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歷史上最有文化的“錯別字”,故意而有為之,大有深意?

寫錯字的事情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這種事情古人也會發生,古人的錯別字我們有時候也叫他通假字,可有些古人就故意寫錯字,這錯字所蘊含的意義卻是相當有深意的,

今天小編找了兩個大有深意的古人故意而為之的錯別字。

孔府對聯的深意:

去山東曲阜孔府旅遊過的人若是細心,可能就會發現孔府大門兩側的那副對聯有點小問題。在孔府大門兩側的對聯是這樣寫的“與國成休安富尊榮公府第,同天並老文章道德聖人家”。可孔府的對聯的上聯的“富”字卻少了上面一點;下聯中的“章”字下面的一豎一直通到上面。難道這清代著名大才子,

《四庫全書》的總編紀昀寫錯了字?

其實,這兩個錯字是有意為之,還富有深意。這“富”字不出頭,其意思就是是“富貴無頭”;而“章”字下的一豎出頭,又表示“文章通天”。

若這樣理解,有了這兩個錯字,還恰恰就是匠心獨到之處,體現了這孔府千百年來不同凡響的“公府第”、“聖人之家”的不凡來。

劉坤一的深意:

在江蘇揚州大明寺的平山堂正堂左邊的匾額上書寫著四個大字“風流宛在”。而這“風流宛在”這四字中“流”字卻少了一點,而“在”字卻多一點。這是寫錯字了?

這題字是出自光緒初年兩江總督劉坤一之手,據說劉坤一是為追念曾在揚州主政的宋代大文豪歐陽修而題,

據傳聞中的說法,這錯字恰恰另有深意:原來,這大文豪歐陽修在揚州時是個“風流太守”,還曾有過不少的風流韻事。而劉坤一把“風流宛在”中的“流”有意少寫一點,“在”字多一點,意思就是希望少點風流,多點實在。若果真如此,那劉坤一不就是在調侃歐陽修了麼,調侃得還很徹底?

還有一些說法,認為這些都不是錯別字,只是古人在書法上的一些筆劃的省略或是改變,而這些改變就恰恰讓人以為是古人寫錯了字。但是,其實照上面的說法還是解釋得通的,的確是大有深意。

想瞭解更多歷史趣聞,歡迎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