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青島80後“草莓支書”帶領全村脫貧 草莓賣到全國

徐勇在大棚裡查看草莓生長情況。陸波 攝

黑邊眼鏡,

休閒襯衣,耐克運動鞋。不久前,當記者在草莓大棚裡第一次見到29歲的徐勇時,很難將他與“村黨支部書記”聯繫起來。在熱鬧的大場鎮草莓節上,他與其他村民一起接待著來自各地的採摘遊客,忙得不可開交。

徐勇大專畢業後回到村裡。那時,西海岸新區大場鎮南辛莊村還是個貧困村,徐勇辦起了養殖場,生意越做越好,每年收入達20萬元。

2013年開始,採摘游成為“熱門”,徐勇和其他村民一起嘗試著種起了草莓。

由於最早的草莓大棚是傳統的矮舊式,草莓品種也沒有優勢,連續種了兩年,南辛莊村草莓採摘一直沒有做成功,村民年家庭平均收入僅2萬元。

借助產業扶貧的“東風”,2015年,南辛莊村整合扶貧資金1000萬元,打造了占地120畝的“西海岸草莓公社”,建起45個新式草莓大棚,將村民都納入到草莓產業鏈。當年,村民的年收入翻了番。承包了大棚的徐勇也第一次嘗到了草莓的“甜頭”,

在採摘季他還利用農村淘寶平臺銷售,自己大棚的草莓銷量上去了,還將全村的草莓賣到了18個省份。

通過草莓種植、旅遊採摘等方式,一個草莓大棚每年能收入近5萬元,種草莓富了全村人,貧困村的“帽子”也被摘掉了。幫著村民共同致富的徐勇在去年年底被選為了村黨支部書記。不到30歲的小夥子成為全村“領路人”,徐勇被朋友和鄰居們親切地稱為“草莓支書”。

上任不久就趕上了一年一屆的大場鎮草莓節,徐勇決定把村裡的分會場辦得與眾不同,讓更多人知道“西海岸草莓公社”的招牌。除了常規的草莓採摘,鎮草莓節策劃了一系列活動,邀請糕點師現場製作草莓蛋糕、草莓優酪乳、草莓糖球等各式甜品。“虧他腦子活,這些點子我們之前聽都沒聽過。”村民趙緒華說。不止于此,“草莓仙子”評選、草莓攝影大賽這些新點子,也都成了草莓節的亮點。

“與前兩屆相比,今年管理更規範,草莓品種更豐富,採摘範圍也更大。這次設立了食藥監現場檢測點,遊客可以把自己採摘的草莓隨時送去檢驗,保證每顆草莓都吃得放心。”徐勇告訴記者。“我們還準備了盆栽小草莓,如果遊客們當天沒盡興,可以把大場草莓帶回家,在自家陽臺上就能體驗親手種植的樂趣。”

草莓節期間,南辛莊村每天接待的遊客都有兩三百人。

“甜水養、沙土長”的大場草莓吃“美”了遊客,也富了村民。“等5月份草莓節結束,我們打算繼續擴大大棚種植面積,把道路硬化等配套再提升個檔次,吸引更多遊客來這裡採摘。”徐勇信心十足。

(青島日報/青島觀/青報網記者 陸波 通訊員 劉 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