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狼來了:美國對中國企業展開了“圍剿”行動,中國企業如何應對?

這兩天,美國封殺中興事件在業界引起了軒然大波,也引發了中國企業的震動和深深思索。

2018年4月16日,美國商務部宣佈,將禁止美國企業向中興通訊出售任何電子技術或元件。

這一禁令為期7年,禁令的失效日期為2025年3月13日。

通過這件事可以看出,美國此舉無疑是將“制裁”的大火從中興燒到了所有中國通訊企業身上,而且可以斷言,後期必將有更多其它行業的中國企業受到限制,美國初級目標是阻止中國製造2025的戰略計畫,而最終的目的就是打斷中國發展的進程。

之前, 華為、阿裡等很多中國企業進入美國市場被限制,包括現在的中興被全面限制,

可以說,這都絕非偶然事件,而是美國有計劃,有步驟的一系列行動。而中興通訊被制裁後陷入困境,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一些高科技企業的軟肋。

目前來看,在經濟和科技領域中國將成為美國全球最大的競爭對手。這些年,中國經濟發展迅速,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

GDP超過日本的兩倍還多,而且發展的速度越來越快,這讓美國感到了巨大的壓力。

美國一直有一個慣性思維模式,那就是不管是在軍事、科技還是經濟領域,都要保持絕對領先的地位,如果遇上強勁的挑戰,美國必定會全力遏制,甚至是進行徹底打擊。

現在高科技行業是支撐美國在全球獲得領先地位的最後一個陣地,美國強大的軍事、科技和經濟,

最主要就是依賴大量的高科技企業,如果沒有英特爾、微軟、谷歌、高通、波音、 諾斯羅普.格魯曼、通用動力公司、洛克希德-馬丁公司、雷神公司等一大批高科技及軍工技術企業,美國現在的軍事和科技乃至經濟將會是什麼樣子?

而現在,中國出了華為這樣的全球領先的公司,

據IHS Markit報告顯示,華為在去年擊敗了愛立信,成為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製造商,在移動基礎設施業務方面,華為去年佔據全球市場份額的28%,而且今後中國會有越來越多像華為這樣的公司產生,這讓美國寢食難安。

現在中國在軍事科技領域已經獲得了一些全球領先的成果,讓美國感受到了越來越大的壓力,而對經濟上的迅速增長,在世界上的影響力越來越大,

也讓美國憂心忡忡,認為會威脅到美國的國際地位以及在全球的影響力。

而作為美國強大的核心競爭力——高科技領域,美國會不惜一切代價來維護其在全球的霸主地位。

如果在這個領域美國失去了領先優勢,那麼在軍事和經濟上自然也將淪為二流,這是美國所不能接受的。

不過從目前情況看,雖然中國的經濟總量和GDP非常強大,但是從企業的實力來看,特別是在高新技術企業方面,中國與美國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比如現在中國絕大多數的電腦,都在使用微軟的作業系統,都在使用英特爾或者AMD的處理器。聯想號稱全球最大的全球最大的PC生產廠商。,卻沒有任何自己的核心技術,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都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不管是處理器、主機板、記憶體、硬碟還是顯示幕,全靠別人,說白了就是個組裝商,沒有多少技術含量。

又比如,中國現在幾乎所有的手機生產企業,幾乎都在使用谷歌的安卓作業系統,大多數手機生產廠家都在使用高通或者聯發科的晶片,當然現在華為和小米推出了自己的晶片,而且華為和小米也在開發自己的作業系統。

在核心技術方面,中國很多領域還是依靠國外,還沒有自己的核心產品,例如現在在高端數碼相機、攝像機、移動硬碟等等。

有些產品,雖然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研發和製造能力,但是和歐美的一些先進國家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可以預見,中美之間下一輪的核心競爭必將在高科技領域展開,這也是中國真正強大的開始。

從目前看,美國對中國企業展開了“圍剿”行動,中國企業如何應對?下一輪競爭即將在高科技領域打響,中國企業何去何從?

筆者認為,在一些戰略性的領域,單純依靠企業自身的實力是很難有所作為的,國家在政策上必須予以大力扶持,投入戰略性的資源,形成一些龍頭企業,能夠培養自己的專業人才以及吸引一些國際頂尖的人才,加大研發投入,使其具備國際級的競爭力。

在一些重要的領域,把各種零散的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強大的整體,在一些高度專業性的領域,集中資源進行突破。

我們可以看一看韓國的三星,韓國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人口不及我國的一些大省,面積也不及我國的一些大省,但是為什麼能產生像三星這樣的世界級企業?這就是集中資源重點突破的結果。在產業上,我們要形成這樣的思維:甯挖一口井,不挖十個坑,必須集中行業所有資源,在核心領域形成突破。

而針對各個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方面,也應該給予大力支持,限制像遊戲、娛樂等這些行業,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鼓勵更多的人從事尖端高科技研究,看看中國的足球,國家再大,人口再多,如果缺乏這方面的人才,也是沒有什麼用的,所以要培養各方面的尖端人才,鼓勵青少年從事科研,從事創新,形成更多的中國矽谷。

具體到企業,大企業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在核心技術方面形成突破,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某一方面形成領先。

如果中國在不同的行業和領域,有十幾家華為這樣的企業,那就相當厲害了!對於那些小企業,也要鼓勵不斷創新,在比較小的細分領域,產生更多的隱形冠軍。

對於中國企業未來的發展,小編才學疏淺,只是抛磚引玉而已。你還有什麼好的看法呢?

不過從目前情況看,雖然中國的經濟總量和GDP非常強大,但是從企業的實力來看,特別是在高新技術企業方面,中國與美國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比如現在中國絕大多數的電腦,都在使用微軟的作業系統,都在使用英特爾或者AMD的處理器。聯想號稱全球最大的全球最大的PC生產廠商。,卻沒有任何自己的核心技術,不管是硬體還是軟體,都沒有拿得出手的東西,不管是處理器、主機板、記憶體、硬碟還是顯示幕,全靠別人,說白了就是個組裝商,沒有多少技術含量。

又比如,中國現在幾乎所有的手機生產企業,幾乎都在使用谷歌的安卓作業系統,大多數手機生產廠家都在使用高通或者聯發科的晶片,當然現在華為和小米推出了自己的晶片,而且華為和小米也在開發自己的作業系統。

在核心技術方面,中國很多領域還是依靠國外,還沒有自己的核心產品,例如現在在高端數碼相機、攝像機、移動硬碟等等。

有些產品,雖然我們已經有了自己的研發和製造能力,但是和歐美的一些先進國家相比,差距還是比較大的。

可以預見,中美之間下一輪的核心競爭必將在高科技領域展開,這也是中國真正強大的開始。

從目前看,美國對中國企業展開了“圍剿”行動,中國企業如何應對?下一輪競爭即將在高科技領域打響,中國企業何去何從?

筆者認為,在一些戰略性的領域,單純依靠企業自身的實力是很難有所作為的,國家在政策上必須予以大力扶持,投入戰略性的資源,形成一些龍頭企業,能夠培養自己的專業人才以及吸引一些國際頂尖的人才,加大研發投入,使其具備國際級的競爭力。

在一些重要的領域,把各種零散的資源整合起來,形成一個強大的整體,在一些高度專業性的領域,集中資源進行突破。

我們可以看一看韓國的三星,韓國是一個很小的國家,人口不及我國的一些大省,面積也不及我國的一些大省,但是為什麼能產生像三星這樣的世界級企業?這就是集中資源重點突破的結果。在產業上,我們要形成這樣的思維:甯挖一口井,不挖十個坑,必須集中行業所有資源,在核心領域形成突破。

而針對各個企業,在技術創新和研發投入方面,也應該給予大力支持,限制像遊戲、娛樂等這些行業,鼓勵企業加大科研投入,鼓勵更多的人從事尖端高科技研究,看看中國的足球,國家再大,人口再多,如果缺乏這方面的人才,也是沒有什麼用的,所以要培養各方面的尖端人才,鼓勵青少年從事科研,從事創新,形成更多的中國矽谷。

具體到企業,大企業要不斷加大研發投入,在核心技術方面形成突破,形成自己的核心競爭力,在某一方面形成領先。

如果中國在不同的行業和領域,有十幾家華為這樣的企業,那就相當厲害了!對於那些小企業,也要鼓勵不斷創新,在比較小的細分領域,產生更多的隱形冠軍。

對於中國企業未來的發展,小編才學疏淺,只是抛磚引玉而已。你還有什麼好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