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曾國藩:做人做事各把握住兩點,人生不再迷茫,40歲前必成功

人生一世做人做事並不容易,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但只要有心做人做事各把握住兩點,人生將不再迷茫,40歲前必成功。

做人做事這兩點對每一個人,無論從事任何職業都至關重要,那就是晚清名臣曾國藩一句經典名言: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這句話充分體現在曾國藩的處世之道和做事之要,曾國藩只所以被後世譽為晚清第一完人,於此緊密相關。曾國藩一生做事為人始終以這兩句話四觀點為人生信條,

成為經典名言,是後世學習的典範。

今天我們為什麼強調這些呢?

前半句事講行事之理,後半句是講做人之道,這是曾氏人生哲學的深刻寫照,人生實踐的高度凝練。理淺意深,發人深省。

格局決定結局,性格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一個人,你的格局有多大,成就也就有多大,成功率也就有多大,雖非真理,亦是規律,放之四海而皆準,!

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大處著眼,大處是戰略,

就是要有大格局;小處著手,小處是戰術,就是做事要細心。這裡提醒我們,凡事都應該從“大”和“小”兩個方面去謀劃,去行動,才會減少或避免失誤,使事情做得順利圓滿。曾國藩的人生實踐證明,要“做正確的事”,更要“正確地去做事”,眼高手低常常是誇誇其談之輩,手高眼低往往是難成大事之人。

大處著眼是“世界觀”,小處著手是“方法論”。就是做事要要有正確的目標和方向,與實幹和嚴謹的作風結合起來,才能做好每件事,才能做成大事。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群居守口,獨居守心是一個人修養高低的具體體現之要。曾國藩的處世修身之道在當下也有很強的借鑒意義, “獨居守心”是修身的要旨,做人的境界。 “守心”守的到底是什麼?就是守住自己內心的道德底線、價值底線、人格底線。

而獨處之時,恰是守心的機會和考驗。堅持學習,提高自己,學會修心,才會守心。因為守心不是一時之事,不能一蹴而就,是需要時時自省,事事對照,持之以恆才行的。

外在立身,內在立心。立身,是對物質條件的追求和滿足;立心是真正去思考自我內心,

去瞭解自我的心智模式,立心在整個過程

這是墨品書家精心創作的曾國藩對聯,兩句話四觀點,人生之信條。

通過曾國藩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這句話,我們認知,有遠大的理想很好,只有高遠的理想沒有現實的目標,那麼遠大只是你刷成就感的藉口。有務實的目標很好,但只有務實的目標沒有高遠的理想,那麼務實只是你懶於思考的理由。那你就是小富濟貧,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

人生40一道坎,要想40歲前有所成就,做人做事各把握住兩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

只有高遠的理想沒有現實的目標,那麼遠大只是你刷成就感的藉口。有務實的目標很好,但只有務實的目標沒有高遠的理想,那麼務實只是你懶於思考的理由。那你就是小富濟貧,滿足於現狀,不思進取。

人生40一道坎,要想40歲前有所成就,做人做事各把握住兩點,大處著眼,小處著手;群居守口,獨居守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