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本草綱目》歷險記,踏遍萬水千山中尋求到的一絲正確

中醫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組成之一,也是世界醫學上重要的文化遺產。學過中醫或者是想學中醫的人都不得不提四大經典醫書:《黃帝內經》、《傷寒雜病論》、《金匱要略》、《本草綱目》。明清兩代作為中國古代歷史的最後階段,

一般都認為是一個對中國古代的各種文化進行深入分析和認真總結的一個重要時期,在這個時期不僅在文學與歷史等人文社科領域總結了以往的各種文化知識,而且在科學技術方面也出現了一些總結既往歷史的成果,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便是著名的藥物學家李時珍所編撰的著名藥物學著作《本草綱目》。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李時珍和他的《本草綱目》。

就這樣,他前後歷時將近三十年時間,最終完成了皇皇巨著《本草綱目》的撰寫工作,此後他又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對著作進行了三次大規模的修改,最後形成了今天所見到的凡五十二卷長達二百萬字的不朽著作。在這部曠世奇作中,

他總共記載了近一千九百中藥物,相對于傳統《本草經》而言,新增了三百七十多種藥物,其中記載有驗方一萬多個,繪製圖畫一千多富,被後人稱為“中國古代的百科全書”,對後世醫學、藥物學、博物學、動植物分類學方面都有深遠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