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大企業佈局產業鏈上游,新三板機器人公司“馬太效應”凸顯?

據國家統計局資料,2017年國內工業機器人產量達到13.11萬台,同比增長68.10%;2018年前2個月,產量近1.9萬台,較2017年前兩月同比增長37%。

市場高速增長的同時,機器人領域的資本運作也此起彼伏,並購、融資事件頻發。

不過從新三板公司的業績來看,“盛世”之下,企業“馬太效應”也逐步凸顯,機器人行業業績分化加劇。

新三板機器人公司業績分化

東財Choice資料顯示,截至上週五、提供授信等,使應用商成為公司的“命運共同體”,公司成為“天下智慧製造領域草根的創業平臺”,2017年應用商為伯朗特貢獻了72%的營業收入。

在伯朗特之下,主營機器人玩具製造的佳奇科技,2017年營業收入3.1億元,同比增長27%;淨利潤3667萬元,

同比增長20%。

主營工業機器人研發製造的江蘇北人,2017年營業收入2.5億元,同比增長37%;淨利潤3400萬元,同比增長40%。

從淨利潤規模看,2016年淨利潤1000萬元以上的10家新三板機器人相關企業,除了天弘鐳射和超力電機2017年淨利潤有所下滑,其他8家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長,正增長企業占比80%。

其中,天弘鐳射淨利潤下滑是因為擴大生產、投入增加;超力電機則是2016年確認了2200多萬元股權收益所致。

相比之下,淨利潤在1000萬元以內的16家機器人相關企業,2017年淨利潤下滑的有7家,正增長企業占比僅56%。而2016年淨利潤在500萬元以內的森井科技、白馬數控、高登威等,或盈轉虧,或虧損進一步擴大。

“公司的發展前景主要還是看公司有沒有找好定位,做好創新,

做好市場。”中科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院長助理、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秘書長畢亞雷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他並不認同中小機器人企業發展受限的觀點,“在一些細分領域,很多中小機器人企業發展非常好,我們頒獎的中小機器人企業中,很多業績增長都不錯。”

在深圳市機器人協會等單位舉辦的2017年深圳機器人年度評選上,新三板公司中源智人,以及曾在新三板掛牌的朗馳欣創等公司獲評“技術創新企業”。

上游核心零部件價值凸顯

關鍵零部件是機器人產業發展的基礎,也是產業的上游。目前為止,雖然我國在部分核心部件上取得一些研發突破,但是大部分關鍵零部件仍需要採購國外產品。

從成本看,機器人技術的核心和難點集中在上游零部件市場,成本和利潤也一樣。核心零部件中的減速器、控制器和伺服電機,占總成本的比例近7成,

且市場主要被國外企業佔領。

機器人市場大熱,給上游零部件帶來巨大市場機會的同時,也給下游企業帶來很大壓力。

昆機器人在年報中表示,機器人市場大熱使行業面臨零部件價格上漲,交貨期延長等風險,甚至可能影響公司專案的正常實施進度。

“對傳統機器人企業來說,這個風險一直都存在的。”畢亞雷表示,但是現在機器人的範圍非常寬泛,除了傳統上的運用減速機、控制器等工業機器人,像酒店、銀行、醫院用的很多機器人並沒有用到上述核心零部件,“零部件的上漲應該不是全行業性的。”

同時畢亞雷認為,上游核心零部件的上漲會給零部件帶來更多溢價,客觀上進一步刺激國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

對於有核心零部件研發能力,或者實現零部件國產化的機器人企業而言,優勢正在凸顯,如伯朗特。“目前伯朗特機器人已經實現100%的國產化。”尹榮造介紹,這使伯朗特在給應用商大幅讓利,機器人價格降低的情況下,公司淨利潤仍保持穩定增長。

從2017年年報可以看到,核心零部件的銷售,甚至為伯朗特貢獻了近6800萬元的收入。而一些核心技術還有一定短板的企業,不少走上了行銷戰和價格戰的路徑上來了。

在新三板機器人公司中,因為“價格優惠”、“促銷”導致毛利率下降,淨利潤下滑的案例也不少,如西格瑪和深藍機器。

西格瑪在年報中明確,由於給經銷商客戶的產品售價優惠,導致公司產品毛利率下滑,營業成本增加。

資料顯示,2017年西格瑪在營業收入下滑的情況下,營業成本從3200萬元增長到3400多萬元,使毛利率從44%下滑到35%,下滑近10個百分點,拖累淨利潤下滑近三成。

大型企業向產業鏈上游延伸

從2013年開始,國內機器人行業發展提速。隨著管道、技術、市場的成熟,大型企業越走越快。

以工業機器人為例,主要企業新松機器人、埃斯頓、伯朗特和拓斯達,2016年合計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遠高於市場平均增速。

業內有分析認為,機器人行業馬太效應越發明顯,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有可能在行業大發展的背景下“餓死”。

由於近幾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迅速膨脹,採購規模急劇擴張,下游重點領域的龍頭企業,開始自主研發機器人,佈局上下游,如富士康、美的等。

最典型的是美的收購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德國庫卡,以及格力將機器人定位為未來轉型的重要方向。

在新三板上,伯朗特等龍頭機器人公司也頻頻出手,佈局上游核心零部件企業。

2015年7月,伯朗特宣佈要收購深圳華成工控。華成工控是一家主要從事工業控制設備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在注塑機專用控制系統、水準多關節專用控制系統、視覺系統等領域擁有較強的技術實力。

尹榮造在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收購華成工控即是有加快佈局核心零部件領域的考慮,目前伯朗特正推動華成工控的IPO事宜。

在資本層面,順豐、京東、阿裡、騰訊等電商、物流、互聯網大戶,也開始深度介入機器人領域,在自身建立機器人研發團隊之外,頻頻出手投資機器人公司,給行業帶來更多可能性的同時,也給傳統的機器人企業帶來巨大壓力。

新三板移動機器人企業佳順智慧董事長李特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資本的大量湧入,讓很多融到資的機器人企業不計成本地“燒錢”,讓很多規模較大的企業“非常難受”。因此李特認為,3年之內,在迎來市場爆發的同時,行業洗牌將不可避免。

佳奇科技則表示,當前行業集中度不高,企業數量眾多但規模較小,單個企業市場佔有率較低,在品牌和管道商具有優勢的龍頭企業將受益,市場份額會不斷提高。

號外!!~~

想瞭解最火的新三板公司?

想與新三板各門派華山論劍?

想在中國的納斯達克實現財富自由?

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號sbxxxsb2

拉你進“新三板論壇交流群”

·END·

新三板論壇

最具價值的原創新三板微信號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zqsbxsb

像酒店、銀行、醫院用的很多機器人並沒有用到上述核心零部件,“零部件的上漲應該不是全行業性的。”

同時畢亞雷認為,上游核心零部件的上漲會給零部件帶來更多溢價,客觀上進一步刺激國內企業加大研發投入,促進上游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

對於有核心零部件研發能力,或者實現零部件國產化的機器人企業而言,優勢正在凸顯,如伯朗特。“目前伯朗特機器人已經實現100%的國產化。”尹榮造介紹,這使伯朗特在給應用商大幅讓利,機器人價格降低的情況下,公司淨利潤仍保持穩定增長。

從2017年年報可以看到,核心零部件的銷售,甚至為伯朗特貢獻了近6800萬元的收入。而一些核心技術還有一定短板的企業,不少走上了行銷戰和價格戰的路徑上來了。

在新三板機器人公司中,因為“價格優惠”、“促銷”導致毛利率下降,淨利潤下滑的案例也不少,如西格瑪和深藍機器。

西格瑪在年報中明確,由於給經銷商客戶的產品售價優惠,導致公司產品毛利率下滑,營業成本增加。

資料顯示,2017年西格瑪在營業收入下滑的情況下,營業成本從3200萬元增長到3400多萬元,使毛利率從44%下滑到35%,下滑近10個百分點,拖累淨利潤下滑近三成。

大型企業向產業鏈上游延伸

從2013年開始,國內機器人行業發展提速。隨著管道、技術、市場的成熟,大型企業越走越快。

以工業機器人為例,主要企業新松機器人、埃斯頓、伯朗特和拓斯達,2016年合計收入12.7億元,同比增長超過50%,遠高於市場平均增速。

業內有分析認為,機器人行業馬太效應越發明顯,沒有核心技術的企業,有可能在行業大發展的背景下“餓死”。

由於近幾年中國工業機器人需求迅速膨脹,採購規模急劇擴張,下游重點領域的龍頭企業,開始自主研發機器人,佈局上下游,如富士康、美的等。

最典型的是美的收購機器人四大家族之一的德國庫卡,以及格力將機器人定位為未來轉型的重要方向。

在新三板上,伯朗特等龍頭機器人公司也頻頻出手,佈局上游核心零部件企業。

2015年7月,伯朗特宣佈要收購深圳華成工控。華成工控是一家主要從事工業控制設備研發、生產、銷售的企業,在注塑機專用控制系統、水準多關節專用控制系統、視覺系統等領域擁有較強的技術實力。

尹榮造在記者採訪時明確表示,收購華成工控即是有加快佈局核心零部件領域的考慮,目前伯朗特正推動華成工控的IPO事宜。

在資本層面,順豐、京東、阿裡、騰訊等電商、物流、互聯網大戶,也開始深度介入機器人領域,在自身建立機器人研發團隊之外,頻頻出手投資機器人公司,給行業帶來更多可能性的同時,也給傳統的機器人企業帶來巨大壓力。

新三板移動機器人企業佳順智慧董事長李特此前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資本的大量湧入,讓很多融到資的機器人企業不計成本地“燒錢”,讓很多規模較大的企業“非常難受”。因此李特認為,3年之內,在迎來市場爆發的同時,行業洗牌將不可避免。

佳奇科技則表示,當前行業集中度不高,企業數量眾多但規模較小,單個企業市場佔有率較低,在品牌和管道商具有優勢的龍頭企業將受益,市場份額會不斷提高。

號外!!~~

想瞭解最火的新三板公司?

想與新三板各門派華山論劍?

想在中國的納斯達克實現財富自由?

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微信號sbxxxsb2

拉你進“新三板論壇交流群”

·END·

新三板論壇

最具價值的原創新三板微信號

長按上方二維碼關注我們

微信號:zqsbxs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