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中國第一刀 “板耕齋”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介紹

中國報導訊 時間重播: 2010年11月8日地點:江蘇省無錫太湖國際博覽中心;在國家智慧財產權局主辦的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鄒氏兄弟以板雕王羲之《蘭亭序》、八大山人《弇州山人詩》、張旭《古詩四帖》、三希法寶《快雪時晴帖》、《中秋帖》、《伯遠帖》等作品經大會評審委員會綜合評定。

鄒雙印、鄒雙勇“板耕齋”匾額書法板雕榮獲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金獎。“勾形刀法”技藝的獨創性獲國家科技部查新認證。消息傳出,轟動了江西安義……

“板耕齋”匾額書法板雕榮獲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金獎

江西安義是著名的雕刻之鄉、詩詞之鄉、嗩呐之鄉、鋁材之鄉,地處南昌西郊,坐落在風景秀麗的西山腳下。海昏候劉賀選“地義人安”之地建立海昏縣,此地,堪稱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曾出現過馳名江南的凝集贛商文化的千年古村;被慈禧太后御筆為“龍安昭佑”、頗具傳奇色彩的聖水堂;明朝宰相謝懿夔;民國時期東北九省行轅主任熊式輝;譽滿江南的黃洲雷湖書院的著名詩人“安義四洪”;“世大夫第”中國書協副主席黃亮……

千年古縣江西安義

“板耕齋”安義匾額書法雕刻技藝傳承人,鄒雙印生於1963年,大專學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江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西省鄒氏兄弟匾額書法雕刻技能大師工作室技能大師、江西省技術能手、高級技師、南昌市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南昌市農村新型實用人才、南昌市傳統工藝美術大師、南昌市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安義文聯常委、安義書畫雕刻藝術研究會會長、鼎湖柏樹小學校長。

傳承人鄒雙勇生於1965年,大專學歷,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江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協會會員、江西省工藝美術學會會員,江西省鄒氏兄弟匾額書法雕刻技能大師工作室技能大師、江西省技術能手、高級技師、南昌市十大最美基層文化工作者之首、江西省十大最美基層文化工作者之首、南昌市傳統工藝美術大師、南昌市民間工藝美術大師、南昌市民間文藝家協會理事、安義書畫雕刻藝術研究會副會長、鼎湖清坪小學校長。

“板耕齋”安義匾額書法雕刻技藝傳承人鄒雙印母親周淑香學習書法、繪畫、金石篆刻、拓印。青年時期,足跡神州名勝之地,拓印了許多珍貴匾額、碑文書法資料,同時向各地民間藝人求教。特別是在匾額書法雕刻藝術上,獨創平面白文“勾形刀法”,改變了傳統刀法筆劃,兩側正切切面小,槽內較暗,藝術感染力不強的缺陷。該刀法與傳統的平面白文“V”形刀法相比極大限度地把切面表現出來。另外,由於刀法特點,能把刀法的“飛白”、“折皺”等從紙上移到木板上,而且能把粗細與輕重筆劃以刀刻深淺再現,同時還能還原運筆使轉與折皺,從作品中可以體會到毛筆書寫時運筆的情境,呈現的線條就像“動態的書法”,並將原作的形、神、意、勢及書法家飽含在墨韻中的情感更加傳神地表現出來。書法和水墨畫雕刻模擬拓印的工藝特徵是:把歷史名家傳世珍作反刻在木板上,然後用類似原作的宣紙、墨汁和印泥拓印,拓印作品與原作相比有異曲同工之美,再現精品佳作的藝術神彩。鄒氏板雕書畫法線條自然流美刀刻精到,複製形象逼真,可謂刀中見筆,氣韻生動堪稱板雕書法的傑作,引人細細觀味。

鄒氏百年匾額——板耕齋(皇清咸豐八年歲在戊午冬月吉旦鄒公立)

鄒氏老宅基地百年石刻——板耕齋(清道光十年春吉旦)

鄒氏百年老匾額

鄒氏百年老匾額

鄒氏百年老匾額

經過鄒氏兄弟的傳承與創新,板耕齋書畫雕刻工藝特色,有“二大類十大特色”。

二大類:一是刀筆書法;二是雕版書法及雕版寫意畫拓印。十大特色:一是匾額刀筆書法特色;二是烏木刀筆書法擺件特色;三是刀筆書法鎮紙特色;四是根兜刀筆書法特色;五是茶台刀筆書法茶詩特色;六是佛經刀筆書法特色;七是陶瓷刀筆書法特色;八是水墨寫意版畫模擬拓印特色;九是雕版書法模擬拓印特色;十是雕版書法手工苧麻布拓印特色。“二大類十大特色”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二大類

(一)刀筆書法

“刀筆書法”特徵是:刀鋒隨著筆鋒轉,筆尖行處與筆肚行處刻成斜面“勾”形。由於“勾”形刀法特徵,運刀如運筆,筆劃深淺變化符合書法的法度,展現出毛筆的寫意,還有,“勾”形筆劃至使轉處形成藝術折皺,產生立體動態美感,逼真再現書法的形態、神韻、筆意、筆勢及書法家飽含在墨韻中的情感傳神表現出來,達到了刀筆的完美統一。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 王羲之《平安帖》

(二)雕版書法和水墨寫意畫模擬拓印

1、雕版書法模擬拓印

宋代的《醇化閣帖》、清代的《三希堂法帖》,是彙集歷代書法名家墨蹟,描模後雕刻拓印而成的法帖,無論是雕刻精度還是拓印品質,都代表著中國的最高水準。不過該雕版拓印是以正字雕刻成白文拓出黑底白字,或反雕刻成陽文拓出墨字。該雕版拓印對紙、墨、印的顏色不求與原作一致,但字、印同色。板耕齋雕版書法拓印,注重紙色、墨色、印色合一,拓印的作品似同真作。

2、雕版水墨寫意畫模擬拓印

木版畫起源于我國唐代,最早見於《金剛般若經》扉頁圖畫《祗樹給孤獨園》。常見的版畫有單色和套色,寫意版畫屬單色少有人知,只有在板耕齋才得見,鄒氏雙印雙勇兄弟傳承了這一手工絕活。兄弟倆以朱耷的水墨寫意畫為再創題材,逼真再現畫家珍作的藝術神韻。

十大特色工藝主要體現在:

一、匾額刀筆書法特色

匾額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標誌,始于秦漢而盛於明清,歷史悠久。它集詩文辭賦、書法印章、雕刻裝璜為一體,表達人們對美好願望、真摯追求、倫理觀念、愉情雅趣等。匾額分旌表賀頌、園林建築、商鋪招牌、堂名號第四類,是過去人們生活中不可少缺的部分。由於歷史變遷和新的生活觀念,人們的審美有了新要求,板耕齋與時俱進,匾額製作由過去漆色單調的大屋大匾,開發出漆色多彩、紋色天然適合現代屋宇的精美匾額。匾額書法精選歷代名家傳世珍作刀筆書法技法“勾形刀法”雕刻,把書家運筆的飄逸、撒脫、遒勁的生動美感,立體再現出來,滿足了人們對藝術的個性需求。匾額刀筆書法集工藝性、藝術性和獨特性,因而在2010年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上一舉獲得金獎!

難得糊塗

王鐸《豹奴帖》

趙孟頫書法《陋室銘》

張芝《今欲歸帖》

鄭板橋《難得糊塗》

王珣《伯遠帖》

百年刀筆——靜中滋味自甜腴民國元年板耕齋作品

二、烏木刀筆書法擺件特色

烏木,有植物木乃之稱,西方人稱之為“東方神木”。烏木形成的條件是地震、泥石流、山洪暴發,把有香味且油性足的樹木埋入水中的泥沙底下,在高壓缺氧和微生物的作用下,經千萬年形成。烏木有鎮宅辟邪之說,還有吸收甲醛的功能,倍受珍愛。烏木千姿百態,造形生動,是木之精華,刻上書法名作,做成桌上、架上和地上擺件,既有藝術性又有趣味性,是天然環保藝術品。

八大山人書法

李白《上陽臺》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小佳帖》

雍正書法

三、刀筆書法鎮紙特色

鎮紙,在人們的印象中只是壓紙工具。藝術鎮紙是板耕齋與眾不同的特色。板耕齋以書法名家、帝王將相的楹聯書法精品,雕刻在鎮紙上,做成品位高雅的藝術品,既是工具,又是掛飾藝術品,可提升藝術家的創作情趣。

刀筆書法鎮紙乾隆御筆

四、生態根兜刀筆書法特色

根兜,造型天然、形態萬千,它象鷹、象虎、象佛、象神、象花、象鹿、象……,人們用於雕刻形象物、茶台等。板耕齋的根兜雕刻特色是:選擇與根兜造型相應內容的名家書法,不破壞形體雕刻,使書法內容與根蔸融為一體,根兜更加生動有趣耐人尋味,其藝術美感和藝術內含大為提升。

王羲之《平安帖》

五、烏木茶台刀筆書法茶詩特色

蘇東坡、黃庭堅、鄭板橋等書法名家,留下了許多精美催燦的茶詩書法,鄒氏兄弟倆創作的茶台刀筆書法茶詩,給人不一樣的感覺。如:鄭板橋茶詩“盆江江口是我家,郎若閒時來吃茶,黃士築牆茅蓋屋,門前一枝紫荊花;吸來江水烹新茗,賣盡吳山作畫屏”。這樣好的茶詩如同美灑佳淆,給品茶者增添了雅興,並提升了茶室品位。

黃庭堅茶詩書法

米芾《道林茶詩》

清 鄭板橋茶詩書法

鄭板橋茶詩書法

六、佛經刀筆書法特色

佛經,可正人身心、賜人福報、消災弭禍、長人智慧。歷代高僧大德的佛經墨寶,是弘揚佛法的重要法器,板耕齋刀刻再創成藝術珍品,擴大佛學文化傳播途徑,讓更多的人從藝術中接受善念,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弘一法師書法

七、陶瓷刀筆書法特色

歷代傳世書法作品,用“刀筆書法”技法雕刻在陶瓷上,這是陶瓷書法雕刻特色,為陶瓷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陶瓷刀筆書法獨特魅力,對傳播陶瓷書法雕刻文化,具有著重要意義。

陶瓷刀筆書法作品

八、水墨寫意畫雕版模擬拓印特色

水墨寫意畫雕刻難度大,模擬拓印的難度更大。特別是手工雕版模擬拓印八大山人花烏,其枯筆雕刻易板滯,墨色的濃、淡、枯、焦、清的拓印層次及過度色不易把握,少有人嘗試。板耕齋鄒雙印鄒雙勇用手工技法,還原了八大山人水黑寫意畫的真容。雕版模擬拓印方法是:把原作反畫在百年以上長滿油的老香樟板上雕刻,拓印作品紙、墨、印及拓印效果如同原作,把八大山人畫作的筆情恣縱、不拘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的畫作真趣如實再現。在2013年“江西省旅遊創意產業博覽會”上,雕版模擬拓印作品八大山人《鳥》,獲創意一等獎。來江西的客人帶回的不僅僅八大山人畫的模擬拓印作品,真正傳播了江西本土文化,鑄造和唱響了江西文化品牌。

八大山人《孤禽圖》

八大山人作品

八大山人作品

八大山人《鳥》(1)

八大山人《鳥》(2)

九、雕版書法模擬拓印特色

名家書法珍品都藏於館閣、密室之中,難以面見,板耕齋用純手工雕版模擬拓印工藝還原作品原貌,滿足了人們對珍品書法的藝術需求。板耕齋的書法模擬拓印的獨特之處是:常見的翻墨拓印對紙色、墨色、印色沒有嚴格要求,板耕齋的書法翻墨拓印,要求紙、墨、印,色與原作相同,作品既有原作的真趣又有版畫的藝術美感,嬴得了藝術愛好者和藏家的睛睞。

懷素《自敘帖》

八大山人《行楷書軸》

張旭《古詩四帖》

十、手工苧麻布書法拓印特色

苧麻布又稱夏布,是我國古老的紡織品,有4700多年歷史。手工苧麻佈線粗易挪動變形,板耕齋用“紙裱固定”法,讓手工苧麻布成為拓印的上等布料,板耕齋拓印的十五米“中國第一草書”巨作《懷素自敘帖》。該作品刀筆流美、氣韻生動,精秀古雅,是一件珍貴的傳世作品,並獲2014年“首屆中國(蘇州)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

手工苧麻布書法拓印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板雕苧麻布板耕齋拓印的十五米“中國第一草書”巨作《懷素·自敘帖》

鄒氏兄弟手工苧麻布書法拓印

鄒氏兄弟將書法作品的形、神、意、勢及藝術家包含在墨韻中的情感,更加傳神地表現出來,藝術魅力獨特,成為當代板雕刀筆書法的傑作,為中國板雕刀筆書法翻開嶄新的一頁,對推動中華傳統工藝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商業價值、收藏價值和歷史價值。

“安義匾額書法雕刻技藝”於2008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鄒氏兄弟鄒雙印、鄒雙勇,不僅用“勾形刀法”還原書法真作,而且用雕版書法和雕版水墨寫意畫模擬拓印技法,把名家書畫傳世珍品,作為雕刻複製再創,改變珍品的唯一性,讓高雅藝術走進平常百姓家。創新工藝如下:一是匾額創新,以名家書法入匾,有方形、圓形、橢形、扇形等,以“福、祿、壽、喜”傳統吉祥圖紋題材設計雕個性框飾,精選各種原生態紋色名貴板材,用“勾”形刀法雕刻動態書法,表面用蜂蠟保養,作品框飾寓意深刻,紋色天然,書法名作雕刻後的動態流美,使書家的情感躍然板上;二是鎮紙雕刻創新,鄒氏兄弟創作的名家對聯鎮紙,用時當工具,閒時作裝飾藝術品,使鎮紙藝術化,改變了鎮紙只作工具的用處;三是烏木書法擺件,有的烏木既不能作板材用,又不能做雕飾物,按其特徵,雕刻名家書法,使生態烏木的內涵更加深刻,填補了藝術空白;四是根藝書法雕刻創新,傳統的根蔸只能可雕刻形象物體,而鄒氏兄弟在根蔸上雕刻與之內容相關的書法珍品,既豐富了根藝的內容,又提升了品位;五是模擬書法拓印新工藝,把名作臨寫在木板上,用“凸”形雕刻技法,然後用類似原作的宣紙、墨汁、印泥拓印,還原原作,比現代電腦噴作品更有藝術收藏價值;六是寫意畫模擬拓印,如:把八大山人的水墨畫反雕、拓印,墨色符合原作的濃、淡、枯等特點,展現珍作的藝術神韻,讓外地遊客方便帶走江西的歷史文化;七是手工苧麻布(又稱夏布)拓印,苧麻布有繪畫和書法,拓印是空白,與宣紙模擬拓工藝相似,由於苧麻布有較粗的經緯紋線,易拉動變形,鄒氏兄弟攻克了技術難題,創出了品味古雅的新工藝。傳統工藝繼承創新,煥發了新活力,全國網路主流媒體,各省的網路媒體,省內外報刊雜誌和電視廣播均有報導,作品獲獎頻頻:2010年獲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金獎、首屆中國(蘇州)民間藝術博覽會獎金獎(中國文聯)、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暨國際藝術精品優秀獎(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夢”全國檀香木雕刻大賽銀獎與優秀獎(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首屆中國(張家港)長江流域民間藝術博覽會“金菊獎”銀獎、全國休閒農業創意精品大賽銀獎(中國農業部)、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銅獎”(中國文化部)等近百個獎勵。模擬水墨寫意拓印畫八大山人《孤禽圖》,模擬書法拓印王羲之《孔侍中帖》等被臺灣、張家港、蘇州等博物館收藏;作品宋代米芾的《珊瑚詩帖》被江西省美術館收藏。匾額書法雕刻技藝作為一朵光豔的藝術奇葩被選人中國民間藝術精品館展出。對弘揚中國刀筆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鄒氏匾額書法雕刻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鄒氏兄弟的藝術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2012年被南昌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授予“南昌技師學院鄒氏兄弟匾額書法雕刻技能大師工作室”、2015年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示範保護基地—安義書畫雕刻藝術研究會(安義匾額書法雕刻技藝)、2015年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基地--南昌市技師學院(安義匾額書法雕刻技藝)、2009年和2013年均被南昌市旅遊局評為“十佳旅遊工藝品”、2014被評為“江西省鄒氏兄弟匾額書法雕刻技能大師工作室·南昌技師

學院”、2016年授予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傳承人、政府還為鄒氏兄弟建立了千年古村群、南昌技師學院和安義縣博物館等多個藝術展館。

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頒發鄒氏兄弟匾額雕刻技能大師工作室

鄒氏兄弟全國獲獎作品

鄒氏兄弟全國獲獎作品

南昌市文化新聞出版局授予鄒雙印首批南昌市傳統技藝大師

南昌市文化新聞出版局授予鄒雙勇首批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傳承人

江西南昌技師學院聘鄒氏兄弟為客座教授。兄弟倆十分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把傳統工藝:匾額書法雕刻、瓦雕、磚刻、毛線貼畫、葫蘆畫、版畫紙刻藝術等,無償地傳授給安義4個鄉鎮、18所學校、80多位教師、1000多名學生。並在柏樹、清坪小學長期開設傳統手工藝第二課堂,形成了“學生有技能、班班有特色、學校有品牌”的辦學特色。湧現出了鄒捷妤、鄒雅琪、鄒博聞、鄒恩希、塗文丞、吳芳瓊、熊林玉、張茜、沈國財、王敏、熊詩鵬、徐海濤等許多“小藝術家”。

江西省人民政府頒發“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牌

鄒氏兄弟拓碑懷素《自敘帖》獲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證書

“小藝術家”鄒雅琪在2014年江西省文化創意活動會上現場創作照

“小藝術家”部分獲獎證書

傳承技藝

學生作品參加各級比賽,頻頻獲獎。近年來,1人獲全國第三屆少兒美術大賽一等獎;11人獲第五屆全國少兒美術大賽金獎;4人獲銀獎、5人獲銅獎;學校榮獲全國組織輔導二等獎。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和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六年級學生鄒博聞創作的版畫《看鬼子的燒殺》,榮獲全國少兒美術大賽銀獎,並在央視網、新華網、中國廣播網等登載,再次將紙刻藝術、葫蘆雕刻畫推向了一個新的臺階,賦予新的內涵。兄弟倆不僅在中小學授徒,還在南昌技師學院、南昌師範學院等大專院校傳藝,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後繼有人,廣泛傳播。

鄒恩希獲金獎證書

南昌技師學院“鄒氏兄弟匾額書法雕刻技能大師工作室”傳承

聚精會神雕刻中的“小藝術家”鄒博聞

安義縣柏樹小學紙刻藝術和清坪小學葫蘆雕刻作品展

衷心祝福“板耕齋”匾額書法板雕鄒氏兄弟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刀筆書法發揚光大。讓中國刀筆書法融入世界!(編輯:張瑩瑩)

司馬南先生收藏模擬拓印作品並合影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 王獻之《鵝群帖》

鄒氏兄弟刀筆雕版八大山人作品

鄒氏兄弟刀書法作品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 乾隆御筆——壽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 康熙御筆——壽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 八大山人珍作

相約安義 齊聚一堂

鄒氏兄弟刀筆板雕作品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 王羲之《妹至帖》

鄒氏兄弟刀筆板雕作品

“板耕齋”安義匾額書法雕刻技藝傳承人鄒雙印(右)鄒雙勇(左)

與中國報導網人物訪談欄目副主編李毅(中)合影

鄒氏兄弟刀筆板雕作品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

鄒氏兄弟刀筆板雕作品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 王珣《伯遠帖》

鄒氏家族成員與中國報導網人物訪談欄目副主編李毅合影

著名書法家啟功書畫研究院院長杜偉先生(右)為鄒氏刀筆題詞“鄒氏刀筆中國第一刀”

並與中國報導網人物訪談欄目副主編李毅(左)合影

責任編輯:李傳軍

“板耕齋”安義匾額書法雕刻技藝傳承人鄒雙印母親周淑香學習書法、繪畫、金石篆刻、拓印。青年時期,足跡神州名勝之地,拓印了許多珍貴匾額、碑文書法資料,同時向各地民間藝人求教。特別是在匾額書法雕刻藝術上,獨創平面白文“勾形刀法”,改變了傳統刀法筆劃,兩側正切切面小,槽內較暗,藝術感染力不強的缺陷。該刀法與傳統的平面白文“V”形刀法相比極大限度地把切面表現出來。另外,由於刀法特點,能把刀法的“飛白”、“折皺”等從紙上移到木板上,而且能把粗細與輕重筆劃以刀刻深淺再現,同時還能還原運筆使轉與折皺,從作品中可以體會到毛筆書寫時運筆的情境,呈現的線條就像“動態的書法”,並將原作的形、神、意、勢及書法家飽含在墨韻中的情感更加傳神地表現出來。書法和水墨畫雕刻模擬拓印的工藝特徵是:把歷史名家傳世珍作反刻在木板上,然後用類似原作的宣紙、墨汁和印泥拓印,拓印作品與原作相比有異曲同工之美,再現精品佳作的藝術神彩。鄒氏板雕書畫法線條自然流美刀刻精到,複製形象逼真,可謂刀中見筆,氣韻生動堪稱板雕書法的傑作,引人細細觀味。

鄒氏百年匾額——板耕齋(皇清咸豐八年歲在戊午冬月吉旦鄒公立)

鄒氏老宅基地百年石刻——板耕齋(清道光十年春吉旦)

鄒氏百年老匾額

鄒氏百年老匾額

鄒氏百年老匾額

經過鄒氏兄弟的傳承與創新,板耕齋書畫雕刻工藝特色,有“二大類十大特色”。

二大類:一是刀筆書法;二是雕版書法及雕版寫意畫拓印。十大特色:一是匾額刀筆書法特色;二是烏木刀筆書法擺件特色;三是刀筆書法鎮紙特色;四是根兜刀筆書法特色;五是茶台刀筆書法茶詩特色;六是佛經刀筆書法特色;七是陶瓷刀筆書法特色;八是水墨寫意版畫模擬拓印特色;九是雕版書法模擬拓印特色;十是雕版書法手工苧麻布拓印特色。“二大類十大特色”具體體現在以下方面:

一、二大類

(一)刀筆書法

“刀筆書法”特徵是:刀鋒隨著筆鋒轉,筆尖行處與筆肚行處刻成斜面“勾”形。由於“勾”形刀法特徵,運刀如運筆,筆劃深淺變化符合書法的法度,展現出毛筆的寫意,還有,“勾”形筆劃至使轉處形成藝術折皺,產生立體動態美感,逼真再現書法的形態、神韻、筆意、筆勢及書法家飽含在墨韻中的情感傳神表現出來,達到了刀筆的完美統一。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 王羲之《平安帖》

(二)雕版書法和水墨寫意畫模擬拓印

1、雕版書法模擬拓印

宋代的《醇化閣帖》、清代的《三希堂法帖》,是彙集歷代書法名家墨蹟,描模後雕刻拓印而成的法帖,無論是雕刻精度還是拓印品質,都代表著中國的最高水準。不過該雕版拓印是以正字雕刻成白文拓出黑底白字,或反雕刻成陽文拓出墨字。該雕版拓印對紙、墨、印的顏色不求與原作一致,但字、印同色。板耕齋雕版書法拓印,注重紙色、墨色、印色合一,拓印的作品似同真作。

2、雕版水墨寫意畫模擬拓印

木版畫起源于我國唐代,最早見於《金剛般若經》扉頁圖畫《祗樹給孤獨園》。常見的版畫有單色和套色,寫意版畫屬單色少有人知,只有在板耕齋才得見,鄒氏雙印雙勇兄弟傳承了這一手工絕活。兄弟倆以朱耷的水墨寫意畫為再創題材,逼真再現畫家珍作的藝術神韻。

十大特色工藝主要體現在:

一、匾額刀筆書法特色

匾額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文化標誌,始于秦漢而盛於明清,歷史悠久。它集詩文辭賦、書法印章、雕刻裝璜為一體,表達人們對美好願望、真摯追求、倫理觀念、愉情雅趣等。匾額分旌表賀頌、園林建築、商鋪招牌、堂名號第四類,是過去人們生活中不可少缺的部分。由於歷史變遷和新的生活觀念,人們的審美有了新要求,板耕齋與時俱進,匾額製作由過去漆色單調的大屋大匾,開發出漆色多彩、紋色天然適合現代屋宇的精美匾額。匾額書法精選歷代名家傳世珍作刀筆書法技法“勾形刀法”雕刻,把書家運筆的飄逸、撒脫、遒勁的生動美感,立體再現出來,滿足了人們對藝術的個性需求。匾額刀筆書法集工藝性、藝術性和獨特性,因而在2010年國家智慧財產權局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上一舉獲得金獎!

難得糊塗

王鐸《豹奴帖》

趙孟頫書法《陋室銘》

張芝《今欲歸帖》

鄭板橋《難得糊塗》

王珣《伯遠帖》

百年刀筆——靜中滋味自甜腴民國元年板耕齋作品

二、烏木刀筆書法擺件特色

烏木,有植物木乃之稱,西方人稱之為“東方神木”。烏木形成的條件是地震、泥石流、山洪暴發,把有香味且油性足的樹木埋入水中的泥沙底下,在高壓缺氧和微生物的作用下,經千萬年形成。烏木有鎮宅辟邪之說,還有吸收甲醛的功能,倍受珍愛。烏木千姿百態,造形生動,是木之精華,刻上書法名作,做成桌上、架上和地上擺件,既有藝術性又有趣味性,是天然環保藝術品。

八大山人書法

李白《上陽臺》

王羲之《快雪時晴帖》

王羲之《小佳帖》

雍正書法

三、刀筆書法鎮紙特色

鎮紙,在人們的印象中只是壓紙工具。藝術鎮紙是板耕齋與眾不同的特色。板耕齋以書法名家、帝王將相的楹聯書法精品,雕刻在鎮紙上,做成品位高雅的藝術品,既是工具,又是掛飾藝術品,可提升藝術家的創作情趣。

刀筆書法鎮紙乾隆御筆

四、生態根兜刀筆書法特色

根兜,造型天然、形態萬千,它象鷹、象虎、象佛、象神、象花、象鹿、象……,人們用於雕刻形象物、茶台等。板耕齋的根兜雕刻特色是:選擇與根兜造型相應內容的名家書法,不破壞形體雕刻,使書法內容與根蔸融為一體,根兜更加生動有趣耐人尋味,其藝術美感和藝術內含大為提升。

王羲之《平安帖》

五、烏木茶台刀筆書法茶詩特色

蘇東坡、黃庭堅、鄭板橋等書法名家,留下了許多精美催燦的茶詩書法,鄒氏兄弟倆創作的茶台刀筆書法茶詩,給人不一樣的感覺。如:鄭板橋茶詩“盆江江口是我家,郎若閒時來吃茶,黃士築牆茅蓋屋,門前一枝紫荊花;吸來江水烹新茗,賣盡吳山作畫屏”。這樣好的茶詩如同美灑佳淆,給品茶者增添了雅興,並提升了茶室品位。

黃庭堅茶詩書法

米芾《道林茶詩》

清 鄭板橋茶詩書法

鄭板橋茶詩書法

六、佛經刀筆書法特色

佛經,可正人身心、賜人福報、消災弭禍、長人智慧。歷代高僧大德的佛經墨寶,是弘揚佛法的重要法器,板耕齋刀刻再創成藝術珍品,擴大佛學文化傳播途徑,讓更多的人從藝術中接受善念,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弘一法師書法

七、陶瓷刀筆書法特色

歷代傳世書法作品,用“刀筆書法”技法雕刻在陶瓷上,這是陶瓷書法雕刻特色,為陶瓷產業發展注入了活力。陶瓷刀筆書法獨特魅力,對傳播陶瓷書法雕刻文化,具有著重要意義。

陶瓷刀筆書法作品

八、水墨寫意畫雕版模擬拓印特色

水墨寫意畫雕刻難度大,模擬拓印的難度更大。特別是手工雕版模擬拓印八大山人花烏,其枯筆雕刻易板滯,墨色的濃、淡、枯、焦、清的拓印層次及過度色不易把握,少有人嘗試。板耕齋鄒雙印鄒雙勇用手工技法,還原了八大山人水黑寫意畫的真容。雕版模擬拓印方法是:把原作反畫在百年以上長滿油的老香樟板上雕刻,拓印作品紙、墨、印及拓印效果如同原作,把八大山人畫作的筆情恣縱、不拘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的畫作真趣如實再現。在2013年“江西省旅遊創意產業博覽會”上,雕版模擬拓印作品八大山人《鳥》,獲創意一等獎。來江西的客人帶回的不僅僅八大山人畫的模擬拓印作品,真正傳播了江西本土文化,鑄造和唱響了江西文化品牌。

八大山人《孤禽圖》

八大山人作品

八大山人作品

八大山人《鳥》(1)

八大山人《鳥》(2)

九、雕版書法模擬拓印特色

名家書法珍品都藏於館閣、密室之中,難以面見,板耕齋用純手工雕版模擬拓印工藝還原作品原貌,滿足了人們對珍品書法的藝術需求。板耕齋的書法模擬拓印的獨特之處是:常見的翻墨拓印對紙色、墨色、印色沒有嚴格要求,板耕齋的書法翻墨拓印,要求紙、墨、印,色與原作相同,作品既有原作的真趣又有版畫的藝術美感,嬴得了藝術愛好者和藏家的睛睞。

懷素《自敘帖》

八大山人《行楷書軸》

張旭《古詩四帖》

十、手工苧麻布書法拓印特色

苧麻布又稱夏布,是我國古老的紡織品,有4700多年歷史。手工苧麻佈線粗易挪動變形,板耕齋用“紙裱固定”法,讓手工苧麻布成為拓印的上等布料,板耕齋拓印的十五米“中國第一草書”巨作《懷素自敘帖》。該作品刀筆流美、氣韻生動,精秀古雅,是一件珍貴的傳世作品,並獲2014年“首屆中國(蘇州)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

手工苧麻布書法拓印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板雕苧麻布板耕齋拓印的十五米“中國第一草書”巨作《懷素·自敘帖》

鄒氏兄弟手工苧麻布書法拓印

鄒氏兄弟將書法作品的形、神、意、勢及藝術家包含在墨韻中的情感,更加傳神地表現出來,藝術魅力獨特,成為當代板雕刀筆書法的傑作,為中國板雕刀筆書法翻開嶄新的一頁,對推動中華傳統工藝的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作品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商業價值、收藏價值和歷史價值。

“安義匾額書法雕刻技藝”於2008年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鄒氏兄弟鄒雙印、鄒雙勇,不僅用“勾形刀法”還原書法真作,而且用雕版書法和雕版水墨寫意畫模擬拓印技法,把名家書畫傳世珍品,作為雕刻複製再創,改變珍品的唯一性,讓高雅藝術走進平常百姓家。創新工藝如下:一是匾額創新,以名家書法入匾,有方形、圓形、橢形、扇形等,以“福、祿、壽、喜”傳統吉祥圖紋題材設計雕個性框飾,精選各種原生態紋色名貴板材,用“勾”形刀法雕刻動態書法,表面用蜂蠟保養,作品框飾寓意深刻,紋色天然,書法名作雕刻後的動態流美,使書家的情感躍然板上;二是鎮紙雕刻創新,鄒氏兄弟創作的名家對聯鎮紙,用時當工具,閒時作裝飾藝術品,使鎮紙藝術化,改變了鎮紙只作工具的用處;三是烏木書法擺件,有的烏木既不能作板材用,又不能做雕飾物,按其特徵,雕刻名家書法,使生態烏木的內涵更加深刻,填補了藝術空白;四是根藝書法雕刻創新,傳統的根蔸只能可雕刻形象物體,而鄒氏兄弟在根蔸上雕刻與之內容相關的書法珍品,既豐富了根藝的內容,又提升了品位;五是模擬書法拓印新工藝,把名作臨寫在木板上,用“凸”形雕刻技法,然後用類似原作的宣紙、墨汁、印泥拓印,還原原作,比現代電腦噴作品更有藝術收藏價值;六是寫意畫模擬拓印,如:把八大山人的水墨畫反雕、拓印,墨色符合原作的濃、淡、枯等特點,展現珍作的藝術神韻,讓外地遊客方便帶走江西的歷史文化;七是手工苧麻布(又稱夏布)拓印,苧麻布有繪畫和書法,拓印是空白,與宣紙模擬拓工藝相似,由於苧麻布有較粗的經緯紋線,易拉動變形,鄒氏兄弟攻克了技術難題,創出了品味古雅的新工藝。傳統工藝繼承創新,煥發了新活力,全國網路主流媒體,各省的網路媒體,省內外報刊雜誌和電視廣播均有報導,作品獲獎頻頻:2010年獲中國國際專利與名牌博覽會金獎、首屆中國(蘇州)民間藝術博覽會獎金獎(中國文聯)、第十三屆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暨國際藝術精品優秀獎(中國工藝美術協會)、"中國夢”全國檀香木雕刻大賽銀獎與優秀獎(中國工藝美術協會)、首屆中國(張家港)長江流域民間藝術博覽會“金菊獎”銀獎、全國休閒農業創意精品大賽銀獎(中國農業部)、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會“中國工藝美術文化創意銅獎”(中國文化部)等近百個獎勵。模擬水墨寫意拓印畫八大山人《孤禽圖》,模擬書法拓印王羲之《孔侍中帖》等被臺灣、張家港、蘇州等博物館收藏;作品宋代米芾的《珊瑚詩帖》被江西省美術館收藏。匾額書法雕刻技藝作為一朵光豔的藝術奇葩被選人中國民間藝術精品館展出。對弘揚中國刀筆文化發揮了重要作用。

鄒氏匾額書法雕刻技藝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鄒氏兄弟的藝術成果得到了社會各界的充分肯定,2012年被南昌市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授予“南昌技師學院鄒氏兄弟匾額書法雕刻技能大師工作室”、2015年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示範保護基地—安義書畫雕刻藝術研究會(安義匾額書法雕刻技藝)、2015年首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播基地--南昌市技師學院(安義匾額書法雕刻技藝)、2009年和2013年均被南昌市旅遊局評為“十佳旅遊工藝品”、2014被評為“江西省鄒氏兄弟匾額書法雕刻技能大師工作室·南昌技師

學院”、2016年授予江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傳承人、政府還為鄒氏兄弟建立了千年古村群、南昌技師學院和安義縣博物館等多個藝術展館。

江西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頒發鄒氏兄弟匾額雕刻技能大師工作室

鄒氏兄弟全國獲獎作品

鄒氏兄弟全國獲獎作品

南昌市文化新聞出版局授予鄒雙印首批南昌市傳統技藝大師

南昌市文化新聞出版局授予鄒雙勇首批南昌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專案代表傳承人

江西南昌技師學院聘鄒氏兄弟為客座教授。兄弟倆十分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把傳統工藝:匾額書法雕刻、瓦雕、磚刻、毛線貼畫、葫蘆畫、版畫紙刻藝術等,無償地傳授給安義4個鄉鎮、18所學校、80多位教師、1000多名學生。並在柏樹、清坪小學長期開設傳統手工藝第二課堂,形成了“學生有技能、班班有特色、學校有品牌”的辦學特色。湧現出了鄒捷妤、鄒雅琪、鄒博聞、鄒恩希、塗文丞、吳芳瓊、熊林玉、張茜、沈國財、王敏、熊詩鵬、徐海濤等許多“小藝術家”。

江西省人民政府頒發“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牌

鄒氏兄弟拓碑懷素《自敘帖》獲民間藝術博覽會金獎證書

“小藝術家”鄒雅琪在2014年江西省文化創意活動會上現場創作照

“小藝術家”部分獲獎證書

傳承技藝

學生作品參加各級比賽,頻頻獲獎。近年來,1人獲全國第三屆少兒美術大賽一等獎;11人獲第五屆全國少兒美術大賽金獎;4人獲銀獎、5人獲銅獎;學校榮獲全國組織輔導二等獎。為紀念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和紀念紅軍長征80周年,六年級學生鄒博聞創作的版畫《看鬼子的燒殺》,榮獲全國少兒美術大賽銀獎,並在央視網、新華網、中國廣播網等登載,再次將紙刻藝術、葫蘆雕刻畫推向了一個新的臺階,賦予新的內涵。兄弟倆不僅在中小學授徒,還在南昌技師學院、南昌師範學院等大專院校傳藝,讓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後繼有人,廣泛傳播。

鄒恩希獲金獎證書

南昌技師學院“鄒氏兄弟匾額書法雕刻技能大師工作室”傳承

聚精會神雕刻中的“小藝術家”鄒博聞

安義縣柏樹小學紙刻藝術和清坪小學葫蘆雕刻作品展

衷心祝福“板耕齋”匾額書法板雕鄒氏兄弟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刀筆書法發揚光大。讓中國刀筆書法融入世界!(編輯:張瑩瑩)

司馬南先生收藏模擬拓印作品並合影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 王獻之《鵝群帖》

鄒氏兄弟刀筆雕版八大山人作品

鄒氏兄弟刀書法作品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 乾隆御筆——壽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 康熙御筆——壽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 八大山人珍作

相約安義 齊聚一堂

鄒氏兄弟刀筆板雕作品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 王羲之《妹至帖》

鄒氏兄弟刀筆板雕作品

“板耕齋”安義匾額書法雕刻技藝傳承人鄒雙印(右)鄒雙勇(左)

與中國報導網人物訪談欄目副主編李毅(中)合影

鄒氏兄弟刀筆板雕作品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

鄒氏兄弟刀筆板雕作品

鄒氏兄弟刀筆書法作品 王珣《伯遠帖》

鄒氏家族成員與中國報導網人物訪談欄目副主編李毅合影

著名書法家啟功書畫研究院院長杜偉先生(右)為鄒氏刀筆題詞“鄒氏刀筆中國第一刀”

並與中國報導網人物訪談欄目副主編李毅(左)合影

責任編輯:李傳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