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這樣的教授治校,你渴望嗎?

近期,西湖大學正式獲得教育部批准建立。這所大學承載了我國民辦大學探索創新、永爭一流的希望。西湖大學的辦學定位是“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校董會是學校的最高決策機構,

核心機制則是校董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其辦學理念借鑒斯坦福大學的教授治校措施。

教育部於2018年2月14日正式批准西湖大學建立的新聞引起了廣泛的社會關注。2015年3月,施一公、陳十一、潘建偉、饒毅、錢穎一、張輝、王堅等七位學界與商界人士向國家提交《關於試點創建新型民辦研究型大學的建議》並獲得國家支持。同年4月,浙江省“千人計畫”執委會透露了創建西湖大學的計畫。

2016年12月,坐落于杭州市西湖區雲棲小鎮的西湖高等研究院正式成立,施一公出任首任院長。西湖高研院即是西湖大學的依託與主體。

核心在於教授治校

三載光陰,七位先驅,西湖大學這所民辦研究型大學在辦學之初就燃起萬丈豪情,學校希望五年之後躋身亞洲一流,十五年之後爭創世界一流。

“去行政化”“教授治校”是西湖大學的辦學特色。這一做法並非西湖大學首創,

早些年南方科技大學(以下簡稱“南科大”)作為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實驗校就實行“去行政化”的做法,變行政主導為學術主導,施行由官員治校轉變為教授治學的管理模式,意圖把行政管理轉變為行政服務。現在看來,南科大的改革效果並不令人滿意,甚至一度在校長朱清時卸任後出現了半年無校長的真空期。“自主權太少了,因為政府持錢,政府抑制錢,南科大按照自己的教學規律來辦的自主權不大。
”朱清時曾這樣感歎。(《時代週報》304期)

西湖大學由於是民辦高校,主要資金是靠杭州市西湖教育基金會和千人教育基金會募集而來,西湖高研院創始捐贈人包括萬達集團董事長王健林、騰訊公司控股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馬化騰、美國國際資料集團亞洲區總裁熊曉鴿等,這與南科大的公立大學背景截然兩異。

西湖大學師資實行國際化的教師聘任體系,施一公公開表示,“西湖大學的最高決策機構是校董會,核心機制是校董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學校借鑒斯坦福大學的辦學理念,其核心就在於教授治校。

學術委員會的發展歷程

斯坦福大學採用學校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

校董會是學校的最高管理機構,有權處置學校的所有資產、任命校長以及管理投入的資金、制定年度預算、決定學校的運營與控制政策。

作為學校的最高權力和決策機構,校董會並沒有把權力高度集中在自己手上,而是把學校行政管理的大量權力下放給了校長,同時,把部分學術事務交由教師團體負責。學校的教師治學、教授治校理念的具體體現就是學術委員會制度。

早在1904年,斯坦福大學校董會就發佈了檔《教師組織的若干條款》。根據這一檔,出於監督校長權力的考慮,學校首次成立了學術委員會,並且明確了委員會的職責許可權以及委員會內部架構。自此,斯坦福大學的教師開始參與到學校治理當中。

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隨著學校教師規模的日益龐大,學術委員會也日漸臃腫,難以靈活有效地完成工作。因此委員會決定建立學術委員會議會,也稱為教師議會,並在1968年校董會批准通過了議會憲章。1977年,學術委員會第9次議會召開,通過了《教師組織的若干條款》的修正案,頒佈了《學術委員會組織的若干條款》,並獲得校董會批准,這一檔對學術委員會的相關規定一直沿用至今。

學術委員會的組織架構

目前,斯坦福大學學術委員會的組成成員包括以下4個部分:

■校長;

■終身任職教授,包括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

■非終身任職教授,主要是教學、表演藝術、應用研究和臨床醫學方面的教授和副教授,以及進行研究的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

■專門政策中心與研究機構的資深人員以及一些學術管理部門的人員。

學術委員會通過其下屬機構教師議會對學術事務進行管理,教師議會是學術委員會的立法機構,負責學術和研究政策、學位授予、學位授予項目的提議和審查、定期課程改革以及跨學科學位和聯合學位授予專案的提議與審查等。

教師議會成員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從學術委員會中選出的55名代表,有表決權,任期2年且互相交錯,不會同時開始同時結束任期。以學院和學科進行分區,按各分區人數比例確定各分區代表人數。當選代表並非是特定的學院或學科的發言人,完全根據自由意志行使權力。其二是15名行政人員,包括註冊主任、主管學術事務的副教務長、主管學生事務的副教務長、榮休委員會代表和3名學生聯合會代表,這些成員均有發言權但沒有表決權。教師議會下設4個常務委員會:

■指導委員會:確定議會議程,負責夏季、秋季、冬季三個學期的學位授予,以及在行政大會上代表議會審核本科生與研究生專案。

■選任委員會:負責學術委員會、校董會、司法委員會、教務長和校長發起的臨時特別委員會等提名工作。

■計畫和政策委員會:主要任務是制定學校學術方面的長遠發展目標,分析長期存在的趨勢及其對學校的影響,從教師的角度制定學術政策。其成員是現任和前兩任議會長以及選任委員會選舉的6名學術委員會成員。

■計票人委員會:負責每年審核各項選舉結果。

學術委員會下設7個常設委員會,由教師議會負責創立並直接對教師議會負責,其人員任命則由選任委員會確定。這7個常設委員會是為了完成教師議會有關學術和研究政策以及監督審核的任務,任何與之相關的事項,都必須首先經過相應常設委員會,才能提交到教師議會進行進一步處理。常見事項包括如下幾方面:

■審核本科生和研究生專案;

■制定研究政策;

■確定本科生入學標準與政策;

■制定與本科生和研究生相關的學術政策;

■電腦安全與基礎設施維護;

■解決學術政策漏洞。

學術委員會的另一個直接下屬機構是諮詢委員會,這一機構在1904年學術委員會誕生之日起就一直保留至今。其職責主要是審議由學院院長和教務長通過的聘任教授名單,就教師聘任、連任、解聘、晉升和其他事務向校長提供建議,就違反教師紀律聲明、學術自由聲明等聽取意見。其成員由7名教授組成,通過學術委員會選舉產生,任期3年。校長、教務長、院長等具有類似管理職務的學術委員會成員不得出任諮詢委員會成員。

值得注意的是,校長創立了5個大學委員會,主要負責支持學校內部的教學工作和研究工作順利進行。校長直接任命委員會的帶頭人,但是委員會的具體職責以及教師成員則由教師議會下屬的選任委員會擬定,學生成員則由學生聯合會提名。大學委員會直接向校長彙報工作,如若涉及教師議會的相關利益,教師議會有權要求大學委員會向其彙報。

結語

斯坦福大學的學術委員會經過百餘年發展,其組織與功能漸臻完善。通過上文可以看到,學校的行政人員(包括校長、教務長等)在學術委員會中主要起到協作的作用,學術委員會擁有大部分學術事務的決定權,行政對學術領域的干預微乎其微。在與學校行政力量的相互博弈間,學術委員會制度能有效維護學術權力,支援學術目標的實現,保證學校的高效運轉。

西湖大學建校之初就聲明以斯坦福大學的辦學理念為藍本,其民辦背景確實沒有過多的官僚色彩,天然擺脫過多的行政干預。但是與國外高校不同的是,中國高校必定由黨委領導,不可能完全擺脫行政制約。

另外,西湖大學的最高決策機構是校董會,其成員組成對學校的發展尤為重要。在經濟領域,我國不少民營企業已經位列世界一流,而在高等教育領域,民辦高校大多還是以職業教育為主,鮮有科研水準高超的一流高校。西湖大學能否紮根國土,順勢而為成長為世界一流的民辦高校,成為中國高教領域改革的領航者?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主要參考文獻:

[1]An Overview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Stanford University website. Web.

[2]Faculty Senate. Stanford University website. Web.

[3]郭卉.美國大學評議會制度研究——以斯坦福大學為例[J].比較教育研究,2005(3).

聲明: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麥可思研究編輯部(微信搜索18602824882)。

早在1904年,斯坦福大學校董會就發佈了檔《教師組織的若干條款》。根據這一檔,出於監督校長權力的考慮,學校首次成立了學術委員會,並且明確了委員會的職責許可權以及委員會內部架構。自此,斯坦福大學的教師開始參與到學校治理當中。

到了上個世紀60年代,隨著學校教師規模的日益龐大,學術委員會也日漸臃腫,難以靈活有效地完成工作。因此委員會決定建立學術委員會議會,也稱為教師議會,並在1968年校董會批准通過了議會憲章。1977年,學術委員會第9次議會召開,通過了《教師組織的若干條款》的修正案,頒佈了《學術委員會組織的若干條款》,並獲得校董會批准,這一檔對學術委員會的相關規定一直沿用至今。

學術委員會的組織架構

目前,斯坦福大學學術委員會的組成成員包括以下4個部分:

■校長;

■終身任職教授,包括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

■非終身任職教授,主要是教學、表演藝術、應用研究和臨床醫學方面的教授和副教授,以及進行研究的教授、副教授和助理教授;

■專門政策中心與研究機構的資深人員以及一些學術管理部門的人員。

學術委員會通過其下屬機構教師議會對學術事務進行管理,教師議會是學術委員會的立法機構,負責學術和研究政策、學位授予、學位授予項目的提議和審查、定期課程改革以及跨學科學位和聯合學位授予專案的提議與審查等。

教師議會成員由兩部分組成,其一是從學術委員會中選出的55名代表,有表決權,任期2年且互相交錯,不會同時開始同時結束任期。以學院和學科進行分區,按各分區人數比例確定各分區代表人數。當選代表並非是特定的學院或學科的發言人,完全根據自由意志行使權力。其二是15名行政人員,包括註冊主任、主管學術事務的副教務長、主管學生事務的副教務長、榮休委員會代表和3名學生聯合會代表,這些成員均有發言權但沒有表決權。教師議會下設4個常務委員會:

■指導委員會:確定議會議程,負責夏季、秋季、冬季三個學期的學位授予,以及在行政大會上代表議會審核本科生與研究生專案。

■選任委員會:負責學術委員會、校董會、司法委員會、教務長和校長發起的臨時特別委員會等提名工作。

■計畫和政策委員會:主要任務是制定學校學術方面的長遠發展目標,分析長期存在的趨勢及其對學校的影響,從教師的角度制定學術政策。其成員是現任和前兩任議會長以及選任委員會選舉的6名學術委員會成員。

■計票人委員會:負責每年審核各項選舉結果。

學術委員會下設7個常設委員會,由教師議會負責創立並直接對教師議會負責,其人員任命則由選任委員會確定。這7個常設委員會是為了完成教師議會有關學術和研究政策以及監督審核的任務,任何與之相關的事項,都必須首先經過相應常設委員會,才能提交到教師議會進行進一步處理。常見事項包括如下幾方面:

■審核本科生和研究生專案;

■制定研究政策;

■確定本科生入學標準與政策;

■制定與本科生和研究生相關的學術政策;

■電腦安全與基礎設施維護;

■解決學術政策漏洞。

學術委員會的另一個直接下屬機構是諮詢委員會,這一機構在1904年學術委員會誕生之日起就一直保留至今。其職責主要是審議由學院院長和教務長通過的聘任教授名單,就教師聘任、連任、解聘、晉升和其他事務向校長提供建議,就違反教師紀律聲明、學術自由聲明等聽取意見。其成員由7名教授組成,通過學術委員會選舉產生,任期3年。校長、教務長、院長等具有類似管理職務的學術委員會成員不得出任諮詢委員會成員。

值得注意的是,校長創立了5個大學委員會,主要負責支持學校內部的教學工作和研究工作順利進行。校長直接任命委員會的帶頭人,但是委員會的具體職責以及教師成員則由教師議會下屬的選任委員會擬定,學生成員則由學生聯合會提名。大學委員會直接向校長彙報工作,如若涉及教師議會的相關利益,教師議會有權要求大學委員會向其彙報。

結語

斯坦福大學的學術委員會經過百餘年發展,其組織與功能漸臻完善。通過上文可以看到,學校的行政人員(包括校長、教務長等)在學術委員會中主要起到協作的作用,學術委員會擁有大部分學術事務的決定權,行政對學術領域的干預微乎其微。在與學校行政力量的相互博弈間,學術委員會制度能有效維護學術權力,支援學術目標的實現,保證學校的高效運轉。

西湖大學建校之初就聲明以斯坦福大學的辦學理念為藍本,其民辦背景確實沒有過多的官僚色彩,天然擺脫過多的行政干預。但是與國外高校不同的是,中國高校必定由黨委領導,不可能完全擺脫行政制約。

另外,西湖大學的最高決策機構是校董會,其成員組成對學校的發展尤為重要。在經濟領域,我國不少民營企業已經位列世界一流,而在高等教育領域,民辦高校大多還是以職業教育為主,鮮有科研水準高超的一流高校。西湖大學能否紮根國土,順勢而為成長為世界一流的民辦高校,成為中國高教領域改革的領航者?且讓我們拭目以待。

主要參考文獻:

[1]An Overview of University Governance.Stanford University website. Web.

[2]Faculty Senate. Stanford University website. Web.

[3]郭卉.美國大學評議會制度研究——以斯坦福大學為例[J].比較教育研究,2005(3).

聲明: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繫麥可思研究編輯部(微信搜索186028248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