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價格歧視--從“買房鄙視鏈”你看到了什麼?

這段時間,大家的朋友圈又被首套房貸款利率蹭蹭蹭往上漲刷屏了。

繼相親鄙視鏈、城市鄙視鏈、遊戲鄙視鏈後,又出現了買房鄙視鏈......“全款的往裡走,貸款的別堵門口,公積金的把車挪走”。這是2017年對購房者最紮心的話。

這主要歸結於一系列房地產調控政策。除了限貸、限購、限賣、限簽,還有限價,什麼意思?就是有關部門為了不讓房價瘋漲,限制開發商的備案價。比如前幾天北京某社區,原定價14萬/平的房子,被有關部門限價9萬/平。

這大家還不搶瘋了~

既然房價賣不上去,那就全款者優吧。目前,全國不少城市如杭州、成都、武漢、長沙、廣州、無錫等,都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全款買房或高首付比例的客戶成為了樓盤的首選群體,在買房上可享受多重“優待”,而好不容易湊夠三成首付的欲哭無淚。

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從經濟學的角度,我看到了價格歧視。什麼是價格歧視呢?今天,就來聊聊這個話題。

大白話一點就是,

賣貨的把同樣的商品賣給你100,賣給別人卻是80,對你構成了價格歧視;或者是把80、100的兩款商品,分別賣給你和另外一個人,卻都收了100元,你如果是買了80塊的那個商品,你就又被價格歧視了。

通常我們接觸的前者居多,簡單來說就是,把同樣的商品賣給不同的人,要不同的價。那問題來了,為什麼要進行價格歧視呢?這裡就要引用另一個概念:消費者剩餘。

如何理解“消費者剩餘”?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件商品成本100元,A心裡想啊最多願意付200元,結果砍價到150元拿下了。那麼,A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和他實際的成交價之間的差價50元,就是消費者剩餘。與此同時,對同樣的一件商品,B的心理價是180元,如果也是砍到150元成交,那麼B的消費者剩餘就是30元。

現在就很好理解了吧,消費者剩餘指的就是消費者的支付意願和實際支付的金額之間的差額,再通俗點說就是“你最後買的價格,

比你的心裡價位低了多少”。消費者剩餘越高,消費者得到的福利越多,廠商獲得的利潤越少。

說到這裡啊,我們就可以給價格歧視做個定義。簡單說,價格歧視,就是賣家研究如何儘量吃掉每一個買家的消費者剩餘,讓自己的利潤最大化。正如上面的例子,同一件商品,如何讓A付出他的心理價位200元,讓B付出他的心理價位180元,這樣賣家就能獲得最大的利益,

於是價格歧視就產生了。

知道了價格歧視的概念,接下來我們來看看它的應用。需要注意的是:價格歧視包括3個級別。

一級價格歧視,又稱為完全價格歧視,顧名思義,就是對每一個消費者都差別定價。大白話說,就是讓每個人都付出他能付出的最高心理價格。事實上,這很不容易。因為在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下,商家很難瞭解到每個買者對其產品願意支付的最高價格。因此,這種方式較為少見,要有也是適合那些一對一服務的行業,如律師、醫生之類的。

二級價格歧視,又稱為銷量歧視,是指商家在銷售同一種商品時,對不同的消費數量段收取不同的價格。最典型的就是:買得越多越便宜。比如:1件8折、2件7折、3件6折,還有通常在喝飲料時第二杯半價,都屬於銷量歧視。

三級價格歧視,我們姑且把它稱為“分層歧視”,就是指商家把消費者分為多種不同類型的消費者群,從而構成不同的子市場,分別索取不同的價格。這種價格歧視也較為常見。

比如:地域歧視:

鞋子、衣服、甚至汽車業,常在商品上做記號,給不同區域,用不同價格,發不同的貨,然後還要督查。比如在富裕城市或地區、高檔地段或場所,同樣的商品,價格要明顯高於其他地區。

還有人群歧視:

出去玩,有老人票、兒童票、學生票價格優惠,也是一種典型的人群歧視,本質是向掌握財務支配權的成年人收取更多費用。還有優惠券也是,讓低收入階層通過收集、保存、攜帶、使用優惠券這些複雜動作,只需要付出低價格,而讓高收入人群因為怕麻煩,付出高價格。

再比如,時間成本、機會成本的歧視。

電影院的上午場、夜場便宜,下午場和晚場貴,就是把貴的票賣給時間成本高的人;而時間成本低的,則可以早起或者熬夜去買便宜價。

再回到開頭說的買房鄙視鏈。目前來看,房地產雖然作為賣方市場,但由於政府限價,賣方已經沒有了定價權,選擇賣給誰,法律上也沒有特別的規定。儘管如此,作為開發商,它們依然想吃掉消費者剩餘。怎麼吃掉呢?那就是提高購房者的首付要求,全款一次性付更好,這樣可以儘快回籠資金。相反,如果是按三成首付或公積金貸款,銀行房貸時間將大大拖延開發商的回款速度。

最後做個總結:

價格歧視是一種讓每個群體,甚至個體,付出能接受的心理最高價的定價方法。而作為消費者,大家心裡肯定表示不服,覺得“無商不奸”。

事實上,從經濟學的角度,合法的價格歧視,是有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的。

作為生產者,價格歧視的核心在於如何把有支付能力的人找出來,讓有錢人為同樣的商品付更高的價格,從而提高利潤。

作為消費者,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一規律,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商品或服務。比如:

如果時間上沒有很強的限制,可以提前一兩個月買折扣機票;

如果週末上午時間閒置,又正好想看一部電影,可以和朋友去看上午場;

如果愛好打羽毛球,可以辦個年卡,這樣就可以無限次去打等等。

......

大家只要細心觀察身邊的各種定價,就會發現價格歧視無處不在,想透了以後,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行動,儘量以低於我們心理價的價格拿到想要的商品,獲得最大的消費者剩餘。

好了,就說這麼多。更多內容請歡迎關注“好買商學院”微信號,進入底部“好好理財”功能表,歡迎來到經濟學的遊樂園,還有更多投資知識和理財達人等著您!簡單有趣的內容,你一定會愛上它~

這種方式較為少見,要有也是適合那些一對一服務的行業,如律師、醫生之類的。

二級價格歧視,又稱為銷量歧視,是指商家在銷售同一種商品時,對不同的消費數量段收取不同的價格。最典型的就是:買得越多越便宜。比如:1件8折、2件7折、3件6折,還有通常在喝飲料時第二杯半價,都屬於銷量歧視。

三級價格歧視,我們姑且把它稱為“分層歧視”,就是指商家把消費者分為多種不同類型的消費者群,從而構成不同的子市場,分別索取不同的價格。這種價格歧視也較為常見。

比如:地域歧視:

鞋子、衣服、甚至汽車業,常在商品上做記號,給不同區域,用不同價格,發不同的貨,然後還要督查。比如在富裕城市或地區、高檔地段或場所,同樣的商品,價格要明顯高於其他地區。

還有人群歧視:

出去玩,有老人票、兒童票、學生票價格優惠,也是一種典型的人群歧視,本質是向掌握財務支配權的成年人收取更多費用。還有優惠券也是,讓低收入階層通過收集、保存、攜帶、使用優惠券這些複雜動作,只需要付出低價格,而讓高收入人群因為怕麻煩,付出高價格。

再比如,時間成本、機會成本的歧視。

電影院的上午場、夜場便宜,下午場和晚場貴,就是把貴的票賣給時間成本高的人;而時間成本低的,則可以早起或者熬夜去買便宜價。

再回到開頭說的買房鄙視鏈。目前來看,房地產雖然作為賣方市場,但由於政府限價,賣方已經沒有了定價權,選擇賣給誰,法律上也沒有特別的規定。儘管如此,作為開發商,它們依然想吃掉消費者剩餘。怎麼吃掉呢?那就是提高購房者的首付要求,全款一次性付更好,這樣可以儘快回籠資金。相反,如果是按三成首付或公積金貸款,銀行房貸時間將大大拖延開發商的回款速度。

最後做個總結:

價格歧視是一種讓每個群體,甚至個體,付出能接受的心理最高價的定價方法。而作為消費者,大家心裡肯定表示不服,覺得“無商不奸”。

事實上,從經濟學的角度,合法的價格歧視,是有助於資源的有效配置的。

作為生產者,價格歧視的核心在於如何把有支付能力的人找出來,讓有錢人為同樣的商品付更高的價格,從而提高利潤。

作為消費者,我們也可以利用這一規律,選擇對自己有利的商品或服務。比如:

如果時間上沒有很強的限制,可以提前一兩個月買折扣機票;

如果週末上午時間閒置,又正好想看一部電影,可以和朋友去看上午場;

如果愛好打羽毛球,可以辦個年卡,這樣就可以無限次去打等等。

......

大家只要細心觀察身邊的各種定價,就會發現價格歧視無處不在,想透了以後,我們可以通過一些行動,儘量以低於我們心理價的價格拿到想要的商品,獲得最大的消費者剩餘。

好了,就說這麼多。更多內容請歡迎關注“好買商學院”微信號,進入底部“好好理財”功能表,歡迎來到經濟學的遊樂園,還有更多投資知識和理財達人等著您!簡單有趣的內容,你一定會愛上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