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古書和佛經比成功學有用多了——關於如何“成功”的小感悟!

《紅樓夢》裡有一首詞《西江月》,開頭就是“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寫的是賈寶玉對於愛情的執著,情到深處自然癲狂,多情種子不止賈寶玉,人心皆是如此。

細想,無論是古代修身養性的書籍,還是現在心靈雞湯的網文,或是西方心理研究的結論,人若是想要往好的結果發展,必須要懂得兩個字——“心”和“靜”!

心有千變萬化,老子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佛家講攀緣,其實都可以套用在人心的種種幻化上。人心粗講就是念頭,念起念滅,緣起緣滅,生生滅滅,因此生死疲勞!

對於如機器般狂轉不止的念頭如何清淨呢?佛經有一句話,“狂心即歇、歇即菩提”,

首先是要覺悟到了自心的不安,再接著試著想著讓心靜下來,心的最佳狀態就是靜,也就是《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皆為夢幻泡影,《大學》所說知之而後止,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再接著就是靜而後安,安而後能慮,慮之後就是得了,這比什麼鼓吹“金錢美女”得成功學智慧多了,滿心貪嗔的狂人,往往只是橫衝直撞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