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文網

河南老鄉鄧亞萍回鄭州 將在鄭東新區建一批便民運動場館

河南商報記者

王磊彬文/圖

4月18日,在河南省產業基金投資合作高峰會上,

奧運冠軍鄧亞萍攜鄧亞萍體育基金與河南新發展體育達成戰略合作,將在鄭東新區建設一批“小而美”的便民訓練場館。

河南商報記者瞭解到,接下來,鄧亞萍體育基金將在河南省十八地市複製建設“小而美”的運動場館,打造“體育社交”生態網路。

【簽約】

鄧亞萍體育基金

首選鄭州建便民運動場館

老家鄭州的奧運冠軍鄧亞萍,是中國最具國際知名度的乒乓球運動員。

在職業生涯中獲得過18次世界冠軍,包括2屆4枚奧運會金牌,其“不服輸不認輸”的體育精神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國年輕人。

如今,退役後的她,投入大量時間和精力,發展體育事業。2016年10月,鄧亞萍團隊與中原資產管理有限公司合作發起募集總規模為50億元、首期規模5億元的鄧亞萍體育基金。

4月18日上午,鄧亞萍體育基金與鄭東新區管委會下屬的鄭州市鄭東新區建設開發投資總公司全資子公司——河南新發展體育文化產業有限公司簽訂戰略合作協定,

主要在鄭東新區建設一批“小而美”的便民運動場館。

這也是鄧亞萍體育基金自2016年成立以來,投資建設的第一個專案。

鄧亞萍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目前,河南省各地市都有自己的大型運動場館,但這些場館在配套設施和軟體建設方面存在很多不足。“建設‘小而美’的運動場館,主要是方便社區居民去運動鍛煉。

據鄧亞萍介紹,與新發展體育簽約之後,就開始動工建設,工期3~4個月,預計下半年可以投入使用。

【目標】

以體育運動為橋樑

幫人們搭建社交平臺

鄧亞萍表示,她從14歲離開鄭州去北京訓練,一路艱苦訓練,到多次獲得世界冠軍,從事的都是由國家或者協力廠商組織搭台自己發揮的事情,而現在自己發起成立體育基金,做的是為別人搭台,讓別人唱戲的事情。

“這好像是一個輪回。”

鄧亞萍告訴河南商報記者,現如今,隨著人們物質生活水準的提高,那些有房、有車、有錢、有閑的人願意在體育運動上投資和花費時間,他們通過體育運動來實現自己的社交目的。“也就是說,體育已經變成了一個交流平臺、社交平臺。”

“而我們,要做的就是通過建設‘小而美’的運動場館,打造體育社交平臺。將來,十八個地市的運動場館互動起來,

就是一個體育社交生態網路。”鄧亞萍說。

談及當下青少年、兒童的體育活動,鄧亞萍表示,如今,中國的青少年、兒童普遍缺乏體育鍛煉。建設這些運動場館、社區體育中心的另一個目的,就是要讓當下的青少年、兒童多參加體育運動,多些體育鍛煉,增強對惡劣環境的忍耐力。“體育教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專訪】

體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河南商報:發起成立鄧亞萍體育基金的目的是什麼?

鄧亞萍:我是運動員出身,體育是自己的愛好。退役後,就想利用自己的一份力量,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做一些事情。就河南的體育產業來講,它們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很好的發展前景。但它們也普遍面臨資金短缺等現實困難,迫切需要加大支援力度,破解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基於此,就想通過投資基金的形式幫助這些體育企業。同時,還做一些與體育有關的公益項目。

河南商報:我們瞭解到,鄧亞萍體育基金在2016年10月份就成立了,為什麼現在才開始投資第一個項目?

鄧亞萍:從決定回河南發展體育事業,到真正開始具體實施,這中間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大家可能看不到,就是摸底河南體育產業發展現狀的過程。從2016年10月份鄧亞萍體育基金成立之後,我們就開始深入各個城市、偏遠山區,去瞭解他們的體育發展情況。這一年多來,我們跑遍了河南的所有城市,行程幾萬公里,瞭解老百姓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體育鍛煉。根據需求,去投資合適的項目。

河南商報:為什麼說“體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鄧亞萍:體育精神是有傳承的。比如說,奧林匹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運動員們都會以這個理念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而我們平常人,則通過體育鍛煉不僅要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意志力、領導力。

現如今,10多歲的少年兒童,除了上學壓力大一些,其他基本上沒什麼壓力,更談不上什麼挫折,這對孩子的成長並未帶來多少好處,相反會起到反作用,導致孩子將來走上社會,抗挫折能力非常差。

通過體育訓練、體育比賽,讓孩子體味到成功與失敗的真正含義,便於他們今後走上社會,培養不畏挑戰的、愈挫愈勇的性格。

鄧亞萍:我是運動員出身,體育是自己的愛好。退役後,就想利用自己的一份力量,為體育產業的發展做一些事情。就河南的體育產業來講,它們有很大的成長空間、很好的發展前景。但它們也普遍面臨資金短缺等現實困難,迫切需要加大支援力度,破解發展中遇到的難題。基於此,就想通過投資基金的形式幫助這些體育企業。同時,還做一些與體育有關的公益項目。

河南商報:我們瞭解到,鄧亞萍體育基金在2016年10月份就成立了,為什麼現在才開始投資第一個項目?

鄧亞萍:從決定回河南發展體育事業,到真正開始具體實施,這中間有一個過程。這個過程大家可能看不到,就是摸底河南體育產業發展現狀的過程。從2016年10月份鄧亞萍體育基金成立之後,我們就開始深入各個城市、偏遠山區,去瞭解他們的體育發展情況。這一年多來,我們跑遍了河南的所有城市,行程幾萬公里,瞭解老百姓到底需要什麼樣的體育鍛煉。根據需求,去投資合適的項目。

河南商報:為什麼說“體育是最好的挫折教育”?

鄧亞萍:體育精神是有傳承的。比如說,奧林匹克精神是:更快、更高、更強。運動員們都會以這個理念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而我們平常人,則通過體育鍛煉不僅要鍛煉身體,更重要的是培養自己的意志力、領導力。

現如今,10多歲的少年兒童,除了上學壓力大一些,其他基本上沒什麼壓力,更談不上什麼挫折,這對孩子的成長並未帶來多少好處,相反會起到反作用,導致孩子將來走上社會,抗挫折能力非常差。

通過體育訓練、體育比賽,讓孩子體味到成功與失敗的真正含義,便於他們今後走上社會,培養不畏挑戰的、愈挫愈勇的性格。