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海關統計法”致中美貿易不平衡?海關總署這次反駁的很透徹

資料圖

中新經緯用戶端4月13日電 國新辦13日舉行新聞發佈會,

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黃頌平介紹2017年第一季度進出口情況,並答記者問。談到中美貿易時,黃頌平指出,應該客觀理性看待中美貿易出現的不平衡問題,不能簡單用加工貿易的情況來解釋總體中美貿易。

有媒體報導稱,中美貿易不平衡主要是由於目前外貿統計方法“海關統計法”造成的,當中有重複統計。黃頌平回應媒體對中美貿易資料的質疑時,著重介紹了中國對貨物貿易的統計以及中美貨物貿易平衡相關情況。

黃頌平介紹,關於貨物貿易統計,目前中國與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在貨物貿易進出口統計方面都遵守的是聯合國秘書處頒佈的國際標準和業務規範,也就是《國際商品貿易統計概念和定義》。儘管各個國家或地區統計體制不同,貨物貿易統計可能由不同部門或機構承擔。比如,美國是商務部、歐盟是統計局、中國是海關,

但貿易統計方法、標準和口徑基本是一致的。

在中美貨物貿易平衡方面,黃頌平介紹,貨物貿易統計是物質商品在各國經濟領土之間流動情況的記錄,反映的是國際貿易商品在國際間的流向、流量。統計結果顯示中國對美貨物貿易存在較大順差,但這是名義上的順差,實際上其中有相當的部分是其他國家產業向外轉移,中國承接過來的。中國目前處於全球產業鏈中低端,

加工製造收益不高,但加工貿易進出口貨物是全價值統計,所以在國際貨物貿易中,實際獲利並沒有統計順差額那麼大。

黃頌平表示,我們認為應該客觀理性看待中美貿易出現的不平衡問題。當然,加工貿易僅占中美貿易的約三分之一,不能簡單用加工貿易的情況來解釋總體中美貿易。比如,美方對中國實行高技術產品出口限制也是造成中國對美貿易順差的原因。

此外,黃頌平介紹了一季度中美貿易情況。一季度中美貿易的總值是8705.8億元,增長21.3%,占中國外貿總值的14%。其中,中國對美國出口6063.5億元,增長16.8%;自美國進口2642.3億元,增長33.1%;對美貿易順差3421.2億元,擴大6.7%。(中新經緯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