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多圖預警!一句話點評北京車展重磅新車

還有一個禮拜,2018年的北京車展就將拉開帷幕。時間緊迫,話不多說,就一起來看下本屆車展上都有哪些不可錯過的重磅新車。

國產寶馬X3

雖說寶馬X3曾是這一細分級別的開創者,但同時也是BBA三家中最後一款進行國產的車型;另外,寶馬大概一度以為賓士的GLC會堅守標軸設計,可沒曾想自己剛剛宣佈不加長,人就扔出了兩張長軸版的諜照,所以今後在面對Q5L和GLCL的時候,國產X3難免會有些底氣不足。

國產奧迪Q5L

關於即將國產的Q5L,其實想說的真就一句話:你終於來了……

國產英菲尼迪QX50

自打這代QX50發佈以來,“黑科技”的標籤就始終沒離過身;相比於現款的QX50,新款車型捨棄了後驅平臺,

但同時換來更大的乘坐空間,再配合上全新的動力總成,預計會對以凱迪拉克XT5為首的二線豪華品牌中型SUV造成不小的衝擊。

賓士A級三廂

算上已經國產的寶馬1系三廂和奧迪A3三廂,BBA在這一細分級別中也終於都到齊了;這一代賓士A級的進化算是有目共睹,

唯獨車尾的造型受到了不少詬病,如果三廂版本能解決這一問題,再加上美到犯規的內飾和賓士的品牌背書,那麼A級三廂的表現大概率會有不小的驚喜。

國產奧迪Q2L

奧迪Q2L的關注度似乎一直不如自家的老大哥那麼高,但這款車對於普通消費者來說其實意義重大,

因為目前部分地區Q3的終端報價已經跌進了17萬大關,至於定位更加入門的Q2L……不妨發揮想像力自行腦補吧。

雷克薩斯UX

作為雷克薩斯入門版的SUV車型,UX所瞄準的顯然是寶馬X1、奧迪Q3以及賓士GLA等車型;相比之下,UX在空間方面占不了太大便宜,

尤其是面對X1這種加長軸距的“怪物”,但純進口外加雷克薩斯的品牌基本就是其品質的擔保,再加上同級別最為激進的設計,預計會吸引不少年輕的消費群體。

比亞迪秦

在宋MAX和唐之後,比亞迪又將這套全新的家族設計語言挪到了新一代的秦上;從之前流出的申報圖來看,新車的進化可以說是相當徹底,且視覺效果先比現款提升了不止一個級別;再加上插混的動力單元在部分城市能享受新能源車的政策,所以市場表現還是值得期待的。

一汽-大眾CC

即將由一汽-大眾國產的新一代CC並沒有直接使用海外版Arteon的名稱,而是延續了上代CC的叫法;至於車型而言,無論是大眾集團還是一汽-大眾,對於這款車型的預期銷量應該都會遠低於正統的B級車邁騰,畢竟較高的定價和四門轎跑的定位,都會對其受眾群體有所限制。

賓利飛馳

一般情況下,飛馳這種超豪車很少會出現在重磅新車的盤點行列,畢竟能看到這句話還沒往下翻說明你已經膨脹到一定程度了;但因為賓利把這款車的全球首發帶到了北京車展,所以還是將它放進了我們的盤點裡;至於具體車型就不多說了,反正咱都買不起。

大眾朗逸Plus

朗逸在國內轎車市場上取得的成就也算是有目共睹的,但並不意味這款車型就當真完美無缺了,比如都2018年了還在使用PQ34平臺就算一個槽點;於是乎,新推出朗逸Plus非常爽快的基於MQB平臺打造,但同時定位和定價也會稍高於現款朗逸;只是考慮到淩渡目前的市場優惠,如果不給朗逸Plus留下充足的市場空間,那麼必將影響自家相近定位車型的銷量。

雷克薩斯ES

全新雷克薩斯ES肩負的使命可以說是相當重大了,畢竟融合了ES與GS兩個車系,對其產品力的要求也會進步提升;只是目前流出的消息還非常有限,唯二能確定的就是新車採用了TNGA架構以及雷克薩斯招牌的紡錘體前臉設計。

日產天籟

全新一代的天籟車型在不久前已經于紐約車展正式亮相,而北京車展將會是其首次登陸國內;車型方面,全新天籟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曾經的“居家好先生”早已不見蹤影,轉而走起了激進的運動風格;只不過在國內的B級車市場,誰碰運動誰完蛋已經算是預設的潛規則了。

新款賓士C級

新款賓士C級算是一次中期改款,主要是針對外觀內飾進行了一些升級,比如新設計的前臉就像極了老大哥S級,而C柱上則加上了與E級長軸一樣的標識,還有尺寸更大、造型更狹長的中控螢幕,進一步提升了車型的競爭力。

國產捷豹E-PACE

E-PACE在外觀上與老大哥F-PACE還是有幾分相像的,但因為整體的尺寸縮小而自帶了些許呆萌屬性;而在國產之後,E-PACE也將作為捷豹品牌最為入門的車型;可以預見,屆時的豪華品牌小型SUV市場又將迎來一場亂戰。

豐田奕澤/C-HR

“一車兩吃”在國內市場真心不算啥新鮮事,就比如豐田的卡羅拉和雷淩等就是先例;但這次的奕澤和C-HR還是有所區別的,因為兩款車型從外觀到內飾都保持了高度的統一,換言之就是你最終是選奕澤還是選C-HR,純粹看哪邊4S店給你的優惠高。

上汽斯柯達KAMIQ

在柯珞克上市並公佈售價之後,很多人都抱怨說價格超過了心裡預期,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為了給KAMIQ預留出市場空間;所以顯然,新車將會作為斯柯達品牌的入門級SUV,雖然空間和動力配置都略遜于柯珞克,但最終的售價也會進一步下探,預計將直逼主流的自主品牌緊湊型SUV。

領克02

領克02早先在國外已經進行了全球首發,但北京車展將會是這款車第一次和國內觀眾正式見面;相比於01,02的風格更加跨界也更具動感,雖然整體的設計語言大致相當,但在細節處還是存在著許多不同,面對的客戶群體也會更加年輕。

國產馬自達CX-8

由長安馬自達引入國產的CX-8也將于北京車展正式亮相,新車基本可以看作是7座版本的CX-5,因為無論是外觀、內飾,還是動力、底盤都非常相像;另外,CX-8的加入也許無法撼動漢蘭達在這一級別的霸主地位,但依然能夠帶給消費者更加多元化的選擇。

新車的進化可以說是相當徹底,且視覺效果先比現款提升了不止一個級別;再加上插混的動力單元在部分城市能享受新能源車的政策,所以市場表現還是值得期待的。

一汽-大眾CC

即將由一汽-大眾國產的新一代CC並沒有直接使用海外版Arteon的名稱,而是延續了上代CC的叫法;至於車型而言,無論是大眾集團還是一汽-大眾,對於這款車型的預期銷量應該都會遠低於正統的B級車邁騰,畢竟較高的定價和四門轎跑的定位,都會對其受眾群體有所限制。

賓利飛馳

一般情況下,飛馳這種超豪車很少會出現在重磅新車的盤點行列,畢竟能看到這句話還沒往下翻說明你已經膨脹到一定程度了;但因為賓利把這款車的全球首發帶到了北京車展,所以還是將它放進了我們的盤點裡;至於具體車型就不多說了,反正咱都買不起。

大眾朗逸Plus

朗逸在國內轎車市場上取得的成就也算是有目共睹的,但並不意味這款車型就當真完美無缺了,比如都2018年了還在使用PQ34平臺就算一個槽點;於是乎,新推出朗逸Plus非常爽快的基於MQB平臺打造,但同時定位和定價也會稍高於現款朗逸;只是考慮到淩渡目前的市場優惠,如果不給朗逸Plus留下充足的市場空間,那麼必將影響自家相近定位車型的銷量。

雷克薩斯ES

全新雷克薩斯ES肩負的使命可以說是相當重大了,畢竟融合了ES與GS兩個車系,對其產品力的要求也會進步提升;只是目前流出的消息還非常有限,唯二能確定的就是新車採用了TNGA架構以及雷克薩斯招牌的紡錘體前臉設計。

日產天籟

全新一代的天籟車型在不久前已經于紐約車展正式亮相,而北京車展將會是其首次登陸國內;車型方面,全新天籟可以說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轉變,曾經的“居家好先生”早已不見蹤影,轉而走起了激進的運動風格;只不過在國內的B級車市場,誰碰運動誰完蛋已經算是預設的潛規則了。

新款賓士C級

新款賓士C級算是一次中期改款,主要是針對外觀內飾進行了一些升級,比如新設計的前臉就像極了老大哥S級,而C柱上則加上了與E級長軸一樣的標識,還有尺寸更大、造型更狹長的中控螢幕,進一步提升了車型的競爭力。

國產捷豹E-PACE

E-PACE在外觀上與老大哥F-PACE還是有幾分相像的,但因為整體的尺寸縮小而自帶了些許呆萌屬性;而在國產之後,E-PACE也將作為捷豹品牌最為入門的車型;可以預見,屆時的豪華品牌小型SUV市場又將迎來一場亂戰。

豐田奕澤/C-HR

“一車兩吃”在國內市場真心不算啥新鮮事,就比如豐田的卡羅拉和雷淩等就是先例;但這次的奕澤和C-HR還是有所區別的,因為兩款車型從外觀到內飾都保持了高度的統一,換言之就是你最終是選奕澤還是選C-HR,純粹看哪邊4S店給你的優惠高。

上汽斯柯達KAMIQ

在柯珞克上市並公佈售價之後,很多人都抱怨說價格超過了心裡預期,這很大一部分原因其實是為了給KAMIQ預留出市場空間;所以顯然,新車將會作為斯柯達品牌的入門級SUV,雖然空間和動力配置都略遜于柯珞克,但最終的售價也會進一步下探,預計將直逼主流的自主品牌緊湊型SUV。

領克02

領克02早先在國外已經進行了全球首發,但北京車展將會是這款車第一次和國內觀眾正式見面;相比於01,02的風格更加跨界也更具動感,雖然整體的設計語言大致相當,但在細節處還是存在著許多不同,面對的客戶群體也會更加年輕。

國產馬自達CX-8

由長安馬自達引入國產的CX-8也將于北京車展正式亮相,新車基本可以看作是7座版本的CX-5,因為無論是外觀、內飾,還是動力、底盤都非常相像;另外,CX-8的加入也許無法撼動漢蘭達在這一級別的霸主地位,但依然能夠帶給消費者更加多元化的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