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獨家訪談|中國原創綜藝的春天還有多遠?八位業內人士共話原創之路

看電視

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原創節目的發展現狀?影響中國原創節目發展的因素是什麼,有什麼解困之道?業界節目製作人、導演、編劇及模式研究人士表達了他們對於國內原創節目現狀與趨勢的看法。

文 | 羅姣姣

原創,對於中國的綜藝節目來說,是一個長期以來一直在探討的話題。

隨著對模式引進和中韓合作的限制,原創的優質節目明顯增多。而中國電視綜藝生產力的整體提高,也為原創節目的發展提供了動力,網路平臺的內容崛起也成為原創崛起的現實路徑。

但是也應該看到,當下的原創電視綜藝發展的還不夠充分,大量偽原創充斥其中,

而真正的原創節目還沒有規模化出現,原創節目的品質層次不齊,很多內容品質並不算上乘,中國綜藝節目的整體原創能力有待提高,而原創的生態和環境也需要被建設。

而未來,原創對於中國綜藝節目來說,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主題,原創的繁榮發展是一個目標也是一種趨勢。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國團隊自主開發主導和製作的原創節目品質或將得到進一步提高。

原創看上去一直都是一個緊迫但對行業來說又帶著一絲微妙色彩的詞彙,來自行業一線的節目製作人以及節目模式的研究人,到底如何看待中國綜藝節目的原創現實以及面臨的環境和待解的癥結?

“看電視”(ID:TVwatching)獨家專訪到八位業內人士,共同探討原創話題。

徐帆(華錄百納內容開發總經理):

中國原創節目還差一個真正的爆款,客戶至上等成掣肘因素

Q: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原創節目的發展現狀?

1、 中國原創節目,處於“差一個爆款”的階段,也是從量變轉向質變的膠著且焦灼的時期。

2、 中外節目時差已經消失,資料庫的使用和電視節的溝通,讓我們基本和全球同步。雖然依然有很多的“借鑒”節目,但中國節目業者在節目局部的創新或全新節目的開拓上,

已有戰績。

3、 隨著製作水準的提升和自主專業意識的增強,中國節目業者都至少在頭腦中有原創節目的意願和使命感。

4、 但整體上還差一個真正原創的爆款,來作為強心針和質變的起點,推動原創意識的真正落實,這是很現實的原因。

5、 只要行業不完全倒退萎縮,在2020年之前,可以看到一如當年模式節目爆炸式發展的原創節目盛況。

6、 對標海外同業,後發國家皆有從非原創到部分原創到原創為主的階段,比如韓國節目早期拷貝日本。

7、 對標其他行業,比如手機、高鐵,中國產品也是從大量模仿轉向了自主研發。

Q:您認為影響中國原創節目發展的因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解困之道?

1、第一個因素很現實,“客戶至上”,目前中國節目業大概是在全球最注重客戶的了。

客戶一般需要你在上專案前證明你的成功率,對得起他的投入。於是,一個在他國乃至全球被證明成功的模式,成為加持要因;另一方面,為什麼要用明星,也同理。

2、第二個因素是我國節目業者已從不瞭解全球節目迅速發展成太瞭解全球節目。

在和很多他國同業交流時,發覺“他們真沒我們瞭解全球節目情況”,但我們依然視閾太窄,從節目到節目,難免“致敬”某某模式。反觀發達業態下的業者,創意點更來自社會方方面面以及其他藝術門類(電影、戲劇等)。

3、第三個因素還是因為我國節目業者整體素質不高,文化產業其實是沒什麼文化的低門檻、各色人等彙集地。

綜上,為瞭解困,節目業能夠自主行為的,關鍵還是提升從業者素質和從業門檻,並有“超越節目去做節目”的意識,以及敢於“從0到1”去創新創業,而非你好我好,小富即安,風物長宜放眼量。

4、對比中外同業,國內節目業者在籌備項目時,不夠單純,在專業思行之外,太多的精力要放在政策、商務、統籌、聯絡等其他事務性工作上,難免力不從心、疲於奔命。

合心傳媒王征宇(《嚮往的生活》總導演):

中國綜藝處於組合創新階段,沒有市場化是瓶頸所在

Q: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原創節目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認為中國在經歷節目的第二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完全的引進和複製。第二個階段就是目前我們在經歷的這個階段,就是幾個不同的先進的節目形態,從不同的節目裡找出適合中國節目的點,叫組合創新階段。

第三個階段才是原創階段。

Q:您認為影響中國原創節目發展的因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解困之道?

所以說我們不能不會走路就想跑,不會跑就想飛,其實我們已經很快了,但是一個工業化體系的發展沒有二三十年是下不來的,我們目前在經歷的過程,日本和韓國都經歷過,但是我們整個工業化的體系都還比較落後。

在工業化體系,就是技術人員、專業人員的這種的缺失,第二個的流程的工業化體系不夠,就跟那個為什麼特效都要送到國外道理底是一樣。關鍵的原因是因為綜藝節目本身沒有太市場化。

制播分離的節目還是少,台裡還是掌握著大量的話語權。部分工種市場化,比如說攝像,後期,大量的導演、執行導演是沒有市場化的,所以沒有市場化,也就不可能做出市場規律,這個是它的瓶頸所在。

還有個問題就是其實中國綜藝節目主要的獲利途徑是通過廣告銷售。五個小時,那麼多個小時的價格越來越高。所以呢,導致這個節目的試錯成本越來越高,如果一旦做不好,就是花錢太多了,所以用國外已經有的成熟模式改改。

不管是跟藝人闡述還是客戶闡述都比較有的放矢,原創的這個風險就很大了,試錯成本誰來承擔,除非是體制內財大氣粗。沒有導演不會希望做一個新的東西,但是現實需要整體的水準啊,很多市場化體系的推進,隨著工業化體系的完善,然後原創才會慢慢的更好。

朱化凱(星馳傳媒CEO):

低俗化和低審美節目終將被拋棄,靠傳統思維做節目行不通了

Q: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原創節目的發展現狀?

從節目類型角度來看,垂直細分類和文化類內容集中爆發,是一個新的發展趨勢。

無論是《中國有嘻哈》《王者出擊》,還是《萌主來了》等一系列節目,最初都被定義為小眾內容,但從最終效果來看,不僅在各自的圈層內受到矚目外,而且成功的激發了大眾人群的圍觀。

這說明只要找准一個切入點,把垂直內容做到極致後,都有可能會激發一個龐大人群的關注。

另外近兩年開始頻繁的出現了文化類的爆款節目,如《朗讀者》《聲臨其境》《國家寶藏》等。這也可以說明觀眾審美提升的同時,小眾化和差異化內容的可開發空間非常的大,難點就在於如何把小眾的內容進行綜藝化的表達。

從製作角度來看,節目越來越趨於精品化。例如《爸爸去哪兒》的創意動畫,《中國有嘻哈》的劇集式表現手法、《王者出擊》裡遊戲還原特效。

可以看出無論是綜N代還是新生代節目,都在不斷創新的同時品質和標準也都在不斷的進行提升。所以,最終低俗化和低審美的粗製濫造節目終將會被觀眾和市場所拋棄。

Q:您認為影響中國原創節目發展的因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解困之道?

觀眾審美的提升和觀看習慣的變化對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人秀市場從最初資本介入帶來的快速發展,導致觀眾通過海量的內容洗禮,審美在不斷的快速提升,尤其是互聯網技術帶來的衝擊,導致觀眾收看行為也在發生著變化,對內容的自主選擇權越來越高,對節目的忠誠度越來越低。

而且隨著資本回歸冷靜後,製作人和製作團隊的壓力更大,究竟什麼樣的模式才能刺激到觀眾,什麼樣的內容才能引發群體共鳴。

顯然依靠傳統思維做節目已然行不通了,但是無論市場和觀眾如何變化,好的內容是永遠不會變的,而且一定是越接近和瞭解觀眾的製作團隊越容易成功。

田磊(深井文化董事長):

四大因素影響原創發展,素人強劇情紀錄片或佔據一席之地

Q: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原創節目的發展現狀?

中國節目還處在初級階段,原創節目還未有很好的土壤。

Q:您認為影響中國原創節目發展的因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解困之道?

1、 錢和時間

2、 寬容度高的環境(領導 媒體 觀眾 品牌 明星)

3、 有沒有大量有創造力的人

4、 行業的壓力和動力等等

首先,節目的屬性決定了其商品屬性,所以經濟環境決定了節目行業的發展, 因為無論是平臺自製還是制播分離,其成本的來源有且只有廣告費。

所以如果經濟復蘇,投入在行業裡的錢也會更多,平臺們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或者有使命感的領導出現,可能會願意花多時間和錢孵化一些項目。

第二 ,當年幾大電視臺崛起的最大原因也無非就是領導給的空間比較大,這個比較微妙,領導可有些難言之隱或者看領導想做什麼樣的領導,性格如何。如果掌握話語權的人的思想能更開放些,寬容度會高些。

中國人口基數,有本事的人多,創作歸根到底是個世界觀和表達的事,所以如果有更多複合型的人才加入,或者本身行業裡的人努力提升自己的複合能力,也有機會提升整體的創造性。

如果錢也多,領導們又寬容,那一線人員的思想壓力也小些,為了爭奪資源導致的彼此傾軋少點,整個創作氛圍會好些。BTW,我認為未來素人強劇情紀錄片可能會佔據一席之地。

孫凱(《三個院子》總導演、欣喜文化內容副總):

進入熱錢洶湧後的大浪淘沙階段,業內對真人秀理解有偏差

Q: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原創節目的發展現狀?

熱錢洶湧過後的大浪淘沙階段,留下的大都是多多少少懷揣著情懷及理想且相對有實力的公司和個人。

Q:您認為影響中國原創節目發展的因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解困之道?

1、 平臺廣告尚給予試錯的空間相對少。

2、 從業人員對於真人秀這個概念的理解有偏差。“真人秀”是相對真實的,針對絕對而言,藝人還有素人在節目中的真人秀狀態是節目組需要通過規則和狀態來營造的。

但這個行業裡面有一些節目組的操作方式是選擇提前告知藝人,藝人當作一個任務去完成,整個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是在演,假嗨,情緒非常不到位,也是斷的,整個人呈現出來的狀態非常糟糕。

3、 藝人配合程度。綜藝進入大片時代之後,成為了藝人另一塊重要的收入來源,市場不成熟,大家都在拼咖位,無序競爭,導致了藝人的投入程度相對於電影、電視劇偏低。

電影電視劇可能還會花時間讀讀劇本,而對於綜藝節目,甚至有的藝人連節目定位都不清楚就來了,導致執行過程中,節目組和藝人的溝成本很大。

4、 從業人員總體素質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2012年以前,電視臺基本上是以周播、日播節目為主,體量不大,有的時候甚至導演單兵作戰身兼攝像、音訊,燈光各種職務就能拍出一期還不錯的片子。

2012年以後進入季播綜藝節目時代之後,需要大兵團作戰,各個工種需要密切的配合,但是對於一個新興的行業來說是有困難的,於是大家開始拼團隊,拉人頭,對於一個專案來說甚至保證及格分都會有些吃力,好的策劃就是需要給力的執行,執行上的bug會在後期階段感覺特別遺憾。

5、 政策的風險。比如17年中韓關係受冷帶來的影響。

6、 對於節目組來說,一個專案從策劃到到執行到經歷找冠名、對接平臺,敲藝人,選擇供應商,拍攝錄製,商務執行各個階段,操盤的人要有經驗,最好懂節目,不懂也不是大問題。

找一個懂節目,瞭解節目現狀的人打配合,且充分放權(這個非常重要),另外建議資方有且只有一個,避免後期打架。

挑選好製作團隊,看總導演的專案背景,業務導向以及價值觀,因為每一個節目都會深深的打上總導演的烙印;

另外對於選擇什麼類型的節目類型作為原創的切口,建議切口一定要小,韓國節目就是常常日本節目的一個小點放大做成一檔節目,節目的差異化以及核心競爭力在哪裡,藝人為什麼要選擇上這麼一檔節目等等(除了拿錢砸之外的理由哦)。

李和平(濃眉毛製作聯合創始人):

探索更豐富的商業樣態和更精緻的垂直品類內容

Q:您認為影響中國原創節目發展的因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解困之道?

1、探索更豐富的商業樣態。

傳統的節目,商業邏輯很簡單:優質內容——流量——廣告變現。

但現在,有更多可能性。比如最近兩大平臺都在搞的偶像團體選秀。其韓國原版,最大突破就在於對產業新樣態的探索。

節目不再是核心產品,“結果”也就是那支偶像團體才是最終變現的方式所在。所以這個模式不單純是個節目,更是個商業項目,是社會事件,是文化消費品。自此,韓國的節目模式市場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品類。

說回國內,我們不僅有全球最有活力的市場,更有像優酷、騰訊視頻這樣的,以跨行業商業巨頭為背景的內容平臺,國內的節目製作人應該以更廣闊地胸懷,對更豐富的業態進行探索。

不同的出發點,自然會造就不同的內容形式。這對中國原創節目模式來說是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2、更精緻的垂直品類內容。

節目內容的網路觀看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習慣。主動觀看帶來的對節目內容主動選擇+消費升級時代+國民日益提升的生活水準=垂直品類內容的春天。

以前我們做電視節目,領導審片時候經常會說,這個內容老奶奶看不懂,所以不行。現在做網路端的垂直品類內容完全不是這樣,我就是要讓一部分人看不懂,這樣才能被另一部分看懂的人引為知己,帶來自發宣傳,成為在大眾中有影響力的垂直內容。

之前限於市場需求和製作體量,根本沒什麼精緻的垂直內容,這是一個很大的內容缺口,也是原創節目模式的機會所在。

彭侃(樂正傳媒副總裁):

中國原創節目發展仍處初級階段,原創的突破需機制改革

Q: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原創節目的發展現狀?

目前中國原創節目的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絕大部分成功的節目仍然是引進的海外模式或者是模仿海外節目。最讓人尷尬的是很多創作者還恬不知恥,公然宣稱抄襲海外節目模式的節目是原創。

好的現象是一些電視臺和製作人通過以往向海外學習的過程和自我摸索,慢慢地掌握了節目研發的方法。比如近期在央視播出《國家寶藏》,前期通過央視的創意大賽,前往英國的孵化和反復的修改,最終變成了一檔比較成熟的模式。

首先,白熱化競爭的格局下,各個平臺的領導者往往都想找成功的範本複製,而不太敢於試錯。其次,跟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有關,思維比較散點化,創意比較缺乏邏輯性和結構性。再者,不太尊重智慧財產權,缺乏對節目創意的保護機制。

要進行機制上的改革,例如英國之所以成為全球節目模式最發達的國家,是因為2003年英國通過了一項議案,規定製作公司為電視臺創意製作的節目,製作方有權保留模式版權及發行權,促使英國的獨立製作公司紛紛加大了創意研發上的投入和國際推廣。

另外,國外很多國家採用的新節目製作樣片及試播制度也值得借鑒。

馬忠君(模式研究人員):

中國節目還未引領創作潮流,版權問題是核心問題

Q: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原創節目的發展現狀?

現在目前是從開始的模仿時期、引進時期到創造時期,但是這個創造時期就可能沒有那麼顯著的代表節目,因為目前其實還是在歐美和韓國的發展潮流下。

我們的節目現在就是在中國落地的這麼一個產物,還不能說是我們在引領整個節目創作的潮流。

或者是從中國社會催生出來一種什麼樣的東西,你會發現其實我們真正的原創和好多談話節目,其實就是內容類別型的節目。這種類型的節目,其實更多地是以內容為催生,在format的這個層面意義上不大。

Q:您認為影響中國原創節目發展的因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解困之道?

我覺得核心問題是我們的版權是很大的問題,實際上我們還是把節目創意策劃和它應該享有版權之間做了割裂。

那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很難能夠保護節目的創意,並且其實是現在的創意的部分很難能拿到市場價值,只有節目成品之後才有市場流通的可能性。

所以說在創意這一部分,如果再跟市場之間沒有一個特別直接的回饋的話,那其實確實是不會有人在這方面投入那麼大的力量去做這件事的。所以說可以縱觀整個國際的模式產業的發展,其實它是跟整個的版權保護機制成長起來的。

今天的模式產業這麼大,其實是也是因為就是版權保護的一種規範,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另外一個就比如說我們一直在問說,為什麼中國沒有自己的那個format creator,就是模式研發的那種專業的人員,或者為什麼沒有自己的那種大的綜藝編劇。

因為其實中國市場比較大,專案很多的體量也很大。所以說我覺得可以有這個潛質做format creator的編劇的人,其實現在都在開公司在做製片人。

所以說現在也是這樣,就是說我們為什麼中國這個導演和編劇很難拆分出來做策劃和創意,就是有這樣的一個十幾年經驗的人,他可能不太會願意去做。

其實跟整個傳媒教育、我們的整個文化環境都有關係。這別的你也創造不出來,你不能要求你來創造電視節目吧,其實一樣的。

你的設計產品等其他的那些東西都沒有在世界上領先電視節目,作為一個整個文化的體現。那其實也很難說現在已經在引領。所以說我們不是獨立的,那可能有一天中國電影全球賣的時候,中國的節目模式也可以全球賣。

此文首發於北京台銳TV

對得起他的投入。於是,一個在他國乃至全球被證明成功的模式,成為加持要因;另一方面,為什麼要用明星,也同理。

2、第二個因素是我國節目業者已從不瞭解全球節目迅速發展成太瞭解全球節目。

在和很多他國同業交流時,發覺“他們真沒我們瞭解全球節目情況”,但我們依然視閾太窄,從節目到節目,難免“致敬”某某模式。反觀發達業態下的業者,創意點更來自社會方方面面以及其他藝術門類(電影、戲劇等)。

3、第三個因素還是因為我國節目業者整體素質不高,文化產業其實是沒什麼文化的低門檻、各色人等彙集地。

綜上,為瞭解困,節目業能夠自主行為的,關鍵還是提升從業者素質和從業門檻,並有“超越節目去做節目”的意識,以及敢於“從0到1”去創新創業,而非你好我好,小富即安,風物長宜放眼量。

4、對比中外同業,國內節目業者在籌備項目時,不夠單純,在專業思行之外,太多的精力要放在政策、商務、統籌、聯絡等其他事務性工作上,難免力不從心、疲於奔命。

合心傳媒王征宇(《嚮往的生活》總導演):

中國綜藝處於組合創新階段,沒有市場化是瓶頸所在

Q: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原創節目的發展現狀?

目前我認為中國在經歷節目的第二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是完全的引進和複製。第二個階段就是目前我們在經歷的這個階段,就是幾個不同的先進的節目形態,從不同的節目裡找出適合中國節目的點,叫組合創新階段。

第三個階段才是原創階段。

Q:您認為影響中國原創節目發展的因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解困之道?

所以說我們不能不會走路就想跑,不會跑就想飛,其實我們已經很快了,但是一個工業化體系的發展沒有二三十年是下不來的,我們目前在經歷的過程,日本和韓國都經歷過,但是我們整個工業化的體系都還比較落後。

在工業化體系,就是技術人員、專業人員的這種的缺失,第二個的流程的工業化體系不夠,就跟那個為什麼特效都要送到國外道理底是一樣。關鍵的原因是因為綜藝節目本身沒有太市場化。

制播分離的節目還是少,台裡還是掌握著大量的話語權。部分工種市場化,比如說攝像,後期,大量的導演、執行導演是沒有市場化的,所以沒有市場化,也就不可能做出市場規律,這個是它的瓶頸所在。

還有個問題就是其實中國綜藝節目主要的獲利途徑是通過廣告銷售。五個小時,那麼多個小時的價格越來越高。所以呢,導致這個節目的試錯成本越來越高,如果一旦做不好,就是花錢太多了,所以用國外已經有的成熟模式改改。

不管是跟藝人闡述還是客戶闡述都比較有的放矢,原創的這個風險就很大了,試錯成本誰來承擔,除非是體制內財大氣粗。沒有導演不會希望做一個新的東西,但是現實需要整體的水準啊,很多市場化體系的推進,隨著工業化體系的完善,然後原創才會慢慢的更好。

朱化凱(星馳傳媒CEO):

低俗化和低審美節目終將被拋棄,靠傳統思維做節目行不通了

Q: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原創節目的發展現狀?

從節目類型角度來看,垂直細分類和文化類內容集中爆發,是一個新的發展趨勢。

無論是《中國有嘻哈》《王者出擊》,還是《萌主來了》等一系列節目,最初都被定義為小眾內容,但從最終效果來看,不僅在各自的圈層內受到矚目外,而且成功的激發了大眾人群的圍觀。

這說明只要找准一個切入點,把垂直內容做到極致後,都有可能會激發一個龐大人群的關注。

另外近兩年開始頻繁的出現了文化類的爆款節目,如《朗讀者》《聲臨其境》《國家寶藏》等。這也可以說明觀眾審美提升的同時,小眾化和差異化內容的可開發空間非常的大,難點就在於如何把小眾的內容進行綜藝化的表達。

從製作角度來看,節目越來越趨於精品化。例如《爸爸去哪兒》的創意動畫,《中國有嘻哈》的劇集式表現手法、《王者出擊》裡遊戲還原特效。

可以看出無論是綜N代還是新生代節目,都在不斷創新的同時品質和標準也都在不斷的進行提升。所以,最終低俗化和低審美的粗製濫造節目終將會被觀眾和市場所拋棄。

Q:您認為影響中國原創節目發展的因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解困之道?

觀眾審美的提升和觀看習慣的變化對內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真人秀市場從最初資本介入帶來的快速發展,導致觀眾通過海量的內容洗禮,審美在不斷的快速提升,尤其是互聯網技術帶來的衝擊,導致觀眾收看行為也在發生著變化,對內容的自主選擇權越來越高,對節目的忠誠度越來越低。

而且隨著資本回歸冷靜後,製作人和製作團隊的壓力更大,究竟什麼樣的模式才能刺激到觀眾,什麼樣的內容才能引發群體共鳴。

顯然依靠傳統思維做節目已然行不通了,但是無論市場和觀眾如何變化,好的內容是永遠不會變的,而且一定是越接近和瞭解觀眾的製作團隊越容易成功。

田磊(深井文化董事長):

四大因素影響原創發展,素人強劇情紀錄片或佔據一席之地

Q: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原創節目的發展現狀?

中國節目還處在初級階段,原創節目還未有很好的土壤。

Q:您認為影響中國原創節目發展的因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解困之道?

1、 錢和時間

2、 寬容度高的環境(領導 媒體 觀眾 品牌 明星)

3、 有沒有大量有創造力的人

4、 行業的壓力和動力等等

首先,節目的屬性決定了其商品屬性,所以經濟環境決定了節目行業的發展, 因為無論是平臺自製還是制播分離,其成本的來源有且只有廣告費。

所以如果經濟復蘇,投入在行業裡的錢也會更多,平臺們為了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或者有使命感的領導出現,可能會願意花多時間和錢孵化一些項目。

第二 ,當年幾大電視臺崛起的最大原因也無非就是領導給的空間比較大,這個比較微妙,領導可有些難言之隱或者看領導想做什麼樣的領導,性格如何。如果掌握話語權的人的思想能更開放些,寬容度會高些。

中國人口基數,有本事的人多,創作歸根到底是個世界觀和表達的事,所以如果有更多複合型的人才加入,或者本身行業裡的人努力提升自己的複合能力,也有機會提升整體的創造性。

如果錢也多,領導們又寬容,那一線人員的思想壓力也小些,為了爭奪資源導致的彼此傾軋少點,整個創作氛圍會好些。BTW,我認為未來素人強劇情紀錄片可能會佔據一席之地。

孫凱(《三個院子》總導演、欣喜文化內容副總):

進入熱錢洶湧後的大浪淘沙階段,業內對真人秀理解有偏差

Q: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原創節目的發展現狀?

熱錢洶湧過後的大浪淘沙階段,留下的大都是多多少少懷揣著情懷及理想且相對有實力的公司和個人。

Q:您認為影響中國原創節目發展的因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解困之道?

1、 平臺廣告尚給予試錯的空間相對少。

2、 從業人員對於真人秀這個概念的理解有偏差。“真人秀”是相對真實的,針對絕對而言,藝人還有素人在節目中的真人秀狀態是節目組需要通過規則和狀態來營造的。

但這個行業裡面有一些節目組的操作方式是選擇提前告知藝人,藝人當作一個任務去完成,整個呈現出來的狀態就是在演,假嗨,情緒非常不到位,也是斷的,整個人呈現出來的狀態非常糟糕。

3、 藝人配合程度。綜藝進入大片時代之後,成為了藝人另一塊重要的收入來源,市場不成熟,大家都在拼咖位,無序競爭,導致了藝人的投入程度相對於電影、電視劇偏低。

電影電視劇可能還會花時間讀讀劇本,而對於綜藝節目,甚至有的藝人連節目定位都不清楚就來了,導致執行過程中,節目組和藝人的溝成本很大。

4、 從業人員總體素質還有很大的上升空間。2012年以前,電視臺基本上是以周播、日播節目為主,體量不大,有的時候甚至導演單兵作戰身兼攝像、音訊,燈光各種職務就能拍出一期還不錯的片子。

2012年以後進入季播綜藝節目時代之後,需要大兵團作戰,各個工種需要密切的配合,但是對於一個新興的行業來說是有困難的,於是大家開始拼團隊,拉人頭,對於一個專案來說甚至保證及格分都會有些吃力,好的策劃就是需要給力的執行,執行上的bug會在後期階段感覺特別遺憾。

5、 政策的風險。比如17年中韓關係受冷帶來的影響。

6、 對於節目組來說,一個專案從策劃到到執行到經歷找冠名、對接平臺,敲藝人,選擇供應商,拍攝錄製,商務執行各個階段,操盤的人要有經驗,最好懂節目,不懂也不是大問題。

找一個懂節目,瞭解節目現狀的人打配合,且充分放權(這個非常重要),另外建議資方有且只有一個,避免後期打架。

挑選好製作團隊,看總導演的專案背景,業務導向以及價值觀,因為每一個節目都會深深的打上總導演的烙印;

另外對於選擇什麼類型的節目類型作為原創的切口,建議切口一定要小,韓國節目就是常常日本節目的一個小點放大做成一檔節目,節目的差異化以及核心競爭力在哪裡,藝人為什麼要選擇上這麼一檔節目等等(除了拿錢砸之外的理由哦)。

李和平(濃眉毛製作聯合創始人):

探索更豐富的商業樣態和更精緻的垂直品類內容

Q:您認為影響中國原創節目發展的因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解困之道?

1、探索更豐富的商業樣態。

傳統的節目,商業邏輯很簡單:優質內容——流量——廣告變現。

但現在,有更多可能性。比如最近兩大平臺都在搞的偶像團體選秀。其韓國原版,最大突破就在於對產業新樣態的探索。

節目不再是核心產品,“結果”也就是那支偶像團體才是最終變現的方式所在。所以這個模式不單純是個節目,更是個商業項目,是社會事件,是文化消費品。自此,韓國的節目模式市場出現了一個全新的品類。

說回國內,我們不僅有全球最有活力的市場,更有像優酷、騰訊視頻這樣的,以跨行業商業巨頭為背景的內容平臺,國內的節目製作人應該以更廣闊地胸懷,對更豐富的業態進行探索。

不同的出發點,自然會造就不同的內容形式。這對中國原創節目模式來說是個前所未有的機遇。

2、更精緻的垂直品類內容。

節目內容的網路觀看成為越來越多人的習慣。主動觀看帶來的對節目內容主動選擇+消費升級時代+國民日益提升的生活水準=垂直品類內容的春天。

以前我們做電視節目,領導審片時候經常會說,這個內容老奶奶看不懂,所以不行。現在做網路端的垂直品類內容完全不是這樣,我就是要讓一部分人看不懂,這樣才能被另一部分看懂的人引為知己,帶來自發宣傳,成為在大眾中有影響力的垂直內容。

之前限於市場需求和製作體量,根本沒什麼精緻的垂直內容,這是一個很大的內容缺口,也是原創節目模式的機會所在。

彭侃(樂正傳媒副總裁):

中國原創節目發展仍處初級階段,原創的突破需機制改革

Q: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原創節目的發展現狀?

目前中國原創節目的發展還處在初級階段,絕大部分成功的節目仍然是引進的海外模式或者是模仿海外節目。最讓人尷尬的是很多創作者還恬不知恥,公然宣稱抄襲海外節目模式的節目是原創。

好的現象是一些電視臺和製作人通過以往向海外學習的過程和自我摸索,慢慢地掌握了節目研發的方法。比如近期在央視播出《國家寶藏》,前期通過央視的創意大賽,前往英國的孵化和反復的修改,最終變成了一檔比較成熟的模式。

首先,白熱化競爭的格局下,各個平臺的領導者往往都想找成功的範本複製,而不太敢於試錯。其次,跟中國人的思維習慣有關,思維比較散點化,創意比較缺乏邏輯性和結構性。再者,不太尊重智慧財產權,缺乏對節目創意的保護機制。

要進行機制上的改革,例如英國之所以成為全球節目模式最發達的國家,是因為2003年英國通過了一項議案,規定製作公司為電視臺創意製作的節目,製作方有權保留模式版權及發行權,促使英國的獨立製作公司紛紛加大了創意研發上的投入和國際推廣。

另外,國外很多國家採用的新節目製作樣片及試播制度也值得借鑒。

馬忠君(模式研究人員):

中國節目還未引領創作潮流,版權問題是核心問題

Q:如何看待目前中國原創節目的發展現狀?

現在目前是從開始的模仿時期、引進時期到創造時期,但是這個創造時期就可能沒有那麼顯著的代表節目,因為目前其實還是在歐美和韓國的發展潮流下。

我們的節目現在就是在中國落地的這麼一個產物,還不能說是我們在引領整個節目創作的潮流。

或者是從中國社會催生出來一種什麼樣的東西,你會發現其實我們真正的原創和好多談話節目,其實就是內容類別型的節目。這種類型的節目,其實更多地是以內容為催生,在format的這個層面意義上不大。

Q:您認為影響中國原創節目發展的因素是什麼?有沒有什麼解困之道?

我覺得核心問題是我們的版權是很大的問題,實際上我們還是把節目創意策劃和它應該享有版權之間做了割裂。

那如果在這樣的情況下,其實很難能夠保護節目的創意,並且其實是現在的創意的部分很難能拿到市場價值,只有節目成品之後才有市場流通的可能性。

所以說在創意這一部分,如果再跟市場之間沒有一個特別直接的回饋的話,那其實確實是不會有人在這方面投入那麼大的力量去做這件事的。所以說可以縱觀整個國際的模式產業的發展,其實它是跟整個的版權保護機制成長起來的。

今天的模式產業這麼大,其實是也是因為就是版權保護的一種規範,我覺得這個是一個很嚴重的問題。

另外一個就比如說我們一直在問說,為什麼中國沒有自己的那個format creator,就是模式研發的那種專業的人員,或者為什麼沒有自己的那種大的綜藝編劇。

因為其實中國市場比較大,專案很多的體量也很大。所以說我覺得可以有這個潛質做format creator的編劇的人,其實現在都在開公司在做製片人。

所以說現在也是這樣,就是說我們為什麼中國這個導演和編劇很難拆分出來做策劃和創意,就是有這樣的一個十幾年經驗的人,他可能不太會願意去做。

其實跟整個傳媒教育、我們的整個文化環境都有關係。這別的你也創造不出來,你不能要求你來創造電視節目吧,其實一樣的。

你的設計產品等其他的那些東西都沒有在世界上領先電視節目,作為一個整個文化的體現。那其實也很難說現在已經在引領。所以說我們不是獨立的,那可能有一天中國電影全球賣的時候,中國的節目模式也可以全球賣。

此文首發於北京台銳T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