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杭州“公交數據大腦”:為道路擁堵提供新的解決方案

2018-04-19 09:19 | 浙江新聞用戶端 | 記者 周洲 章卉 通訊員 邵偉

拿起手機,

就能預定明天的公交座位;滑動螢幕,就能查詢公交到站車次;乘坐地鐵,人臉識別就能輕鬆入閘……在杭州,這幅未來公交的圖景,部分已成為現實。

4月18日,在2018公共交通出行峰會分論壇上,杭州公共交通雲科技公司(以下簡稱公交雲),與螞蟻金服、阿裡雲、高德地圖、數夢工廠等合作夥伴,正式對外發佈了“公交資料大腦”,開啟了城市公共交通升級的新引擎。

以大資料、雲計算、人工智慧等前沿技術為支撐的“公交資料大腦”,

致力於為城市道路擁堵提供新的解決方案。在杭州試點區,公交雲收集了信號燈、汽車浮點、路況資訊等資料,通過融合計算和演算法的不斷反覆運算,實現了試點區域車速平均提升11%。

5月底杭州公交移動支付全覆蓋

8000多輛公交動態調配

早高峰期間,杭州上班族小餘打開手機,“叮咚”一聲完成了掃碼支付。這樣的場景,將很快出現在每條公交路線上。今年5月底,杭州預計有8000多輛公車,將實現移動支付全覆蓋。

使用者出行的海量資料,是“公交資料大腦”的重要組成部分。公交雲副總裁丁志強介紹,早在2016年8月,杭州就在506公交線上試點刷手機坐公交。一年多來,杭州大力推進公共交通一體化移動支付,

通過收集支付寶、高德地圖等多入口資料,用來反哺“公交資料大腦”,從而感知市民的出行需求,實現公共交通的動態調配。

丁志強舉了一個例子。“公車排班的時候,要考慮到天氣、工作日等因素。對於一般公交線路,即便是有經驗的排班人員,也需要花上半天時間。通過智慧排班,時間可以縮短到一分鐘。”丁志強說,在雲端,乘客、車輛、道路等鮮活資料互聯互通,

將大大提升公共交通的運營效率。

“公交資料大腦”的高速運轉,需要演算法反覆運算和模型開發。其中,高德地圖的線路演算法模型、阿裡雲飛天平臺的雲端資料計算能力以及數夢工廠的新型互聯網架構,都是支撐“公交資料大腦”運行的重要系統,也驅動著資料開放共用。

一個明顯的事實是:在高德地圖上,市民們可以查詢公交出行線路,也可以同時查看乘坐公交的到站時間;而在另一個平臺——杭州公交APP上,

這兩項功能同時得到應用。

杭州將開通10多條訂制公交

“人臉支付”在路上

“公交資料大腦”發佈儀式上,還帶來兩個好消息,一個近,一個遠。

一個好消息是,5月底杭州將推出10多條定制公交。這是杭州首次應用“公交資料大腦”,通過機器智慧運算生成的動態化“定制公交”。城北、城西方向的市民,能夠通過定制公交直達武林門等核心地帶,不再經停市中心的熱門上下車網站,緩解了城郊之間的通勤需求。

還有一個好消息是,杭州正在探索“人臉識別”的支付方式。在會場外,記者見到了一台嶄新的閘機。閘機前,記者綁定了身份資訊和個人照片,面朝人臉識別的智慧設備,本人和照片匹配後,閘機就自動打開了。

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全新的支付方式可以通過和公安系統聯網,記錄人們上下車的出行資料,對刑偵、抓捕不法分子都有著很大幫助。目前,“人臉支付”在技術上已經實現了,進一步普及和應用還尚待時日。

還帶來兩個好消息,一個近,一個遠。

一個好消息是,5月底杭州將推出10多條定制公交。這是杭州首次應用“公交資料大腦”,通過機器智慧運算生成的動態化“定制公交”。城北、城西方向的市民,能夠通過定制公交直達武林門等核心地帶,不再經停市中心的熱門上下車網站,緩解了城郊之間的通勤需求。

還有一個好消息是,杭州正在探索“人臉識別”的支付方式。在會場外,記者見到了一台嶄新的閘機。閘機前,記者綁定了身份資訊和個人照片,面朝人臉識別的智慧設備,本人和照片匹配後,閘機就自動打開了。

相關負責人介紹,這種全新的支付方式可以通過和公安系統聯網,記錄人們上下車的出行資料,對刑偵、抓捕不法分子都有著很大幫助。目前,“人臉支付”在技術上已經實現了,進一步普及和應用還尚待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