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心靈的面具

今天是幸福教練培訓的第十次課程,主題是《透過“防禦”認識自己》,

李老師帶著我們學習了防禦機制的概念、功能、類型以及7種常見防禦機制。

這節課的內容有些抽象,牽扯到超我、本我、自我的關係,防禦是自我功能,自我的存在就是為了能夠平衡本我、超我、現實三者之間的矛盾,自我採用的方法之一,就是心理防禦機制。

防禦機制是個人在精神受干擾時用以避開干擾,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機制,從意識層面消除不愉快情感成分的一種心理操作,

是自我對本我的壓抑,是自我的功能,因此也叫自我的防禦機制。最早由佛洛德提出,常在無意識狀態下使用。自我防禦機制指人們在面對挫折和焦慮時啟動的自我保護機制,它主要通過對現實的歪曲來維持心理平衡。佛洛德認為當自我以理性的方式消除焦慮而未能奏效時,就必須改換為非理性的方法來緩解 焦慮,從而達到自我保護免於發生身心疾病的目的。

不愉快情感包括:焦慮、抑鬱和憤怒。

自我防禦機制主要有兩個特點:一是在 無意識水準進行的,因為具有自欺性質,是一種潛意識層的自衛;二是自我防禦機制往往具有偽裝或者歪曲事實的特點,其作用在於保護 自我,不至於由焦慮而導致疾病的產生,在防治心理疾病中有積極的作用,但沒有道德上的欺騙含義。

防禦機制不同,影響不同的人面對同樣創傷事件的反應是不同的。

防禦機制的功能是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發展起來的,它會保護/限制自己。

常見的7種防禦機制:

1、投射,自我中心,把自己的加到別人身上。最早使用的防禦機制,就是我把我的感受/想法加到另一個人身上。

判斷標準:一個人心裡有什麼,就對別人身上有什麼敏感。

邊界不清是投射的結果。一個人如果心理發展的足夠好的話,他能夠判斷哪些東西是自己的,

哪些東西是他人的。“世界是你的,跟他人毫無關係。”

2、反向形成,內心潛意識動機時A,表現出來行為是—A。你有相反的感覺。

原因:第一,我沒有辦法感受到我的情感;第二,我沒辦法表達我的內心的情感。

本質:我如此反感,因為我如此熱愛。

反向形成跟一個人的內心是否足夠強大有非常大的關係。

3、認同,為了獲得確定性。如果一個人對未知不能太確定的時候,就會引發焦慮。

所有的獨立都需要付出代價,這個代價就叫安全。

4、情感隔離,一個人格健康的人,他會允許自己,接觸到自己的很多的情感,而不是逃避。當孩子出現各種問題的時候,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我們家長的問題。在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學習是人與人之間的學習。任何競爭到最後都是人格層面的競爭。

5、投射性認同,幾乎是唯一一個發生在兩個人之間的防禦機制。識別投射性認同,就是在你跟某一個人的關係中間,如果你有一種不得不做你又不願意做的事請的這種感覺的時候。

6、推行,心理已經發展到比較高級的階段,但是在遇到某種創傷的情況下,退回到口欲期和肛欲期。

7、昇華/象徵化,一個人越是能夠把本能的驅動力昇華或象徵化,就越能夠活的有成就和幸福。把原始的攻擊性或力比多,上升到更加高的水準,自我完美的解決了本我和超我之間的衝突,並且能夠跟社會保持和諧。

自我防禦機制,就是一個人的心靈面具,是對自己的一個保護。其實,自我防禦機制沒有好壞之分,只要能夠運用這些防禦機制來維持平衡,而沒有表現出適應不良的行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態。只有在不適當的時機,不適當地應用防禦機制以致不論在自己內心安寧方面還是與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稱、不相和諧時才可以稱之為病態。如果一個人對任何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選擇的、公式化的防禦反應,便可以認為他是患了神經症。

就是在你跟某一個人的關係中間,如果你有一種不得不做你又不願意做的事請的這種感覺的時候。

6、推行,心理已經發展到比較高級的階段,但是在遇到某種創傷的情況下,退回到口欲期和肛欲期。

7、昇華/象徵化,一個人越是能夠把本能的驅動力昇華或象徵化,就越能夠活的有成就和幸福。把原始的攻擊性或力比多,上升到更加高的水準,自我完美的解決了本我和超我之間的衝突,並且能夠跟社會保持和諧。

自我防禦機制,就是一個人的心靈面具,是對自己的一個保護。其實,自我防禦機制沒有好壞之分,只要能夠運用這些防禦機制來維持平衡,而沒有表現出適應不良的行為,那就不能看作是病態。只有在不適當的時機,不適當地應用防禦機制以致不論在自己內心安寧方面還是與他人的交往方面都和他的生活不相稱、不相和諧時才可以稱之為病態。如果一個人對任何有意識的或無意識的不愉快情感都做出刻板的、不加選擇的、公式化的防禦反應,便可以認為他是患了神經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