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300多名中學同學 一起過60歲生日

今(15)日中午,在九龍坡區西郊路的一家飯店內,一場特別的生日會在這裡舉行。

來自重慶35中(田家炳中學前身)初74屆高76屆的300多位同學聚在這裡,一起度過六十歲生日。

熟悉的旋律勾起學生時的回憶

“舊日朋友豈能相忘,友誼地久天長……”踏進酒店大廳,熟悉的旋律響起,讓同學們的記憶回到了學生時期。參加聚會的300多位同學,

分別來自初74屆高76屆的10個班。他們大多出生於1958-1959年,上山下鄉當過知青,改革開放後返城多數到兵工廠工作。如今,不少同學已經進入退休年齡。

他們以班級為單位,合影留念。距離高中畢業已經42年,但同學之間並不生分。老同學聚會,免不了聊天敘舊,雖說歲月改變了同學們的容貌,也有同學畢業後在外地工作生活,但聊起學生時期的經歷,眼前的同學仿佛仍是當年的笑容,

當年的脾氣。

中午11點多,主持人宣佈生日會正式開始,同學們依次落座。伴隨著《祝你生日快樂》的歌聲,生日蛋糕被推上臺,每個班級派出一名壽星代表集體許願後,吹滅蠟燭,切蛋糕,同學們舉杯,相互祝福“生日快樂”。

生日宴之後,同學們還準備了文藝匯演。舞蹈、詩朗誦、合唱、獨唱、薩克斯獨奏……形式多樣。歌曲《歡聚一堂》、女生獨唱《我的祝福你聽見了嗎》、二人舞《鴻雁》……無不勾起學生時的一幕幕場景。

為了參加第一次排練,他專程打“飛的”回渝

今年春節前,這場特別的生日會就開始著手準備。通知各班同學、訂飯店、準備文藝節目……各個環節,都在各個熱心同學的參與下,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楊豫川是高76級8班的同學,如今已經退休,

在深圳帶孫子。當他在3月份得知要舉辦集體生日會時,當即報名要參加。他們所在的8班準備了兩個節目,詩朗誦課文高爾基的《海燕》,以及小合唱《山丹丹花開紅豔豔》,班長通知,將在3月底進行第一次排練。排練時間訂在下午4點,地點就在班長居住的社區附近,為了趕上排練,楊豫川訂了當天下午的機票,從深圳飛回重慶。飛機在下午3點多落地,楊豫川立即打車前往排練場地。
“看到班長在微信群裡招呼集合,自己的心早就飛到排練場了。”

途中發生的一個小插曲,讓楊豫川記憶猶新。當他憑著記憶來到排練地附近,由於標誌性建築變了,他圍著社區找了一個多小時,也沒找到同學們的蹤跡。當同學們出去接他,看到站在路邊,拖著行李箱,手臂上還掛著外套的楊豫川,風塵僕僕的樣子讓久違的同學們好生感動。回渝之後的半個多月,每次排練,他都準時到場。

“同學會參加過不少,但這幾乎整個年級同學的生日會,還是第一次經歷。”楊豫川說,他到深圳之後,和老同學的聯繫少了很多,得知這次生日會,他也想回來敘敘同學情。這次除了班級準備的兩個節目,他還報名參加了卡拉OK賽。

參加完生日會,楊豫川就要返回深圳繼續帶孫子了,“這場生日會必然會回味好久。”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錢也 攝影 李斌

看到站在路邊,拖著行李箱,手臂上還掛著外套的楊豫川,風塵僕僕的樣子讓久違的同學們好生感動。回渝之後的半個多月,每次排練,他都準時到場。

“同學會參加過不少,但這幾乎整個年級同學的生日會,還是第一次經歷。”楊豫川說,他到深圳之後,和老同學的聯繫少了很多,得知這次生日會,他也想回來敘敘同學情。這次除了班級準備的兩個節目,他還報名參加了卡拉OK賽。

參加完生日會,楊豫川就要返回深圳繼續帶孫子了,“這場生日會必然會回味好久。”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錢也 攝影 李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