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一念無明》生活虐你千百遍 抹幹眼淚擼起袖子還得幹

一念無明是來自佛教的用詞,大乘佛法把無明分成兩個部分:一念無明,無始無明。其中,一念無明包括四種:“見、欲、色、有”四種住地煩惱。一念無明是阿賴耶識從無始劫以來累積留存下來的。

一念無明無始有終,是眾生輪回的原因,斷盡一念無明,就斷了輪回的種子,舍報後可以取涅盤。

作為佛教的專業名詞,理解起來的確是非常的深奧,但是搞清楚了“見、欲、色、有”四種煩惱,也就能夠很好的觀看本片了。作為近期被熱評的中國香港電影,

《一念無明》受到了高度評價。16天拍攝,200萬成本,這樣的“非主流”作品,獲得的是觀眾口碑,失意的則是票房。從筆者所在武漢情況看,各家院線的此片安排並不多。

影片講述了一個可憐的香港家庭故事,聚焦神經病人阿東的家庭,再次引發社會對於神經病人這個群體,

以及基層普通人家生活的關注。當然,面對人生的種種煩惱,是選擇生世輪回,還是涅槃重生,也都是每個人需要思考的。

曾志偉飾演阿東的父親大海,這是出身底層民眾的代表。當年,阿東媽媽和大海並非是同一個世界人,但是陰差陽錯的兩人還是走到一起。

不過,兩個人依然存在摩擦,大海憤然對於家庭不聞不問,這也埋下了和兩個孩子仇恨的種子。

阿東本身是病人,況且生活還不如意,借貸瞎搞,埋下隱患。阿東對於失禁的媽媽還是很照顧,但是一次意外的事件,讓他親手殺死了母親。一個本來還能維繫的家庭,陷入了苦痛中。

這種痛楚,來自自身,也來自外界。在母親被殺之後,阿東和父親重新住到一起,可惜並不對付,而周圍的鄰居也是擔心阿東會病發,可能會傷害到自己。

包括父親黃大海在內,幾乎所有人都嫌棄阿東,但是在確認小兒子指望不上後,黃大海還是決定幫助阿東走出困境。這種選擇其實是無奈的,沒有其他的選擇項,最後的答案被迫選出。


所以,雖然最後結果還算比較滿意,但是在溫情的背後,還是暗藏淒涼。

生活本是美好的,但是痛苦悲慘也時時相隨,片中出現的人物,幾乎沒有一個好的。影片改寫自真實的新聞事件,這或許也是對於社會的一種鞭笞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