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人物|聽8位專家談中國麻醉好聲音

“宗俊琳 熊文爽·志同道合 發出中國麻醉好聲音,[543].醫師報,2018-4-5

於布為 教授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 候任會長

上海市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 於布為

人文關懷:不忘麻醉醫生的勞動安全

“前兩年,麻醉科醫生猝死事件頻頻發生,我在上海推動制定了一個麻醉科醫生勞動保護條例的草案。”現任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候任會長和上海市麻醉醫師協會會長的于布為說,“條件暫時可能還不成熟!”

他不厭其煩地推廣這一條例,

呼籲大家一起努力!他說,手術室本身就是一個高污染的工作環境。麻醉藥物在應用過程中會不斷洩露麻醉氣體。而一般的新風系統並不能像麻醉廢氣過濾系統那樣有效地吸附和排出麻醉氣體,這對於麻醉科醫生的身體健康一定是有害的!

針對更多具體的細節和問題,於布為還在摸索,希望建構一個成型的保護方式,包括處理手術電刀切皮和脂肪組織時產生的強致癌煙霧,

移動X射線機的輻射等,以制定一套科學、有效的手術室環境保護條例。在今年的年會上,他計畫支持一家國產公司研發的專門吸附手術室麻醉污染氣體的裝置的宣傳,並進行下一步的推廣。

談及今年年會上的“精確麻醉”這一精彩專題版塊,於布為說這是為未來的麻醉學科發展準備的。近十幾年間,我國麻醉的臨床技能幾乎與西方發達國家持平,

某些領域甚至高出西方發達國家。據統計,我國的麻醉臨床相關的死亡率僅為十萬分之一。在這樣的基礎上,於布為希望更進一步提高麻醉的臨床效果,做到“精確麻醉”。

“也許,未來的麻醉科醫生的很多精確治療將被機器人所替代。而麻醉科醫生將騰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來做治療方式的研究。”

方向明 教授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

浙江大學醫學院 方向明

醫師培訓:推進學科專業化和均質化

“一群志同道合、熱愛麻醉學科事業的朋友們,共謀並推進這項有意義的工作,將有益於麻醉學科人才短缺問題的解決。”這是負責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重症學組工作和專科醫師規範化培訓工作的副會長方向明的由衷心聲。

方向明認為應該重視並梳理麻醉重症醫學領域中重要知識和概念的科普,比如在老百姓當中普及心肺復蘇並跟蹤調研其普及程度,自動除顫儀在公共場所中是否能夠得以廣泛的應用。

而對於中國醫師協會另一項重要工作——畢業後教育,也是方向明副會長工作中的重中之重。通常,麻醉醫生工作量大,過度勞累,必然會影響其專業內涵的提升。在去年,方向明副會長邀請了多學科專家圍繞“危機事件防治”的主題進行全鏈條討論,並完成了虛擬模擬書籍的編寫,最近已計畫正式出版。

2017年,國家啟動了心血管、神經外科、呼吸危重症等3個專科培訓試點工作。加強麻醉學科師資隊伍建設,是確保和提升各基地培訓品質的核心。方向明去年申請了相關專培項目,繼續更新麻醉學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進一步推動專科醫生學習的體系化,建立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

郭曲練 教授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郭曲練

基層建設:精准扶貧 麻醉專科醫聯體

“這個活動前期足足準備了近半年時間!”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郭曲練談及他負責的2017年基層醫院建設工作,禁不住感慨道。他提到的“這個活動”,是協會實施的重要工作之一。2017年12月22日,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米衛東會長等成功策劃實施了“精准扶貧—麻醉專科醫聯體”建設項目啟動活動。

為回應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與“精准扶貧”的號召,提高貧困地區的醫療服務水準,國內200多家大型三甲醫院麻醉科計畫對口學術幫扶800多家貧困縣級醫院麻醉科,開展醫師培訓、學術交流、病例討論、學科建設指導等活動。千家醫院心手相連,讓更多的患者感知舒適醫療,給每一個需要救治的生命以光輝和尊嚴。郭曲練副會長主持了啟動儀式。

“通過大醫院麻醉科與貧困地區麻醉科的點對點幫扶,可以逐步提高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技術水準,從而促進當地醫院整體醫療水準的提高,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在米衛東會長的帶動下,活動得到了國家衛計委、扶貧辦、中國醫師協會以及一些熱心企業大力支持,並升級為麻醉專科醫聯體活動。

活動引起了國家層面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為在全國推行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麻醉學醫師分會成立了有14名常委委員參加的督導小組,由米衛東會長領導,郭曲練副會長負責,每個大區配備1-2位督導,專人督促和推進活動的進程。目前該專案推動情況滿意。

郭向陽 教授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郭向陽

對外交流:請進來 走出去 提高競爭力

“近年來,麻醉學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理念不斷湧現。只有加強國際之間的交流合作,才能促進我國麻醉學的不斷發展進步,為實現全民健康戰略保駕護航。”中國醫師協會麻醉醫師分會副會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郭向陽教授表示,通過國際交流及合作,可以學習和借鑒國際上先進的麻醉學科發展經驗,在醫師培訓、維權、自律、協會建設等方面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麻醉學發展體系及麻醉科醫師隊伍建設路徑。

據郭向陽教授介紹,目前,我國對外交流合作的方式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方式開展。首先,以“請進來”的方式開展學術及人文交流活動,學習借鑒國際麻醉學領域的最新理念與技術;其次,以“走出去”的形式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開展合作項目及醫師培訓,展示中國麻醉科醫師的新技術、新理念、臨床經驗及研究成果和精神風貌,提高中國麻醉學科的國際競爭實力。

“CAA將充分利用廣大委員單位在國際交流中的廣泛性和規模效應,把國際交流工作真正落實到提升麻醉學科臨床服務能力和學科整體水準工作中去,大力加強我國基層醫師的培訓,努力為全國麻醉醫師提供對外交流的平臺,分享先進技術理論,探索我國麻醉學科均質化發展的具體措施。”郭向陽教授說。

李天佐 教授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 李天佐

新聞宣傳:營造麻醉學宣傳“文化”

歷年來,麻醉醫師分會一直都非常重視宣傳工作,李天佐副會長在此基礎上,希望更深、更廣地繼續延伸、發展分會的宣傳工作。而營造出麻醉學醫師分會有目標、有組織的宣傳文化和宣傳攻勢,正是他履行分管宣傳工作的重要目標。

米衛東會長上任工作以來,對於宣傳工作非常重視,宣傳的節奏一直非常緊湊,沒有中斷,幾乎環環相扣,逐漸營造出麻醉學醫師分會有目標、有組織的宣傳文化和宣傳風氣。

在宣傳工作的形式上,進一步明確和規範了麻醉學醫師分會的主流宣傳平臺,完善了“三位一體”的宣傳架構,包括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的網站、公眾號、APP,進一步密切了與新華網等國家級媒體平臺的合作,在更高層面上拓展了宣傳管道。

在宣傳隊伍建設上,進一步強化組建了麻醉學醫師分會的宣傳隊伍——CAA宣傳小組,為下一步有組織、有目標的宣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組織基礎。

另外,分會宣傳工作還開展了“讓麻醉走近老百姓”等科普活動,通過主流管道發出主流聲音,將各地區麻醉醫師的工作狀況、職業精神等在主流媒體的平臺上得以展示,讓他們的聲音得以傳達,心靈得以鼓舞,真正感受到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就是他們的“家”。

劉克玄 教授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劉克玄

科研指導:基礎培訓和科研兩手抓

在任何一個組織,青年的培訓和科研工作的開展都是極其重要的,CAA分會一直不遺餘力地培養青年麻醉醫師,“主要分為兩條支線,一是以全國中青年麻醉醫師為主體,進行基礎教育培訓,提升規範化診療技術;二是以CAA青年委員為主體,定期舉辦培訓活動,開展演講比賽、辯論賽等賽事,讓青年麻醉醫師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天分,為分會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據瞭解,分會於2017年11月3日成立了CAA科研工作委員會,劉克玄擔任主委,委員會旨幫助青年麻醉醫師提高科研水準,為提高我國麻醉學科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服務。“經過全體委員研究討論,科研工作委員會主要有三個任務:首先,為麻醉醫師進行科研方法培訓。主要以‘招進來’‘走出去’為抓手,先在全國範圍內召集學員進行培訓、再組織專家教授下基層,為基層醫師培訓科研方法,助力基層科研;其次,整合優化麻醉科研資源。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醫院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科研資源分佈不均,委員會將通過整合優化,開創小型科研論壇,突破科研熱點,形成科研共識;最後,委員會將針對臨床問題,開展多中心研究。”劉克玄說。

繆長虹 教授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繆長虹

法律維權:給予及時有力的法律援助

“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在總會已設立法律事務部的情況下,麻醉學醫師分會(CAA,下同)還要組建一個法律援助工作委員會?”面對疑問,分管該委員會工作的副會長繆長虹侃侃而談。首先,在定位上,中國醫師協會與中華醫學會有著本質的區別:醫學會重在學術引領、交流、進步與提高,而醫師協會的主要職責是 “服務、協調、維權、自律、監督、管理”,它更關注醫師的培訓,尤其是法律意識、職業道德的培養。

CAA在米衛東會長的大力推動下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委員會,希望通過對全國選拔的中青年麻醉人才進行醫事法律知識的集中培訓,建立一支既精通麻醉業務、又瞭解醫事法律知識的精英團隊。當周圍麻醉醫生遇到困難、孤立無援、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的時候,給予他們必要的援助。

在過去的一年裡,在米會長親自組織下,法律援助工作委員會先後開展了三期醫事法律培訓,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與此同時,繆長虹副會長還負責分會的會員發展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會員發展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數量激增150%,在總會各專科分會中位居前三甲,得到總會領導的高度肯定!

鄭宏 教授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鄭宏

科普繼教:帶你走進麻醉世界

早在2014年10月,鄭宏教授曾經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過一本響噹噹的麻醉學科科普書籍《帶你走進麻醉世界》。它以質樸、通俗易懂的語言,配之以生動逼真的漫畫,拉近了麻醉醫生與患者的距離,並為醫患關係的和諧增添正能量。

2017年底,鄭宏副會長帶領團隊發佈了中國首部原創麻醉科普動畫片——《帶你走進麻醉世界之“麻的放心、醉的舒心”》,以通俗的語言結合卡通動畫,真實展現了麻醉醫生和手術麻醉。從術前訪視、術中生命體征監護到術後不良反應和併發症,系統地解答了患者普遍關心的麻醉問題,將“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的認知普及深入到老百姓心中——原來,麻醉不僅僅是打一針那麼簡單。

2018年,鄭宏副會長計畫開展“18個縣走基層”活動,提高基層麻醉醫生的技術水準和能力,確實加強基層麻醉學科的發展,最終保證基層麻醉科室的安全和品質。“在培訓中,我們儘量將麻醉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帶進基層,同時也為麻醉醫生的科研工作展開必要的培訓,包括如何撰寫標書、如何撰寫SCI論文等。”

《醫師報》4月5日9版

往期回顧

編輯: 畢雪立 值班:裘佳

在去年,方向明副會長邀請了多學科專家圍繞“危機事件防治”的主題進行全鏈條討論,並完成了虛擬模擬書籍的編寫,最近已計畫正式出版。

2017年,國家啟動了心血管、神經外科、呼吸危重症等3個專科培訓試點工作。加強麻醉學科師資隊伍建設,是確保和提升各基地培訓品質的核心。方向明去年申請了相關專培項目,繼續更新麻醉學科的教育理念和方法,進一步推動專科醫生學習的體系化,建立完整的學科知識體系。

郭曲練 教授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

中南大學湘雅醫院 郭曲練

基層建設:精准扶貧 麻醉專科醫聯體

“這個活動前期足足準備了近半年時間!”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郭曲練談及他負責的2017年基層醫院建設工作,禁不住感慨道。他提到的“這個活動”,是協會實施的重要工作之一。2017年12月22日,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米衛東會長等成功策劃實施了“精准扶貧—麻醉專科醫聯體”建設項目啟動活動。

為回應國家“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與“精准扶貧”的號召,提高貧困地區的醫療服務水準,國內200多家大型三甲醫院麻醉科計畫對口學術幫扶800多家貧困縣級醫院麻醉科,開展醫師培訓、學術交流、病例討論、學科建設指導等活動。千家醫院心手相連,讓更多的患者感知舒適醫療,給每一個需要救治的生命以光輝和尊嚴。郭曲練副會長主持了啟動儀式。

“通過大醫院麻醉科與貧困地區麻醉科的點對點幫扶,可以逐步提高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技術水準,從而促進當地醫院整體醫療水準的提高,更好地為患者服務。”在米衛東會長的帶動下,活動得到了國家衛計委、扶貧辦、中國醫師協會以及一些熱心企業大力支持,並升級為麻醉專科醫聯體活動。

活動引起了國家層面主流媒體的廣泛關注,為在全國推行奠定了良好基礎。目前,麻醉學醫師分會成立了有14名常委委員參加的督導小組,由米衛東會長領導,郭曲練副會長負責,每個大區配備1-2位督導,專人督促和推進活動的進程。目前該專案推動情況滿意。

郭向陽 教授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

北京大學第三醫院 郭向陽

對外交流:請進來 走出去 提高競爭力

“近年來,麻醉學發展日新月異,新技術、新理念不斷湧現。只有加強國際之間的交流合作,才能促進我國麻醉學的不斷發展進步,為實現全民健康戰略保駕護航。”中國醫師協會麻醉醫師分會副會長、北京大學第三醫院郭向陽教授表示,通過國際交流及合作,可以學習和借鑒國際上先進的麻醉學科發展經驗,在醫師培訓、維權、自律、協會建設等方面探索具有中國特色的麻醉學發展體系及麻醉科醫師隊伍建設路徑。

據郭向陽教授介紹,目前,我國對外交流合作的方式通過“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方式開展。首先,以“請進來”的方式開展學術及人文交流活動,學習借鑒國際麻醉學領域的最新理念與技術;其次,以“走出去”的形式參加國際學術會議,開展合作項目及醫師培訓,展示中國麻醉科醫師的新技術、新理念、臨床經驗及研究成果和精神風貌,提高中國麻醉學科的國際競爭實力。

“CAA將充分利用廣大委員單位在國際交流中的廣泛性和規模效應,把國際交流工作真正落實到提升麻醉學科臨床服務能力和學科整體水準工作中去,大力加強我國基層醫師的培訓,努力為全國麻醉醫師提供對外交流的平臺,分享先進技術理論,探索我國麻醉學科均質化發展的具體措施。”郭向陽教授說。

李天佐 教授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世紀壇醫院 李天佐

新聞宣傳:營造麻醉學宣傳“文化”

歷年來,麻醉醫師分會一直都非常重視宣傳工作,李天佐副會長在此基礎上,希望更深、更廣地繼續延伸、發展分會的宣傳工作。而營造出麻醉學醫師分會有目標、有組織的宣傳文化和宣傳攻勢,正是他履行分管宣傳工作的重要目標。

米衛東會長上任工作以來,對於宣傳工作非常重視,宣傳的節奏一直非常緊湊,沒有中斷,幾乎環環相扣,逐漸營造出麻醉學醫師分會有目標、有組織的宣傳文化和宣傳風氣。

在宣傳工作的形式上,進一步明確和規範了麻醉學醫師分會的主流宣傳平臺,完善了“三位一體”的宣傳架構,包括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的網站、公眾號、APP,進一步密切了與新華網等國家級媒體平臺的合作,在更高層面上拓展了宣傳管道。

在宣傳隊伍建設上,進一步強化組建了麻醉學醫師分會的宣傳隊伍——CAA宣傳小組,為下一步有組織、有目標的宣傳工作打下了良好的組織基礎。

另外,分會宣傳工作還開展了“讓麻醉走近老百姓”等科普活動,通過主流管道發出主流聲音,將各地區麻醉醫師的工作狀況、職業精神等在主流媒體的平臺上得以展示,讓他們的聲音得以傳達,心靈得以鼓舞,真正感受到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就是他們的“家”。

劉克玄 教授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 劉克玄

科研指導:基礎培訓和科研兩手抓

在任何一個組織,青年的培訓和科研工作的開展都是極其重要的,CAA分會一直不遺餘力地培養青年麻醉醫師,“主要分為兩條支線,一是以全國中青年麻醉醫師為主體,進行基礎教育培訓,提升規範化診療技術;二是以CAA青年委員為主體,定期舉辦培訓活動,開展演講比賽、辯論賽等賽事,讓青年麻醉醫師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華和天分,為分會未來的發展奠定基礎。”

據瞭解,分會於2017年11月3日成立了CAA科研工作委員會,劉克玄擔任主委,委員會旨幫助青年麻醉醫師提高科研水準,為提高我國麻醉學科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服務。“經過全體委員研究討論,科研工作委員會主要有三個任務:首先,為麻醉醫師進行科研方法培訓。主要以‘招進來’‘走出去’為抓手,先在全國範圍內召集學員進行培訓、再組織專家教授下基層,為基層醫師培訓科研方法,助力基層科研;其次,整合優化麻醉科研資源。我國地域遼闊,不同地區、醫院之間存在較大差距,科研資源分佈不均,委員會將通過整合優化,開創小型科研論壇,突破科研熱點,形成科研共識;最後,委員會將針對臨床問題,開展多中心研究。”劉克玄說。

繆長虹 教授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

復旦大學附屬腫瘤醫院 繆長虹

法律維權:給予及時有力的法律援助

“很多人都很好奇,為什麼在總會已設立法律事務部的情況下,麻醉學醫師分會(CAA,下同)還要組建一個法律援助工作委員會?”面對疑問,分管該委員會工作的副會長繆長虹侃侃而談。首先,在定位上,中國醫師協會與中華醫學會有著本質的區別:醫學會重在學術引領、交流、進步與提高,而醫師協會的主要職責是 “服務、協調、維權、自律、監督、管理”,它更關注醫師的培訓,尤其是法律意識、職業道德的培養。

CAA在米衛東會長的大力推動下成立了法律援助工作委員會,希望通過對全國選拔的中青年麻醉人才進行醫事法律知識的集中培訓,建立一支既精通麻醉業務、又瞭解醫事法律知識的精英團隊。當周圍麻醉醫生遇到困難、孤立無援、合法權益得不到保障的時候,給予他們必要的援助。

在過去的一年裡,在米會長親自組織下,法律援助工作委員會先後開展了三期醫事法律培訓,取得了圓滿的成功。

與此同時,繆長虹副會長還負責分會的會員發展工作。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會員發展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數量激增150%,在總會各專科分會中位居前三甲,得到總會領導的高度肯定!

鄭宏 教授

中國醫師協會麻醉學醫師分會副會長

新疆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 鄭宏

科普繼教:帶你走進麻醉世界

早在2014年10月,鄭宏教授曾經由科學出版社出版過一本響噹噹的麻醉學科科普書籍《帶你走進麻醉世界》。它以質樸、通俗易懂的語言,配之以生動逼真的漫畫,拉近了麻醉醫生與患者的距離,並為醫患關係的和諧增添正能量。

2017年底,鄭宏副會長帶領團隊發佈了中國首部原創麻醉科普動畫片——《帶你走進麻醉世界之“麻的放心、醉的舒心”》,以通俗的語言結合卡通動畫,真實展現了麻醉醫生和手術麻醉。從術前訪視、術中生命體征監護到術後不良反應和併發症,系統地解答了患者普遍關心的麻醉問題,將“外科醫生治病、麻醉醫生保命”的認知普及深入到老百姓心中——原來,麻醉不僅僅是打一針那麼簡單。

2018年,鄭宏副會長計畫開展“18個縣走基層”活動,提高基層麻醉醫生的技術水準和能力,確實加強基層麻醉學科的發展,最終保證基層麻醉科室的安全和品質。“在培訓中,我們儘量將麻醉基本知識、基本理論帶進基層,同時也為麻醉醫生的科研工作展開必要的培訓,包括如何撰寫標書、如何撰寫SCI論文等。”

《醫師報》4月5日9版

往期回顧

編輯: 畢雪立 值班:裘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