱度 ★★

【傳聞】帖子《壞人變老了!在上海某公車上50歲老頭暴打8歲兒童!!媽媽派出所奮起反擊!》在網上熱傳。

【真相】1月17日,上海警方發佈通報稱,該帖文內容純屬謠言,編造該謠言的犯罪嫌疑人江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經查,33歲的上海線民江某於1月8日在一個四百餘人的微信群裡發佈了關於“8歲小學生坐公車被暴打受重傷”的資訊,後該聊天記錄被轉發至籬笆網等網路論壇上。據江某交代,其出於在朋友圈內博人眼球、引發關注的目的,杜撰並編發了8歲小學生坐公車被暴打受重傷的虛假資訊,帖文內容純屬子虛烏有,江某對自己的違法行為供認不諱。

【套路】個人想要博得別人的關注,就利用身邊的小事或者傳聞,結合自己熟悉的事情添油加醋,虛構出聳人聽聞的所謂“事實”再配上情緒性的標題,激起大眾的憤怒或同情進行傳播。對於這樣故意編造謠言傳播的人,一定要依法嚴懲,給其他造謠傳謠的人敲響警鐘。

10.初中生成立反二胎聯盟 搜索次數 549萬

事件熱度 ★

【傳聞】網上熱傳一張圖片,聲稱“近日,武漢某中學一幫初二學生組建了個‘反二胎聯盟’,聯盟內現有108名成員,男女各占一半。每名會員入會繳納200元入會費即可……目前已有大量單身中小學生希望加入組織”。

【套路】本來是惡搞,不料被人越傳越變樣成了讓人啼笑皆非的謠言,又因內容與國家政策相關,引得人們信以為真。三人成虎,假的事情人們說的多了也就顯得更加“可信”,公眾在進行資訊傳遞的時候千萬注意仔細甄別,核實以後再傳播,不要盲目傳播,避免“謠言惑眾”。

7.白酒加水不濁是假酒 搜索次數 1301萬

8.微信付款碼截圖盜取財產 搜索次數 939萬

事件熱度 ★★

【傳聞】一篇《緊急!一張微信截圖就能把你的銀行卡刷光!快告訴家裡人》的文章在網路上熱傳。文中,騙子通過騙取“付款碼”進行惡意扣款。簡單來說,這個騙術就是:騙子讓你把微信付款介面截一張圖發給他,而騙子拿到付款碼截圖後,可以立刻去消費。

【真相】2月23日,微信“謠言篩檢程式”闢謠稱,該消息與事實不符,微信早在2016年已通過技術手段切斷了“將付款碼截圖發給其他人後被盜刷”的可能性。自2016年下半年微信更新至iOS6.3.22版、安卓6.3.23版後,一旦對付款碼進行截屏操作,使用者都會收到安全提示,該付款碼也隨即失效。這意味著用戶所截圖的二維碼已無法被刷款,騙子們也就無機可乘。提醒廣大用戶,牢記付款碼安全提示,不要以任何形式輕易向他人發送微信支付的付款碼,包括條碼、二維碼和18位元數位編碼等。如果遇到詐騙或者疑似詐騙的情況,可第一時間向公安機關報案,並通過微信的投訴功能進行舉報。

【套路】網路支付的興起讓人們的交易變得更加便利,也為騙子行騙提供了另一種可能。這條謠言是利用人們對網路支付的誤區,只說出了一種極端的結果,標題極力宣傳會造成嚴重的後果,卻隻字不提相關支付平臺推出的各種防範手段,誇大了網路支付的危險性,打著提醒的旗號實際傳播的卻是謠言。雖說謠言不可信,但也不能掉以輕心,對於那些找你要密碼和身份資訊的人,還是要多多警惕。

9.上海公車50歲老頭暴打8歲兒童 搜索次數 625萬

事件熱度 ★★

【傳聞】帖子《壞人變老了!在上海某公車上50歲老頭暴打8歲兒童!!媽媽派出所奮起反擊!》在網上熱傳。

【真相】1月17日,上海警方發佈通報稱,該帖文內容純屬謠言,編造該謠言的犯罪嫌疑人江某已被依法刑事拘留。經查,33歲的上海線民江某於1月8日在一個四百餘人的微信群裡發佈了關於“8歲小學生坐公車被暴打受重傷”的資訊,後該聊天記錄被轉發至籬笆網等網路論壇上。據江某交代,其出於在朋友圈內博人眼球、引發關注的目的,杜撰並編發了8歲小學生坐公車被暴打受重傷的虛假資訊,帖文內容純屬子虛烏有,江某對自己的違法行為供認不諱。

【套路】個人想要博得別人的關注,就利用身邊的小事或者傳聞,結合自己熟悉的事情添油加醋,虛構出聳人聽聞的所謂“事實”再配上情緒性的標題,激起大眾的憤怒或同情進行傳播。對於這樣故意編造謠言傳播的人,一定要依法嚴懲,給其他造謠傳謠的人敲響警鐘。

10.初中生成立反二胎聯盟 搜索次數 549萬

事件熱度 ★

【傳聞】網上熱傳一張圖片,聲稱“近日,武漢某中學一幫初二學生組建了個‘反二胎聯盟’,聯盟內現有108名成員,男女各占一半。每名會員入會繳納200元入會費即可……目前已有大量單身中小學生希望加入組織”。

【套路】本來是惡搞,不料被人越傳越變樣成了讓人啼笑皆非的謠言,又因內容與國家政策相關,引得人們信以為真。三人成虎,假的事情人們說的多了也就顯得更加“可信”,公眾在進行資訊傳遞的時候千萬注意仔細甄別,核實以後再傳播,不要盲目傳播,避免“謠言惑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