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4歲被拐 24年後雲南宣威男子重新踏上回家路

1994年冬天,一個年僅4歲的孩子被一個老婦人背著,行走在江蘇徐州的某地......1994年被拐走之前,他叫馬強,現在他身份證上的名字是任昂昂,已經是另一個孩子的父親。多年前的那個下午究竟發生了什麼?讓他一離開家,

就是24年。

親人相聚抱頭痛哭

4月13日上午,馬愛玲一大家子人早早地就來到了機場,等待一班從青島飛往昆明的班機落地,和馬愛玲家人們一起來的還有“寶貝回家”的志願者們。因為即將和分別24年的親人見面,前一晚,在馬愛玲的家庭群中,大家一夜未眠。

站在出站口,馬愛玲不停的看時間和航班資訊,眼睛不斷的張望著從到達大廳裡走出來的人,生怕錯過這個24年未見的侄子。上午10點左右馬強提著背包和給家人的伴手禮羞澀的從出站口走出,因為看過照片,馬愛玲一眼就認出了他。

“回來就好、回來就好......”一家人剛一見面便抱頭痛哭,馬愛玲不停的安慰侄子,親人的淚水稀釋了久久未見的生疏。

三姑也在另一旁緊緊地挽著馬強,害怕一鬆手失而復得的侄子又會再次走丟。

和姑姑們同樣牽掛著馬強的還有家裡的奶奶、父親、姐姐等,雖然沒有親自到機場接機,但家人們早已在老家準備好了酒席,當年馬強睡的床鋪也已經收拾妥當。

在昆明休息一晚之後,14日馬強將和姑姑們一同回到宣威來賓鎮。

24年前被人販子拐走

時間流逝,年少時臉上的稚氣被經歷所代替,但馬強一直模糊的記得自己是怎麼從雲南宣威來賓鎮被送到了江蘇徐州,離開家、離開親人,就這麼在距離家鄉兩千多公里的異鄉生活了整整24年。

父母離婚後,馬強就經常一個人在家。1994年冬天的一個下午,4歲多的馬強和往常一樣獨自在家門口玩耍,

同村的一位老婦人背著背簍在他附近坐下,婦人告訴馬強背簍裡有零食,馬強便湊了過去,突然婦人將他裝到了背簍裡,並用蓋子蓋住。

最先發現馬強不見的,是當天下午來給他送飯的奶奶,發現馬強失蹤後一家人找遍了整個村子都不見孩子的蹤影,

在離家50米左右的地方有個池塘,當時家人猜測孩子可能是掉入池塘,便下水打撈,持續4個多小時還是無果。第二天,一家人又趕往各個火車站、汽車站尋找,依舊沒有孩子的消息。

而此時年幼的馬強不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情,也不知道婦人背著他走了多遠的路,黑暗中他害怕過、也哭鬧過,但是只要一有反抗,就會遭來婦人的打罵。走過山路,坐過火車、大巴,就這樣一路輾轉,幾天之後一個髒兮兮的小男孩出現在了江蘇徐州的集市上。

養父母提供認親線索

馬強現在的養父母當時就是在集市上遇見了他,覺得馬強很可憐,便將他帶回家中。養父母家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一開始馬強在新的家庭也哭鬧過,但在養父母的悉心照料下,他慢慢接受了新的生活。

馬強回憶說,“從小就知道自己不是養父母的孩子,但雙方從來也不會提這件事情”。雖然養父母們對馬強很好,但尋找親人的念頭他從來沒有打消過。

早些年,馬強並不知道要通過什麼途徑來尋找親人,去年10月,在網站上看到了和自己經歷類似的新聞,便上“寶貝回家”的網站填寫了相關資訊,並進行了血液採集。養父母們得知這件事情後,不但沒有阻止,還為他提供了不少線索。

由於從小就改名為任昂昂,當時的馬強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名字,養父母告訴他,小時候帶去派出所改名字時,他哭鬧著不改,並堅持說自己叫馬強。除此之外,養父母還為他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線索,在小時候他每看到天氣預報播報雲南,就會喊那是自己的家。

根據這些瑣碎的線索和模糊的記憶,馬強在網站上不斷補充自己的相關資訊,這也為他尋找親人提供了極大地幫助。

DNA對比終尋得親人

馬強失蹤多年,家人從未放棄過尋找他,但法律意識比較薄弱,備案尋找的事情一拖再拖。直到2000年3月,馬強的父親馬慶飛在當地公安局進行了第一次采血備案。

2009年時,馬強的爺爺未能等到他回家就帶著遺憾去世了,並且在臨終前囑咐馬強的姑姑馬愛玲,一定要找到馬強。

去年底,“寶貝回家”志願者們根據馬強在網站上所提供的資訊,和馬強的父親馬慶飛在派出所登記的資訊進行比對,發現所提供的內容和時間線存在很多交叉資訊。隨即,志願者們聯繫到馬慶飛,讓他採集血液後協調寄到江西南昌進行覆核。

今年3月份,根據2次單親入庫DNA比對,證實馬慶飛和馬強為父子關係。至此,分別24年後,雙方終於尋到了自己的親人,雖然馬強的爺爺無法等這一天,但這個破碎了24年的家庭,也終於重新獲得團聚。

幾天之後一個髒兮兮的小男孩出現在了江蘇徐州的集市上。

養父母提供認親線索

馬強現在的養父母當時就是在集市上遇見了他,覺得馬強很可憐,便將他帶回家中。養父母家還有一個哥哥和一個妹妹,一開始馬強在新的家庭也哭鬧過,但在養父母的悉心照料下,他慢慢接受了新的生活。

馬強回憶說,“從小就知道自己不是養父母的孩子,但雙方從來也不會提這件事情”。雖然養父母們對馬強很好,但尋找親人的念頭他從來沒有打消過。

早些年,馬強並不知道要通過什麼途徑來尋找親人,去年10月,在網站上看到了和自己經歷類似的新聞,便上“寶貝回家”的網站填寫了相關資訊,並進行了血液採集。養父母們得知這件事情後,不但沒有阻止,還為他提供了不少線索。

由於從小就改名為任昂昂,當時的馬強並不知道自己真正的名字,養父母告訴他,小時候帶去派出所改名字時,他哭鬧著不改,並堅持說自己叫馬強。除此之外,養父母還為他提供了一條重要的線索,在小時候他每看到天氣預報播報雲南,就會喊那是自己的家。

根據這些瑣碎的線索和模糊的記憶,馬強在網站上不斷補充自己的相關資訊,這也為他尋找親人提供了極大地幫助。

DNA對比終尋得親人

馬強失蹤多年,家人從未放棄過尋找他,但法律意識比較薄弱,備案尋找的事情一拖再拖。直到2000年3月,馬強的父親馬慶飛在當地公安局進行了第一次采血備案。

2009年時,馬強的爺爺未能等到他回家就帶著遺憾去世了,並且在臨終前囑咐馬強的姑姑馬愛玲,一定要找到馬強。

去年底,“寶貝回家”志願者們根據馬強在網站上所提供的資訊,和馬強的父親馬慶飛在派出所登記的資訊進行比對,發現所提供的內容和時間線存在很多交叉資訊。隨即,志願者們聯繫到馬慶飛,讓他採集血液後協調寄到江西南昌進行覆核。

今年3月份,根據2次單親入庫DNA比對,證實馬慶飛和馬強為父子關係。至此,分別24年後,雙方終於尋到了自己的親人,雖然馬強的爺爺無法等這一天,但這個破碎了24年的家庭,也終於重新獲得團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