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祝寶良:預計一季度中國GDP增長6.9% 經濟運行面臨三大問題和風險

經濟觀察網 祝寶良/文 2018年1-2月,中國經濟運行平穩,新動能對經濟增長的貢獻增加,

工業生產和出口增長超出預期。但貿易摩擦等外部因素不確定性加大,外商投資減慢,民營企業積極性不高,穩增長與防風險平衡難度增加。初步預計,一季度中國GDP增長6.9%左右,CPI上漲2.3%左右。考慮到出口增速減慢、基建投資繼續放緩,二季度經濟將出現回落態勢。

生產發展穩定,新動能增強

工業生產穩定增長,新增長動能提升。2018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長7.2%,

同比提高0.9個百分點,比上年全年提高0.6個百分點。出口☆禁☆交貨值增長9.5%,同比提高0.7個百分點,但低於2017年的10.7%。先進製造業加速發展,新興產業規模擴大。1-2月份,高技術產業和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同比分別增長11.9%和8.4%,增速分別比規模以上工業快4.7和1.2個百分點。但自2017年12月以來,製造業PMI已連續三個月放緩,今年2月份僅為50.3%。預計一季度工業增加值增長6.6%左右。

服務業穩定增長。2018年1-2月份,全國服務業生產指數增長8.0%,

同比回落0.2個百分點。與居民消費升級相關的養老醫療、高檔消費、資訊智慧、旅遊休閒、文化娛樂等服務行業供給水準提高。諮詢、物流、資訊、商務服務業快速發展,資訊傳輸、軟體和資訊技術服務業勢頭迅猛。金融、房地產發展減慢。預計一季度第三產業將增長7.5%左右。

內需穩定,外需擴張

消費需求保持平穩。1-2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9.7%,同比提高0.2個百分點,低於上年全年0.5個百分點。

居民旅遊、休閒、娛樂等消費需求較為旺盛,全國餐飲收入增長10.2%,全國旅遊總消費增長12.6%,電影票房大增70%;網路購物、分享經濟、智慧通信、智慧醫療等新型消費模式和消費業態蓬勃發展,對消費起到提振作用,1-2月全國網上零售額增長37.3%,增幅同比加快5.4個百分點。汽車市場進入緩慢增長階段,房地產銷售逐步放緩。1-2月份,汽車銷量增長1.7%,商品房銷售面積增長4.1%,增幅分別同比放緩7.1和21個百分點。
初步預計,一季度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將增長10%左右。

投資需求略有回升。1-2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7.9%,增幅同比放緩1個百分點,但高於去年0.7個百分點。製造業投資低位穩定,房地產投資有所加快,基建投資高位回落。民間投資增速有所提高,但外商及港澳臺投資意願不強,港澳臺商投資下降3.6%,外商投資下降3.1%。新動能、補短板方面的投資有所提升,

高技術製造業、生態保護和環境治理業、公共設施管理業、農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11.3%、39.3%、15.6%和22.9%。金融監管力度和地方債務治理加大,銀行表外業務收縮,資金面偏緊,1-2月社會融資規模增量同比少增5575億元,為近三年的最低水準;房地產到位資金減少,土地購置面積和新開工面積減慢,預計基建和房地產投資會有所減慢。初步預計,一季度投資將增長7.5%左右。

出口需求快速增長。世界經濟增長加快,外需延續良好態勢有利於中國增加出口。1-2月份,按美元價計算中國出口增長24.4%,增幅同比加快21.6個百分點;進口增長21.7%,同比減慢5.1個百分點。淨出口拉動工業增長約3個百分點,拉動作用明顯增加。預計一季度出口將增長19%左右,進口將增長18%左右。

物價走勢溫和適中

春節因素及氣溫偏低導致鮮菜等食品價格漲幅回升較大,醫藥價格改革影響醫療保健類服務價格漲幅偏高,2月份CPI由1月份的1.5%回升至2.9%,創2013年11月以來的新高,1-2月CPI累計上漲2.2%,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春節過後蔬菜、肉禽等食品價格將會明顯回落,工業品價格對消費品價格的傳導有限,居民消費價格沒有大漲的基礎。初步預計,一季度CPI將上漲2.1%左右。從工業品價格來看,1-2月PPI上漲4%,漲幅同比放緩3.3個百分點。此輪工業品價格大幅上漲,主要受去產能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價格具有恢復性上漲特徵,結構性特徵十分明顯,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氣、煤炭、鋼鐵和有色金屬等資源類行業。目前看,國際石油價格上升的趨勢明顯減緩,國內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產品供求基本平衡,價格基本穩定。預計一季度PPI將上漲3.8%左右。

經濟效益提高,宏觀杠杆率穩定

財政收入增長較快,1-2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16.7%。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689億元,同比增長16.1%,同比回落15.4個百分點。其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石油開採和加工、電力、醫藥合計拉動利潤增速加快8.4個百分點。

隨著地方政府債務管控力度加強、財政收入形勢向好,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所緩釋,在資管新規出臺、互聯網金融監管收緊、專項整治消費貸進入房地產領域、加強通道業務和委外業務監管等組合拳作用下,金融業脫實向虛的態勢得到初步扭轉,去杠杆取得一定成效。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資料,2017年末,中國非金融企業的杠杆率已經連續6個季度環比保持下降趨勢。

經濟運行面臨的問題和風險

一是金融風險聚集態勢尚未根本扭轉。首先,經過兩年的去產能後,處置僵屍企業成為2018年和今後幾年的重要任務,目前,相當一部分僵屍企業的債務由其控股公司(國企或央企的總公司)承擔,一旦處置,部分債務將顯性化,銀行的不良資產會有所增加。一些企業因經營不善,導致股權質押被強制平倉,引發股市波動和企業資金鏈斷裂。樂視網股權質押違約風險繼續發酵,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為掩蓋不良貸款,違規向1493個空殼企業授信775億元。其次, 居民杠杆率上漲過快。目前,居民儲蓄和貸款額基本持平,居民儲蓄率下降。再次,部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大。支撐債務償還能力的地方GDP和財政收入存在虛高問題,地方政府的債務率和償債率被低估。近期,內蒙古下調2016年財政收入四分之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調減四成,天津濱海新區承認GDP資料存在三分之一的虛高,這均印證了問題的嚴重性。雲南省級投資平臺出現10億級信託兌付危機。這些問題將考驗金融機構和金融系統的穩健性與抗風險能力,同時給宏觀經濟運行帶來干擾。

二是實體企業債務負擔較重,民間投資活力不足。中國企業杠杆率絕對規模較高,2017年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杆率為163.4%,遠高於歐元區(103.4%)、二十國集團(95.2%)和新興經濟體(104.1%)。按照5.8%左右的融資成本計算,利息支出約為GDP的9.4%,與名義GDP的增長基本同步,非金融企業基本沒有自我發展能力。民營企業活力明顯不足,其投資增速已經連續兩年慢於全部投資。製造業投資中民間投資占80%以上,2017年製造業整體產能利用率為78%,沒有達到82%左右的合意水準。民企融資成本也明顯高於國有企業,“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因素也是制約民間資本投資意願的重要因素。

三是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較大。 中美貿易問題是2018年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2017年出口依存度為18.5%, 進口依存度為15.1%。對美貨物出口占出口的19%,相當於中國GDP的3.5%左右。從美國進口占進口的8.4%,相當於GDP的1.3%左右,對美貿易順差為GDP的2.2%。如果加上轉口貿易,對美貿易順差占GDP的2.8%。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價格彈性為0.70,進口價格彈性為0.45,如果美國對中國6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中國出口減少約100億美元,GDP下降0.1%。從最壞情況看,如果中美貿易實現基本平衡,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降低約2.5個百分點,影響非農就業約1400萬人。

政策建議

要把握防風險和穩增長的平衡關係,在穩定杠杆率的同時,保證實體經濟和房地產平穩發展,避免政策疊加的負面影響。對中美貿易摩擦可能產生的影響,要做出預判和預案。

1、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兩會”的部署。穩步推進政府機構的調整,保證在調整中不對經濟工作造成大的衝擊。加快減稅和降費的進程,切實降低企業負擔。嚴格保護民營企業產權神聖不可侵犯,採取切實措施給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吃上定心丸。

2、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適度降低存款準備金並通過減少MLF和PSL等操作的力度加以對沖。向市場釋放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並不是放鬆貨幣政策的信號,降准主要是降低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的資金成本,提高銀行抗風險能力。同時,減少MLF等工具對利率形成產生扭曲,疏通市場利率的傳導機制,形成平滑的收益率曲線,引導好投資和消費。

3、妥善解決中美貿易摩擦。按照“兩會”的部署,加快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和降低關稅政策的落實,適度擴大進口。妥善處理西方國家在智慧財產權保護、轉讓技術、市場開放、產業政策、意識形態等方面的關切。立足于以打促談,對進口的美國大豆、汽車、飛機、電子元器件等威脅或徵收關稅。

(作者系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經濟預測部主任)

外需延續良好態勢有利於中國增加出口。1-2月份,按美元價計算中國出口增長24.4%,增幅同比加快21.6個百分點;進口增長21.7%,同比減慢5.1個百分點。淨出口拉動工業增長約3個百分點,拉動作用明顯增加。預計一季度出口將增長19%左右,進口將增長18%左右。

物價走勢溫和適中

春節因素及氣溫偏低導致鮮菜等食品價格漲幅回升較大,醫藥價格改革影響醫療保健類服務價格漲幅偏高,2月份CPI由1月份的1.5%回升至2.9%,創2013年11月以來的新高,1-2月CPI累計上漲2.2%,同比提高0.5個百分點。春節過後蔬菜、肉禽等食品價格將會明顯回落,工業品價格對消費品價格的傳導有限,居民消費價格沒有大漲的基礎。初步預計,一季度CPI將上漲2.1%左右。從工業品價格來看,1-2月PPI上漲4%,漲幅同比放緩3.3個百分點。此輪工業品價格大幅上漲,主要受去產能和國際大宗商品價格上漲的影響,價格具有恢復性上漲特徵,結構性特徵十分明顯,主要集中在石油天然氣、煤炭、鋼鐵和有色金屬等資源類行業。目前看,國際石油價格上升的趨勢明顯減緩,國內鋼鐵、煤炭、有色金屬等產品供求基本平衡,價格基本穩定。預計一季度PPI將上漲3.8%左右。

經濟效益提高,宏觀杠杆率穩定

財政收入增長較快,1-2月,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8%,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增長16.7%。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9689億元,同比增長16.1%,同比回落15.4個百分點。其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石油開採和加工、電力、醫藥合計拉動利潤增速加快8.4個百分點。

隨著地方政府債務管控力度加強、財政收入形勢向好,地方政府債務風險有所緩釋,在資管新規出臺、互聯網金融監管收緊、專項整治消費貸進入房地產領域、加強通道業務和委外業務監管等組合拳作用下,金融業脫實向虛的態勢得到初步扭轉,去杠杆取得一定成效。根據國際清算銀行(BIS)資料,2017年末,中國非金融企業的杠杆率已經連續6個季度環比保持下降趨勢。

經濟運行面臨的問題和風險

一是金融風險聚集態勢尚未根本扭轉。首先,經過兩年的去產能後,處置僵屍企業成為2018年和今後幾年的重要任務,目前,相當一部分僵屍企業的債務由其控股公司(國企或央企的總公司)承擔,一旦處置,部分債務將顯性化,銀行的不良資產會有所增加。一些企業因經營不善,導致股權質押被強制平倉,引發股市波動和企業資金鏈斷裂。樂視網股權質押違約風險繼續發酵,浦發銀行成都分行為掩蓋不良貸款,違規向1493個空殼企業授信775億元。其次, 居民杠杆率上漲過快。目前,居民儲蓄和貸款額基本持平,居民儲蓄率下降。再次,部分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大。支撐債務償還能力的地方GDP和財政收入存在虛高問題,地方政府的債務率和償債率被低估。近期,內蒙古下調2016年財政收入四分之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調減四成,天津濱海新區承認GDP資料存在三分之一的虛高,這均印證了問題的嚴重性。雲南省級投資平臺出現10億級信託兌付危機。這些問題將考驗金融機構和金融系統的穩健性與抗風險能力,同時給宏觀經濟運行帶來干擾。

二是實體企業債務負擔較重,民間投資活力不足。中國企業杠杆率絕對規模較高,2017年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杆率為163.4%,遠高於歐元區(103.4%)、二十國集團(95.2%)和新興經濟體(104.1%)。按照5.8%左右的融資成本計算,利息支出約為GDP的9.4%,與名義GDP的增長基本同步,非金融企業基本沒有自我發展能力。民營企業活力明顯不足,其投資增速已經連續兩年慢於全部投資。製造業投資中民間投資占80%以上,2017年製造業整體產能利用率為78%,沒有達到82%左右的合意水準。民企融資成本也明顯高於國有企業,“玻璃門”、“彈簧門”、“旋轉門”等因素也是制約民間資本投資意願的重要因素。

三是中美貿易摩擦影響較大。 中美貿易問題是2018年中國面臨的主要問題。2017年出口依存度為18.5%, 進口依存度為15.1%。對美貨物出口占出口的19%,相當於中國GDP的3.5%左右。從美國進口占進口的8.4%,相當於GDP的1.3%左右,對美貿易順差為GDP的2.2%。如果加上轉口貿易,對美貿易順差占GDP的2.8%。中國對美國出口的價格彈性為0.70,進口價格彈性為0.45,如果美國對中國600億美元商品徵收25%的關稅,中國出口減少約100億美元,GDP下降0.1%。從最壞情況看,如果中美貿易實現基本平衡,中國的經濟增長速度會降低約2.5個百分點,影響非農就業約1400萬人。

政策建議

要把握防風險和穩增長的平衡關係,在穩定杠杆率的同時,保證實體經濟和房地產平穩發展,避免政策疊加的負面影響。對中美貿易摩擦可能產生的影響,要做出預判和預案。

1、貫徹落實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和“兩會”的部署。穩步推進政府機構的調整,保證在調整中不對經濟工作造成大的衝擊。加快減稅和降費的進程,切實降低企業負擔。嚴格保護民營企業產權神聖不可侵犯,採取切實措施給民營企業和外資企業吃上定心丸。

2、保持貨幣政策穩健中性,適度降低存款準備金並通過減少MLF和PSL等操作的力度加以對沖。向市場釋放降低存款準備金率並不是放鬆貨幣政策的信號,降准主要是降低銀行特別是中小銀行的資金成本,提高銀行抗風險能力。同時,減少MLF等工具對利率形成產生扭曲,疏通市場利率的傳導機制,形成平滑的收益率曲線,引導好投資和消費。

3、妥善解決中美貿易摩擦。按照“兩會”的部署,加快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和降低關稅政策的落實,適度擴大進口。妥善處理西方國家在智慧財產權保護、轉讓技術、市場開放、產業政策、意識形態等方面的關切。立足于以打促談,對進口的美國大豆、汽車、飛機、電子元器件等威脅或徵收關稅。

(作者系國家資訊中心首席經濟學家、經濟預測部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