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制裁中興阻遏華為:中國5G“頭號玩家”緣何成為特朗普的眼中釘?

導語:在當前中美貿易戰硝煙持續的背景下,美國突然宣佈對中國通信運營商中興發起了史上最嚴的制裁措施。

而評估中興的業務版圖可以看出其對美國供應商的嚴重依賴,尤其晶片領域,中興也將因此在可能的七年禁罰中損失慘重。從中美當前在科技領域的博弈來看,制裁中興,阻遏華為將成為美國扼制中國5G技術和相關科技領域全面崛起的殺手鐧。中興,很可能將成為中美5G博弈的第一個犧牲品,華為會是下一個嗎?

全面封殺中興:錯在何處?

繼3月23日特朗普針對所謂“301調查”的結果,對中國發起600億美元的“懲罰性”關稅措施開始,中美貿易戰的硝煙已經持續了27天。這一過程中,中美貿易戰的規模不斷升級,讓中國在美國經濟的制裁下儘快屈服似乎是特朗普堅持奉行的“信念”。

但結果並不理想。

來自外媒的報導顯示,這一制裁措施在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的首輪投票中獲得了全票通過,並在草案中重點陳述了華為和中興對美國國家資訊安全的嚴重威脅。另一方面,來自美國商務部的制裁聲明中,中興此次受制裁原因在於其對美國政府“撒了謊”。

2016年,中興因在未獲得美國政府許可的情況下違規向伊朗和朝鮮出口通信設備而遭受美國商務部的出口限制。去年3月,中興承認其違反美國對伊朗的制裁措施並接受8.9億美元罰金和3億美元的附加處罰。作為認罪的附加條件,美國政府要求中興解除涉及相關事件的4位資深員工,並對35名員工進行處罰。在後期的執行中,美國認為中興的懲罰措施並不到位,

並且向美國聯邦官員進行了虛假陳述。

美國商務部的制裁聲明“貌似”有些小題大做了,“欲加之罪,何患無辭”。與其說“錯”在中興的“虛假陳述”,倒不如說美國制裁中興的真正原因在於特朗普意欲扼制中國在技術領域的全面崛起。

當前,以量子通訊和5G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的到來,讓中美之間的大國關係變得摩擦頻生,尤其是科技領域,為了取得未來世界的話語權,5G技術等高新技術將是中美重新定義全球科技格局的一個開端。而在全球通信領域,華為和中興都是5G技術的頭號玩家,美國政府希望通過制裁華為和中興而繼續保持其在通信和5G領域的壟斷地位才是中興和華為屢受打壓的根本原因。

下一個制裁目標:華為?

就在美國商務部發起對中興的制裁後,美國的鐵杆盟友英國也發佈了對中國華為和中興通訊產品的警告聲明,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警告電信行業不要使用中興的設備和服務。並稱,“在現有電信基礎設施內使用中興和華為的設備和服務將對英國的國家安全構成風險。”

這也讓外界對中國整體通訊業務的海外形勢表示擔憂,作為全球通信設備和智慧終端機的兩大巨頭,在5G領域,華為和中興在積極佈局,而此前不久,華為即將上市的5G產品獲得了來自歐盟的全球首張CE-TEC(歐盟無線設備指令型式認證)證書。

可以說,在特朗普上臺後,全面的扼制中國科技的崛起成為其政治和經濟策略的重要一環。而面對中國科技巨頭在5G領域的咄咄逼人,美國對於保持科技領先地位和優先話語權的擔憂最終導致了其對兩國經濟和科技合作領域開刀,所以說,中興受到制裁乃意料之中,美國所謂的“虛假陳述”只是“欲加之罪”。最終的大棒仍然是落在了中國科技企業的增長上。而與中興業務範圍相似的華為成為美國技術制裁打擊的下一個目標的風險正在增加。

圖| 美國對全球5G技術的競爭力評估

今年年初,美國共和黨議員提交相關法案,呼籲美國政府部門和正在使用華為設備的供應商終止合作,並聲稱此舉是為了美國國家安全。

不僅如此,原本打算年初進軍美國市場並與美國通信運營商AT&T合作的華為Mate10也正美國政府的政策阻攔下舉步維艱。同樣在通信產品領域,相比於愛立信和索尼等通信巨頭,中國企業在美國頻受打擊顯示了美國一貫的雙重標準,而中國5G技術的崛起正是這種不公待遇的終極原因!

當前,面對市場的擔憂和關心,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作為華為來講,我們聚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管遇到什麼困難,聚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中興業務堪憂,華為晶片短板:中國“芯”的慘痛教訓!

在美國發起對中興制裁後,中興通訊尚於停牌狀態,並發表聲明正在評估實踐影響,與各方積極溝通以尋求解決方案。(有報導稱中興已與穀歌公司展開接觸)

受中興制裁消息的影響,“晶片股”表現強勁,受國產晶片的強烈預期,各大國產“晶片股”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上漲。這一方面反映了對國產晶片的強烈期待,也暴露了中興業務對美國晶片和相關供應商的嚴重依賴,這種依賴極易成為貿易摩擦中的致命軟肋。當前的中興正是如此。

此次禁令令中興業務全線告急。其中,電信設備運營業務占到中興目前業務約 60%,其中包括 FPGA、基帶晶片、伺服器晶片、光模組等在內的關鍵元件主要來自美國供應商,占中興採購比例的 30%-40%,國內自主產品的替代能力十分有限。我國高端光晶片尚無國產化能力。基帶晶片、伺服器晶片也好不到哪去,主要從博通、英特爾進口。甚至可以說,沒有高通,中興業務將全線告急。

但晶片研發需要長週期的科研攻關,在目前情況下,雖然會激發國產晶片的研發進程,但無法解決當前燃眉之急。中國“芯”正在成為中國高技術產業崛起的關鍵領域!如何研發出具有國際標準和性能的晶片,如何形成中國自有的晶片產業,迫在眉睫!

在探索中國芯的道路上,華為似乎為中國晶片產業的崛起指明了方向,一方面,為了應對來自美國受制於美國晶片的壓力,華為積極研發自家晶片,麒麟960,970已經在性能上表現出了很高的水準;另一方面,來自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徐直軍的表態同樣重要,華為不會為了進軍晶片產業而研發新品,華為全球業務格局不允許華為產品全面走華為晶片的道路,差異化佈局和用戶體驗更重要。但無論如何,有了自家的晶片技術,中國企業出海終究是不怕的。

總結

在中美貿易戰持續緊張的狀態下,美國對中興和中國企業使出的晶片殺手鐧,不僅將使貿易對抗的形勢進一步升級,也將嚴重影響相關領域的中美企業。佈局5G,最終達成技術話語權,中國企業需要做的還有很多,提高自身硬科技實力才是硬道理。

作者 | 馬斌輝

審校 | 楊子彤

致敬科技未來 | 分享才是熱愛

TechPower科技力

熱愛因科技而發生

下一個制裁目標:華為?

就在美國商務部發起對中興的制裁後,美國的鐵杆盟友英國也發佈了對中國華為和中興通訊產品的警告聲明,英國國家網路安全中心警告電信行業不要使用中興的設備和服務。並稱,“在現有電信基礎設施內使用中興和華為的設備和服務將對英國的國家安全構成風險。”

這也讓外界對中國整體通訊業務的海外形勢表示擔憂,作為全球通信設備和智慧終端機的兩大巨頭,在5G領域,華為和中興在積極佈局,而此前不久,華為即將上市的5G產品獲得了來自歐盟的全球首張CE-TEC(歐盟無線設備指令型式認證)證書。

可以說,在特朗普上臺後,全面的扼制中國科技的崛起成為其政治和經濟策略的重要一環。而面對中國科技巨頭在5G領域的咄咄逼人,美國對於保持科技領先地位和優先話語權的擔憂最終導致了其對兩國經濟和科技合作領域開刀,所以說,中興受到制裁乃意料之中,美國所謂的“虛假陳述”只是“欲加之罪”。最終的大棒仍然是落在了中國科技企業的增長上。而與中興業務範圍相似的華為成為美國技術制裁打擊的下一個目標的風險正在增加。

圖| 美國對全球5G技術的競爭力評估

今年年初,美國共和黨議員提交相關法案,呼籲美國政府部門和正在使用華為設備的供應商終止合作,並聲稱此舉是為了美國國家安全。

不僅如此,原本打算年初進軍美國市場並與美國通信運營商AT&T合作的華為Mate10也正美國政府的政策阻攔下舉步維艱。同樣在通信產品領域,相比於愛立信和索尼等通信巨頭,中國企業在美國頻受打擊顯示了美國一貫的雙重標準,而中國5G技術的崛起正是這種不公待遇的終極原因!

當前,面對市場的擔憂和關心,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表示:“作為華為來講,我們聚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不管遇到什麼困難,聚焦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才能更好的生存和發展。”

中興業務堪憂,華為晶片短板:中國“芯”的慘痛教訓!

在美國發起對中興制裁後,中興通訊尚於停牌狀態,並發表聲明正在評估實踐影響,與各方積極溝通以尋求解決方案。(有報導稱中興已與穀歌公司展開接觸)

受中興制裁消息的影響,“晶片股”表現強勁,受國產晶片的強烈預期,各大國產“晶片股”均出現了不同幅度的上漲。這一方面反映了對國產晶片的強烈期待,也暴露了中興業務對美國晶片和相關供應商的嚴重依賴,這種依賴極易成為貿易摩擦中的致命軟肋。當前的中興正是如此。

此次禁令令中興業務全線告急。其中,電信設備運營業務占到中興目前業務約 60%,其中包括 FPGA、基帶晶片、伺服器晶片、光模組等在內的關鍵元件主要來自美國供應商,占中興採購比例的 30%-40%,國內自主產品的替代能力十分有限。我國高端光晶片尚無國產化能力。基帶晶片、伺服器晶片也好不到哪去,主要從博通、英特爾進口。甚至可以說,沒有高通,中興業務將全線告急。

但晶片研發需要長週期的科研攻關,在目前情況下,雖然會激發國產晶片的研發進程,但無法解決當前燃眉之急。中國“芯”正在成為中國高技術產業崛起的關鍵領域!如何研發出具有國際標準和性能的晶片,如何形成中國自有的晶片產業,迫在眉睫!

在探索中國芯的道路上,華為似乎為中國晶片產業的崛起指明了方向,一方面,為了應對來自美國受制於美國晶片的壓力,華為積極研發自家晶片,麒麟960,970已經在性能上表現出了很高的水準;另一方面,來自華為全球分析師大會上徐直軍的表態同樣重要,華為不會為了進軍晶片產業而研發新品,華為全球業務格局不允許華為產品全面走華為晶片的道路,差異化佈局和用戶體驗更重要。但無論如何,有了自家的晶片技術,中國企業出海終究是不怕的。

總結

在中美貿易戰持續緊張的狀態下,美國對中興和中國企業使出的晶片殺手鐧,不僅將使貿易對抗的形勢進一步升級,也將嚴重影響相關領域的中美企業。佈局5G,最終達成技術話語權,中國企業需要做的還有很多,提高自身硬科技實力才是硬道理。

作者 | 馬斌輝

審校 | 楊子彤

致敬科技未來 | 分享才是熱愛

TechPower科技力

熱愛因科技而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