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二戰中的今天:蘇聯紅軍在攻克柏林中對納粹德國的一場“電話戰”

1945年4月16日清晨,蘇聯紅軍白俄羅斯方面軍上千發“喀秋莎”火箭炮的轟擊聲,拉開了攻克柏林戰役的序幕。這場二戰歐洲戰場最後一場大規模的會戰的暴力程度與混亂程度都堪稱一時無兩。

蘇聯紅軍在人員、裝備上都勝過了他們的對手,精疲力盡納粹德國部隊。

希特勒在帝國總理府的斷壁殘垣前佇立。這是希特勒生前拍攝的最後一張照片,在拍完這張照片後,希特勒和愛娃在總理府的地下室結婚後雙雙自殺

柏林戰役中的戰場經常瞬息萬變,

蘇聯紅軍經常快速展開,包圍敵人,然後稍作退卻,待德軍聚集反擊時再依託坦克發起致命性的衝擊。有時候,蘇聯紅軍佔領對方陣地非常快,以至於俄羅斯人找到了嘲笑他們敵人的辦法。

蘇聯紅軍從柏林城東部向敵人發起攻擊,而當時納粹德國總參謀部和武裝力量聯合大本營在柏林南部的佐森(zossen)。當希特勒拒絕離開大本營以躲避蘇聯紅軍的進攻時,

納粹德國的軍隊高官們一度束手無策。

但是,蘇聯坦克在大本營南部耗盡了油料,這一延遲使得德國方面重新考慮計畫,要求納粹德國首腦們轉移到柏林南部的波茨坦。佐森辦公室及時得到了這個命令。

柏林城內,位於威滕伯格廣場附近的Nettelbeck Strasse,

被柏林人稱為“死亡地帶”

“那天下午晚些時候,蘇聯士兵帶著警惕和驚訝進入了佐森的隱蔽營地,”歷史學家安東尼·比弗(Antony Beevor)在他2002年的著作《柏林的秋天 1945》(the Fall of Berlin 1945)中寫道。

當時,佐森營地只剩下四名德國守衛。其中三個迅速投降。第四個人喝得酩酊大醉,什麼事也幹不了。

據Beevor說:“讓蘇聯士兵感到驚訝的,並不是很多報紙提到的佐森營地的那些低矮的、鋸齒狀的混凝土建築,而是這裡的看守帶他們參觀的東西。

”他寫道,守衛把蘇聯士兵帶到了兩個迷宮般的司令部中,那裡充滿了發電機、地圖和電話。

“它的主要奇跡是電話交換,它把兩個最高總部與國防軍單位聯繫在一起,”Beevor寫道。

“一個電話突然響了。其中一個俄國士兵接起來電話。對付顯然是一位德國高級官員,詢問發生了什麼事。”Beevor寫道,“‘這裡是伊萬’士兵用俄語回答,並告訴對方直接去死。”

很快,蘇聯軍隊又找到了其他方法來嘲笑他們的德國敵人——用他們自己的電話線。

幾天後,隨著俄羅斯軍隊挺進柏林郊外,躲避在元首地堡的納粹德國高級軍官們,由於越來越缺少通信設備,對外面部隊的行動越來越不瞭解。為了向希特勒提供最新的情報,他們不得不求助於柏林的居民。

“他們在柏林的電話簿上周圍居民的電話號碼,向他們打電話。”Beevor寫道。

如果對方是柏林居民在回答,這些軍官們會問他們是否看到了部隊前進的跡象。如果對方是一個俄羅斯人的聲,通常伴隨著一連串的誇張的髒話,那麼結論就不言自明瞭。

在1945年4月的最後幾天,柏林人開始稱他們的城市為“帝國火葬場”,而蘇聯軍隊則決定對他們即將戰勝的敵人開展宣傳戰。

納粹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在德國無條件投降獲准後出現在媒體面前

“紅軍戰士們決定使用電話網絡,而不是資訊。”Beevor寫道。

在搜查柏林市區公寓裡進行搜查的時候,蘇聯紅軍戰士經常會隨機地停下來打電話。每當電話另一頭有德國人的聲音回答時,他們就會以俄語宣佈他們的存在。

一名蘇聯政治官員寫道,這場“電話戰”“讓柏林人大吃一驚”。

隨著蘇聯軍隊的戰場優勢日趨明顯,蘇聯士兵“電話戰”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到5月2日柏林戰役結束時,大約10萬德國士兵(其中許多是老人和兒童)和10多萬德國平民被殺。德國在5月8日淩晨宣佈無條件投降。

蘇聯軍隊為奪取這座城市損失了大約7萬名士兵。許多死亡都是由於蘇聯方面行動的倉促造成的。

(《航空世界》綜合編譯)

這些軍官們會問他們是否看到了部隊前進的跡象。如果對方是一個俄羅斯人的聲,通常伴隨著一連串的誇張的髒話,那麼結論就不言自明瞭。

在1945年4月的最後幾天,柏林人開始稱他們的城市為“帝國火葬場”,而蘇聯軍隊則決定對他們即將戰勝的敵人開展宣傳戰。

納粹國防軍統帥部參謀長凱特爾在德國無條件投降獲准後出現在媒體面前

“紅軍戰士們決定使用電話網絡,而不是資訊。”Beevor寫道。

在搜查柏林市區公寓裡進行搜查的時候,蘇聯紅軍戰士經常會隨機地停下來打電話。每當電話另一頭有德國人的聲音回答時,他們就會以俄語宣佈他們的存在。

一名蘇聯政治官員寫道,這場“電話戰”“讓柏林人大吃一驚”。

隨著蘇聯軍隊的戰場優勢日趨明顯,蘇聯士兵“電話戰”的頻率也越來越高/

到5月2日柏林戰役結束時,大約10萬德國士兵(其中許多是老人和兒童)和10多萬德國平民被殺。德國在5月8日淩晨宣佈無條件投降。

蘇聯軍隊為奪取這座城市損失了大約7萬名士兵。許多死亡都是由於蘇聯方面行動的倉促造成的。

(《航空世界》綜合編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