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歌王大戰車禍現場頻出,《歌手》是否一去不返成絕唱?

文 | 風間澈

本週五晚,湖南衛視 《歌手2018》迎來了收官之戰,結石姐憑藉一首大氣磅礴的《I Will Always Love You》華麗奪冠,也成為該節目第一位外籍歌王。

不怪觀眾吐槽兇猛,沒有修過音的《歌手》直播,是一場名副其實的車禍現場,讓螢幕前的觀眾直呼傻眼。

第一個先崩的是幫唱嘉賓韓雪。作為霍尊的幫唱嘉賓,韓雪不僅喧賓奪主的唱了自己的歌曲《飄雪》,讓霍尊淪為幫唱,在演繹的過程中也示範了什麼叫聲線不准、氣息飄忽,一口大白嗓抖得幾次都近乎要破音。

第二個崩的是幫唱嘉賓毛不易。毛不易當晚的唱功如此乏善可陳,《花房姑娘》高音上不去,低音下不來,根本無法借力的張韶涵只能自顧自的將高音飆到聲嘶力竭。

第三個崩的是汪峰。讓人頗覺意外的是,汪老師 《Hey Jude》一上來就走音的毫無餘地,

作為華語樂壇的半壁江山,他顯然用頻繁不著調證明了幫唱嘉賓譚維維到底颱風有多穩。

第四個崩的是鄧紫棋。昔日緋聞情侶鄧紫棋華晨宇搭檔話題性十足,當華晨宇開始rap時,鄧紫棋面不改色的將“山崩海嘯沒有你根本不想逃”唱成了“我的大腦沒有你根本不想逃”,自己的歌卻忘詞忘得如此徹底。

歷經三個月的激烈角逐,卻以車禍現場的話題作為落幕,這檔走過六年的王牌音樂綜藝IP收尾收得如此狼狽不堪,

皆因為《歌手》節目組已經使盡渾身解數卻還無法挽回頹勢,無可奈何的走入了衰敗的瓶頸期。

三重困境步步緊逼 《歌手》陷入瓶頸

《我是歌手》最初是為了展示歌手如何為一首歌注入新生命而橫空出世,無數老將出馬,無數經典歌曲翻唱,歌手們也秉承著“我是來這個舞臺挑戰自我,和好樂手好音樂人一起創造作品”的使命,直面高手對決。

於是,實力派歌手一夜翻紅,小透明歌手一戰成名,《我是歌手》成了近年來華語樂壇的揚名立萬的擂臺,一旦站上去,名利雙收。

然而,從2013年到2018年,只短短6年時間,這檔推陳出新的音樂節目就迎來了收視率低迷,口碑下滑,熱度不再的尷尬局面,今年收官之戰的收視份額甚至不敵《奔跑吧第二季》回歸,

豆瓣評分從第一季的7.8分跌到第六季的6.7分,暮氣沉沉的節目背後背負的是亟待解決的三重困境。

歌手資源挖掘困境

《歌手》節目一季14期,意味著至少邀請14位歌手來補位,而當今的華語樂壇如今江河日下,歷經六年之後,可供選擇大牌歌手屈指可數,黑馬唱將難覓,參賽者不能反復回鍋,歌手資源的枯竭直接導致節目看點不足,吸引力下降。可每一季都需要有驚喜爆點歌手,而國內歌手短缺直接導致節目組已經開始請外援,然而諸如結石姐這種格萊美級別唱將雖然實力超群,然而曲高和寡,不接地氣。

節目規則困境

節目從第一季開始,就定下的鐵規則:只能翻唱。好處是唱紅了諸如《泡沫》等歌曲,壞處也顯而易見:不給原創歌曲一個機會,也不給原創歌手一條生路。因演唱《成都》而走紅的趙雷,在備戰期間狀況百出,焦頭爛額的他甚至表示:“一個星期的時間讓我學一首歌,我寧願去寫一首歌。”固守翻唱的下場就是,只能賭一把天時地利人和,才有機會翻紅一首爆款老歌,卻永遠不會有新歌從這個舞臺誕生。

分眾時代的衝擊困境

有專家說“未來的綜藝市場將不再追求泛大眾化的全民爆款,而是要區分群體和圈層”,從《中國有嘻哈》成為爆款就能看出,所謂老少鹹宜的節目已經一去不復返,以興趣、年齡等分眾化行為在多屏時代發展的更加轟轟烈烈,分眾時代的全面來臨也使得《歌手》難以回到全民追看,萬人空巷的往日輝煌。

前有收視率暴跌壓力,後有參賽歌手青黃不接,《歌手》負重前行,三重困境帶來的似乎不止是瓶頸期,隨著洪濤的離職,疲態盡顯的節目能否還有下一季才是最大的懸念。

綜N代宿命+洪濤離職=下一季停播?

3月21日,《花少》第四季的停播消息讓人一時譁然,經費過高、入不敷出,甚至招商失敗的傳聞不絕於耳,節目也終於走向綜N代的宿命——創新後勁不足,觀眾審美疲勞,收視疲軟,最終停播。

與《花少》同屬湖南衛視的綜N代,《歌手》境況也並沒有好到哪裡去,時至今日,電視綜藝的生命週期一直在縮短,因為受到網制內容的狙擊,雖在飛速更新和反覆運算,但是依舊敵不過觀眾審美疲勞的速度。

《歌手》為了節目升級一直求新求變,但仍趕不上多屏時代汰舊換新,更何況如今綜藝市場已經不似從前,在電視綜藝常常觸摸到天花板的時候,網綜從節目品質、製作投資、口碑流量等各個方面都表現優異。

《歌手》頭上綜N代的緊箍咒還在,節目靈魂人物洪濤出走更是給了《歌手》節目致命一擊。

1月3日,洪濤因對於沒請到大家期待的歌手淚灑現場

從《我是歌手》第一季開始,洪濤尋遍大江南北,三顧茅廬,請來了黃綺珊、彭佳慧、林志炫等實力唱將,將一個初誕生的節目打造為國內製作最優質的音樂綜藝,成為業界標杆。三季之後,面臨網綜一擁而上,各電視臺同質化嚴重的競爭壓力,他毅然決然,不斷改革賽制,突出重圍,再造輝煌。即使是本季被嘲“史上最寒酸的陣容”,洪濤也毅然決然請來了代表地表最強勢力結石姐,將節目品質放在了第一位。

可即便這樣,鞠躬盡瘁的洪濤也已經明白,台綜節目做到了盡頭,急流勇退轉個方向反而是最好的決定,或許未來的網綜市場能夠讓他再度大展拳腳。

結尾:是否還有下一季呢?《歌手2018》在結尾的文案裡寫道:“若此次一去不返呢?那便一去不返。我願能無畏堅持,直到被你遺忘”。2012年,“好聲音”爆紅後,洪濤自問:“市面上最好的音樂節目,為何竟然不是出自自己的團隊? ”於是他嘔心瀝血奉獻出了舞美出眾,歌聲一流,音效頂級的《我是歌手》,光陰滔滔,驪歌坦坦,無論是否還有下一季,都想對洪濤和《歌手》說一句: “我們把歌唱喜歡過了,如同,把活著喜歡過了,感謝六年陪伴。”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

吸引力下降。可每一季都需要有驚喜爆點歌手,而國內歌手短缺直接導致節目組已經開始請外援,然而諸如結石姐這種格萊美級別唱將雖然實力超群,然而曲高和寡,不接地氣。

節目規則困境

節目從第一季開始,就定下的鐵規則:只能翻唱。好處是唱紅了諸如《泡沫》等歌曲,壞處也顯而易見:不給原創歌曲一個機會,也不給原創歌手一條生路。因演唱《成都》而走紅的趙雷,在備戰期間狀況百出,焦頭爛額的他甚至表示:“一個星期的時間讓我學一首歌,我寧願去寫一首歌。”固守翻唱的下場就是,只能賭一把天時地利人和,才有機會翻紅一首爆款老歌,卻永遠不會有新歌從這個舞臺誕生。

分眾時代的衝擊困境

有專家說“未來的綜藝市場將不再追求泛大眾化的全民爆款,而是要區分群體和圈層”,從《中國有嘻哈》成為爆款就能看出,所謂老少鹹宜的節目已經一去不復返,以興趣、年齡等分眾化行為在多屏時代發展的更加轟轟烈烈,分眾時代的全面來臨也使得《歌手》難以回到全民追看,萬人空巷的往日輝煌。

前有收視率暴跌壓力,後有參賽歌手青黃不接,《歌手》負重前行,三重困境帶來的似乎不止是瓶頸期,隨著洪濤的離職,疲態盡顯的節目能否還有下一季才是最大的懸念。

綜N代宿命+洪濤離職=下一季停播?

3月21日,《花少》第四季的停播消息讓人一時譁然,經費過高、入不敷出,甚至招商失敗的傳聞不絕於耳,節目也終於走向綜N代的宿命——創新後勁不足,觀眾審美疲勞,收視疲軟,最終停播。

與《花少》同屬湖南衛視的綜N代,《歌手》境況也並沒有好到哪裡去,時至今日,電視綜藝的生命週期一直在縮短,因為受到網制內容的狙擊,雖在飛速更新和反覆運算,但是依舊敵不過觀眾審美疲勞的速度。

《歌手》為了節目升級一直求新求變,但仍趕不上多屏時代汰舊換新,更何況如今綜藝市場已經不似從前,在電視綜藝常常觸摸到天花板的時候,網綜從節目品質、製作投資、口碑流量等各個方面都表現優異。

《歌手》頭上綜N代的緊箍咒還在,節目靈魂人物洪濤出走更是給了《歌手》節目致命一擊。

1月3日,洪濤因對於沒請到大家期待的歌手淚灑現場

從《我是歌手》第一季開始,洪濤尋遍大江南北,三顧茅廬,請來了黃綺珊、彭佳慧、林志炫等實力唱將,將一個初誕生的節目打造為國內製作最優質的音樂綜藝,成為業界標杆。三季之後,面臨網綜一擁而上,各電視臺同質化嚴重的競爭壓力,他毅然決然,不斷改革賽制,突出重圍,再造輝煌。即使是本季被嘲“史上最寒酸的陣容”,洪濤也毅然決然請來了代表地表最強勢力結石姐,將節目品質放在了第一位。

可即便這樣,鞠躬盡瘁的洪濤也已經明白,台綜節目做到了盡頭,急流勇退轉個方向反而是最好的決定,或許未來的網綜市場能夠讓他再度大展拳腳。

結尾:是否還有下一季呢?《歌手2018》在結尾的文案裡寫道:“若此次一去不返呢?那便一去不返。我願能無畏堅持,直到被你遺忘”。2012年,“好聲音”爆紅後,洪濤自問:“市面上最好的音樂節目,為何竟然不是出自自己的團隊? ”於是他嘔心瀝血奉獻出了舞美出眾,歌聲一流,音效頂級的《我是歌手》,光陰滔滔,驪歌坦坦,無論是否還有下一季,都想對洪濤和《歌手》說一句: “我們把歌唱喜歡過了,如同,把活著喜歡過了,感謝六年陪伴。”

*原創文章,轉載請注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