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2017年深圳寶安區統計公報:GDP總量3448億 常住人口增加13.19萬

中商情報網訊:2017年,深圳寶安區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9·800·669”目標超額完成。全年深圳寶安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448.36億元,比上年增長9.2%。深圳寶安區人均GDP達到111849元,比上年增長4.1%。常住人口314.90萬人,

比上年末增加13.19萬人,增長4.4%。

一、綜合

初步核算,全年深圳寶安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448.36億元,比上年增長9.2%。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16億元,增長15.1%,對GDP增長貢獻率為0.05%;第二產業增加值1796.45億元,增長9.4%,對GDP增長貢獻率為54.2%;第三產業增加值1650.75億元,增長8.8%,對GDP增長貢獻率為45.7%。三次產業結構為0.03:52.10:47.87。在第三產業中,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增加值增長8.4%,批發和零售業增加值增長3.7%,住宿和餐飲業增加值增長0.9%,金融業增加值增長5.0%,

房地產業增加值增長6.6%,其他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6.9%。深圳寶安區人均GDP達到111849元,比上年增長4.1%,按平均匯率折算為16566美元。

全年每平方公里土地產出GDP8.69億元,比上年增加0.95億元;每平方公里土地產出稅收1.58億元,增加0.23億元;萬元GDP水耗、電耗分別下降5.8%和4.5%。

全年現代服務業增加值1056.13億元,

占第三產業的比重為64.0%,比上年提高0.8個百分點。新興產業增加值1244.97億元,增長12.6%。物流業增加值306.46億元,增長10.3%。

二、農業

全年農業總產值2.28億元,比上年增長21.3%。其中,種植業產值增長54.8%;漁業產值增長1.8%。

三、工業和建築業

全年全部工業增加值1708.18億元,比上年增長9.4%,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49.5%。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545.01億元,增長9.7%。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51家,實現總產值6647.50億元,比上年增長9.5%。其中,內資企業產值3289.51億元,

增長13.4%;其中民營企業產值2446.43億元,增長9.2%;港澳臺及外商企業產值3357.99億元,增長5.8%。分輕重工業看,輕工業和重工業產值分別為1918.58億元和4728.92億元,增長5.8%和11.0%。

通信設備、電腦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產值3449.15億元,比上年增長6.3%,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為51.9%。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銷售產值6361.64億元,增長8.7%。工業產品銷售率為95.70%,提高0.43個百分點。出口☆禁☆交貨值2913.93億元,增長8.7%。

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利潤總額309.99億元,

比上年增長5.5%。工業經濟效益綜合指數為189.8%,比上年提高11.67個百分點。總資產貢獻率7.9%,提高0.17個百分點;資產負債率54.3%,下降2.26個百分點;資產保值增值率113.2%,下降8.29個百分點;成本費用利潤率5.3%,下降0.09個百分點;全員勞動生產率167299元/人,增長15.4%;流動資產周轉率1.7次,下降0.02%。

深圳寶安區資質等級以上建築企業76家;實現建築業增加值94.39億元,比上年增長10.3%,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為2.7%。

四、投資和消費

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817.06億元,

比上年增長25.6%。其中,非房地產項目完成投資536.63億元,增長49.9%,占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65.7%;房地產項目完成投資280.43億元,下降4.1%。

從投資方向看,工業完成投資131.82億元,比上年增長39.9%,其中技術改造完成投資48.54億元,占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的5.9%;住宅完成投資317.74億元,下降8.0%;公共設施完成投資312.71億元,增長64.1%。

全年118個重大建設專案累計完成投資237.71億元,完成年度計畫的152.2%。其中,政府投資專案83個,完成投資104.94億元;社會投資項目35個,完成投資132.77億元。專案分類別看,其中道路交通16個、宜居環境36個、社會民生31個、新興產業7個、現代服務業9個、高新技術和先進製造業7個、城市更新12個。

全年批發業商品銷售額1641.29億元,比上年增長8.3%;零售業商品銷售額555.37億元,增長11.2%;住宿業營業額13.79億元,增長11.2%;餐飲業營業額70.42億元,增長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9.06億元,增長9.0%。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商品零售額175.94億元,比上年下降0.7%;石油及制品類27.05億元,增長4.9%;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10.68億元,增長15.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12.60億元,下降12.3%;日用品類8.45億元,增長22.6%。

五、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3770.99億元,比上年增長1.7%,其中出口總額2456.70億元,增長3.1%;進口總額1314.29億元,下降0.8%。貿易順差1142.41億元。

六、交通、郵電與旅遊

全年貨物運輸周轉量295.91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9%,其中公路97.30億噸公里,增長4.1%;民航8.23億噸公里,增長6.3%;水運190.38億噸公里,增長2.1%。旅客運輸周轉量447.77億人公里,增長6.9%,其中公路31.40億人公里,增長6.0%;民航416.05億人公里,增長7.0%;水運0.32億人公里,增長7.2%。

全年郵政業務總量3.16億元;全年郵政國內匯款3.21億元;年末郵政儲蓄餘額115.23億元。電信業務收入(納稅收入)21.63億元;固定電話使用者70.71萬戶,下降4.1%;互聯網寬頻用戶63.08萬戶,增長6.8%。

深圳寶安區星級酒店13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5家,三星級6家。

全年接待遊客729.0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9%。過夜遊客205.59萬人次,增長5.5%,其中,接待過夜國內遊客178.83萬人次,增長5.4%,過夜海外遊客26.76萬人次,增長6.0%;一日游遊客523.41萬人次,增長6.0%。

全年旅遊總收入35.98億元,增長4.3%。其中,賓館酒店收入12.11億元,增長5.0%;旅行社收入2.87億元,增長2.5%;景點收入3.11億元,下降0.8%。

七、財政和稅收

全年國地稅總收入646.48億元,比上年增長17.0%,其中稅收收入625.90億元,增長17.0%。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5.64億元,比上年增長11.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25.42億元,增長31.4%。其中,公共安全支出34.15億元,增長38.4%;教育支出68.59億元,增長55.4%;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支出29.17億元,增長35.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6.18億元,增長155.9%。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深圳寶安區學校總數511所,比上年增長6.9%。其中,職業技術學校4所(含民辦2所),十二年一貫制11所,完全中學7所(其中民辦1所),初級中學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7所(其中公辦20所,民辦37所),小學58所(其中公辦45所,民辦13所),幼稚園369所(其中公辦含7所分園共計16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育基地1所。全年各類教育招生人數10.80萬人,在校生46.11萬人,畢業生5.47萬人。年末各類學校教職工總數4萬人,增長10.8%,其中專任教師2.71萬人。

全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4169.16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2.7%。深圳寶安區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30家。

全年三種專利申請量34698件,比上年增長29.1%。其中發明專利6069件,增長15.5%;實用新型專利17948件,增長31.2%;外觀設計專利10681件,增長34.6%。三種專利授權量19910件,增長30.3%,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480件,增長16.1%;實用新型10595件,增長23.6%;外觀設計7835件,增長44.3%。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深圳寶安區有區圖書館1個,區圖書館直屬分館8個,街道圖書館5個,社區閱讀中心及社區圖書館83個,深圳寶安區公共圖書館總藏書量377.36萬冊;區級群藝館1個,街道級文化館(站)6個,博物館14個,影劇院61個。全年共開展各類文化活動6100場次,其中“送電影進社區”3780場,“送文藝進社區進企業”200場。全年獲省級以上文化藝術獎項18項,其中國家級7項,省級11項。

年末深圳寶安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102個,比上年增長15.3%,其中醫院22個,衛生監督所6個,門診部、診所893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135個。醫療衛生機構擁有病床7980張,病床使用率86.7%。年末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5704人,增長8.4%,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154人,註冊護士6358人。全年總診療2076.59萬人次,增長7.5%,其中門診診療1888.43萬人次,增長8.0%。

深圳寶安區各類體育設施3695個。其中,健身路徑538條、游泳館(池)116個、籃球場752個、足球場51個。全年舉辦群眾性體育活動5170場次,參加人數50萬人次。國民體質測試有效人數11179人,達成率92%。全年競技體育獲市級以上金銀銅獎牌537枚,其中國際級4枚、國家級71枚、省級113枚。

十、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

全年深圳寶安區新建公園4個,公園總數達173個,其中社區公園155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02平方米/人,增長1.3%。深圳寶安區公共廁所420座,垃圾轉運站248個,全年處理垃圾213萬噸,增長11.2%,其中採取衛生填埋處理的達69.7萬噸,採取焚燒處理的143.3萬噸,深圳寶安區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全年環境空氣品質AQI指數範圍在22~198之間,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合計為298天,空氣品質優良率為83.7%,比上年減少3.4個百分點。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9微克/立方米,同比保持不變;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43微克/立方米,下降2.3%;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66微克/立方米,上升11.9%;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36微克/立方米,上升5.9%。區域環境雜訊平均等效聲級均值58.3分貝;道路交通雜訊平均等效聲級均值69.3分貝。

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共死亡139人。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2,比上年下降36.2%。工礦商貿事故61宗,上升3.4%;死亡38人,下降24.0%;受傷33人,上升106.3%。道路交通事故420宗,上升53.9%;死亡101人,下降15.1%;受傷234人,上升17.6%;直接經濟損失119.19萬元,上升10.0%。火災事故282起,下降2.7%;無人員死亡,受傷1人,直接經濟損失195.80萬元,下降55.6%。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314.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3.19萬人,增長4.4%;常住戶籍人口53.84萬人,增長12.7%;常住非戶籍人口261.06萬人,增長2.8%。戶籍人口出生率22.17‰,死亡率1.58‰,人口自然增長率25.59‰。

根據居民家庭抽樣調查資料,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82.93元,比上年增長9.0%;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33447.41元,增長8.2%,恩格爾係數為31.6%。

年末各險種參保總人次達1206.40萬人,比上年末增長4.3%,其中養老保險206.17萬人、醫療保險288.01萬人、工傷保險234.61萬人、失業保險233.03萬人、生育保險244.60萬人。

全年實繳各項社會保險費達162.06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養老保險累計徵收112.25億元,醫療保險34.97億元,失業保險8.36億元,工傷保險3.03億元,生育保險3.45億元。

全年民政事業費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年末社區服務設施1486個,社會福利院1個,福利院床位數400張。城鎮居民家庭最低生活保障標準900元/人月,增長12.5%。年末領取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88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10萬元,比上年增長5.7%。

全年受理治安案件34036宗,比上年下降22.7%;查處行政案件20633宗,下降4.0%;查處人數20405人,下降7.2%。全年刑事案件立案數11603宗,下降26.7%;破案數5132宗,下降2.6%。

完成投資104.94億元;社會投資項目35個,完成投資132.77億元。專案分類別看,其中道路交通16個、宜居環境36個、社會民生31個、新興產業7個、現代服務業9個、高新技術和先進製造業7個、城市更新12個。

全年批發業商品銷售額1641.29億元,比上年增長8.3%;零售業商品銷售額555.37億元,增長11.2%;住宿業營業額13.79億元,增長11.2%;餐飲業營業額70.42億元,增長4.9%。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79.06億元,增長9.0%。

在限額以上批發和零售業商品零售額中,汽車類商品零售額175.94億元,比上年下降0.7%;石油及制品類27.05億元,增長4.9%;糧油、食品、飲料、煙酒類10.68億元,增長15.0%;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12.60億元,下降12.3%;日用品類8.45億元,增長22.6%。

五、對外經濟

全年進出口總額3770.99億元,比上年增長1.7%,其中出口總額2456.70億元,增長3.1%;進口總額1314.29億元,下降0.8%。貿易順差1142.41億元。

六、交通、郵電與旅遊

全年貨物運輸周轉量295.91億噸公里,比上年增長2.9%,其中公路97.30億噸公里,增長4.1%;民航8.23億噸公里,增長6.3%;水運190.38億噸公里,增長2.1%。旅客運輸周轉量447.77億人公里,增長6.9%,其中公路31.40億人公里,增長6.0%;民航416.05億人公里,增長7.0%;水運0.32億人公里,增長7.2%。

全年郵政業務總量3.16億元;全年郵政國內匯款3.21億元;年末郵政儲蓄餘額115.23億元。電信業務收入(納稅收入)21.63億元;固定電話使用者70.71萬戶,下降4.1%;互聯網寬頻用戶63.08萬戶,增長6.8%。

深圳寶安區星級酒店13家。其中,五星級2家,四星級5家,三星級6家。

全年接待遊客729.00萬人次,比上年增長5.9%。過夜遊客205.59萬人次,增長5.5%,其中,接待過夜國內遊客178.83萬人次,增長5.4%,過夜海外遊客26.76萬人次,增長6.0%;一日游遊客523.41萬人次,增長6.0%。

全年旅遊總收入35.98億元,增長4.3%。其中,賓館酒店收入12.11億元,增長5.0%;旅行社收入2.87億元,增長2.5%;景點收入3.11億元,下降0.8%。

七、財政和稅收

全年國地稅總收入646.48億元,比上年增長17.0%,其中稅收收入625.90億元,增長17.0%。

全年一般公共預算收入235.64億元,比上年增長11.9%。一般公共預算支出425.42億元,增長31.4%。其中,公共安全支出34.15億元,增長38.4%;教育支出68.59億元,增長55.4%;醫療衛生和計劃生育支出29.17億元,增長35.6%;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36.18億元,增長155.9%。

八、教育和科學技術

年末深圳寶安區學校總數511所,比上年增長6.9%。其中,職業技術學校4所(含民辦2所),十二年一貫制11所,完全中學7所(其中民辦1所),初級中學3所,九年一貫制學校57所(其中公辦20所,民辦37所),小學58所(其中公辦45所,民辦13所),幼稚園369所(其中公辦含7所分園共計16所),特殊教育學校1所,教育基地1所。全年各類教育招生人數10.80萬人,在校生46.11萬人,畢業生5.47萬人。年末各類學校教職工總數4萬人,增長10.8%,其中專任教師2.71萬人。

全年高新技術產品產值4169.16億元,比上年增長11.4%,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2.7%。深圳寶安區有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3030家。

全年三種專利申請量34698件,比上年增長29.1%。其中發明專利6069件,增長15.5%;實用新型專利17948件,增長31.2%;外觀設計專利10681件,增長34.6%。三種專利授權量19910件,增長30.3%,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480件,增長16.1%;實用新型10595件,增長23.6%;外觀設計7835件,增長44.3%。

九、文化、衛生和體育

年末深圳寶安區有區圖書館1個,區圖書館直屬分館8個,街道圖書館5個,社區閱讀中心及社區圖書館83個,深圳寶安區公共圖書館總藏書量377.36萬冊;區級群藝館1個,街道級文化館(站)6個,博物館14個,影劇院61個。全年共開展各類文化活動6100場次,其中“送電影進社區”3780場,“送文藝進社區進企業”200場。全年獲省級以上文化藝術獎項18項,其中國家級7項,省級11項。

年末深圳寶安區共有醫療衛生機構1102個,比上年增長15.3%,其中醫院22個,衛生監督所6個,門診部、診所893個,社區健康服務中心135個。醫療衛生機構擁有病床7980張,病床使用率86.7%。年末各類衛生技術人員15704人,增長8.4%,其中執業(助理)醫師6154人,註冊護士6358人。全年總診療2076.59萬人次,增長7.5%,其中門診診療1888.43萬人次,增長8.0%。

深圳寶安區各類體育設施3695個。其中,健身路徑538條、游泳館(池)116個、籃球場752個、足球場51個。全年舉辦群眾性體育活動5170場次,參加人數50萬人次。國民體質測試有效人數11179人,達成率92%。全年競技體育獲市級以上金銀銅獎牌537枚,其中國際級4枚、國家級71枚、省級113枚。

十、城市建設、環境保護、安全生產

全年深圳寶安區新建公園4個,公園總數達173個,其中社區公園155個,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02平方米/人,增長1.3%。深圳寶安區公共廁所420座,垃圾轉運站248個,全年處理垃圾213萬噸,增長11.2%,其中採取衛生填埋處理的達69.7萬噸,採取焚燒處理的143.3萬噸,深圳寶安區城市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100%。

全年環境空氣品質AQI指數範圍在22~198之間,空氣品質優良天數合計為298天,空氣品質優良率為83.7%,比上年減少3.4個百分點。二氧化硫年平均濃度9微克/立方米,同比保持不變;二氧化氮年平均濃度43微克/立方米,下降2.3%;可吸入顆粒物(PM10)平均濃度66微克/立方米,上升11.9%;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36微克/立方米,上升5.9%。區域環境雜訊平均等效聲級均值58.3分貝;道路交通雜訊平均等效聲級均值69.3分貝。

全年各類生產安全事故共死亡139人。億元地區生產總值生產安全事故死亡率為0.02,比上年下降36.2%。工礦商貿事故61宗,上升3.4%;死亡38人,下降24.0%;受傷33人,上升106.3%。道路交通事故420宗,上升53.9%;死亡101人,下降15.1%;受傷234人,上升17.6%;直接經濟損失119.19萬元,上升10.0%。火災事故282起,下降2.7%;無人員死亡,受傷1人,直接經濟損失195.80萬元,下降55.6%。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年末常住人口314.90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3.19萬人,增長4.4%;常住戶籍人口53.84萬人,增長12.7%;常住非戶籍人口261.06萬人,增長2.8%。戶籍人口出生率22.17‰,死亡率1.58‰,人口自然增長率25.59‰。

根據居民家庭抽樣調查資料,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8382.93元,比上年增長9.0%;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33447.41元,增長8.2%,恩格爾係數為31.6%。

年末各險種參保總人次達1206.40萬人,比上年末增長4.3%,其中養老保險206.17萬人、醫療保險288.01萬人、工傷保險234.61萬人、失業保險233.03萬人、生育保險244.60萬人。

全年實繳各項社會保險費達162.06億元,比上年增長17.2%。其中,養老保險累計徵收112.25億元,醫療保險34.97億元,失業保險8.36億元,工傷保險3.03億元,生育保險3.45億元。

全年民政事業費1.45億元,比上年增長13.3%。年末社區服務設施1486個,社會福利院1個,福利院床位數400張。城鎮居民家庭最低生活保障標準900元/人月,增長12.5%。年末領取最低生活保障人數488人,發放最低生活保障金410萬元,比上年增長5.7%。

全年受理治安案件34036宗,比上年下降22.7%;查處行政案件20633宗,下降4.0%;查處人數20405人,下降7.2%。全年刑事案件立案數11603宗,下降26.7%;破案數5132宗,下降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