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1952年院系調整中的“五大母校”和“八大學院”!

1952年,我國高校進行了大規模的院系調整。其院系調整的初衷是把中華民國時期的英、美式高校體系改造成蘇聯式高校體系,大力發展獨立建制的工科院校,減少綜合性院校的比例。

在這個過程中,很多歷史悠久的知名院校被拆散,綜合性高校大幅減少,全國出現了很多單科專門型的高校,同時私立高校、教會高校則退出了歷史舞臺。於是誕生了“五大母校”和“八大學院”,這些歷史你知道嗎?

五大母校

其中南京大學(原中央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武漢大學和中山大學並稱為院系調整中的“五大母校”,工科基本被剝離(除浙大),文法商管醫各科也大大受損。

1.南京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前,南京大學擁有七個學院(文、理、工、農、法、醫、師範),學科設置之全和學校規模之大為全國各高校之冠。1952年院系調整,南京大學保留文、理學院,與金陵大學的文、理學院合併,在此基礎上組建新的學校。南京大學校址遷往原金陵大學校內,南京大學其餘院系分出,獨立建制。

南京大學院系調整狀況如下:

1)南京大學工學院最終被拆分為南京工學院(今東南大學)。

工學院水利系和兄弟院校組建華東水利學院(現河海大學)。

工學院的航空工程系與交通大學、浙江大學的航空系合併,組建為華東航空學院。

剩下系科分別組建華東水利學院、華東航空學院(現西北工業大學)、江南大學、江蘇大學、南京工業大學。

2)南京大學師範學院獨立為南京師範學院。

3)南京大學農學院和金陵大學農學院組建為南京農學院。

農學院農業工程系併入南京工學院。

農學院的森林系與金陵大學農學院的森林系合併,組成南京林學院。

4)南京大學醫學院改稱解放軍第五軍醫大學,1954年遷至西安併入第四軍政大學。

5)南京大學法學院經濟系調至復旦大學,法律系和政治系調至華東政法學院。

6)南京大學文學院哲學系併入北京大學哲學系。

調整後的南京大學保留文、理學院主體,併入金陵大學文、理學院。並且併入復旦大學德文組、震旦大學法文組、同濟大學外文組、齊魯大學天文算學系、中山大學天文系、浙江大學地理組以及四川大學地理學系。

2.浙江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前,浙江大學擁有七個學院(文、理、工、農、法、醫、師範)。調整後的浙江大學只保留工學院電機、化工、土木、機械四系,

併入之江大學相關工科及廈門大學電機系。

浙江大學院系調整狀況如下:

1)理學院數學系、物理系、化學系、生物系併入復旦大學。

理學院藥學系併入上海第一醫學院。

理學院地理系分別併入華東師範大學和南京大學。

2)文學院人類學系併入復旦大學。

文學院、師範學院部分併入華東師範大學,部分與之江大學組建浙江師範學院,其餘部分調入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等。

3)法學院停辦。

4)醫學院併入浙江醫學院。

5)農學院獨立為浙江農學院。

農學院畜牧獸醫學系併入南京農學院。

農學院森林系和東北農學院森林系合併為東北林學院。

農學院農化系併入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

6)工學院航空系與中央大學、交通大學的航空系合併,組建為華東航空學院。

工學院土木系水利組併入華東水利學院。

工學院電機系電信組併入南京工學院。

3.廈門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前,廈門大學擁有7個學院。調整後的廈門大學保留文理學院,併入浙江大學、中南礦冶學院部分師生及福建協和大 學財政學院,52年之後陸續又有院系調出。

廈門大學院系調整狀況如下:

1)工學院航空系併入北京航空學院(今北京航空航太大學)。

工學院電機系併入浙江大學。

工學院土木、機械系併入南京工學院,部分拆入河海大學和華東化工學院(今華東理工大學)。

2)政法學院(包括政治、法律兩系)歸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

3)航海學院與集美水院(今集美大學)合併。

4)商學院企業管理系併入上海財經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

5)理學院海洋系中的物理組併入山東大學。

6)農學院與福大農學院合併組建福建農學院(今福建農林大學)。

7)1954年,文學院教育系併入福建師範學院(今福建師範大學)。

4.武漢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前,武漢大學擁有六個學院(文、法、理、工、農、醫)。調整後的武漢大學只保留文,理兩個學院,調入廣西大學,湖南大學,中山大學,南昌大學的相關係科。

武漢大學院系調整狀況如下:

1)文學院哲學系併入北京大學。

文學院外文系英文組併入中山大學。

2)工學院礦冶系與中山大學,廣西大學等高校相關係科合併成立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 )

3)水利系分出,與河南大學等高校相關係科合併成立武漢水利學院(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現武漢大學工學部)

4)農學院與湖北農學院合併成立華中農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

園藝系以及農化系的相關專業參與組建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現江南大學)

5)機械系與電機系與廣西大學等高校相關係科合併成立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

電機系電信專業調至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

6)土木系與湖南大學等高校相關係科組建中南土木建築學院(現湖南大學)

土木系建築設計專業調至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

7)經濟系與華中大學,中原大學等高校相關係科合併成立中南財經學院(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8)醫學院分出,與同濟大學醫學院合併組建中南同濟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5.中山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前,中山大學擁有八個學院(文、法、理、工、農、醫、師、研)。調整後的中山大學保留文理法研學院,併入嶺南大學文、理學院,並將廣州以及中南地區部分高校的有關係科調入,校名不變,校址遷往原嶺南大學校內。

中山大學院系調整狀況如下:

1)工學院參與組建華南工學院。

2)農學院參與組建華南農學院。

3)醫學院參與組建華南醫學院。

4)師範學院參與組建華南師範學院。

八大學院

1952年院系調整,中央有關部門選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設“學院區”,統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8所)單一的專科性高等學院,合併包括教職員工、在讀學生、教學設備以及圖書資料等,並於1952年暑期正式招生開學。這就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把該地區稱為“八大學院”的歷史由來。這八所學院今天分別是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農業大學。

1.北京航空航太大學

北京航空學院(今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由清華大學航空系、四川大學航空系、北京工業學院航空系合併組成。

2.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的地質系科合併組成。

3.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林學院(今北京林業大學)由北京農業大學、河北農學院、平原農學院森林系合併組成。

4.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鋼鐵學院(今北京科技大學)由北京工業學院、唐山鐵道學院、山西大學工學院、國立西北工學院等校冶金系科及北京工業學院採礦、鋼鐵機械、天津大學採礦系金屬組合並組成。

5.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礦業學院(今中國礦業大學)由清華大學礦冶系、北洋大學礦冶系、唐山鐵道學院礦冶系、中國礦業學院合併組成。

6.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石油學院(今中國石油大學)由清華大學石油系、化工系為基礎,彙聚天津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部分師資合併組成。

7.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大學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建院並更名為北京醫學院。

8.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由北京農業大學機械系、北京機耕學校及農業專科學校合併組成。

就總體而言,院系調整改變了原來高等學校地區佈局極不合理的狀況,並初步糾正了高校規模過小,系科龐雜等弊端,加強了工程、師範和農林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的培養,使專門學院尤其是工科類專門學院有了相當可觀的發展,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經濟建設所急需的專門人才,改變了舊中國工程技術教育過於薄弱的狀況。

文學院、師範學院部分併入華東師範大學,部分與之江大學組建浙江師範學院,其餘部分調入北京大學、廈門大學、南京大學等。

3)法學院停辦。

4)醫學院併入浙江醫學院。

5)農學院獨立為浙江農學院。

農學院畜牧獸醫學系併入南京農學院。

農學院森林系和東北農學院森林系合併為東北林學院。

農學院農化系併入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

6)工學院航空系與中央大學、交通大學的航空系合併,組建為華東航空學院。

工學院土木系水利組併入華東水利學院。

工學院電機系電信組併入南京工學院。

3.廈門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前,廈門大學擁有7個學院。調整後的廈門大學保留文理學院,併入浙江大學、中南礦冶學院部分師生及福建協和大 學財政學院,52年之後陸續又有院系調出。

廈門大學院系調整狀況如下:

1)工學院航空系併入北京航空學院(今北京航空航太大學)。

工學院電機系併入浙江大學。

工學院土木、機械系併入南京工學院,部分拆入河海大學和華東化工學院(今華東理工大學)。

2)政法學院(包括政治、法律兩系)歸併入華東政法學院(今華東政法大學)。

3)航海學院與集美水院(今集美大學)合併。

4)商學院企業管理系併入上海財經學院(今上海財經大學)。

5)理學院海洋系中的物理組併入山東大學。

6)農學院與福大農學院合併組建福建農學院(今福建農林大學)。

7)1954年,文學院教育系併入福建師範學院(今福建師範大學)。

4.武漢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前,武漢大學擁有六個學院(文、法、理、工、農、醫)。調整後的武漢大學只保留文,理兩個學院,調入廣西大學,湖南大學,中山大學,南昌大學的相關係科。

武漢大學院系調整狀況如下:

1)文學院哲學系併入北京大學。

文學院外文系英文組併入中山大學。

2)工學院礦冶系與中山大學,廣西大學等高校相關係科合併成立中南礦冶學院(現中南大學 )

3)水利系分出,與河南大學等高校相關係科合併成立武漢水利學院(武漢水利電力大學,現武漢大學工學部)

4)農學院與湖北農學院合併成立華中農學院(現華中農業大學)

園藝系以及農化系的相關專業參與組建南京工學院食品工業系(現江南大學)

5)機械系與電機系與廣西大學等高校相關係科合併成立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

電機系電信專業調至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

6)土木系與湖南大學等高校相關係科組建中南土木建築學院(現湖南大學)

土木系建築設計專業調至華南工學院(現華南理工大學)

7)經濟系與華中大學,中原大學等高校相關係科合併成立中南財經學院(現中南財經政法大學)

8)醫學院分出,與同濟大學醫學院合併組建中南同濟醫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

5.中山大學

1952年院系調整前,中山大學擁有八個學院(文、法、理、工、農、醫、師、研)。調整後的中山大學保留文理法研學院,併入嶺南大學文、理學院,並將廣州以及中南地區部分高校的有關係科調入,校名不變,校址遷往原嶺南大學校內。

中山大學院系調整狀況如下:

1)工學院參與組建華南工學院。

2)農學院參與組建華南農學院。

3)醫學院參與組建華南醫學院。

4)師範學院參與組建華南師範學院。

八大學院

1952年院系調整,中央有關部門選定在北京西北郊建設“學院區”,統一集中建立了第一批(8所)單一的專科性高等學院,合併包括教職員工、在讀學生、教學設備以及圖書資料等,並於1952年暑期正式招生開學。這就是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把該地區稱為“八大學院”的歷史由來。這八所學院今天分別是北京航空航太大學、中國地質大學、中國礦業大學、北京林業大學、北京科技大學、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大學醫學部、中國農業大學。

1.北京航空航太大學

北京航空學院(今北京航空航太大學)由清華大學航空系、四川大學航空系、北京工業學院航空系合併組成。

2.中國地質大學

北京地質學院(今中國地質大學)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天津大學、唐山鐵道學院的地質系科合併組成。

3.北京林業大學

北京林學院(今北京林業大學)由北京農業大學、河北農學院、平原農學院森林系合併組成。

4.北京科技大學

北京鋼鐵學院(今北京科技大學)由北京工業學院、唐山鐵道學院、山西大學工學院、國立西北工學院等校冶金系科及北京工業學院採礦、鋼鐵機械、天津大學採礦系金屬組合並組成。

5.中國礦業大學

北京礦業學院(今中國礦業大學)由清華大學礦冶系、北洋大學礦冶系、唐山鐵道學院礦冶系、中國礦業學院合併組成。

6.中國石油大學

北京石油學院(今中國石油大學)由清華大學石油系、化工系為基礎,彙聚天津大學、北京大學等高校的部分師資合併組成。

7.北京大學醫學部

北京醫學院(今北京大學醫學部)北京大學醫學院脫離北京大學,獨立建院並更名為北京醫學院。

8.中國農業大學

北京農業機械化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由北京農業大學機械系、北京機耕學校及農業專科學校合併組成。

就總體而言,院系調整改變了原來高等學校地區佈局極不合理的狀況,並初步糾正了高校規模過小,系科龐雜等弊端,加強了工程、師範和農林等方面的專業人才的培養,使專門學院尤其是工科類專門學院有了相當可觀的發展,為我國培養了一大批經濟建設所急需的專門人才,改變了舊中國工程技術教育過於薄弱的狀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