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陝報一家親 相約鹮鄉情

我們相聚在精緻小城

相約朱鹮家鄉。 通訊員 許麗攝

參加陝西日報通聯表彰交流會,我有幸走進洋縣,一睹她的迷人風采。從寶雞乘高鐵到洋縣僅需兩個小時,在一個細雨濛濛的下午,我們走進了這座被譽為“漢上明珠”的精緻小城。

感受洋縣的熱情是從“陝報一家親相約鹮鄉情”晚會開始的。《十九大精神耀洋州》《朱鹮的故鄉歡迎您》等精彩節目,讓我們初識了洋縣的獨特文化和精神風貌,而感受洋縣的貼心是從一把雨傘開始的。

當會務組的工作人員遞來一把把愛心雨傘的時候,所有通訊員的心都被融化了。在這裡,我們被他們的細心、細緻和細膩所感動。

真切地領略和感受洋縣是從采風活動開始的。我與來自全省各地市的優秀通訊員,走進陝西周大黑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陝西秦洋長生酒業有限公司、朱鹮生態園和蔡倫墓祠。整整4個小時裡,我們瞭解了洋縣的有機產業,品嘗了謝村黃酒,

與朱鹮近距離接觸,參觀了蔡倫墓祠和蔡倫紙文化博物館,目睹了傳統手工紙的製作過程。雖然時間短暫,但從中領略了洋縣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感受到這裡厚重的文化積澱。

我一直在想,當年蔡倫製作絲錦時,發現殘留在篾席上的繭絲殘絮薄片可以寫字而突發靈感發明“蔡侯紙”,是否與傳說中的牛頓被蘋果砸頭而發現萬有引力定律,有異曲同工之妙?作為我國四大發明之一的造紙術,

引發了人類書寫材料的革命,也在洋縣樹起了紙文化的豐碑。

位於北緯33度2分至33度43分之間的洋縣,南屏巴山北依秦嶺,被譽為地球上同緯度生態最好、最適宜人類居住的地方。世界僅存的7只野生朱鹮選擇在此繁衍生息,這是大自然對這片土地的格外厚愛,也是對這裡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的完美釋解。

儻駱古道的華陽古鎮,牽動了我的尋訪之情。

在這裡,我看到宋元時期的古塔和古戲樓。600多米長的古街上,300多間明清建築依然完好,兒童嬉戲其中,老人漫步其間,讓人仿佛穿越歲月進入一幅世外桃源的悠然畫卷。在這裡,我與憨態可掬的大熊貓、調皮逗樂的金絲猴近距離接觸。

來時細雨濛濛,洋縣猶如嬌羞的美女裹在一層細紗之中;歸時洋縣晴空萬里,豔陽高照,給我們一種全新的視角和感受。(通訊員 徐小紅)

洋縣在我眼裡最美

雨中參觀。 通訊員 梁軍攝

通過陝西日報通聯表彰交流會,我認識了洋縣。4月11日至13日,短短3天時間,我深深感受到了洋縣的魅力。

生態洋縣

4月11日,下了高鐵,我跟隨接待人員來到洋縣郊區的一家酒店。汽車盤旋在彎彎曲曲的坡道上,透過車窗,大地綠油油一片,滿目生機。

道路兩旁成片的櫻桃樹,掛滿了綠色的“珍珠”,她們露出半邊臉,顯得格外的含蓄,或許她們知道這個時候並不是她們怒放的季節。遠處,還沒有完全落敗的油菜花,與麥苗相依相伴,讓原本綠色的畫面出現斑斑點點的黃色,使我眼裡的洋縣顯得別有一番風韻。

隨著汽車的前行,當“美麗鄉村文明家園”這幾個字映入眼簾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洋縣這些年在建設生態家園上的精准發力。

文化洋縣

會議期間,陝西日報組織參會人員走進陝西秦洋長生酒業有限公司採訪。據工作人員介紹,謝村黃酒距今已有300年歷史,一直被世人所推崇,並有“南有紹興,北有謝村”之譽。

走進酒廠,免不了要品嘗這裡的黃酒。在釀酒車間,一股清香撲面而來,這不是我們尋常喝的酒的味道。伴隨著醇厚的酒香,一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便脫口而出。端起酒杯,讓人情不自禁開懷暢飲,人生猶如這瓊漿玉液,越釀越醇香。

和諧洋縣

這次會議最暖心的莫過於“雨傘情”。4月12日一大早,當我吃完早餐,奔赴會場,剛走到賓館門口,一把藍色的格子傘被送到了我手裡:“把傘帶上,外面下雨。”聽見這句話,我感覺是那樣的熟悉和溫馨,將我的記憶帶到了兒時。那時,每次遇到下雨,媽媽總是會說:“把傘帶上,外面下雨。”今天的雨,誰又會給我送傘呢?當洋縣的朋友將傘送到我手上的那一刻,我心頭一暖,連聲說:“謝謝!謝謝!”也許有些意外,因為沒有其他的語言可以表達我此刻的心情。多麼善意的舉動,洋縣人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愛和溫暖。一把把雨傘,成了我眼裡最美的洋縣,這是一個和諧的家園,是美好的,是文明的,是安寧的!(通訊員 許麗)

難舍洋州綠滿目

牡丹盛開。 通訊員 許兵攝

漢中的花海近些年名聲大振。洋縣的秦嶺四寶更是惹人遐思,恨不能先睹為快。恰逢今年陝西日報將通聯會定在洋縣,玉音傳來,實乃人生快事,我欣然前往。

迎著吹面不寒的楊柳風,沐著沾衣欲濕的杏花雨,行進在隧道連著隧道、上坡接著下坡、緩彎續著急彎的西漢高速上,不由想起古人“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的無奈,感歎人定勝天的偉大,發出“朝辭黃河邊,暮拜漢江台。驅車九萬里,穿隧千百排”的感歎。

于綠水青山間徜徉,於農舍小道間徘徊,車子終於到了此行的下榻地——梨園農莊。放眼望去,滿眼皆綠;側耳傾聽,鳥鳴啾啾,泉水叮咚。這景象似要滌蕩俗世的塵埃,令人心神空靈、輕靈。這景致,怎一個“妙”字了得!

淅淅瀝瀝的春雨,澆不滅來自全省通訊員欣賞洋縣風光的熱情。周大黑的有機農產品、謝村的黃酒,一次次喚醒著我們舌尖上的味蕾。還有為了保護朱鹮30年不發展工業的時代擔當,一次次衝擊著我們的靈魂。牡丹園裡,龍鳳呈祥的匠心獨具,漫山遍野、綠樹成蔭的優美生態,都是那麼的令人陶醉。

風借陝報訪兩漢,雨迎才子到三國。在這片充滿傳說和故事的熱土上,生態從未缺席,綠色從未遠離。我實在不想說,這裡是世外桃源,這裡是一方淨土,但眼前的一切讓我不得不承認,這裡就是充盈著文明而沒有被現代文明污染的世外桃源,這裡就是飛速進步而不曾為進步迷失的一方淨土。

沒有遇上最美的花海,沒有領略油菜桃李競相綻放的美景,卻讓我們看到了最真實的洋縣,最綠色的洋州,最生態的漢水洋州。

難舍洋州那抹綠,錯過了花季,看到了最美果實;難舍洋州那抹綠,天上的流雲,地上的清流,山間的百鳥,林中的四寶,給了我們一個不見不散的約定。(通訊員 吉宏偉)

遇見洋縣

瞭解古老的造紙術。 通訊員 鄭時根攝

4月11日至13日,一年一度的陝西日報通聯表彰交流會讓全省300余名基層通訊員在這裡遇見、感知洋縣、交流工作。洋縣不大,在秦巴之間,漢水河畔。2000余隻朱鹮在這裡棲息繁衍、驚豔世界,更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並稱秦嶺四寶;高樓不多,少了“水泥森林”的壓抑,江南靈秀的氣質直逼眼前;金沙湖、朱鹮廣場、梨園大道、萬畝牡丹園……總能讓你找到“斜風細雨不須歸”的理由。

如果說生態之美是洋縣的金字招牌,那麼在綠水青山間展示的活力之美則造就了這裡的“金山銀山”。4月12日,通聯會實地採訪活動走進陝西周大黑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和謝村黃酒生產基地,大家品嘗到聞名全國的米中“三珍”——黑米、香米、寸米,以及黑米茶、黃酒等有機食品。據講解員介紹,作為西北首家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洋縣有機產品認證已達14大類76種,認證面積13.2萬畝,認證產量3.36萬噸,有機產業實現總產值9.66億元,20萬名農民享受著有機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洋縣是“紙聖”蔡倫的封地和葬地,他以偉大的造紙術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在龍亭古鎮的蔡倫陵區,蔡倫紙文化博物館負責人韓志遠向大家展示蔡倫造紙術的整個流程,將原材料構樹皮,通過浸泡、揉攘、切碎、舂搗、抄紙、晾曬等12道工序做出的“蔡侯紙”,再現了1900年前蔡倫造紙術的全過程。現場的通訊員清楚地瞭解了一張紙的製作過程,見證了“竹簾打水一張紙”的神奇,無不讚歎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欣賞“漢上明珠”,縱享天然氧吧。在這場基層通訊員心之所向的“新聞盛會”中遇見洋縣,感受我省鄉村發展的勃勃生機;遇見同行,學習探討、交流碰撞,共同在融媒體時代與時俱進……遇見洋縣,真好!(通訊員 姜波)

“漢上明珠”行

憨態可掬的大熊貓。 通訊員 常煒攝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4月11日至13日陝西日報通聯表彰交流會在朱鹮之鄉洋縣召開,我有幸作為陝西日報優秀通訊員參加了這次盛會,感觸頗深。

古有“漢上明珠”之美譽的洋縣,北靠秦嶺,南依巴山,漢江橫貫其中。

4月11日下午,利用休息時間,我和參會的同仁來到離會場不遠的有著萬畝牡丹之稱的牡丹園暢遊。走在曲徑通幽的農莊小路上,路邊的槐花香隨風飄來沁人心脾,一簇簇、一叢叢的鬱金香隨處可見。果園裡含苞待放的梨花和已掛滿累累果實的小櫻桃漫山遍野,吸引著同仁們不時駐足觀景拍照,美麗的春色似一杯芬芳飄香的美酒讓人陶醉。

為瞭解更多牡丹園的故事,我與在這裡養花護花的陳師傅聊了起來。他告訴我,每年3月底至4月初,這園內的每日暮、肉芙蓉、雪映桃花等200多個品種的牡丹競相綻放,那景象太壯觀了。他說,目前園內擁有9大色系、3000多萬株各色牡丹,僅油用品種就有8000多畝。因其品種數量之多、連片種植面積之廣而成為全國之最,被業內譽為“全國最大的牡丹園”。

陳師傅是當地的一名農民,在這裡上班已經3年多時間。這幾年,陳師傅所在村在政府的帶領下,通過開辦集自然生態、人文景觀、康體健身、農業觀光為一體的旅遊開發,吸引了眾多遊客來這裡觀光旅遊。他家通過開辦農家樂,一年收入超過10萬元,蓋起了兩層小樓。他激動地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現在村子裡家家戶戶日子都過得紅紅火火,越來越有盼頭,感謝黨的好政策!”聽完陳師傅一席話,我不由得豎起大拇指為他點贊。

天色漸晚,我與陳師傅道別,並與隨風搖曳的牡丹“約定”:洋州,我一定還要來。牡丹,在你綻放的季節,我再來一睹你的芳容。(通訊員 蘇成君)

大地綠油油一片,滿目生機。

道路兩旁成片的櫻桃樹,掛滿了綠色的“珍珠”,她們露出半邊臉,顯得格外的含蓄,或許她們知道這個時候並不是她們怒放的季節。遠處,還沒有完全落敗的油菜花,與麥苗相依相伴,讓原本綠色的畫面出現斑斑點點的黃色,使我眼裡的洋縣顯得別有一番風韻。

隨著汽車的前行,當“美麗鄉村文明家園”這幾個字映入眼簾時,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洋縣這些年在建設生態家園上的精准發力。

文化洋縣

會議期間,陝西日報組織參會人員走進陝西秦洋長生酒業有限公司採訪。據工作人員介紹,謝村黃酒距今已有300年歷史,一直被世人所推崇,並有“南有紹興,北有謝村”之譽。

走進酒廠,免不了要品嘗這裡的黃酒。在釀酒車間,一股清香撲面而來,這不是我們尋常喝的酒的味道。伴隨著醇厚的酒香,一句“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便脫口而出。端起酒杯,讓人情不自禁開懷暢飲,人生猶如這瓊漿玉液,越釀越醇香。

和諧洋縣

這次會議最暖心的莫過於“雨傘情”。4月12日一大早,當我吃完早餐,奔赴會場,剛走到賓館門口,一把藍色的格子傘被送到了我手裡:“把傘帶上,外面下雨。”聽見這句話,我感覺是那樣的熟悉和溫馨,將我的記憶帶到了兒時。那時,每次遇到下雨,媽媽總是會說:“把傘帶上,外面下雨。”今天的雨,誰又會給我送傘呢?當洋縣的朋友將傘送到我手上的那一刻,我心頭一暖,連聲說:“謝謝!謝謝!”也許有些意外,因為沒有其他的語言可以表達我此刻的心情。多麼善意的舉動,洋縣人讓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愛和溫暖。一把把雨傘,成了我眼裡最美的洋縣,這是一個和諧的家園,是美好的,是文明的,是安寧的!(通訊員 許麗)

難舍洋州綠滿目

牡丹盛開。 通訊員 許兵攝

漢中的花海近些年名聲大振。洋縣的秦嶺四寶更是惹人遐思,恨不能先睹為快。恰逢今年陝西日報將通聯會定在洋縣,玉音傳來,實乃人生快事,我欣然前往。

迎著吹面不寒的楊柳風,沐著沾衣欲濕的杏花雨,行進在隧道連著隧道、上坡接著下坡、緩彎續著急彎的西漢高速上,不由想起古人“嶺外音書斷,經冬複曆春”的無奈,感歎人定勝天的偉大,發出“朝辭黃河邊,暮拜漢江台。驅車九萬里,穿隧千百排”的感歎。

于綠水青山間徜徉,於農舍小道間徘徊,車子終於到了此行的下榻地——梨園農莊。放眼望去,滿眼皆綠;側耳傾聽,鳥鳴啾啾,泉水叮咚。這景象似要滌蕩俗世的塵埃,令人心神空靈、輕靈。這景致,怎一個“妙”字了得!

淅淅瀝瀝的春雨,澆不滅來自全省通訊員欣賞洋縣風光的熱情。周大黑的有機農產品、謝村的黃酒,一次次喚醒著我們舌尖上的味蕾。還有為了保護朱鹮30年不發展工業的時代擔當,一次次衝擊著我們的靈魂。牡丹園裡,龍鳳呈祥的匠心獨具,漫山遍野、綠樹成蔭的優美生態,都是那麼的令人陶醉。

風借陝報訪兩漢,雨迎才子到三國。在這片充滿傳說和故事的熱土上,生態從未缺席,綠色從未遠離。我實在不想說,這裡是世外桃源,這裡是一方淨土,但眼前的一切讓我不得不承認,這裡就是充盈著文明而沒有被現代文明污染的世外桃源,這裡就是飛速進步而不曾為進步迷失的一方淨土。

沒有遇上最美的花海,沒有領略油菜桃李競相綻放的美景,卻讓我們看到了最真實的洋縣,最綠色的洋州,最生態的漢水洋州。

難舍洋州那抹綠,錯過了花季,看到了最美果實;難舍洋州那抹綠,天上的流雲,地上的清流,山間的百鳥,林中的四寶,給了我們一個不見不散的約定。(通訊員 吉宏偉)

遇見洋縣

瞭解古老的造紙術。 通訊員 鄭時根攝

4月11日至13日,一年一度的陝西日報通聯表彰交流會讓全省300余名基層通訊員在這裡遇見、感知洋縣、交流工作。洋縣不大,在秦巴之間,漢水河畔。2000余隻朱鹮在這裡棲息繁衍、驚豔世界,更有大熊貓、金絲猴、羚羊並稱秦嶺四寶;高樓不多,少了“水泥森林”的壓抑,江南靈秀的氣質直逼眼前;金沙湖、朱鹮廣場、梨園大道、萬畝牡丹園……總能讓你找到“斜風細雨不須歸”的理由。

如果說生態之美是洋縣的金字招牌,那麼在綠水青山間展示的活力之美則造就了這裡的“金山銀山”。4月12日,通聯會實地採訪活動走進陝西周大黑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和謝村黃酒生產基地,大家品嘗到聞名全國的米中“三珍”——黑米、香米、寸米,以及黑米茶、黃酒等有機食品。據講解員介紹,作為西北首家國家有機產品認證示範區,洋縣有機產品認證已達14大類76種,認證面積13.2萬畝,認證產量3.36萬噸,有機產業實現總產值9.66億元,20萬名農民享受著有機產業發展帶來的紅利。

洋縣是“紙聖”蔡倫的封地和葬地,他以偉大的造紙術推動了人類文明的進程。在龍亭古鎮的蔡倫陵區,蔡倫紙文化博物館負責人韓志遠向大家展示蔡倫造紙術的整個流程,將原材料構樹皮,通過浸泡、揉攘、切碎、舂搗、抄紙、晾曬等12道工序做出的“蔡侯紙”,再現了1900年前蔡倫造紙術的全過程。現場的通訊員清楚地瞭解了一張紙的製作過程,見證了“竹簾打水一張紙”的神奇,無不讚歎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

欣賞“漢上明珠”,縱享天然氧吧。在這場基層通訊員心之所向的“新聞盛會”中遇見洋縣,感受我省鄉村發展的勃勃生機;遇見同行,學習探討、交流碰撞,共同在融媒體時代與時俱進……遇見洋縣,真好!(通訊員 姜波)

“漢上明珠”行

憨態可掬的大熊貓。 通訊員 常煒攝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4月11日至13日陝西日報通聯表彰交流會在朱鹮之鄉洋縣召開,我有幸作為陝西日報優秀通訊員參加了這次盛會,感觸頗深。

古有“漢上明珠”之美譽的洋縣,北靠秦嶺,南依巴山,漢江橫貫其中。

4月11日下午,利用休息時間,我和參會的同仁來到離會場不遠的有著萬畝牡丹之稱的牡丹園暢遊。走在曲徑通幽的農莊小路上,路邊的槐花香隨風飄來沁人心脾,一簇簇、一叢叢的鬱金香隨處可見。果園裡含苞待放的梨花和已掛滿累累果實的小櫻桃漫山遍野,吸引著同仁們不時駐足觀景拍照,美麗的春色似一杯芬芳飄香的美酒讓人陶醉。

為瞭解更多牡丹園的故事,我與在這裡養花護花的陳師傅聊了起來。他告訴我,每年3月底至4月初,這園內的每日暮、肉芙蓉、雪映桃花等200多個品種的牡丹競相綻放,那景象太壯觀了。他說,目前園內擁有9大色系、3000多萬株各色牡丹,僅油用品種就有8000多畝。因其品種數量之多、連片種植面積之廣而成為全國之最,被業內譽為“全國最大的牡丹園”。

陳師傅是當地的一名農民,在這裡上班已經3年多時間。這幾年,陳師傅所在村在政府的帶領下,通過開辦集自然生態、人文景觀、康體健身、農業觀光為一體的旅遊開發,吸引了眾多遊客來這裡觀光旅遊。他家通過開辦農家樂,一年收入超過10萬元,蓋起了兩層小樓。他激動地說:“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現在村子裡家家戶戶日子都過得紅紅火火,越來越有盼頭,感謝黨的好政策!”聽完陳師傅一席話,我不由得豎起大拇指為他點贊。

天色漸晚,我與陳師傅道別,並與隨風搖曳的牡丹“約定”:洋州,我一定還要來。牡丹,在你綻放的季節,我再來一睹你的芳容。(通訊員 蘇成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