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好的藏刀多少錢一把?探曉易貢藏刀背後的故事

走過一方山水,心中留下一方人文。藏民族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創造了燦爛的文明,在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折射出了獨特的光芒。在人類共有、最為熟知的刀具上,同樣展示出別具一格的風采。

世人知易貢,源於其產茶、制刀,再就是易貢溝裡易發生的地質災害泥石流那猙獰的面孔。

易貢藏刀出產地—江拉拉嘎自然村坐落於大山偏僻的角落。走進村落,即可聽到從遠處傳來的叮叮噹當......清脆的鐵錘敲打聲。

拉嘎自然村因拉嘎家族而得名。

據說,當初這個村落只有拉嘎家的祖輩生活在此,以打制易貢波治加瑪而遠近聞名。

易貢鄉拉嘎藏刀打制工藝農牧民專業合作社社長西洛是拉嘎家族第五代傳承人。把易貢波治加瑪的製作技藝傳授給村裡願意學習的年輕人,全村一起致富的同時,也讓這門傳統手工技藝後繼有人,發揚光大了。

有人說,最好的藏刀就是易貢波治加瑪——“彩虹刀”,得此名,緣於刀面上特殊的彩虹紋樣。

合成鍛打、熱處理、打磨都是天下好刀最重要的環節。拉嘎村易貢波治加瑪的制刀流程自然也不例外。

每一把易貢波治加瑪,都經歷過一段漫長的製作過程。工匠先煉鐵再制刀,上千次鍛打,覆土刀燒刃以便讓刀變得剛柔相濟,

日積月累的打磨,其間的辛苦不言而喻。

易貢藏刀為何被賦予英雄之刀和奢侈品的聲名?源於其原料來自當地三座富含鐵礦石的山峰:易貢紐日鐵、帕根森布鐵、工布紮松鐵,制刀者將取自這三座鐵山的鐵礦粉碎後,依次熔合冶煉而成。

在密不透風的火爐中燒上7天7夜,

歷經持久高溫,煉就的三種鐵,彰顯了易貢藏刀最大的特點。再經過煮鐵和敲打,刀面上顯現出清晰可見的彩虹紋絡。然後,火中烤、水裡冷卻,磨刀......最終,一把從不生銹且刀面上有標誌性彩虹波紋的藏刀誕生了,這把刀使易貢波治加瑪的製作技藝名揚整個西藏。

不同師傅打制出的水紋刀花紋略微不同,這正是手工技藝的魅力所在。易貢藏刀的品類,除了易貢波治加瑪彩虹刀之外還有水紋刀、火焰刀。

易貢藏刀於2007年被列入西藏自治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一把普通的易貢藏刀市場價達到2000元至4000元,最貴的能賣到上萬元。僅2018年第一季度,拉嘎村的合作社共打制藏刀469把,包括砍刀、小刀、彩虹刀等,出售150把,實現產值32萬元。

一代又一代打制易貢藏刀的鐵匠師傅的夢,在獨特的藏家鍛造技藝中延續著一方的文化。從西藏波密縣沿著最美國道318向林芝方向前行,即到達通麥特大橋,穿過通麥特大橋,驅車左拐下坡前行,即可見到素有“國家地質公園”之稱的波密縣易貢鄉。

買藏刀或不買,路過時看見,心中有關於藏刀的知識,你是遊客也將是自己的導遊,富有文化內涵,不再是走馬觀花。更多西藏旅行和西藏文化知識,可加微信cdtjx1234瞭解詳情。

文為整理,資料來自西藏日報

出售150把,實現產值32萬元。

一代又一代打制易貢藏刀的鐵匠師傅的夢,在獨特的藏家鍛造技藝中延續著一方的文化。從西藏波密縣沿著最美國道318向林芝方向前行,即到達通麥特大橋,穿過通麥特大橋,驅車左拐下坡前行,即可見到素有“國家地質公園”之稱的波密縣易貢鄉。

買藏刀或不買,路過時看見,心中有關於藏刀的知識,你是遊客也將是自己的導遊,富有文化內涵,不再是走馬觀花。更多西藏旅行和西藏文化知識,可加微信cdtjx1234瞭解詳情。

文為整理,資料來自西藏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