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全國43場、江蘇11場馬拉松同天開跑 馬拉松賽事該如何突圍?

4月15日,一張中國馬拉松“春運圖”刷屏微信朋友圈,統計顯示,

當天有43場左右的馬拉松共同開跑,其中江蘇11場次領跑全國。這項運動走紅的背後意味著什麼?井噴發展的大環境中,又該怎樣突圍?

15日鳴槍的2018海峽兩岸(昆山)馬拉松是昆山市第一次舉辦大型全民馬拉松賽事,吸引了來自海峽兩岸和其他國家和地區的6000多名選手前來參賽。來自臺北的實力選手李智群獲得男子組全程馬拉松第二名,第一次來大陸參加馬拉松賽事的他很喜歡這裡的賽道:“跟臺灣地區比較不一樣,

因為這邊賽道是整個街道都封閉,整個市容非常乾淨整齊,加油的民眾也非常熱情。”

灌雲國際半程馬拉松賽也在今日開跑,灌雲潮河灣景區管委會主任李勇希望通過馬拉松讓更多人瞭解這裡:“賽道兩側的油菜花、景區主通道兩側優美的景色、還有潮河兩岸優美的漁家風光,

都為我們的運動員和來參觀的觀眾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環境。”

記者瞭解到,今天在江蘇,有11場次馬拉松同時開跑。對此,江蘇省體育局競賽管理中心主任陳小平認為,賽事密集,與季節氣候有一定關係。“因為江蘇相對來講處在中國中部偏南一些,最適於舉辦馬拉松的時間是在3月中旬到4月中旬,那再往後天氣過熱,對於跑者來講,風險係數比較大,所以4月底5月份馬拉松相對來講少一些。”陳小平介紹說。

根據江蘇省體育局提供的資料,去年我省組織馬拉松賽事超過30場,而今年的計畫是37場,占全國總數的10%。

另外根據今年初公佈的中國馬拉松2017年度工作報告,去年全國各地共舉辦了馬拉松及相關運動賽事(800人以上規模)達1100場,參賽人次近500萬。

這樣一個“井噴”狀態,對於現階段的國內馬拉松市場來講是否過多?

面對這個問題,陳小平直言,近年來馬拉松比賽場次及參賽人數均明顯提高,但是主管部門對賽事的註冊審核有嚴格的規範要求,並非無門檻一味放開。此外,馬拉松賽事的舉辦也對提升城市影響力以及帶動地方經濟有較大作用。陳小平告訴記者,“比方說無錫舉辦一場馬拉松,有3萬多人報名,本地的跑者只有幾千人,那麼2萬8到3萬的人,大部分是來自外地,在這裡住宿吃飯都要消費。如果3萬人的馬拉松,以全家人都出動來算,一天的馬拉松賽事就能給城市帶來1.2億的收入。”

雖然目前國內馬拉松賽事呈現井噴狀態,但以美國為參照,2016年在美國本土舉辦的全程馬拉松為1100場,半程馬拉松則有2800場。而所有馬拉松賽事的參與人數更是達到了1696萬左右。 所以,我國馬拉松運動的發展與成熟市場還有成長的空間。

同時,井噴發展大環境下“賽事同質化”也是每個運營者必須直面的問題,為此,江蘇也在積極突圍。

陳小平表示,為避免賽事吸引力下降,創新的腳步不能停。同時,她也建議跑步愛好者,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擇難易不同的馬拉松賽事,不要盲目參加馬拉松。陳小平介紹說:“我們有多種主題的馬拉松,有專門為女子企業家設計的馬拉松,有公益馬拉松,也有一些諸多文化主題的馬拉松。”

陳小平告訴記者,“比方說無錫舉辦一場馬拉松,有3萬多人報名,本地的跑者只有幾千人,那麼2萬8到3萬的人,大部分是來自外地,在這裡住宿吃飯都要消費。如果3萬人的馬拉松,以全家人都出動來算,一天的馬拉松賽事就能給城市帶來1.2億的收入。”

雖然目前國內馬拉松賽事呈現井噴狀態,但以美國為參照,2016年在美國本土舉辦的全程馬拉松為1100場,半程馬拉松則有2800場。而所有馬拉松賽事的參與人數更是達到了1696萬左右。 所以,我國馬拉松運動的發展與成熟市場還有成長的空間。

同時,井噴發展大環境下“賽事同質化”也是每個運營者必須直面的問題,為此,江蘇也在積極突圍。

陳小平表示,為避免賽事吸引力下降,創新的腳步不能停。同時,她也建議跑步愛好者,要根據自己的喜好和能力,選擇難易不同的馬拉松賽事,不要盲目參加馬拉松。陳小平介紹說:“我們有多種主題的馬拉松,有專門為女子企業家設計的馬拉松,有公益馬拉松,也有一些諸多文化主題的馬拉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