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陳明勾線填色繪畫作品

膠南縣原屬昌濰地區管轄,昌濰地區管轄的濰縣是全國三大木板年畫產地之一,

因此昌濰地區有一個龐大的創作群體,年畫是整個地區的文化“主打產品”,膠南自然也在其中。1977年昌濰地區組織全區畫家集中在濰坊創作年畫,膠南由我帶隊參加。膠南畫家創作的《人歡魚躍》《小藥蒲》等作品廣受好評,入選晉京展、巡迴展、拍電影、出畫集、印年畫。《人歡魚躍》是我“入鄉隨俗”創作的第一幅勾線填色的年畫,源于膠南沿海漁家生活,
畫中的魚類也都有根有據,完成後反映還不錯,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出版單幅年畫發行,《中國婦女》英文版等報刊發表,北京等多地巡展。可惜,後被告知該作“不見”了……!

生活是創作的源泉

我自小就愛看小說,上初中的時候,學校規定放寒暑秋假時每人只准借一本小說回家看。

農村暑、秋假時農活忙,看小說的機會少,寒假是農閒時,又是春節期間,相對時間多一點,因此就先選好書目,托不喜歡看小說的同學代借幾本小說回家看。晚上在煤油燈下看,但不能時間長,因浪費油,白天抽空看,母親做飯我拉風箱時是我必不可少的看小說的大好時機,在我們山東同一地區同一年齡段的農村愛看小說的中小學生幾乎都有同一經歷。
七十年代初中央號召,全國學理論,我們縣鐵山公社的一個山區農村婦女就是這樣看書學習的,山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山溝盛開理論花》中有這個事蹟,在文化館工作的我專程去她家畫了速寫,作為書中的插圖。

1977年10月為迎接全國民間年畫工作會議的召開,

昌濰地區文化局負責美術的同志借調我去説明修改作品,完成任務後,還有段時間,就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和為《山溝盛開理論花》畫插圖的速寫資料創作了年畫《如饑似渴》。

由於我並不熟悉傳統木板年畫的一些規律,所以作品中就有一些我自己的東西,尤其是造型和用色,引起許多人的關注。在全國民間年畫工作會議期間(參加會議的有華君武、 邵宇、崔子範等及全國各省市文化廳的同志和畫家),那麼多畫中這幅作品被華君武先生選為一九七八年第一期《美術》封面,實出乎我的意料。

27年過去了,現在回過頭來看看這幅畫,確有許多不妥之處。不過,此作品的生活原型是真實的,所反映的當時當地人們的精神面貌是真實的。因此,也就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了。

2004年5月於青島

年畫《如饑似渴》的創作匠心

四川成都市十八中學 鄭日升

一位貧下中農的女社員,她在一天的秋收中午收工回家,用毛巾拭幹了臉上的汗珠,將草帽摘下來和鐝頭、鏟一同放在門背後,這時當然是如饑似渴地急忙去煮飯,準備下午好上工,這是合乎邏輯的。看,鍋裡的水已煮沸,飯快熟的香氣已騰空而起,馬上就可以解決饑渴了。但是她沒有管這些,相反的,她正聚精會神、如饑似渴地在閱讀毛主席的著作。這種情景,使我們馬上聯想到雷鋒同志,他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在學習中發揚“釘子”精神,擠時間,苦鑽研。他說過:“毛主席著作對我來說好比糧食和武器,好比汽車上的方向盤。人不吃飯不行,打仗沒有武器不行,開車沒有方向盤不行,幹革命不學毛主席著作不行!”《如饑似渴》這張年畫,正說明物質的食糧不吃不行,但精神食糧更是不吃不行。這就是這張畫的主題思想。主題思想是一部作品的靈魂,是作品成敗、優劣具有決定意義的條件。當然,文藝作品的主題思想是通過一定的藝術的典型的形象表現出來的。它不是作品後面添上去的口號和矯作的尾巴,而是那全部作品中的真實的生活,生龍活虎的戰鬥,跳動著的脈搏,思想和熱情。年畫《如饑似渴》,正是運用了毛主席關於形象思維的科學論斷和比、興兩法,通過藝術典型形象,展現出來的真實生活和思想熱情。比、興兩法相結合形象地發表感想,這正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法則。年畫《如饑似渴》所以能令人回味無窮,百看不厭的根本道理就在這裡。

1978——5——《美術》——43

出國展

1989年1月14日晚7時中央台新聞聯播播出

建國30周年省美展

一位貧下中農的女社員,她在一天的秋收中午收工回家,用毛巾拭幹了臉上的汗珠,將草帽摘下來和鐝頭、鏟一同放在門背後,這時當然是如饑似渴地急忙去煮飯,準備下午好上工,這是合乎邏輯的。看,鍋裡的水已煮沸,飯快熟的香氣已騰空而起,馬上就可以解決饑渴了。但是她沒有管這些,相反的,她正聚精會神、如饑似渴地在閱讀毛主席的著作。這種情景,使我們馬上聯想到雷鋒同志,他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在學習中發揚“釘子”精神,擠時間,苦鑽研。他說過:“毛主席著作對我來說好比糧食和武器,好比汽車上的方向盤。人不吃飯不行,打仗沒有武器不行,開車沒有方向盤不行,幹革命不學毛主席著作不行!”《如饑似渴》這張年畫,正說明物質的食糧不吃不行,但精神食糧更是不吃不行。這就是這張畫的主題思想。主題思想是一部作品的靈魂,是作品成敗、優劣具有決定意義的條件。當然,文藝作品的主題思想是通過一定的藝術的典型的形象表現出來的。它不是作品後面添上去的口號和矯作的尾巴,而是那全部作品中的真實的生活,生龍活虎的戰鬥,跳動著的脈搏,思想和熱情。年畫《如饑似渴》,正是運用了毛主席關於形象思維的科學論斷和比、興兩法,通過藝術典型形象,展現出來的真實生活和思想熱情。比、興兩法相結合形象地發表感想,這正是現實主義和浪漫主義相結合的表現法則。年畫《如饑似渴》所以能令人回味無窮,百看不厭的根本道理就在這裡。

1978——5——《美術》——43

出國展

1989年1月14日晚7時中央台新聞聯播播出

建國30周年省美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