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百歲重慶文史專家彭伯通仙逝,《失蹤的上清寺》諸多細節就源自他的專著

一本《古城重慶》寫滿了重慶大街小巷的前世今生,一雙腿走“掃”遍重慶大街小巷的旮旯角落……但今後這些都將只存在于大家記憶中和書頁的紙面上了——14日,一個不幸的消息傳來:本土著名文史專家彭伯通的兒子彭光忠向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證實,

14日上午10點零7分,父親彭伯通因病逝世,享年100歲。

△彭伯通老先生和夫人曾昭成女士,攝于2008年6月25日。

有心的讀者和本土文史愛好者有印象的是,就在兩個多月前,彭伯通老先生才在家裡度過了自己的百歲壽誕。

在他和他的著作影響下,成為重慶地方史志迷的學者、愛好者們齊聚一堂,向老人送上了誠摯的生日祝福。

隨後,上游新聞·重慶晨報專欄作家馬拉就用兩期專欄文章:《重慶珍檔丨重慶著名文史專家彭伯通先生迎百歲華誕:先是革命者,後是研究者》、《重慶珍檔丨他才是《失蹤的上清寺》背後的大BOSS》,專門詳述了彭伯通和重慶大街小巷的那些故事。

“其實父親一直有各種慢性病,只是之前屬於病情比較穩定的狀態。”15日上午,彭伯通的兒子彭光忠接受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採訪時證實,父親去世很是突然。“早上他還是按照自己往常的習慣起得比較早,吃了早飯。”彭光忠說,但早餐後父親的狀況就不太好了,“吃了的早飯也吐了不少出來。”家人隨後就將彭伯通送往醫院急救。“但剛送到急診室醫生就說不行了。”彭光忠說,

老人最後的去世原因是心臟和呼吸驟停。

△1981版《古城重慶》,彭伯通先生著。

生於1918年2月8日的彭伯通,于1985年到重慶市文史研究館擔任副館長,一直到2001年83歲時離休。同時,重慶直轄前,他還一直兼任重慶市地方誌編纂委員會副總編輯。

常年筆耕不輟,並且最喜歡實地走街串巷,

穿梭于重慶的大街小巷,勘探地名是彭伯通早年就形成的習慣。也正因如此,本土地方史志界一直稱他是用雙腿跑出各種著作的老專家。在文史館時,彭伯通主編了《巴渝故實錄》、《陪都星雲錄》,出版《古城重慶》《重慶題詠錄》等專著。其中,1981年由重慶出版社推出的《古城重慶》一直被譽為是當代重慶鄉邦敘事和地方史志的里程碑式作品,影響後來所有熱愛重慶地方史的青年。

特別值得一提的就是,多年前就曾風靡一時的本土知名懸疑小說《失蹤的上清寺》中有關文史地理的細節,都是作者羅渝請教另一位本土知名文史學者肖能鑄的來。但肖能鑄又表示,“每次羅渝來問我,我都說翻一下書就知道了。翻的就是彭伯通先生的三本書《古城重慶》、《重慶地名趣談》、《重慶題詠錄》。”

2009年,彭伯通還曾榮獲“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紀念章”,2015年榮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

2015年榮獲“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裘晉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