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91歲牽手86歲,愛情裡最浪漫的事,就是陪你跑到終點

張亮友(右)和妻子尚殿娥一起跑步。

在合肥半程馬拉松賽的起點上,

組委會邀請了一位鶴髮童顏的老人領跑。

4月15日,有近30場馬拉松賽事在全國各地舉辦,91歲的張亮友老人應該是這個“瘋狂馬拉松日”裡年齡最大的參賽者。

在20萬人的奔跑中,張亮友就是中國馬拉松運動的先行者。

張亮友1957年4月參加安徽淮南蔡家崗馬拉松測試賽時的資料照片。

最後一名的鼓勵獎

張亮友生於1927年,安徽淮南人,12歲參加工作,成為一名煤礦工人。他從小就熱愛運動,工作之餘開始練習跑步。

“那時候毛主席提出‘發展體育運動,增強人民體質’,號召大家不僅要學習好、工作好,還要身體好,我就響應號召開始跑步了。”老爺子回憶起跑步的原由時這樣說到。

1952年淮南市舉辦第一屆運動會,當時25歲的張亮友參加了1萬米的比賽,

其他人都跑完了,他還剩3圈沒跑,周圍的人都在起哄嘲笑,他也不理會,咬牙堅持跑完了。

後來頒獎時,市長還特意給“堅持跑完最後三圈的張亮友”頒發了鼓勵獎,希望他堅持鍛煉,好好跑步。

從那之後,他天天在馬路上堅持。在淮南煤礦當礦工時,工廠裡實行早、中、晚三班制,為了能晨跑,他自己選擇上夜班,清晨下班後第一件事就是去跑步,跑完再回家洗澡睡覺,

風雨無阻。

到1953年5月份,淮南市再舉辦運動會的時候,他就跑了第二名。

尚殿娥1988年參加北京國際元老馬拉松邀請賽時的資料照片。

幾封寫給賀龍元帥的信

1955年,張亮友作為淮南煤礦的職工代表隨安徽省體育代表團去上海參加全民運動會,並且以33分鐘的成績獲得男子1萬米長跑的冠軍。

賽後,在上海的一家書店裡,他找到了一本蘇聯出版的關於馬拉松的書籍,花5分錢買了下來,如獲至寶地帶回老家。

他讓自己的徒弟讀給他聽,並按照書上說的,增加跑步練習的長度,開始了科學的馬拉松訓練。

當時他每天都要跑50公里,還做起了“跑腿代購”的生意。

“那個時候蔬菜緊張,壽縣的豆芽好,而且賣得便宜,從淮南大通跑到壽縣,

來回的路程正好50多公里,所以我就每天跑步去幫鄰居買豆芽,每次可以帶五六斤回來。”張亮友在接受《淮南網》採訪時表示。

而據《新安晚報》報導,練習馬拉松兩年後,張亮友先後三次給賀龍元帥寫信,建議將馬拉松立項。最後,國家体委直接派人到安徽省來對馬拉松運動考察立項。

張亮友在家中展示參加馬拉松比賽獲得的獎牌。

1957年12月22日,在合肥的肥東縣舉辦了新中國的第一次馬拉松測試賽,張亮友以2小時52分34秒6一舉奪魁,同時也創造了中國的第一個馬拉松紀錄。

這個成績即便是放在今天,也可以秒殺很多馬拉松業餘選手,更何況張老當時是穿著家裡做的布鞋在土路下完成比賽,其間的不易可想而知。

隨後的1959年,馬拉松被確立為全運會比賽專案,1981年舉辦了首屆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幾十年的歲月變遷,已經如張老等前輩們所願,中國迎來了馬拉松運動的“盛世”。

雖然已經91歲,但張老還是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堅持喚起更多人對馬拉松的關注:

有人從只能跑一萬米到後來實現了百場馬拉松,有人則走上了職業馬拉松領域,成為安徽省女子馬拉松紀錄保持者……

張亮友(左)和妻子尚殿娥在家中展示獲得的獎狀。

腳步,繞地球十圈

下面,這是一份屬於張老的成績單。

1984年參加美國在洛杉磯舉辦的全世界第十七屆老年錦標賽,並取得了團體第三名的好成績;

1988年參加在北京舉辦的國際邀請賽,並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績;

1998年和1999年,連續參加兩屆在北京舉辦的老年運動會,分別取得了一枚金牌、一枚銅牌的佳績;

1986年參加全省的運動會,取得了馬拉松的個人第四名;

從2009年至2013年每年多次參加包括“鄭開馬拉松”在內的多個國內馬拉松比賽;

1990年參加亞運會火炬的傳遞;

2008年作為火炬手參加奧運會火炬傳遞。

在接受CCTV採訪時,張亮友老人自己估計,他已經跑了有50多萬公里,腳步丈量的距離已經可以繞地球十圈了。

“1314”的長跑愛情

張亮友老人的跑步生活也從不孤單。

2014年的鄭開馬拉松賽,時年87歲的張亮友和僅比自己小5歲的老伴尚殿娥,帶著特意製作的“1314”的比賽號碼布,用時7小時57分30秒完成全程,成為全世界跑完全程馬拉松年齡最大的夫妻二人組。

在張亮友的影響下,他的愛人尚殿娥也開始練習跑步。

在接受《三聯生活週刊》採訪時,張老還原了當時的情景:剛開始,他在前面跑,尚殿娥跟在後邊跟著騎自行車。騎了兩年後,尚殿娥也終於踏上了跑步之路。這一跑就是30多年,尚殿娥的哮喘病也在長期的奔跑中痊癒了。

夫妻倆參加央視節目。

退休後,張亮友和尚殿娥還經常去各地參加跑步活動和比賽,他們跑過廈門、香港的馬拉松比賽,還去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參加國際體育文化交流。

如今已經耄耋之年的他們仍然保持每天跑步。淩晨3點半起床,4點出門,最少都要跑13公里到14公里,回到家中還要繼續鍛煉:做俯臥撐40個,甩腿100下,下蹲50個。

在參加央視的一檔欄目時,張老緊握著老伴的手,激動地說“我們手把手跑到底,一生一世跑一輩子,跑到心臟不跳為止。”

愛情裡最浪漫的事,就是一生一世陪你跑到終點。

張亮友在家中展示參加馬拉松比賽獲得的獎牌。

1957年12月22日,在合肥的肥東縣舉辦了新中國的第一次馬拉松測試賽,張亮友以2小時52分34秒6一舉奪魁,同時也創造了中國的第一個馬拉松紀錄。

這個成績即便是放在今天,也可以秒殺很多馬拉松業餘選手,更何況張老當時是穿著家裡做的布鞋在土路下完成比賽,其間的不易可想而知。

隨後的1959年,馬拉松被確立為全運會比賽專案,1981年舉辦了首屆北京國際馬拉松賽。幾十年的歲月變遷,已經如張老等前輩們所願,中國迎來了馬拉松運動的“盛世”。

雖然已經91歲,但張老還是身體力行,用自己的堅持喚起更多人對馬拉松的關注:

有人從只能跑一萬米到後來實現了百場馬拉松,有人則走上了職業馬拉松領域,成為安徽省女子馬拉松紀錄保持者……

張亮友(左)和妻子尚殿娥在家中展示獲得的獎狀。

腳步,繞地球十圈

下面,這是一份屬於張老的成績單。

1984年參加美國在洛杉磯舉辦的全世界第十七屆老年錦標賽,並取得了團體第三名的好成績;

1988年參加在北京舉辦的國際邀請賽,並取得第六名的好成績;

1998年和1999年,連續參加兩屆在北京舉辦的老年運動會,分別取得了一枚金牌、一枚銅牌的佳績;

1986年參加全省的運動會,取得了馬拉松的個人第四名;

從2009年至2013年每年多次參加包括“鄭開馬拉松”在內的多個國內馬拉松比賽;

1990年參加亞運會火炬的傳遞;

2008年作為火炬手參加奧運會火炬傳遞。

在接受CCTV採訪時,張亮友老人自己估計,他已經跑了有50多萬公里,腳步丈量的距離已經可以繞地球十圈了。

“1314”的長跑愛情

張亮友老人的跑步生活也從不孤單。

2014年的鄭開馬拉松賽,時年87歲的張亮友和僅比自己小5歲的老伴尚殿娥,帶著特意製作的“1314”的比賽號碼布,用時7小時57分30秒完成全程,成為全世界跑完全程馬拉松年齡最大的夫妻二人組。

在張亮友的影響下,他的愛人尚殿娥也開始練習跑步。

在接受《三聯生活週刊》採訪時,張老還原了當時的情景:剛開始,他在前面跑,尚殿娥跟在後邊跟著騎自行車。騎了兩年後,尚殿娥也終於踏上了跑步之路。這一跑就是30多年,尚殿娥的哮喘病也在長期的奔跑中痊癒了。

夫妻倆參加央視節目。

退休後,張亮友和尚殿娥還經常去各地參加跑步活動和比賽,他們跑過廈門、香港的馬拉松比賽,還去中國臺灣地區和韓國參加國際體育文化交流。

如今已經耄耋之年的他們仍然保持每天跑步。淩晨3點半起床,4點出門,最少都要跑13公里到14公里,回到家中還要繼續鍛煉:做俯臥撐40個,甩腿100下,下蹲50個。

在參加央視的一檔欄目時,張老緊握著老伴的手,激動地說“我們手把手跑到底,一生一世跑一輩子,跑到心臟不跳為止。”

愛情裡最浪漫的事,就是一生一世陪你跑到終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