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禮孝之城”的好兒媳 用28年的堅持詮釋人間大孝

劉翠菊帶領婆婆外出遛彎

接孫女回家的劉翠菊

中國山東網濟寧4月13日訊(記者 郝亞松) 她是一名廚子的下手,卻堅持在家煮了28年的雞蛋羹,她是一位孝順的兒媳,今年48歲,卻堅持照顧了四位老人28年,她是劉翠菊,是在有著“曾子故里、禮孝之城、吉祥嘉祥”美譽的山東省嘉祥縣護山社區的一位普通居民。

“和諧人為本,百善孝為先”。好人,是時代的楷模,是我們的榜樣!好人,就在我們身邊,最好的人就是在全國道德模範評選表彰活動勝出的人。日前,中央文明辦隆重發佈3月“中國好人榜”,劉翠菊用28年的孝心堅持換來了一句“中國好人”的稱號,成為了山東省全省境內入選的十名“好人”之一。

做好事不難,難的是堅持一直做好事。談及這28年來的點滴,劉翠菊告訴記者,伺候老人是自己應盡的義務與責任。

俗話說,久病床前無孝子,1969年2月出生的劉翠菊,1989年與丈夫結婚,先後精心照料了患老年癡呆的姥姥、癱瘓在床的公公、無依無靠的舅舅、雙目失明的婆婆四位老人,28年如一日,無怨無悔,恪盡人間孝道,成為當地佳話,先後被嘉祥縣委、縣政府授予“孝親敬老之星”、全縣“百佳孝星”等稱號;2016年獲得“濟寧好人”榮譽稱號。

1989年,劉翠菊和丈夫結婚不久,丈夫的姥姥——李馮氏得了老年癡呆症,生活不能自理。鑒於公婆身體不好,剛入門的“新媳婦”劉翠菊主動挑起伺候老人的重擔,端屎、端尿、床前、床後形影不離。老人喜歡吃軟食,但當時家庭條件差,劉翠菊就自己養了兩隻雞,每天早起給老人煮雞蛋羹吃。在劉翠菊的精心照料下,

姥姥活到了96歲,直到2000年去世。臨終前姥姥不停地念叨:自從翠菊嫁到俺家後,我就開始享福了,這一輩子能修來這麼好的外孫媳婦真是值了!

姥姥去世後,劉翠菊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公婆身上,她把公婆當成自己的親生父母,關心倍至,從未與老人生過一次氣、紅過一回臉。1997年原本體虛的公公患上了腦血栓,癱瘓在床。為了讓公公躺在床上舒服些,她去本村衛生室學會了按摩,

每天給公公進行按摩、活動筋骨。她不分寒凍暑熱,每天早、中、晚為公公穿衣餵飯,經常為老人擦身換洗。雖然老人長期臥病在床,但直到2012年去世時,身上沒有褥瘡和一點腐爛之處。

劉翠菊婆家舅舅是孤寡老人,隨著舅舅年齡的增大,生活越來越需要人照顧,村幹部多次動員舅舅去街道敬老院,但老人死活不去。劉翠菊明白,舅舅是怕孤單。她二話不說,主動提出讓老人在自家居住,安享晚年,舅舅當場就感動地熱淚盈眶。2007年,舅舅不小心把眼睛紮傷,她第一時間帶舅舅到醫院治療,醫生瞭解到她家庭的情況後,勸她說:“你舅舅年齡也大了,手術費也太高,建議保守治療,開點藥回家吧。”舅舅也堅持不再治療,認為自己本來就是翠菊額外的“累贅”,還要花那麼多錢手術自己都不捨得。但劉翠菊得知手術有10%視力恢復的希望,不手術舅舅肯定就會失明時,堅定地對醫生說:“舅舅是我們的親人,手術費再高,我們有手有腳都可以再掙,但舅舅失明後,對他的生活肯定有影響。”醫生被她感動了,當即安排有關專家進行會診,做了眼部手術。在劉翠菊的細心照顧下,舅舅的視力恢復了。2014年,舅舅去世時,連稱劉翠菊為“恩人”。街坊鄰居都說,見過撿錢撿榮譽的,沒見過撿個老人回家養的。本無直系血緣關係,但就是劉翠菊這個外甥媳婦,無怨無悔地為舅舅養老送終,比親生兒女做的都好!

目前,劉翠菊全心伺候雙目失明的婆婆,婆婆逢人便誇:“翠菊是俺家的恩人,不是她,我都不會活到現在。”在照顧好老人的同時,她還得起早貪黑把地裡的農活幹好,加班加點把孩子教育好撫養好。外人都心疼她辛苦,但她卻說:“老人是家裡的寶,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老人開開心心,我不在乎出力幹活,吃好吃孬。”樸實的語句,道出了劉翠菊的人生追求和忘我的思想境界。她用弱小的身軀,支撐了這個貧窮而又溫馨的家;她以超人的毅力和無私的愛踐行著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她用最樸實、最真摯的情感詮釋了“孝”的深刻內涵,她是人世間最可愛的人。

安享晚年,舅舅當場就感動地熱淚盈眶。2007年,舅舅不小心把眼睛紮傷,她第一時間帶舅舅到醫院治療,醫生瞭解到她家庭的情況後,勸她說:“你舅舅年齡也大了,手術費也太高,建議保守治療,開點藥回家吧。”舅舅也堅持不再治療,認為自己本來就是翠菊額外的“累贅”,還要花那麼多錢手術自己都不捨得。但劉翠菊得知手術有10%視力恢復的希望,不手術舅舅肯定就會失明時,堅定地對醫生說:“舅舅是我們的親人,手術費再高,我們有手有腳都可以再掙,但舅舅失明後,對他的生活肯定有影響。”醫生被她感動了,當即安排有關專家進行會診,做了眼部手術。在劉翠菊的細心照顧下,舅舅的視力恢復了。2014年,舅舅去世時,連稱劉翠菊為“恩人”。街坊鄰居都說,見過撿錢撿榮譽的,沒見過撿個老人回家養的。本無直系血緣關係,但就是劉翠菊這個外甥媳婦,無怨無悔地為舅舅養老送終,比親生兒女做的都好!

目前,劉翠菊全心伺候雙目失明的婆婆,婆婆逢人便誇:“翠菊是俺家的恩人,不是她,我都不會活到現在。”在照顧好老人的同時,她還得起早貪黑把地裡的農活幹好,加班加點把孩子教育好撫養好。外人都心疼她辛苦,但她卻說:“老人是家裡的寶,只要一家人和和睦睦、老人開開心心,我不在乎出力幹活,吃好吃孬。”樸實的語句,道出了劉翠菊的人生追求和忘我的思想境界。她用弱小的身軀,支撐了這個貧窮而又溫馨的家;她以超人的毅力和無私的愛踐行著中華民族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她用最樸實、最真摯的情感詮釋了“孝”的深刻內涵,她是人世間最可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